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53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4章答案.doc

《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一、名词解释

1.脂质体——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脂质体中可以裹入不同的药物或酶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流体镶嵌模型——主要强调:

1.膜的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3.细胞膜——又称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

4.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5.膜内在蛋白——又称整合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与膜紧密结合。

6.细胞外被——又称糖萼,曾用来指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基质,实际上细胞外被中的糖与细胞膜的蛋白分子或脂质分子是共价结合的,形成糖蛋白和糖脂,所以,细胞外被应是细胞膜的正常结构组分,它不仅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而且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7.细胞外基质——是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细胞外基质将细胞粘连在一起构成组织,同时,提供一个细胞外网架,在组织中或组织之间起支持作用。

8.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糖胺聚糖,是增殖细胞和迁移细胞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尤其在胚胎组织中。

9.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组织方式。

10.细胞粘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11.整联蛋白家族——细胞膜上能够识别并结合各种能够含RGD三肽顺序的受体称整联蛋白家族。

12.连接子——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

1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CAM——分子结构中具有与免疫球蛋白类似的结构域的CAM超家族。

二、选择题

1.D2.A3.B4.D5.A6.C7.A8.C9.C10.B11.C12.C13.B14.D15.A16.B17.B18.D19.C20.D21.B22.C

三、判断题

1.×2.×3.√4.×5.√6.×7.√8.×9.√

四、填空题

1.流动性、不对称性2.α螺旋3.运输、识别、酶活性、细胞连接、信号转导4.去垢剂5.糖脂6.脂肪酸长度、脂肪酸饱和度、温度、胆固醇含量7.胶原、30%8.水不溶性9.原胶原10.氨基己糖、糖醛酸11.透明质酸、4-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12.层粘连蛋白13.整联蛋白14.1/4、平行15.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锚定16.高等植物17.可兴奋细胞18.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化学突触19.封闭蛋白(occludin)、claudins20.连接子21.RGD;Arg、Gly、Asp

五、问答题

1.㈠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是分别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使这两种细胞融合,观察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的扩散和分布。

滤去红色荧光或绿色荧光则显示荧光均匀地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

㈡用荧光素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

由于膜的流动性,淬灭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最后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强度相等。

2.㈠膜脂的不对称性是指同一种膜脂分子在膜的脂双层中呈不均匀分布;

㈡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3.胶原在细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刚性及抗张力强度最大,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细胞外基质中的其他成分通过与胶原结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

胶原可被胶原酶特异降解,而渗入到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调控网络中。

4.蛋白聚糖见于所有结缔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及许多细胞表面,由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分子,蛋白聚糖可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多种生长因子结合,因而可视为细胞外的激素富集与储存库,有利于激素分子进一步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完成信号的传导。

5.紧密连接可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端扩散到另一端,因此起到重要的封闭作用;同时还将上皮细胞的游离端与基底面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相互隔离,以行使其各自不同的膜功能,因此紧密连接还具有隔离和一定的支持功能。

6.桥粒存在于两相邻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间两侧对称出现加厚成板状的致密斑,上附中间纤维,通过Ca2+粘素连接。

桥粒连接使整个上皮层的中等纤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增加了整体的强度。

半桥粒在形态上与桥粒类似,但功能和化学组成不同。

它通过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整联蛋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的致密斑内。

7.㈠间隙连接分布广泛,几乎所有动物组织中均存在间隙连接。

间隙连接为点阵排列的颗粒,基本结构单位为连接子,每个连接子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connexin环绕,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1.5nm的孔道。

相邻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便形成了一个间隙连接单位。

㈡间隙连接的功能有:

①细胞粘着,细胞彼此连接在一起;②细胞通讯,间隙连接在物质的通道具有选择性,形成细胞间的代谢偶联,同时连接处的电阻抗很低,形成细胞间的电偶联可以使细胞群的活动同步化。

8.①细胞粘着因子主要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细胞外基质主要是高分子量的蛋白质;②两者的作用相似,共同参与细胞的连接,通常细胞不直接与Ⅳ型胶原或蛋白聚糖结合,而是通过层粘着蛋白将细胞锚定在基膜上,层粘着蛋白再通过RGD序列与粘着因子结合。

9.教材P81~84

10.细胞膜作为细胞的内外边界,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主要功能如下: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6)细胞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1.⑴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

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用灭活的仙台病毒处理使两种细胞融合,10分钟后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40分钟后已分辨不出融合细胞表面绿色荧光或红色荧光区域,如加上不同的滤光片则显示红色荧光或绿色荧光都均匀地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

此实验清楚地显示了与抗体结合的膜蛋白在质膜上的运动。

⑵光脱色荧光恢复技术(fluorescencerecoveryafterphotobleaching,FRAP)。

是研究膜蛋白或膜脂流动性的基本实验技术之一。

首先用荧光物质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域的荧光淬灭变暗形成一个漂白斑。

由于膜的流动性,漂白斑周围的荧光物质随着膜蛋白或膜脂的流动逐渐将漂白斑覆盖,使淬灭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最后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光强度相等。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证明膜的流动性,同时也能测量膜蛋白扩散的速率。

12.①物质运输;②识别作用

13.P97~106

14.P95~97

15.细胞连接可分为三大类:

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P87~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