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0171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docx

上半年北京市盲人学校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公文发文办理流程中,均属于公文制发阶段的是()。

  A、会签与登记

  B、审核与复核

  C、签发与注发

  D、缮印与用印

  【答案】D

  【解析】编号、注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封装构成了公文的制发阶段。

  2、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是()。

  A、生动多样的标题

  B、细致公正的调查

  C、简明扼要的前言

  D、陈述详细的主体

  【答案】B

  【解析】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查报告的生命。

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査,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

故本题答案选B。

  3、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称为()。

  A、战术决策

  B、原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追踪决策

  【答案】B

  【解析】战术决策是具有微观性、局部性、区域性和阶段性的一种决策,其目标具体,问题单一;确定型决策是这样一种决策,即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因而方案之间的比较和择优是不难做到的;原始决策是指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追踪决策是与原始决策相对的一种决策。

  4、“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诗句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答案】B

  【解析】从“新、陈、前、后”这几个字可以看出,这里要讲的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说的是发展。

但没有体现出量变质变、曲折性、内外因这一类因素。

故选B。

  5、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答案】D

  【解析】信息不对称不仅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

  6、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一般来说,在通货紧缩期间()。

  A、收入增加

  B、市场扩张

  C、失业增加

  D、投资增加

  【答案】C

  【解析】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物价下跌,获利减少,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收入减少。

故选C。

  7、在一些嘈杂的场所,经常看到一些用玻璃制作的电话亭,其隔音效果很好,这是因为()。

  A、声音在玻璃中不能传播

  B、电话亭内的声音传播介质——空气太少了

  C、电话亭内打电话者与电话亭外人群的声音被玻璃反射了

  D、电话亭内打电话者与电话亭外人群的声音被玻璃吸收了

  【答案】C

  【解析】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易于吸收声音,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这样传到电话亭外面的声音较少,起到了良好的隔音效果。

  8、()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A、意识

  B、联系

  C、矛盾

  D、物质

  【答案】D

  【解析】列宁对于物质是这样定义的:

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故选D。

  9、公文按照行为方向和行文关系可以分成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下列公文可作为平行文的有()。

  A、报告

  B、函

  C、批复

  D、知照性通知

  【答案】BD

  【解析】平行文,是指向同级机关以及向非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中不相隶属的任何级别的机关行文。

如:

函。

知照性通知用于一些不需要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

如节假日安排、人事任免、机构设置或调整、印章启用或更换以及召开会议等,主要起交流情况、传递信息的作用,发送对象较广泛,对下级、平级机关均可发送。

  BD当选。

A是上行文,C是下行文。

故本题答案为BD。

  10、团队精神的精髓是()。

  A、奉献

  B、互相协作

  C、责任感

  D、承诺

  【答案】B

  【解析】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挥洒个性;团队精神的精髓和核心是协同合作;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团结一致;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是奉献精神。

故选B。

  11、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工作。

  A、审核

  B、签发

  C、会商

  D、会签

  【答案】D

  【解析】会签是公文拟制的过程中,主办单位主动与有关单位协商并核签的一种办文程序,一般当公文的内容涉及本单位的多个部门或与其他单位有关时,需要进行会签。

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会签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内部会签和外部会签。

内部会签用于与本单位内部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并核签;外部会签用于与外单位的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并核签;二者的性质相同,但处理形式不同。

  12、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成就不是出自“赵宋之世”的是()。

  A、泥活字印刷术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农政全书》

  【答案】D

  【解析】宋朝时,在科技上,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在文学上,朱熹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在绘画上,张择端描绘了表现北宋故都汴京繁华景色的《清明上河图》,因此

  A、B、C三项正确。

D项《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著作。

故选D。

  13、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内容必须要()。

  A、提出问题

  B、实事求是

  C、介绍过程

  D、沟通信息

  【答案】B

  【解析】文学作品主要靠形象思维,允许虚构;公文则以逻辑思维为主,公文则必须完全真实,发文机关要对公文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因此,公文内容必须要实事求是。

故选B。

  14、沟通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减少分歧

  B、强化竞争

  C、获取信息

  D、表达思想

  【答案】B

  【解析】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主要作用是减少分歧、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

故选B。

  15、凡是被公文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事实、数字、数据,不论是否写入公文,都称为()。

  A、素材

  B、题材

  C、文件

  D、材料

  【答案】D

  【解析】在公文写作中,凡是被公文作者有意识地搜集的事实、数字、数据,不论是否写入公文,都称为材料。

  16、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作的是()。

  A、卡夫卡的《变形记》

  B、梅特林克的《青鸟》

  C、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其主张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述,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是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因此C项正确。

  A项卡夫卡的《变形记》属于表现主义流派的代表作。

B项梅特林克的《青鸟》属于象征主义流派的代表作。

D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流派的代表作。

  17、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人的价值在于()。

  A、实现马斯洛理论中第五层次的需求

  B、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D、社会对个人的责任与贡献以及个人对社会的尊重与满足

  【答案】C

  【解析】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看,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所以答案为C项。

  18、“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答案】A

  【解析】

  “激变论”认为不存在量变,事物总是从一个质态一下子就变为另一个质态。

事物只有在一定量的累积上才会发生质变,而“激变论”将量变与质变割裂开来。

故本题选A。

  19、“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答案】A

  【解析】

  “激变论”认为不存在量变,事物总是从一个质态一下子就变为另一个质态。

事物只有在一定量的累积上才会发生质变,而“激变论”将量变与质变割裂开来。

故本题选A。

  20、“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于理”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永远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答案】B

  【解析】这是对这句话的解释,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

反应的道理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故选B。

  21、发文时,请负责人对公文发文稿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的行为,是指()。

  A、复核

  B、圈阅

  C、签名

  D、签发

  【答案】D

  【解析】签发,指主管人审核同意后签字发出,表示负责详细解释对发文进行终审的工作。

故选D。

  22、公文中常用“经、兹、查”等词属于()。

  A、称谓用语

  B、经办用语

  C、征询用语

  D、引叙用语

  【答案】B

  【解析】公文中常用的事务性词语有:

称谓用语:

本(第一人称)、该(第三人称);经办用语:

兹经、业经。

  引叙用语:

前接、近接;期请用语:

即请查照、希即遵照;征询用语:

当否、可否、是否可行。

故本题答案为B。

  2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答案】B

  【解析】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意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意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项表述错误,AC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B。

  24、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使层次清楚,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

  A、突出主题

  B、不事曲笔

  C、突出特色

  D、撰文要求

  【答案】A

  【解析】在公文写作中合理安排正文结构,使层次清晰,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突出主题。

故选A。

  25、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

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A

  【解析】A项,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朴素唯物主义否定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但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

B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

C项,辩证唯物主义则是用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

D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从题干的诗可知,在古代欧洲把水当作万物的本原,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A项正确。

  26、人民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A、创造经济规律

  B、消灭经济规律

  C、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D、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因此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故选D。

  27、下列诗句的出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C、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卢照邻《长安古意》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甫《蜀相》

  【答案】D

  【解析】D项出自杜牧的《赤壁》,全诗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其他三项均正确。

  28、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这一成本定义是指()。

  A、沉没成本

  B、隐性成本

  C、机会成本

  D、边际成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故本题选择C项。

  29、“拔苗助长”与“庖丁解牛”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的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答案】D

  【解析】

  “拔苗助长”比喻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据此可知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道理。

D项当选。

  30、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

  A、仅引发文字号

  B、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文件标题

  C、仅引文件标题

  D、先引文件标题后引文件发文字号

  【答案】D

  【解析】在文件拟稿中,如果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故选D。

  31、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主要经济杠杆作用的是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A、通过竞争来实现的

  B、通过价格的波动表现出来的

  C、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的

  D、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知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进而以商品价格的波动形式来表现的,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并不是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故C错误,更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故D错误。

本题出题形式有误。

  32、市场上,甲用10斤大米与乙的20斤玉米棒交换,他们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

  A、它们在市场上同样需要

  B、它们有等量价值

  C、它们营养相等

  D、它们有不同的效用

  【答案】B

  【解析】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0大米与20斤玉米棒可以交换说明它们是等量的价值。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3、24小时降雨量为

  25.0~

  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

  8.1~

  15.9毫米的雨称为()。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答案】C

  【解析】24小时降雨量小于

  10.0毫米或l小时降雨量小于

  2.5毫米的雨称为小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

  10.0~

  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

  2.5~

  8.0毫米之间的雨称为中雨;24小时降雨量在

  25.0~

  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

  8.1~

  15.9毫米的雨称为大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

  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

  16.0毫米的雨称为暴雨。

因此C项当选。

  34、表彰性通报的结尾,通常采用下述()形式。

  A、交代制发公文的根据与有缘

  B、直接表明结论,以阐明制发此文的原因

  C、表明敬意或谢意

  D、对观看报告者发出号召,提出希望与要求

  【答案】D

  【解析】通报本身具有教育性和号召性,D选项更加合适。

  35、“一票否决制”体现的决策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少数决策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答案】A

  【解析】一票否决指的是只要有一人投了反对票,无论赞成票有多少,这项决策也不能通过,体现的是全体一致规则。

故选A。

  36、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

  A、静态平衡系统

  B、动态平衡系统

  C、平衡态平衡系统

  D、固态平衡系统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即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故选B。

  37、启事与通告的本质区别是()。

  A、内容不同

  B、使用单位不同

  C、面对对象不同

  D、是否具有强制约束力

  【答案】D

  【解析】启事没有强制与约束力,这是与公告、通告的本质区别。

故选D。

  38、某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工厂资本家每月获得的剩余价值为()万元。

  A、5

  B、10

  C、30

  D、6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本题中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都为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

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相当于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是

  1:

1,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是5万元,故本题选择A选项。

  39、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

  A、货币供应量下降

  B、物价上涨

  C、人均货币存量下降

  D、人均所得货币下降

  【答案】B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大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故选B。

  40、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

  A、均衡的货币政策

  B、紧缩的货币政策

  C、扩张的货币政策

  D、松散的货币政策

  【答案】B

  【解析】紧缩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加重供大于求的不平衡概,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故本题答案选B。

  41、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主要经济杠杆作用的是价值规律,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

  A、通过竞争来实现的

  B、通过价格的波动表现出来的

  C、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的

  D、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学知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作用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进而以商品价格的波动形式来表现的,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并不是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故C错误,更不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故D错误。

本题出题形式有误。

  42、事物联系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性质的趋势是指()。

  A、可能性

  B、现实性

  C、偶然性

  D、必然性

  【答案】D

  【解析】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发生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11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故选D。

  4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答案】B

  【解析】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意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意为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项表述错误,AC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故选B。

  44、陈某是某控股公司员工,且持有本公司的一些股票。

年底获3万元股息收入,这3万元属于()。

  A、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

  B、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

  C、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D、经营获得的收入

  【答案】A

  【解析】资本要素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投入最终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和金融性资本,主要有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所以答案为A项。

  45、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则强调“优质优价”。

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强调商品的“质和价”,“质”代表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是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由此可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故本题选C。

  46、判断经济效率一般采用()。

  A、帕累托标准

  B、资源配置

  C、市场占有率

  D、社会福利水平

  【答案】A

  【解析】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经济效率,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47、“青蛙现象”是19世纪的几个教授提出的。

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先把一只青蛙扔进lOOt的水里,青蛙马上跳了出去,成功脱险。

后来,他们把青蛙放在水里慢慢加热,结果青蛙被煮死在水里。

  “青蛙现象”给管理者带来的启示是()。

  A、要敢于创新,勇于冒险

  B、要尽早感知风险,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C、要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

  D、决策前要想清楚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案】B

  【解析】

  “青蛙效应”告诉人们,企业竞争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