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18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学案7 含答案 精品.docx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7含答案精品

学案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点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1)在工商业城市中,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

[思维点拨]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形成雇佣关系。

在商品生产竞争中,手工业分化出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成为资本家。

他们雇佣的大批学徒和帮工成为雇佣劳动者。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思考 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政治经济基础是什么?

答案 

(1)经济上: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上:

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

知识点二 文艺复兴

1.社会条件: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并得到了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

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实际上是思想家们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3.思想核心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表现

(1)文学领域

文学三杰:

薄伽丘,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但丁,代表作是《神曲》;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领域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被誉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5.扩展: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6.意义

(1)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2)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思维点拨]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易错提醒]

“文艺复兴”这一概念并不能揭示其本质,它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湮没千年后的复兴,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旧瓶装新酒”,即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旧瓶”中装上资产阶级的“新酒”。

[史论要旨]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它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探究点:

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希腊罗马文明反封建的原因

材料 15世纪,就在大多数人还把他们的命运和世界现状看成为上帝所赋予的时候,有些人,主要是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试图从这个占统治地位的世界图像中解放出来。

但他们并不是面对未来,而是首先再次回到希腊和罗马时的世界,他们认为那个时代要比现在更为光明。

这个时代有一个名字,叫“文艺复兴”。

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形式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当时封建神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其他思想。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影响

(1)实质: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的形式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影响

①思想方面:

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②文学艺术方面:

产生了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文学、艺术等。

③自然科学方面:

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知识点三 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而且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

2.兴起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主张: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扩展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

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思维点拨] 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所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概念阐释]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学说,即人的灵魂得救不需要依靠教会和神职人员举行的各种仪式,只需要依靠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即可。

在“因信称义”的前提下,信徒能否得救关键是自己的信仰,所以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剥夺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

[轻巧识记] 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史论要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自由。

探究点:

马丁·路德改革的局限性

材料 路德博士谨致皇帝陛下与信奉基督教的贵族们:

崇高无比的皇帝陛下和可敬可爱的贵族老爷们,深愿你们永受上帝保佑!

以我这样一个渺小不足道的人,而竟敢上渎皇帝陛下和老爷们的尊听,并不是由于我胆大妄为,实在是因为整个基督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阶层都受着无比的痛苦,陷入凄惨的境地,人人都要大声呼喊,请求援助,不只是我个人。

因为我也骨鲠在喉,茹不能茹,要大声疾呼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使他向可怜的人伸出援助的手。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思考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改革有哪些局限性?

答案 

(1)马丁·路德改革所依靠的力量是德意志贵族,而不是人民群众。

(2)从改革的内容看,只是在对神的信仰范围之内进行改革,认为只有依靠神的力量,人民才能得到赦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及关系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相同点

背景

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性质

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的斗争

影响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都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和教会,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不同点

范围

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文化思想领域里开展和进行

首先从德国开始,它是一场社会各阶层都参加的社会运动

形式

“复兴”古典文化

宗教“异端”

人物

以知识分子为主

各阶层民众

影响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关系

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

课堂小结

1.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先驱们所承担的历史任务是(  )

A.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C.把人从罗马教皇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D.把人从封建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主张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把人从禁欲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2.“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这段话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D.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 D

解析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是指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故选D项。

3.“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

”这种“结合”实为(  )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B.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D.意大利经济地位的提升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所说的“复兴”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表面上是复兴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4.《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

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答案 A

解析 尽管《哀悼基督》取材于圣经故事,但其体现的是人间母子的亲情,从而歌颂了真实自然的人性。

故选A项。

5.“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与此说法一致的是(  )

A.信仰得救B.因信称义

C.因行称义D.先定论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的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向教民兜售赎罪券时的说教,意即因行称义。

6.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

天主教会主张    路德教主张

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

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C.人们摆脱宗教信仰

D.由此引发启蒙运动

答案 B

解析 题干左图反映的是教徒与上帝之间的联系需要经过教会和神职人员;而右图则反映的是教徒与上帝联系无须经过教会,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其主要作用在于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学思之窗

提示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他们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二、学习延伸

提示 

(1)冲突:

教会认为只有购买赎罪券,人的灵魂才能升入天堂,而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2)关系:

这一主张否定了教皇与罗马教廷的极端权力,质疑了各种形式赎罪的真实性;这与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要求有相似之处。

[学业达标]

1.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答案 B

解析 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

材料中“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也说明了这一点。

“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出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赞颂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教会贪腐的作品是(  )

A.《神曲》B.《十日谈》

C.《哈姆雷特》D.“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 A

解析 《神曲》的作者是但丁,故A项符合题意。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著作,《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著作,“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发表的。

3.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人的自由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

答案 B

解析 屋里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屋顶以上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4.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创作了许多关于圣母的画像,下面这幅画中母亲的柔美、圣子的可爱,反映了人间母子的亲情。

他的创作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倡导人文主义B.面向现实世界

C.崇尚科学民主D.追求自由平等

答案 A

解析 这幅画像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重视人、重视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

5.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在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

这应归功于(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英国革命D.智者学派

答案 A

解析 抓住“思想家”这一关键词,C项属于政治运动,排除C。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不是“纯粹的世俗”,排除B。

从“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排除D。

文艺复兴追求现世的享受,故选A。

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行为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答案 A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因此当时的绘画作品大多以宗教为题材,同时又注重弘扬人文精神,因此答案为A项。

7.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写道: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

”此言最大的意义是(  )

A.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挑战了罗马教廷的精神权威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

D.从根本上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 B

解析 题干信息“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绝对权威,故B项正确。

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

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威。

故选D项。

9.“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

”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主张因行称义

答案 B

解析 注意材料的意思是“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获得拯救,不用任何中介”,这符合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主张。

10.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教皇代表的话,实际是讽刺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主张。

根据“信仰得救”的思想,教徒人人都可以读《圣经》,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圣经》,这在教皇代表看来,《圣经》就成了“软蜡”,“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教皇代表认为,只有教会解读的《圣经》才是权威的和唯一的。

由此可知,两人分歧的要点在于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故选C项。

[能力提升]

11.1438年,发表于德意志地区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敕令》中说:

“服从已死亡,正义遭践踏,正当秩序荡然无存。

……上帝垂示为善,奈何人已悉随己愿而未服从。

”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C.宗教改革主张信仰自由因信称义

D.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答案 D

解析 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推动人们开始反对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

12.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答案 A

解析 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已经传播开来,作为它的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蔚然成风”正是这种思潮影响的产物,也表明了传统的神权统治面临冲击,故A项正确。

13.“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这种观点(  )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增强了宗教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故B项正确。

14.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图意在(  )

A.倡导宗教宽容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D.抨击罗马教会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宽容的内容,故A项错误;宣扬教会权威与“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宗教改革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赞扬耶稣对门徒的奉献,抨击教皇对信徒的轻视,故D项正确。

1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

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答案 C

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了旧的精神枷锁,故C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

《拉奥孔》。

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 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

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

我不能那样做。

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对《圣经》的态度是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思潮:

人文主义。

主旨:

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原因:

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2)以自己对《圣经》的理解为准,服从于《圣经》的约束,不盲目听从教会说教。

(3)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