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笔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91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60 大小:5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0页
现代汉语笔记.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0页
亲,该文档总共1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笔记.doc

《现代汉语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笔记.doc(1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笔记.doc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资料

《现代汉语》笔记

将来的你

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说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汉语:

刘邦始建都于汉中,汉中因汉水而得名。

公元前206年,刘邦得天下,国号称“汉”。

后外族人称中原人为汉人,于是沿用下来,因而也有了“汉语”的名称。

汉语虽然是由汉朝而得名的,但汉语的实际存在却远在先秦之前。

对外族人原有“南蛮、北狄、西羌、东夷”之称,后统称北方、西方之少数民族为“胡”人。

公元304年,汉胡民族开始大融合,胡人说汉语不太标准,于是有“胡言汉(乱)语”的说法,后又派生出许多词语:

胡闹、胡扯、胡说、胡缠、胡臭、胡思乱想、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又有了胡椒、胡杨、胡琴、胡萝卜等词语。

现代汉语的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现代汉语:

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上确定,由国务院颁发的。

这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形成共同语的政治、经济、文化

三、现代汉语方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音差别最大,其次是词汇和语法,因此划分方言区主要依据的是语音标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无浊声母和清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的演变规律;有几套塞擦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知、庄、章组声母和见组声母的演变规律。

依据上述标准,目前较有影响的看法是把汉语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简介如下:

1.北方方言

又叫官话方言或北方话,代表话是北京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区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北方方言又可根据其内部的差异分为四个较小的方言:

(1)华北、东北方言 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2)西北方言 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以及新疆汉民族居住地区。

(3)西南方言 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

(4)江淮方言 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

又叫吴语,代表话早期是苏州话,现为上海话和苏州话。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3.湘方言

又叫湘语,代表话是长沙话。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4.赣方言

又叫赣语,代表话是南昌话。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

除外)。

5.客家方言

又叫客家话,代表话是广东梅县话。

客家方言是因古时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形成,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

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海外华人社区也有客家话分布。

6.闽方言 

又叫闽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及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地,东南亚一带华人社区分布也较为广泛。

闽方言是各方言中内部差异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一个方言,又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

其中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闽江下游;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闽南二十四县、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省及浙江南部。

7.粤方言

又叫粤语,代表话是广州话,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美洲、澳洲华人社区也有广泛分布

我们学习普通话,应先明确自己所属的方言区,弄清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纠正方言,提高普通话水平。

方言之间的差异:

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

闽、粤方言(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最小)

方言是历史的产物,具有语言化石的价值,它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在社会统一、交通发达、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方言之间的差异日趋缩小,并迅速向普通话靠拢。

必须明确:

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

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与共同语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对应规律,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重点)

和印欧语言系的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有如下特点:

1、语音方面:

(1)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没有复辅音;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构词单位以单音节为主;

(2)构词方法主要采用词根复合方式;

(3)双音节词居多。

3、语法方面:

(1)缺乏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类具有多功能性;

(3)构词法和造句法基本一致;

(4)有量词,语气词丰富;

(5)句法结构类型多样化。

第二节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树立并推广现代汉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

这个标准是: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

工作方针: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当前及今后的任务:

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

制订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中心任务:

现代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国家现已出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

1、语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准确地说,应该是北京音系,应该是北京中等文化水平的人的书面读音。

排除北京人的一些特殊土语,还要去掉一些轻声、儿化。

2、词汇: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为了丰富普通话词江,普通话也从方言土语里、古汉语、外语中吸收一些有用的词,如:

搞、垃圾、咖啡、名堂、逝世、诞辰、沙发、尴尬等。

3、语法: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为语法规范”。

“典范的著作”,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

如:

鲁迅、郭沫若、毛泽东、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语言大师著作中的一般用例。

三、推广普通话

1.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和国际间交往的大事,也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工程。

首先,推广普通话有利于不同方言区人们的交际交流,有利于增进团结,提高工作效率。

语言作为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中时时刻刻都离不了的。

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分歧较大,目前我国有七大方言,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

这些差异影响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交际与交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而且社会越发展,交际越频繁,这种不便就显得越突出。

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求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语言也要实现现代化。

语言现代化包括现代化的信息处理、通讯设备、计算机语言输入、人机对话、机器翻译等,这些都离不开标准语和标准音。

然后,推广普通话也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旅游、服务等窗口行业空前活跃,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空前广泛、频繁,对推广普通话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最后,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

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能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会说普通话应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不仅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正音、正字、朗读、口语训练、拼读、拼写、讲解课文等方面必须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它学科的教师也都要能用普通话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3.怎样学好普通话

以下分几方面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物基本要求和方法。

第一,要学好普通话,首先应学习和了解国家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和措施,并从根本上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强大的动力,才能使学习普通话变成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行为。

第二,要学好普通话,应认真掌握普通话的有关基础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要学好普通话,只单纯掌握有关知识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与实践结合起来。

语音是口耳之学,学习普通话必须多练。

如果做不到反复地、持久地练习,那么提高普通话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章  语音(重点章节)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

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  

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

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

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

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

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

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

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

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dū(督)、dú(独)、dǔ(赌)、d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

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

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

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船)和sheep(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的音长不同。

sheep里的[i:

]音长长,ship里的音长短。

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音长对于区别字词的意义作用不大,但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

例如:

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  

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

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1.发音体不同,音色不同。

例如,胡琴和口琴的声音不同,原因就在于发音体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簧片。

普通话中发b时,主要发音器官是上唇和下唇,发ɡ时,主要发音器官是舌根与软腭,因而造成了声音的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音色不同。

例如:

同一把小提琴,用弓子拉和在必要时用手指弹拨发出的音是不一样的。

同样,ɡ和h这两个音,主要发音器官都是舌根与软腭,但ɡ是用爆发方法发音,h是用摩擦方法发音,发音方法不同,因而声音不同。

3.共鸣器不同,音色不同。

比如大、小提琴,二者的发音体都是弦,发音方法都是用弓拉,但是大提琴的共鸣器很大,小提琴的共鸣器很小,音色就不一样,大提琴浑厚、低沉,小提琴明亮、悠扬。

再比如u和o的共鸣器都是口腔,但发u时口腔开度要比发o时小,因而声音不同。

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生理性质。

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肺和气管

任何声音都是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气流是发音的动力,呼气时肺是气流的动力站。

气管是气流出入的通道。

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经过这些器官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语音。

2.喉头和声带

气管的上部接着喉头。

喉头是由四块软骨构成的圆筒,圆筒的中部附着声带。

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肌肉薄膜,两片薄膜中间的空隙是声门,声门是气流的通道。

声带可以放松或拉紧,可使声门打开或关闭。

声门打开时,气流可以自由通过;关闭时,气流可以从声门的窄缝里挤出,使声带颤动发出响亮的声音。

3.口腔和鼻腔

喉头上面是咽腔。

咽腔是个三叉口,下连喉头,前通口腔,上连鼻腔。

呼出的气流由喉头经过咽腔到达口腔和鼻腔。

口腔、鼻腔、咽腔都是共鸣器,对发音来说口腔最重要。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

语音的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上。

何种语音表达何种意义、何种意义用何种语音表达,其间并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都不是个人的决定,而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二语音单位(相关概念常考)

(一)、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进行划分的。

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音节就是由音素构成的。

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少的由一个音素构成,如“啊ɑ”;最多的由四个音素构成,如“状zhuɑnɡ”就包括zhuɑnɡ四个音素。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如ɑoepd;有五个音素是用两个字母表示:

zhchshnɡer.

音素分元音、辅音两类。

元音  也叫母音。

指的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

ɑoeêiuüer–i(前)-i(后)。

辅音  也叫子音。

指的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形成的音。

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

bpmfdtnlkɡhjqxzhchshrzcsnɡ.

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一般归纳为4点。

(15年真题)

1.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区别。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有的声带颤动,这样的辅音叫浊音,声音响亮,如m、n、l、r;有的辅音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如b、t、z、c,这样的叫做清音。

(二)音节  

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如“飘(piɑo)”,是一个音节,而“皮袄(pi’ɑo)”,虽与“飘”的音素完全相同,但发音时中间有短暂间隔,因而是两个音节。

普通话除儿化韵的词“花儿”、“球儿”等是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外,一般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这也是汉语普通话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

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总是把一个音节分解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1.声母

指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

“普通话”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

pth。

22个辅音中除“nɡ”不能当声母外(只能用在韵尾,如:

zhɑnɡ  chuɑnɡ),其余的都可以作声母,也就是说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

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

此外,有的音节开头的音素不是辅音,就是说音节的声母为零。

语音学上称为“零声母”,这样的音节称为“零声母音节”,如“藕ǒu”、“昂ānɡ”等。

有了零声母概念,可以说普通话里所有音节都有声母,都可以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

汉语拼音里的w和y两个字母,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如“衣yi”“汪wɑnɡ”等,但wy是“头母”,而不是声母。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使音节界限清楚。

2.韵母

指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韵母由单元音或复元音组成,比如:

“普”的韵母里的元音为u,“话”的韵母里的元音为u、ɑ;有的韵母中也有辅音成分,nnɡ两个鼻辅音常在韵尾中出现,如:

“通”的韵母onɡ里含有一个元音o与一个鼻辅音nɡ。

普通话韵母共有39个。

其中单韵母有10个:

ɑoeiuü–i(前)-i(后)êer;复韵母有14个,二合韵母9个:

ɑieiɑoouiɑieuɑuoüe;三合韵母4个:

iɑoiouuɑiuei;鼻韵母16个,又分前鼻音尾韵母8个:

ɑneniɑn  uɑn  üɑninuen  ün,后鼻音尾韵母8个:

ɑnɡiɑnɡuɑnɡenɡinɡuenɡonɡionɡ.

韵母内部按传统的分析方法,又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为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为韵头,后面的音素为韵尾。

汉语并非每一个音节中的韵母都有头、腹、尾三部分。

有的音节没韵头,有的没韵尾。

但是绝不能没有韵腹。

韵腹是音节中的主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

韵母成分表

音节    韵头    韵腹    韵尾

啊ɑ        ɑ    

今jin        i    n

瓜ɡuɑ    u    ɑ    

巧qiɑo    i    ɑ    o

香xiɑnɡ   i    ɑ    nɡ

3.声调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由于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所以也可称为“字调”。

例如“老lǎo”,读起来先降低然后又上升,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就是音节“老”的声调。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调在词语和语流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也就是有“音变”现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音节、音素、元音、辅音是各种语言都有的语音概念,而声母、韵母、声调则是汉语特有的概念。

四、声调符号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ˉ    ˊ    ˇ    ˋ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

轻声不标。

例如:

妈mā    麻má    马mǎ      骂mà    吗mɑ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五、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例如:

pi’ɑo(皮袄)。

第二节  声  母(21个)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例如“包(bāo)”这个音节,辅音“b”就是它的声母。

普通话共有22个辅音,其中有21个可以在音节中充当声母,称为辅音声母,另一个辅音ng不能充当声母,只作为韵母的构成部分出现在音节末尾。

有些音节以元音开头,没有辅音声母,我们习惯上称这些音节的声母为“零声母”。

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由两部分组成,其中21个辅音声母,另一个就是零声母。

平时我们所说的声母,一般多指辅音声母。

一、声母的分类(常考点)

辅音声母的主要发音特征是气流在通过咽头、口腔时会受到相关发音器官的阻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发音部位;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叫发音方法。

声母的不同就是由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

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普通话声母进行分类。

(一)发音部位

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分为如下七类:

1、双唇音  bpm  是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2、唇齿音  f  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3、舌尖前音 zcs  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4、舌尖中音 dtnl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5、舌尖后音 zhchshr又叫翘舌音,是由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6、舌面音  jqx  是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7、舌根音  gkh  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二)发音方法

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送气不送气等三个方面,由此又可以将声母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构成阻碍与消除阻碍方式的不同,声母可分为五类:

1.塞音  b  p  d  t  g  k  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构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塞音又叫“爆发音”或“破裂音”。

2.擦音  f  h  x  sh  r  s  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条窄缝,气流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  j  q  zh  ch  z  c  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再由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

可见这类声母兼有塞音与擦音的特点,前半部分像塞音,后半部分像擦音,前后发音过程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辅音。

4.鼻音  m  n  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

5.边音  l  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根据声带是否颤动,可以把声母分为两类:

1.清音  bpfdtgkhjqxzhchshzcs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又叫不带音。

2.浊音  mnlr发音时声带颤动,又叫带音。

根据送气不送气,可以把声母中的塞音与塞擦音分为两类:

1、送气音  ptkqchc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强的气流。

2、不送气音  bdgjzhz发音时口腔中呼出较弱的气流。

二、声母的发音

以声母的发音部位为序,分别从声母的发音部位、送气不送气、声带是否颤动以及成阻与除阻的方式几个方面逐一分析普通话中21个辅音声母的具体发音情况。

(一)、双唇音

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双唇紧闭,形成阻碍,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阻碍,爆发成声,声带不颤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