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191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docx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

辩论赛的原则与要点

前言:

又是一年辩论赛打响,应主办方相邀,为学弟学妹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了解辩论赛,写一篇类似“攻略”的文章。

大部分是我自己三年辩论下来的心得和体会,也有些是引用自我师父当年给的资料,还有少许来自网络上筛选的要点。

不同风格的师父带出来的徒弟,风格肯定不一样,所以我所写的有些也只是一家之言,可以参考但是不用全部奉为法文条例,辩论场上就是要百花齐放才更精彩,但是有些原则性的问题却是根深蒂固说一不二的,这在正文里也会点出。

在此,特别感谢我辩论赛的恩师,上海交大07级法学院的刘静潇大人,祝在洋期间一切安好,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正文:

一:

总论

辩论赛是什么?

比赛中尊重对手,尊重主席、评委和观众。

举止得体,显示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敢于创新,勇于表现,具有本队特有的风格,并贯穿全局。

很多同学会顾名思义地以为,辩论赛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竞赛,其实不然。

自93年第一届大专辩论赛以来,其性质已经慢慢地转变发展为表演。

没错,表演。

是一场运用自己的智慧,语言驾驭和团队配合等等因素,取悦观众和评委的表演。

(08年的富士通杯和10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甚至都加入了“小品环节”,可见其大体趋势)

既然是表演,那么一些满腔热情急待登场的新同学,就务必要记住一下两点,以免陷入误区

1:

辩手要说服的是评委而不是对手

在赛场上,身为辩手,你要说服的永远是评委,而不是你的对手。

无论实力相差多么悬殊的比赛,最后拍板决定谁赢谁输的永远是评委。

对手是永远辩不倒的,但评委却是可以说服的;对手是永远不会认输的,但评委却可以判你们获胜。

有些小同学可能会在场上因为场面胶着或者对手的一些流氓思路霸王逻辑而心境大乱,尽管情势可能并不堪忧,但也因心态失衡而发挥失常,这点大可不必,因为旁观者清,评委的眼睛是雪亮的。

2:

辩论不是吵架,要时刻尊重对手

辩论场上火药味是很重的,也见过不少小同学在场上较起了真,大有一口吞了对手的冲动。

但要知道,辩论赛其实是一场高雅的表演,一种绅士的游戏,对手很嚣张,对手很不讲道理,没关系,相信自己的立论够正,事例够充分,条理够清晰。

你们所要做的,就是将己方的观点完美地展现给评委。

确定了这种心态,那么很多剑拔弩张和面红耳赤都大可不必。

用一句可能不恰当的话来说,就是“认真你就输了”

辩论赛,不是辩论不是思辨也不是辩论学,首要目的就是取胜。

先懂得怎么取胜,再说取胜之外的价值观和道理。

因此在打辩论的时候要记住:

我们是为了获胜而战,而不是为了真理而战

二:

细说各个环节

因为是给小同学写的,所以想尽可能将内容涵盖得广泛一些,大致讲下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可能比较杂不是很深入,但是稍微了解学习下,会让你们整个队伍的气场完全不同。

1:

开篇立论

这个环节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一辩稿”,也是整场比赛,一个队伍的理论基石,当真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准备时不可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和偷懒懈怠

那么如何准备一篇一辩稿呢?

?

这是团队一起反复商量的结果,通常需要一到两次讨论,才能确定下大致内容,然后由苦命的一辩去将之写成文字。

接下来就详细讲讲如何审题确定立场,如何立论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

注:

各队辩手辩论中可将资料集中在自制卡片上,发言时以备参考,但不能宣读事先已拟好的稿件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或字板,在自由辩论时队员可以相互提供发言线索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

说得浅显一些就是:

在立论和定义时,放宽己方辩题的范围,从而留下更多的游刃余地,同时对对方的辩题进行严格的界定,让其空有一身武功无法施展

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

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周旋余地。

其主要方法有两种:

一是对辩题中的主要概念作限制性解释。

这点非常非常重要,也是为何百分之八十的一辩稿第一句话都是“开宗明义,定义先行”的原因。

如在南大队对台大队“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论辩中,正方南大队一辩开头就指出:

“人类和平共处”是和战争相对而言,消除了战争也就实现了人类和平共处。

这样就把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排除在外,为本方以后论述打下了较好基础。

而2001年大专辩论赛决赛,“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武汉大学队在一辩稿中没有对“万”字,究竟是指“一切”还是指“大部分”做出明确定义,失了先机,最终导致这一支公认的史上最强的队伍在狮城饮恨。

对于辩题中关键词语的定义,一定要深思熟虑。

但是千万千万记住:

不可做霸王式定义!

比如去年的杏林杯辩论赛初赛,也是“人类和平共处是否能实现”,反方为了说明人类和平不可能实现,将“和平”的反面定义为“纷争”:

因为只要有人存在,就不可能停止纷争,因此和平不可能实现。

这一立论看似强力,实则是挑战评委的基本认知。

因为一般人都知道,纷争是绝对的,和平永远只能是相对的。

如果有纷争,就意味着没有了和平,那么小两口吵架也成了破坏人类和平的历史罪过。

立论上,充分结合己方的立场,想出一种既有利于己方阐明论点,又不失为公正公平的定义。

切莫切莫将立论立得太过明显偏向己方,否则就不是辩论,而是比谁嗓门更大口水更多的小孩吵架。

另一个方法是对辩题加条件。

如199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

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

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再举个例子:

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说“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因为其是一种鼓励成功的行为,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虽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武汉大学队立刻反击:

“对方同学一直在说精华糟粕,按照对方的观点,今天的辩题应该改为‘以成败论英雄’的精华方面是可取的,请不要混淆辩题。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

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

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

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如在北大队和澳门东亚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北大队是正方。

具备一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而新加坡更是饱尝贸易保护主义之苦。

东亚大学队开始就大谈"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严重"这一层次上与对方纠缠,显然要占下风,而且很可能引起评委和观众的反感所以北大队经过仔细斟酌,论辩伊始就明确说明,当今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确实相当严重,在这一点上我们非但不否认,而且还可以举出比你们多得多的例子。

但是,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可以抑制,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否存在或是否严重。

这样就避开了对方拥有大量材料的事实,把论辩中心提高到对我方有利的"可以抑制"层次上来,避其锋芒,争取主动。

确立立场时还应该注意的是:

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

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

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

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一些选择性辩题或者比较性辩题(比如“当今社会更需要韦小宝还是更需要郭靖”,“中国应该推迟还是提前退休年龄”),一定要在一辩稿中立一个评判标准。

比如:

对于当今社会更需要郭靖还是更需要韦小宝,我方认为,应该看两者,谁更能促进社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改变社会风气……!

@#…*#%¥%!

……抛砖引玉而已啦~

评判标准是很多辩手甚至是一些教练都容易忽略的至关重要的存在。

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呢?

原因很简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想得出“谁比谁更好”,“更应该如何做”,“更应该选择谁”的结论,就必须要有一个公正的天平。

如果正方,翻来覆去只是在说郭靖如何如何英雄了得,那么反方只要一句:

“对方同学您只是在说郭靖如何了得,但他的优点我们都知道,可是优点归优点,您方是如何得出‘更’这个结论的呢?

您方权衡的尺码和标准是什么呢?

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由量表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方法多样性的特点。

不仅有客观、量化的评价方法,而且出现了量化、质性评价相结合,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发展趋势。

想想自己当年打第二届杏林杯决赛的时候,我方就是忽略了评判标准,好在对方并没有发现,赛后评委也对我们说:

如果对方揪出来你们没有评判标准这一点,胜负可就难说喽。

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辩题,评判标准是一定要有的,没有对比,就不可能得出结论,也就更不可能获胜了

如果小同学没有耐心看上面的大段文字,那么就请记住一下的几句话

1:

对于辩题的关键词一定要做出切合自身立场的定义

2:

全面解析辩题,防止对方偷梁换柱

涉外商务礼仪,是目前我们都要学习的礼仪之一,希望所有的朋友在涉外商务活动中还要注意不卑不亢,维护个人国家形象,尊重别人风俗禁忌的原则。

3:

评判标准一定要有

各位一辩辛苦了,虽然说立论和方向是大家讨论的结果,但是每次写一辩稿到深夜的都只可能是一辩。

你们赛场下做着最累的活,在赛场上出着最小的风头。

不过你们是决定一场比赛方向的灵魂人物,是引领自己队伍走向胜利的旗帜,一辩一定要有着对辩题最最充分的理解,对己方的观点烂熟于心,同时对对方的一些混淆和扣帽子式攻击要有着异常敏锐的嗅觉。

当己方二辩三辩与对方短兵相接,思绪混乱的时候,要急忙将他们拉回到己方的战场上来。

08年的思源湖边的逸夫楼的30X……

二辩三辩四辩:

写一辩稿!

一辩:

写不出来啊。

二辩三辩四辩:

写不出来也写!

!

一辩:

再写我要写哭了的!

二辩三辩四辩:

哭着写!

!

!

……我们当年队伍的真实写照,各位打一辩的小同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哦

二:

攻辩与自由辩环节

下面先笼统地讲解下攻辩与自由辩的攻击与防守技巧,再说明下二者的不同和攻辩小结的准备

攻击,即在攻辩和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

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

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

1、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一辩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

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若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15个问题左右。

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5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

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在缺席审判时(即自由辩环节中一方时间用完,另一方自由发言的机会)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

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总之,举大家耳熟能详的事情,引起大家共鸣,甚至是小说动漫的例子也并非不可。

比如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顺境和逆境哪个更利于成长”,反方就举了西游记的例子:

“唐僧师徒可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啊,这不是逆境对他们的历练,才使得他们修成正果吗?

”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充足的事例,立论才站得住脚,评委才能被你说服。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

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

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

可以针对对方对于题目的定义(比如:

“您方把xxx仅仅定义为xxx是不是太过狭隘了呢?

现实中我们的理解恐怕不是这样吧?

”)

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

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

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

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但是要注意,要保证在道理高的同时通俗易懂,免得曲高和寡。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

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2、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

由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由二辩和三辩。

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

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

比较晦涩或者定义繁杂的辩题时,也可由一辩来担当主力辩手。

灵魂队员的任务是:

(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切中肯綮

(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

发问不在多,而在精。

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

(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

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

辩论员应充分利用自由辩论这段时间,简洁明了的加强自己的论点,反驳对方论点.如进行空洞无物的进攻,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发生言语混乱,将影响到该队成绩.

(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

(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其目的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

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

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

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

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

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题的场认识是否完全一致,有没有大的梗阻?

四是准备了几个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对付、支撑多难的场面,能够支持多长时间?

五是对于非常艰难的、苛刻的尖锐问题,本方研究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好的应对策略?

六是自由辩论中将会出现的最为险难的局面,将会一种什么状况?

本方应该怎么对付?

把这六个问题都想清楚了,都有了解决的办法了,那么攻击的组织也有序了,主动了。

3、攻击的发问

攻击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置两难。

即设置两难的问题,无论答此或答彼都将陷入被动。

但是一定要对准话题,不可以做无病呻吟。

比如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反方武汉大学队自由辩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对方同学,成功是成为英雄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队立时无以应对,如果是充分条件,必须成功了才能是英雄,那么就无法解释项羽文天祥孙中山等悲剧英雄;如果是必要条件,成为英雄未必需要成功,那么则是直接否定了己方观点“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

武汉大学队此问题之犀利,直接打活了自由辩的节奏,是两难问题的经典之作

(2)主动引申。

即将对方的某个事实、某句话加以引申,造成本方主动、对方被动。

比如04年全国辩论赛,“生养之恩孰重”,正方电子科技大学的发言:

“艺术家科学家之所以成才,后天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生而为人的头脑和天赋,一堆烂泥恐怕再怎么也扶不上墙啊。

”。

反方暨南大学队立刻反驳道:

“按照对方同学的逻辑,我们的成就都是生来注定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您方是不是穿越回文革了呢?

”暨南大学队对正方的观点加以引申,给对方扣了顶难看的帽子,非常之出彩。

辩手不可以宣读预先准备好的书本,或展示准备好的图表或大字报,但可以带小卡片,出示或引述书本、报刊的摘要,以加强论据。

(3)以矛攻盾。

即将对方论点和论据间的矛盾,这个辩手和那个辩手陈述中的矛盾、某个辩手陈词中的矛盾、答这个问题和答那个问题之间的矛盾或其他方面的矛盾予以披露,令其尴尬,陷其于难堪。

选手在场上精神集中,才能记住对方的逻辑漏洞和矛盾。

(4)归谬发问。

即将其论点或论据或其他问题引申归谬,陷其与左右被动,无力自救。

还是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以成败论英雄是否可取”,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

“可取的意义在于一件事物是要有可取之处有可取性,您方难道认为,以成败论英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不可取的吗?

”武汉大学队立刻反驳道:

“按照您方的观点,只要有一点点可取的地方,这件事就是可取的,那么请问您,我方的观点有没有一点点可取的地方?

我方的观点是不是可取的呢?

(5)简问深涵。

即问题很简单,但涵义很深刻,与辩题密切相关。

答准确很难,但是答不出来就很丢人,估摸回答却不准确,这也很容易陷入被动。

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半决赛,“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正方复旦大学队自由辩发问:

“您方一直在谈社会对于艾滋病的关注,那么请您说下,今年咱们社会的艾滋病日口号是什么?

”反方准备不足,一时语塞,只能胡编乱造,结果闹得全场爆笑。

(6)撕隙抓漏。

即将对方的一小道缝隙撕裂撕大,将其明显的漏洞失误给予揭发提问,令其难堪。

(7)熟事新提。

人往往对于身边、自身很熟悉的事物却不经意,所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或非常熟悉却只知道大概却不明白它的详细。

一般对这类事情提问,也很容易让对方陷入被动。

冷门知识是可以考虑的。

(8)逼入死角。

即把对方的问题逼入死角,再发问,令其难以逃脱。

需要场上各个队员的配合才能打出气势

(9)多方追问。

即从几个方向、几个侧面、几个层次上同时问一类问题。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必须对准一个核心,即辩论的主要立场和观点,以造成合围的阵势,使对方没有招架的能力,更没有回手的能力

(10)夹击发问。

即两个多回合同同一个人同时问同一类或一个问题,造成夹击态势,使对方顾此失彼。

也需要队员配合,比如三辩说:

“我方二辩刚才问您这个问题,您说不出来,我方四辩也问了,您还是回避,那么我再问一个……”诸如此类

(11)问题同异。

即面对同一个问题,以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对方难以自圆其说,应接不暇。

(12)异题同问。

抓住对方的不同问题、不同表述加以归纳,概总而问,从问题的深度与高度上使其无法把握,无力应答。

(13)反复逼问。

对本方提出的对方非答不可的问题,对方闪避了,就可以反复逼问,但是一般不能超过三次,不可以无限发问,那样反会造成无题可问、或令听众厌烦的负面效果。

需要团队的配合

(14)辐射发问。

即一个问题的提出时,同时威慑到对方四个辩手,犹如子母弹一般。

这类问题,一般多在哲学或价值层面上发问。

同时也需要对这个问题的引申层面进行剖析,来准备接下来的问题,犹如格斗游戏的连续技。

(15)同义反复。

即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或角度不同,或问语不同)发问。

这类问题,多为辩论的主要立场、观点方面的问题。

(16)近题遥问。

即看似很近的事,用远视点来透视和提问。

对方遥答往往答不得,近答又很难接上,陷入了难以捉摸、无从下手的窘境。

比如很普通的生活小事,扯到辩题上,让对方以价值观社会观等等来解答。

(17)击情提问。

即用心理调控的手段,直击对方情绪层,使其激动,印发情绪连动,从而淹没对方的理智。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够进行人身攻击与情绪对情绪,更不可陷入无理纠缠甚至胡搅蛮缠,那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18)布陷发问。

也就是布置一个陷阱,让对方来钻,或想方设法将之套进去。

其更高技巧就是连环套。

但是小朋友们请记住,不要为了逼对方中陷阱,而说什么“您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就成!

”之类的话,这样实在是太初中生了

(19)长抽短吊。

即忽然提这样的问题忽然又提那样的问题,不离辩题却又忽东忽西,以思维的快捷与急智来取得主动。

需要广泛的涉猎,并且组织语言,让问题尽可能简短。

(20)答中之问。

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对方答问时发现问题(包括陈词阶段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问,另一种是在自己回答对方问题时的反问。

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并且如封似闭躲开对方的一些犀利问题

说了这么多天花乱坠的,其实攻击问题的原则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世界上只有她最令人向往,她的名字就叫DD未来。

人活着,不仅是存在,而是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理想生活。

1:

切中辩题

2:

出其不意

3:

团队配合

4:

多管齐下

结合刚才所说,慢慢理解,多看比赛即可。

防守反驳

防守技巧

辩论中的自由辩论阶段,就是由进攻和防守两个方面组成的,因此,不仅要有进攻的准备,还要有防守的准备。

只会进攻不一定能够取胜,只会防守当然有就更容易陷入被动了。

该防守就防守,该进攻就进攻,能攻能守的队伍才能游刃有余。

防守中,应该注意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流畅、用词得当、语调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尊重对方辩手,尊重评委,尊重观众;表演得体、错落大方,有幽默感。

1、盯人技巧。

即各人盯住各人的对象防守。

一般就是一辩盯一辩,二辩盯二辩。

即一辩回答一辩的问题,二辩回答二辩的问题。

这样各人就会有关注是具体目标,就不会出现好回答的问题就抢着回答,难回答的问题就你推我让的。

当然,在分工之后又讲合作,最难回答的问题,就由“灵魂队员”补救了。

2、长项技巧。

即根据各人的长项来分工,首先确认辩手各人的长项,如长于说理,长于说史,长于记忆,长于辨析,等等,则承担相应的问题来防守,这也不至于出现混乱局面或冷场。

3、合围技巧。

假如对方有一位非常突出的辩手,不仅对方整个局面靠其支撑,且对本方威胁很大甚至本方队员对其有畏惧感,一对一的战术是不太可能奏效的。

那就采取合围技巧,即以全对的四个人的力量来围击、合击,从四个人不同的侧面对准他的问题,以守为攻,一般都会有效。

只要他顶不住了,那对方的阵脚就会乱了,自然就会垮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大的队员靠一两个回合是难以制伏的,因此要有韧劲,不可太急切,争取5、6个回合使其难于招架,提不出更尖锐的问题,内在的进攻力度大大减弱,才能有取胜的基础。

4、夹击技巧。

就是对有的问题,有的队员采用二人夹击的方式来对待。

5、高压技巧。

一般在辩论赛中,由于参赛队的实力比较接近,所以在自由辩论中容易出现同位推顶的情况,这一方面容易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不容易取胜。

破解的办法是采用高位迫压防守。

如对方提出的是现象问题,就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现实问题,那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如对方提出的是具体问题、微观问题,就以全景认识、宏观认识来回答,以此类推。

若此,对对方的问题以高位下罩的方式和统照下盖的方式使对方感到自己的思维位势稍逊一筹,从而内心产生动摇,攻击力也就随之动摇而弱化了。

6、指误技巧。

即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指出对方所问问题在逻辑上、理论上、事实上、价值上、立场上、表达上和常识上的毛病,使之陷入尴尬局面。

7、归谬技巧。

即对有的问题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之做概纳引申归谬,直指其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