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199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docx

风中劲草政治必备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单选、多选)10新增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两次飞跃:

空想到科学,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实践

①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②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④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单选)10新增(直接思想来源: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3.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单选、多选)10新增

(1)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①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②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③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④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①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②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单选、多选)10新增

十月革命的胜利,①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②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科学论断,③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④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⑤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5.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单选、多选)10新增

(1)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①第一个时期: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②第二个时期: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③第三个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2)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初期,列宁对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①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②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③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④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6.苏联模式(单选、多选)10新增

(1)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①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在经济体制方面,采用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②以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2)苏联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为①集中过多,管得过死,②否定市场的作用,③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7.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单选)10新增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8.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单选、多选)10新增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①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③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④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9.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单选、多选、分析)10新增

(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①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②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③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2)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的历史联系表现在:

①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服从多数意志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

②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

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基础不同、②阶级本质不同、③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1.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单选、多选)10新增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其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他们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②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③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④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

(最根本的政治特征)

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2.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多选)10新增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这是根本原因)

②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③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3.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单选、多选)10新增

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主要是:

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④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以及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单选、多选)

(1)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特点:

①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③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③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5.社会主义的改革(单选、多选)10新增

(1)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2)从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①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②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③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3)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单选、多选)10新增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①阶级基础,即工人运动的发展;②思想基础,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马克思恩格斯在实现世界观根本转变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是随着大工业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

(5)工人阶级的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①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

②无产阶级是被压迫的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③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阶级。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单选、多选)10新增

(1)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单选、多选)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体现在: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

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4.改善党的领导(单选、多选)10新增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势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单选、多选)10新增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单选、多选)10新增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单、多选)10新增

(1)共产主义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2)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3)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根本性质上的一致性。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在继续发展中,这种发展持续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就越大,就为共产主义的到来提供着更多更有利的条件,也提供着更有力的实践证明。

(4)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充分涌流,人们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因而,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②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有赖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有赖于现存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以及转变后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2.“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单选、多选)10新增

(1)“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①“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②“两个决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③“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1.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单选、多选)10新增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基础上的,没有低级阶段的发展,也不会有高级阶段的到来。

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可以说,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在世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单选、多选)10新增

当代中国应当走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这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经验总结,也将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康庄大道。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单选)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单选、多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邓小平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3)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胡锦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单选、多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单选、多选)★★

(1)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2)30年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选、多选)★

(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4)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成功;只有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鲜明的本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胜利。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单选、多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单选、多选)

(1)毛泽东思想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4)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5)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单选、多选)

(1)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④关于政策和策略;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⑥关于党的建设。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单选、多选、02分析)★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①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在晚年又犯有严重的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遭受过严重挫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③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三、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单选、多选)★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③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5)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单选、多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单选、多选)

(1)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01多选)

(2)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单、多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国际、国内和党内发生新变化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②国际局势和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