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203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心理学在中国不是由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直接演化来的,而是由西方心理学传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1 

西方心理学思想传入中国的开端

这一时期大约为明代末期(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

在公元16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形势下。

有的传教士来华后,学会中文,著译了不少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书籍,这类书中都包含了一些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心理学思想,这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方心理学思想。

2 

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约在清代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有两条渠道,一是直接传入,一是通过日本间接传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重要城市设立“教会学校”。

在1896年著名学者康有为编《日本书目志》时,在中国首次出现汉译“心理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这时期促进西方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还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他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直接推动了心理系和心理研究所的设立。

积极提倡和发展心理科学,对后来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

3 

中国心理科学的创建与早期发展

 

1920年前后,中国的第一辈心理学者唐钺、陆志韦、陈鹤琴、张耀翔等赴美留学,相继归国,分别在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授心理学课,使西方心理学从此广泛地传播开来。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并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在这一年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心理系改为东南大学心理系,成为当时中国有独立心理系的唯一大学。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心理学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很快地设置了心理学研究机构,重建了中国心理学会,学习辩证唯物论哲学和巴甫洛夫学说以及苏联心理学,并试图改造西方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培养新生力量的工作都逐步开展起来,为心理学的发展打下新的基础。

但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一场动乱全面扼杀了心理学。

直至打倒“四人帮”之后,经过恢复又重新走上发展的道路。

中国心理学在整个80年代和步入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心理学各方面的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科研和教学工作逐步稳定发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已成为国内第一流心理学研究中心。

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与医学心理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与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心理学文献情报等六个研究室,为到达21世纪将心理所办成一个开放性的,具有国际前沿研究水平的科学研究机构的目标开始迈步前进。

高等学校的五大心理学系:

北京大学(1978)、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79)、杭州大学(1980)、北京师范大学(1981)和广州华南师范大学(1986)先后建成心理学系。

其他院校还有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高等师范院校建有心理专业;

90年代以来,东北师大、华中师大已建立心理系。

其他省、市、自治区高等师范院校均设有心理学教研室;

有的师范大学也成立了心理研究所。

随着心理科学的日益发展,学科分支增加了许多新领域,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定期出版了六种心理学刊物,报导心理学的科研与教学成果。

此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地方性的心理学会,各自开展活动。

三、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

”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有明显区别的是:

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

⑴躯体健康;

⑵心理健康;

⑶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

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

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

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

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