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24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10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熟稔(rěn)笑靥(yè)煞风景(shà)白发皤然(pò)

B.浸渍(zì)弄堂(lòng)牛犄角(jǐ)出乖露丑(lòu)

C.神祇(qí)果脯(fǔ)文绉绉(zhōu)拈花惹草(niān)

D.气氛(fēn)模样(mú)唱主角(jiǎo)饿殍遍野(piǎ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给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à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ó)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ué)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ǐ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们所熟悉而又不注意的一鳞半爪(zhǎo),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ù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lì)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识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脉搏精萃捅娄子谈笑风生

B.坐镇发轫流线型改弦更张

C.技俩缘分一炷香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D.凑合扫描活性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千余名深孚众望的各界人士,佩戴者着红色的代表证件,走进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履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B.站在黄山顶上,眼观云卷云舒,耳听八面松涛,更闻仙乐冉冉,一切尘间扰攘、名缰利锁、宠辱得失俱化为乌有。

这境界与缘分多么让人流连忘返,却又是如此可望而不可及!

C.城管队员要文明执勤,以理服人,否则,动辄以执法者自居,盛气凌人,义气用事,就容易激化矛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D.小公司没有足够多的职位供一些老员工晋升,许多人在升职空间狭小的职位上对工作开始显得意兴阑姗,而这似乎又是可以理解的。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与品味。

我国的金融体制尚不健全,又产生了一些经济过热的问题,这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金融危机。

杨振宁说,科学研究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

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A.内涵解决纵然B.蕴涵化解固然

C.内涵化解固然D.蕴涵解决纵然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反腐,为市场经济奠定法律基础。

反腐和房价问题,网友也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公众期盼的“以房查人”,是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功能。

不动产统一登记,针对的是所有人,不像国外的“阳光法案”针对的是官员。

因此,不能将它和反腐过度联系。

要反腐败,还是应当建立反腐的长效。

A.而是对于误解机制B.就是对于曲解机制

C.而是关于曲解体制D.就是关于误解体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原来司空见惯了乱丢饭菜的现象,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这不能不说是“光盘行动”的效果。

D.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民进党立法委员采用夜晚宿在“立法院”等非理性的闹剧来牵绊国民党,如果国民党任凭他们三人成虎,岂不是只能处于被民进党钳制的状态?

B.很快我就不满足于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枝加叶,投一些哥们所好,故意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

C.日本首相安倍宣称推行“积极和平主义”的外交策略,以此欺骗爱好和平的人们,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值得人们警惕。

D.那场空前绝后的“浩劫”已过去几十年,但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是难以磨灭的,一些人因为良知的觉醒而备感痛楚。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并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B.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从战国时的“万事皆归于一,XX皆准于法”到今天的依法治国,数千年的实践法治推动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前行。

C.世界投资大师罗杰斯在中原企业家资本峰会上说,文化产业富有活力,有着美好发展前景,在文化灿烂的中国是这样,在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河南更是这样。

D.“爱我者·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公益摄影活动,旨在通过镜头展现乡村医生常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奉献青春,呼吁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农村地区改善医疗条件。

二、文言文知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片段,完成10-13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到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祭祀路神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

D.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礼物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余有叹焉而人之所罕至焉

B.其孰能讥之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又前而为歌曰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2.下列句子与“客何为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吾属今为之虏矣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客有吹洞箫者

13.下列句子与“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中的“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项王、项伯东向坐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卢叔武,范阳涿人,青州刺史文伟从子也。

父光宗,有志尚。

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

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

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

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

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

杨愔往候之,以为司徒谘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

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

“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

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

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

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

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

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

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

”帝深纳之。

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

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

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

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

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

然而岁岁常得倍馀。

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

“歌于斯,哭于斯。

”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

“难为子费。

”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喂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选自《北齐书卢叔武传》,有删节)

1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升职B.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陈列

C.彼若退军,即乘其弊疲困D.未几帝崩,事遂寝废止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C.叔武两兄观、仲宣并以文章显于洛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亦尽设食,一与此同竖子不足与谋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B.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C.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D.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餧至毙/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叔武淡泊功名。

贺拔胜投奔梁后卢叔武回到本县居住,朝廷两次

征召他,杨愔甚至前去迎候他,他都找借口推辞没有上任。

B.卢叔武善于谋划。

肃宗与卢叔武商讨国家大事,他为肃宗分析了齐与关西双方的情况,认为齐应该不出战,与关西相持。

C.卢叔武乐善好施。

他在故乡有千石粮食,在春夏之交乡人缺粮食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去拿,秋收后在任凭他们还多还少。

D.卢叔武生活简朴。

魏收去拜访他,他就留魏收吃饭,但最后端出来的也只有小米饭、葵菜和几片干肉而已。

第Ⅱ卷(非选择题,99分)

三、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

(3分)

(2)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分)

(4)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分)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分)

1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诗人用比喻手

法写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描写江面风平浪静,且可与《后赤壁赋》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句相映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氓》中表现女主人公婚后整日劳作,早起晚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汉水映诗魂

赵丽宏

  我在襄阳,我在游泳。

汉江展开宽广的怀抱,把我托举在她雄浑而清凉的波涛之上。

在江面上平视一个临水的城市,会产生很奇幻的感觉。

在水天之间,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只鸟,融化于流动的自然之中,翱翔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之中。

  诞生在汉江边的襄阳,我想起了襄阳古往今来那些永垂青史的人物,想起了和襄阳有关的不朽诗篇。

提起襄阳,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襄阳的历史上,有两位把襄阳和自己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文化名人,一位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又称孟襄阳。

另一位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也称米襄阳。

  说起孟浩然,想到李白的《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位曾在襄阳鹿门山隐居的孟夫子,为何受到李白的如此欣赏和钦佩?

李白当然欣赏孟浩然的诗才,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的杰出代表,他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李白也欣赏孟浩然淡泊清静的个性。

孟浩然的“风流”,是何种情形,他的“弃轩冕”和“卧松云”,他的“醉月”和“迷花”,又是何种境况。

在襄阳寻山问水,再回味他的诗作,记忆中有了不少具体生动的印

象。

鹿门山并不见危岩峭壁,山道幽静,绿荫扑面,眼帘中只见野花奇树,耳畔时闻鸟雀啼鸣。

孟浩然一定是喜欢这里的清幽,喜欢这里的天籁。

在孟浩然的诗中,处处能看到这里的美景: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云簇兴座隅,天空落阶下。

”他登山怀古,在每一级石阶,每一簇花树中,都能发现先哲的足迹,“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有时泛舟江上,也会诗兴大发: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孟浩然隐居山林,仍食人间烟火,临近的山民农家,在他心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亲近感,一首《过故人庄》写和乡人的交往,亲切自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对官场不感兴趣,但面对人间的美好事物,总是兴致勃勃。

他在汉水泛舟垂钓,“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在江畔看到浣纱的美妙女子,也会心有所动: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幽静的山林,因为孟浩然结庐隐居,也时有清雅的妙音飘漾。

来访者中有弹琴高手,孟浩然设酒招待,喝一杯,弹一曲,在琴声中,从午后一直喝到黄昏: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孟浩然沉浸于山水之美,淡忘了人间的纷争,但对世俗生活的享受,他并不拒绝,譬如美食。

有一首诗,写垂钓得鱼,请美人烹调,食而忘忧: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我喜欢孟浩然的五言诗,言简意长,质朴铿锵,汉字的精妙,融化在这样的诗中,就像这汉江的流水,爽然清澈,源远流长。

孟浩然的七言诗,也有很多佳作,《夜归鹿门山歌》,就是意境幽美的一首。

孟浩然在汉江边寻古迹,赏花树,访友朋,回他的鹿门山草庐时,晚霞已散,山色迷蒙,诗意随月光在心头绕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在汉江游泳,对我而言实在是个意外的收获。

畅游浩浩汉水,追寻襄阳的文脉和诗意,和杜甫、孟浩然、米芾神游在天水之间,恍若一个奇幻的梦。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9月17日,有删节)

20.这篇文章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4分)

2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4分)

(1)在水天之间,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只鸟,融化于流动的自然,翱翔在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之中。

(2)在襄阳寻山问水,再回味他的诗作,记忆中有了不少具体生动的印象。

22.文中作者对孟浩然有哪些新的认识?

请加以概括。

(4分)

23.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

据记载,魏国国君魏圉(yǔ)向孔斌询问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

“世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瑕的君子,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那么鲁仲连勉强算一个。

”魏王摇头道:

“鲁仲连恐怕算不上,此人表里不一,他的行为举止都是强迫自己做出来的,并非本性的自然流露。

”这时候,孔斌说了句挺经典的话: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即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假如能不停地这么做下去,到最后习惯成自然,就成了君子。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C【解析】A项“煞”读shāB项“犄”读jīD项“角”读jué

2、【答案】A【解析】B项“嚼”字读jiáo;“辎铢必较”应为“锱铢必较”C项“纷芸”应为“纷纭”;“隽永”的隽应读juànC“叱咤风云”中的“咤”字应读zhà

3、【答案】B【解析】A项“精萃”改为“精粹”C项“技俩”改为“伎俩”D项“活性碳”改为“活性炭”

4、【答案】A【解析】B可望而不可及---------可望而不可即C义气用事--------意气用事D意兴阑姗-------------意兴阑珊

5、【答案】C【解析】内涵与蕴涵可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内涵”是名词,指语言、作品等包含的内容或内在涵养;“蕴涵”是动词,意为“包含”,此处应为“对联的内容”,用“内涵”合适。

化解:

消除,解除,与“风险”搭配较为合适;解决:

处理问题使有结果,常搭配“矛盾”“问题”“困难”等。

固然:

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表示承认甲事物,也不否认已事物;纵然:

连词,即使。

6、【答案】A【解析】“不是-----而是”表并列。

“不是---就是-”表选择。

“对于”引出对象。

“关于”关涉范围。

“误解”指错误的理解,一般是无意为之。

“曲解”指错误的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通常有意为之。

“机制”是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

7、【答案】D【解析】A中“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望文生义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不能用在“语言”上

C“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不能接宾语。

D“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

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8、【答案】B【解析】A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望文生义B添枝加叶:

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加了原来没有的内容;也比喻捏造、夸大事实。

句中使用第一个义项。

C掩耳盗铃: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适用对象错误D空前绝后:

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

感情色彩错误

9、【答案】C【解析】A搭配不当,可把“提高”改为“加大”;B语序不当,应将“实践法治”改为“法治实践”;D成分残缺,可在“奉献青春”后加上“的伟大精神”。

二、文言文

【答案】10A11C12A13D14B15D16C17B

18.

(1)双方人数相当就应当使用计谋,计谋相当就应该使用军事力量,所以这就是实力强大的国家能够控制弱小的国家、富庶的国家能够兼并贫穷的国家的原因。

(得分点:

敌、任、所以)

(2)魏收曾经来拜访他,拿洛阳的逸闻旧事询问他,不等吃饭就起身告辞。

(得分点:

诣、状语后置、食)

(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人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因、敝、与)

(4)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举、刑、胜)

(5)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状语后置、渔樵、意动用法)

卢叔武,范阳涿地人,青州刺史文伟的侄子。

父亲卢光宗,有志向。

叔武的两位兄长观、仲宣凭文章在洛下非常有名。

叔武少年时很聪敏豪放任侠,喜欢奇策,仰慕诸葛亮的为人。

任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但贺拔胜不采纳他的计策,放弃城池投降丁梁。

叔武回到本县,在池塘旁边盖起房子,悠然自得。

世宗下令征召他入京,他推托有病不去。

天保初年再一次征召,不得已,他穿布衣坐在没有帷盖的车到邺。

杨值去探望他,任命他为司徒谘议,他又自称身体多病不接受。

  肃宗即位后,征召叔武为太子中庶子,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肃宗拿国家大事来询问卢叔武,卢叔武就劝说他讨伐关西,并在地上画出兵布阵图说:

“如果双方人数相当就要使用智谋;如果智谋相当就应该使用军事力量。

所以势力强大的国家可以制服弱小的国家,富庶的国家可以吞并贫穷的国家,如今我们大齐和关西相比,强弱不同,贫富有别,征战不停,却不能吞并,在于没有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人数少力量弱的部队,不按常规方法作战,很难取胜,这是胡人的战术,不是深谋远虑的万全之策。

我们应在平阳设立重镇,和对方的蒲州对抗,凭借深沟高垒,多多积聚粮草和武器,筑起城堡来与之呼应。

敌人如果闭关不出。

我们可以攻取黄河以东的地区,长安就会陷入困顿,自然就困死了。

如果敌人出兵,不到十万以上,就不是我们

的对手,因为我们所供应的粮食,都出自关内。

我们的士兵,每年替换一次,粮食充足,供应不断。

他来进攻,我们不应战。

他如果退兵,我们就趁着对方疲困之机追杀。

从长安往西,人烟稀少城市之间间隔很远,敌军来往,有很大困难,如果和我方对峙,他们的农业生产就会停顿,不出三年,敌军自然就瓦解了。

”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叔武又请求驻守平阳,以完成这一计谋。

皇上又命令元文遥和他一起筹划,写成《平西策》一卷。

不久肃宗去世,谋划也就作废了。

  世祖登基后,任命叔武为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任合州刺史。

武平年间,升任太子詹事、右光禄大夫。

叔武在家时有一千石粮食,春夏缺粮时,凡是没有粮食的人都可以自己来取,到了秋天,由他们偿还,多少也不计较。

但每年都能有多出一倍的收获。

做了大官以后,认为自己年老,儿子又多,就盖了一间大房子,说:

“高歌痛哭,都可以在此。

”魏收曾经来拜访他,拿洛阳的逸闻旧事询问他,不等吃饭就起身告辞,说:

“不想让你破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