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86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docx

杭州市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

杭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B.四面山的望乡台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C.治理雾霾,政府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D.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不可思议。

2.下列关于文体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或寄寓的道理,但不可以叙事。

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中既展现了替父从军的木兰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所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D.《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这一事件,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求人不如求己”。

B.政府鼓励市区学校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C.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是美英法联军4月14日对叙利亚进行的军事打击造成的。

D.中国政府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前景广阔。

4.与杜牧并称“小李杜”的晚唐诗人是()

A.李白

B.李贺

C.李煜

D.李商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只含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发闾左適戍渔阳

B.便要还家         若垂天之云

C.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将军身被坚执锐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二、字词书写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分)

博览与精读,是读书的两个法门,二者相得益(zhānɡ),缺一不可。

博览是为了兼收并(xù),博采众长,最终为己所用;精读是为了抓住要点,得其精髓,必须专心(zhì)志,反复研读,没有(jié)径。

 

 

 

 

 

 

 

 

 

 

 

 

 

 

 

 

 

 

 

三、现代文阅读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

草容

①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

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

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②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

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

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

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

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

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

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

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③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

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

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

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

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

④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

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

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

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201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

链接一: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八九十岁)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链接二: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链接三:

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

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

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7.下列关于“双创”的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双创”就是创新与创业,二者可以相辅相成。

B.埋头创新,主动创业,这是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的意识。

C.当创新和创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D.只要全社会都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就能实现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屠呦呦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启示人们进一步探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B.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C.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在我国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是因为我国已经没有疟疾病情。

D.无论药物的功效多么好,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在屠呦呦获奖之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研制出抗疟疾有关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奖。

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疟疾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

C.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国际市场后,使非洲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大幅下降,也使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

D.屠呦呦所处时代的局限,使她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也使青蒿素没有产生任何社会影响。

10.阅读第③段,简要分析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这一科学发明最终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原因。

11.链接一:

“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所有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

暖雪

傅昌尧

接到丈夫的电话,琴几乎晕倒。

丈夫是个逃犯,在外逃亡已经整整六年了。

(A)琴用厚厚的记忆擦洗着那声音,确认电话那头是丈夫,她终于哭了:

“你在哪里?

“我回来了,我太想你了!

等天黑我就回家,给我熬一锅羊肉汤……”话没说完,电话就挂了。

琴知道丈夫一直不敢给她打电话,因为公安追得紧,隔三差五的,还有警察上门查问。

眼下,要过年了,警察也要过年不是?

琴翻翻日历,惊呆了,发现今天竟是大年三十!

丈夫逃亡的这些年,琴成天恍恍惚惚,她几乎忘了岁序更迭与季节转换。

丈夫犯法,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她,这也是她苦苦等待的理由。

琴赶紧去菜市场买羊肉,可市场上不仅没了羊肉,连蔬菜也很少了,谁家到大年三十才准备年货?

琴面对空荡荡的市场,急得哭起来。

忽然,她看见迎面一个骑自行车的人,车篓里分明放着一只羊腿,扎着红布条,那么醒目可人。

琴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扑通”跪在那人面前。

骑车人吓坏了:

“你……干什么?

琴掏出一沓儿钱:

“求求您!

把这只羊腿让给我吧!

那人一愣:

“这是单位发的年货,我去孝敬丈母娘的,怎么好给你?

琴哽咽道:

“我丈夫患了绝症,快不行了,就想喝口羊肉汤,这是他最后一个要求了……”天上开始下雪,一粒粒很硬。

那人看着琴,怔了片刻,然后将羊腿递到她手里,骑车飞驰而去,连钱也没要。

午夜,春节晚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琴眼睛在电视上,心在外面,耳朵在门上……

“嗒嗒!

”琴扑到门口,拉开门。

浑身是雪的丈夫被一屋子温暖醉倒……春天提前在这对夫妻的身心里回荡,并久久徘徊……

天不知不觉地亮了。

“琴,我得走了。

琴一把抱住丈夫:

“不!

再陪陪我……”

“不行,警察会来的!

琴哽咽起来:

“这样逃到何时为止?

“逃一天是一天,总比送死好!

琴说:

“去自首吧,看看会不会减刑?

“不可能!

我捅的是警察,警察会给我减刑?

琴说:

“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警察也变了……再说,对方也有过错嘛……”

“我不信……我走了!

”丈夫走到门口。

(B)大年初一的早晨异常宁静,一夜的欢乐都沉淀在厚厚的积雪里,世界安静、温馨得那么美丽。

门轻轻打开,夫妻俩惊呆了:

门廊下站着两个裹着大衣的陌生人,一夜的寒冷使他们脸色铁青。

“新年好!

”一个年龄较大的冲他们夫妻笑着一点头,清鼻涕跟着甩了下来。

琴和丈夫似乎意识到什么,但他们不相信会是警察,而且在门外等了一夜!

虽然门廊下满天星般的烟蒂证明他们确实呆了一夜。

那个年轻的,哆嗦着双手,从怀里抠出一张拘捕证,说:

“我们是西城分局的刑警……”

年老的掏出对讲机:

“小王,把车开到对面马路上,记着,大过年的不要鸣笛!

琴不知为什么,心里一热。

丈夫忽然“扑通”跪下:

“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夜晚!

我……伏罪……”

(选自《美文阅读大师》,有删改)

12.请根据情节发展和“琴”的情感变化,完成下列填充。

情节

情感

接到丈夫来电

去菜市场买羊肉

着急、难过

满足、喜悦

与丈夫团聚

惊讶、感动

13.小说中的“琴”是怎样一个人?

请概括作答。

1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简要赏析(A)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暖雪”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厚。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走:

()  

(2)皆被绮绣   被:

()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8.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

阅读第一段,用原文回答         

19.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悟。

五、句子默写

20.古诗文默写。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2)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5)《行路难(其一)》中,表达了诗人将实现远大理想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景物描写边塞悲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1.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副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请你发挥想象具体描绘。

22.诗歌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四、作文

七、名著阅读

23..名著阅读:

(1)以下选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B.《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是曹操和刘备,此时的曹操,胸怀大志,而刘备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C.杜牧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官渡之战,涉及到两个主要人物是曹操、周瑜。

D.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了曹操手下的主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可见关羽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2)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片段,回答问题。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

‘说客至矣。

’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众将应命而去”

周瑜的“如此如此”就是在部署“反间计”,请简述一下这一“反间计”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八、作文

24.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

“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

“你将把我吞下去。

“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

“你错了!

”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

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无悔”。

(2)题目:

从此,我不再_________

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