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31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放置时间久了的橘子皮上会长出青绿色的“毛”,这些“毛”是(  )

A.青霉B.细菌菌落C.酵母菌D.一个细菌

2.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是对其水生生活的适应

B.具有角质的鳞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

C.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

D.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点

3.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4.一些细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下面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B.霉菌引起人患感冒

C.链球菌引起人患扁桃体炎D.真菌引起人患足癣

5.下列属于单细胞真菌的是()

A.酵母菌B.青霉C.曲霉D.大肠杆菌

6.小明把家里死的小金鱼埋在一棵树旁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挖开土去看小金鱼,可小金鱼已不见了;原因是()

A.小金鱼蒸发B.小金鱼被树根吸收了

C.小金鱼被猫挖吃了D.小金鱼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7.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动物的信息交流()

A.蚂蚁的舞蹈动作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8.控制环境温度,降低食品自身的含水量,都能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下列食品保存的方法与原理不一致的是()

A.牛奶盒装——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

B.香菇晒干——减少水分,抑制微生物繁殖

C.鲅鱼盐渍——盐杀死了鱼表面所有的细菌

D.剩菜冷藏——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9.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间的通讯(  )

A.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特殊叫声B.夜里狼不停地嚎叫

C.狐狸在逃避追捕时左右晃动尾巴D.羊一边走一边嗅地上同伴的粪便

10.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开展了”剿灭麻雀’的运动,而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其原因不包括

A.麻雀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B.麻雀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C.麻雀可以捕食农业害虫D.麻雀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1.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

①卵生  ②用鳃呼吸  ③用鳍游泳  ④体表覆盖鳞片,有黏液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

B.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

C.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D.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

13.上课了,老师推门进入教室,关于推门动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推门动作很简单,无需神经系统的协调

B.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

C.推门伸肘时肱二头肌会收缩,肱三头肌会舒张

D.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都起杠杆的作用

14.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原因是(  )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D.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

15.下列有关食品腐败和食品保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B.保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对人体无害

C.冷藏保存食品主要是因为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D.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16.哺乳动物关节中,具有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功能的结构是(  )

A.关节头B.关节窝C.关节囊D.关节腔

17.鲫鱼生活在水中,其呼吸器官是(  )

A.鳃B.鳔C.侧线D.鳍

18.下列不属于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B.体表被覆羽毛

C.前肢变成翼D.胚胎发育在卵内完成

19.动物的运动形式依赖一定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的游泳依靠的是尾的摆动B.蝗虫可以跳跃是因为它有发达的后肢

C.鸟类的飞行是因为他们有翅D.因为壁虎有四肢,所以运动方式为行走

20.下列关于动植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线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损害农牧业生产

B.扁形动物中的蚯蚓既能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净化环境的作用

C.许多软体动物的贝壳都是重要的中药材

D.对人类而言没有绝对的有害动物和绝对的有益动物

21.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的特征是(  )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

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②⑤⑥

22.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

A.小鸟喂鱼B.大山雀喝牛奶

C.小孩吮奶D.母袋鼠与幼袋鼠

23.图中甲、乙表示两组肌肉群,图中动作发生时()

A.甲乙同时收缩

B.甲乙同时舒张

C.甲舒张、乙收缩

D.甲收缩、乙舒张

24.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A.大雁飞翔时,不断变化飞行方阵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D.狒狒面部的各种复杂表情

25.“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以下不属于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是

A.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B.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出墨汁

C.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D.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2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壳由蛋白质构成B.内部含有遗传物质

C.不能独立生活D.属于单细胞生物

27.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

B.②通过形成芽袍繁殖后代

C.人们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③

D.②③都属于真核生物

28.湘绣是湖南著名的民间艺术,然而湘绣作品的防霉非常重要。

你认为下列哪组条件下的湘绣作品最容易发霉()

A.低温、干燥B.低温、潮湿

C.常温、干燥D.常温、潮湿

29.下列动物中,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

A.蜗牛B.河蚌

C.蚯蚓D.枪乌贼

30.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骨骼肌的两端固着在同一块骨上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人体就能正常运动

C.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结组成

二、综合题

3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我国固有领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岛上的代表性生物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

(1)钓鱼台鼹鼠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说,其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这有利于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这种动物生来适于地下掘土生活,其白天住在土里,只有夜晚才出来捕食昆虫,这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属于动物的__________行为。

(2)按照脊柱的有无可将其中的动物分为两类,其中与钓鱼台鼹鼠同属一类的还有__________(填数字)。

(3)诸喜田泽蟹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动物,其体表有______________,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4)巴浪鱼和蓝脸鲣鸟的呼吸效率都很高,它们的呼吸器官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

(5)巴浪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这是在进行________,且吐出的水与吸入的水相比增加的气体是_______。

(6)海芙蓉是钓鱼岛上生活的一种被子植物,它与裸子植物很明显的一个区别是___________。

32.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完成图甲所示的投篮动作中,运动员的肱三头肌由_____状态变为_____状态,它牵引其附着的_____,围绕着肘关节运动。

此动作的完成,动力主要来自于_____收缩产生的拉力,并依赖_____系统的调节。

(2)在赛场上,如果运动员运动前热身时间过短,运动时又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脱臼和骨折等损伤。

①脱臼(如图乙所示)指的是在关节处,______从关节窝中滑落出来,造成运动损伤。

适宜的运动一般不会造成脱臼,主要是因为关节外面还包裹着______和韧带,加强了关节的_____(牢固/灵活)性。

②骨折后,受损的骨能够自我修复和再生,主要得益于骨质外表面覆盖的________(填结构)的作用。

③青少年在日常运动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3.下图是细菌和真菌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菌和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________和无机盐,这种生活方式叫__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作为_________角色,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通过________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3)近年来,有人把“野味”搬上了餐桌,大量野免和鹿被捕杀。

请结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谈一谈你对于该行为的看法。

____________。

34.如图是长骨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C]___________、[F]___________、[B]___________三部分。

(2)骨质分为[D]___________、[E]___________两种。

(3)长骨中央有中空的骨髓腔,因此,长骨呈__________状。

(4)骨松质中的骨髓始终是___________(红、黄)骨髓,终生具有造血功能。

(5)医生给骨折病人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好___________,因为它上面含有___________与骨的长粗有关,它上面还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_为骨组织提供营养物质。

35.图是海带、肾蕨、玉米、虾、海葵、蝙蝠、朱鹮等七种动植物的分类表解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④代表的动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⑦代表的植物是___________。

(3)从图可以看出,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___________。

(4)将图中虾、海葵、蝙蝠、朱鹏四种动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虾→海葵→蝙蝠→朱鹮B.海葵→虾→蝙蝠→朱鹮

C.虾→蝙蝠→海葵→朱鹮D.海葵→虾→朱鹮→蝙蝠

(5)图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__________。

近年来该动物已濒临灭绝,请你写出一条造成该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36.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运动方式多样。

如图是蚯蚓、缢蛏、鸟和人与动物运动有关的结构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蚯蚓体内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________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2)乙图中,缢蛏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

(3)丙图中,鸟的体表覆_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可在空中自由飞行。

鸟还有许多与飞行相适应的特点,如胸骨有_______,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

(4)丁图是人的关节及曲肘动作模式图。

关节周围有_____包裹着,[]______内含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曲肘动作的产生是当[]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前臂骨绕肘关节运。

(5)下图是人体骨、关节、骨骼肌关系模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因为一组肌肉的两端是固着在______骨上。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物质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

【详解】

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橘子上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等,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时间久了,使其数量大增,形成菌落,使橘子发霉,细菌的菌落较小,而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如“毛状“,可见物质的发霉长毛,应该是由青霉菌等多细胞真菌引起的。

A正确。

【点睛】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具体的真菌的作用掌握。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1)鱼类的特征有:

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鱼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

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有外骨骼。

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触角和足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4)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

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这是其对水生生活的适应,A正确。

蛇体表有角质的鳞,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B正确。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只是昆虫的特征,C错误。

蚯蚓和沙蚕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社会行为的特征:

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

【详解】

A、取食行为动植物获取食物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

成员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的成员内部还形成等级。

“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体现了蚂蚁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符合题意。

C、为了争取食物、生存空间而发生争斗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D、繁殖行为是进行地一系列与繁殖有关的行为,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社会行为的特征。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一些细菌、真菌、病毒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熟记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详解】

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故A正确。

流感病毒可引起人患感冒,故错误。

链球菌寄生在人身上,能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疾病,故C正确。

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原体。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曲霉菌、青霉菌是多细胞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结构。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解】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如题干中小明把家里死的小金鱼埋在一棵树旁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挖开土去看小金鱼,可小金鱼已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细菌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并能灵活答题。

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

A.蚂蚁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鸟类通过各种鸣叫声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进行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没有通讯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

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

A.牛奶盒装是利用加热灭菌,并隔绝外界空气,延长牛奶的保质期,故A正确。

B.香菇晒干是减少香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故B正确。

C.鲅鱼盐渍是利用较多的盐渗出食品内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来延长保质期,故C错误。

D.剩菜冷藏是利用低温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质期,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保存食品的原理,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

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是通过声音进行通讯,A不符合题意;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

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

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B不符合题意;而狐狸在逃避猎狗追击时,尾巴左右晃动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羊一边啃草一边嗅着地上同伴的粪便,是通过同伴的气味来寻找同伴,防止离开羊群,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通讯的方式目的。

10.D

解析:

D

【解析】

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故选项D麻雀属于生产者为错误项.

故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可以从鱼的体色、体表、体形以及呼吸器官、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等。

【详解】

鱼类生活在水中,具有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①鱼身体的颜色上深下浅为鱼的保护色。

②身体呈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

③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④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⑤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

⑥鱼用鳃呼吸。

⑦体内有鳔,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比重,鳔在鳍的协同下,可以使鱼停留在不同的水层里。

但①卵生不是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所以②用鳃呼吸,③用鳍游泳,④体表覆盖鳞片,都是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C正确,A、B、D错误。

【点睛】

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

12.A

解析:

A

【解析】

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A错误;

鲫鱼体色的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是一种保护色,B正确;

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动,C正确;

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D正确。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详解】

A.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错误。

B.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正确。

C.推门时属于伸肘动作,肱三头肌会收缩,肱二头肌会舒张,错误。

D.完成这个动作时,相关的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错误。

故选:

B

【点睛】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气门在胸腹部,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外界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所以把蝗虫的头部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不会窒息而死。

故选:

D。

【点睛】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掌握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

15.B

解析:

B

【解析】

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故A正确;存食品时超量添加食品防腐剂中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危害,故B错误;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环境温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C正确;风干保存食品是因为干燥环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故D正确。

故选B。

【学科网考点定位】食品的腐败原因;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名师点睛】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1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

【详解】

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将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接起来,其内壁分泌的滑液能够润滑关节软骨,具有连接、保护、分泌滑液功能。

C正确。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的,其中鳃丝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

【详解】

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

故A符合题意。

A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鳃丝。

18.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胚胎发育在卵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