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64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知识点与考点解析

4.5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单一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偏折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所示。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如雨后的彩虹、泼向空中的水变得五颜六色、在阳光下肥皂泡变成彩色等等都是光的色散实例,其原因是太阳光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形成的。

二、复色光

1.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它是复色光。

2.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个现象叫做色光的混合(彩色电视机的彩色画面的形成)。

红、绿、蓝也叫光的三原色。

1.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的一种现象,也是本章主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一定位置。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

光的色散、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和复色光。

光的色散在中考光现象考题中所占比例不高,虽属于考试内容,但与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相比,出现概率稍低。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光的色散现象判断、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光的色散常考题型是选择题,出现概率也较高。

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变化较大,一般在0.5—1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稍低,并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填空题考查形式。

以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及应用为主。

3.考点分类:

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常考热点

光的色散现象

选择题较多,考查对色散现象的认识

一般考点

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分析和理解

冷门考点

复色光

出现概率较低,考查对复色光的认识

★考点一:

光的色散

◆典例一:

(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解析】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此话正确。

光的色散就是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彩色光的现象。

此说法正确。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此说法正确。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此说法错误。

平面镜成像规律是:

像与物等大、对称、反向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不会是实像,故C错误。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此说法正确。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水中的传播速度。

故D的说法正确。

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速。

◆典例二:

(中考·济宁)如图中的光学实验研究出的物理规律不能解释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的是(  )。

A

B

C

D

【解析】A图,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影子的形成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此对应关系正确。

B图,是光的折射实验;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此对应关系正确。

C图,是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筷子在水中弯折是光的折射引起的现象,故此对应关系不正确。

D图,光的色散实验;彩虹的形成正是光的色散引起的,故此对应关系正确。

唯一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C图;故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考点二:

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典例一:

(中考·苏州)下列图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树荫下的光斑D.汽车后视镜

【解析】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但色散也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树荫下的光斑是光通过树叶的缝隙照射到地面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汽车后视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C,此题答案是C。

【答案】C。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1.(中考·荆门)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

【解析】 产生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解答 :

A、镜中的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C、月食、桌面苹果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C错误。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是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

2.(中考·金华)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解析】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A、“彩虹,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手影,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筷子是虚像,比实际位置浅,看起来向上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答案】C。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3.(中考·宿迁)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单色光;

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解析】

(1)白色光是复合光;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3)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4)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解答】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

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

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发生了漫反射,屏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

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的,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光源、物体的颜色、红外线。

4.(中考·绥化)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解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光的色散。

5.(中考·广元)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解析】

(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4)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斜射如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正确;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光的色散、反射、折射和小孔成像的应用。

6.(中考·盐城)上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下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紫光LEDB.黄光LEDC.蓝光LEDD.橙光LED

【解析】蓝光LED的发明使色光的三原色齐全了,红光、绿光、蓝光三者混合是白光,蓝光LED和红光LED、绿光LED组合,可以产生白色LED光源,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答案】C。

【考点】光的三原色。

7.(中考·佛山)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小孔成像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它所成的像是实际投射到屏上形成的,故是实像,A错;远视眼是因为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这就应该带能汇聚光线的凸透镜,而不是凹透镜,故B错;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色光属于光的色散,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C正确;漫反射也是一种反射现象,照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

【答案】C。

【考点】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

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透过树丛的光束;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

【解析】A.透过树丛的光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此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看到的是各种颜色的彩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光的色散。

9.(中考·常德)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C.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D.海市蜃楼

【解析】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

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

A、“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池底看起来要比实际的位置变浅了,看到的池底是真实池底的反射的光线在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实质为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介质的不均匀使光路发生改变的缘故,因此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填空、作图题

10.(中考·百色)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现象;在这七种颜色的光中,红、、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解析】

(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解答】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故答案为:

色散;绿。

【考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三原色。

11.(中考·黔东南州)2013年12月4日上午8时25分左右,南京鼓楼区煤炭港的市

民通过天空中的雾霾居然看到了“一大一小”两个太阳,其周边还有暗红色光晕,如图所示.通过暗红色的光晕,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填“单色光”或“复色光”);人们看到的“小太阳”是由于太阳光经小冰晶反射和后所形成的虚像。

【解析】 日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

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实际并没有)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晕。

晕通常呈环状或弧状,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解答:

雾霾的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呈现暗红色的光晕,光晕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由此可以说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

因小冰晶相当于三棱镜,所以当光线通过其表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与折射而成虚像,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小太阳”。

故答案为:

复色光;折射。

【考点】光的色散及光的反射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