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374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16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文档格式.docx

折标煤量(tce)

104kWh

60723.41

1.229

200387.24

天然气

m3

2949.20

1.2143

35812.14

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tce)236199.37

能效

指标

比较

项目指标名称

项目指标值

新建准入值

国内先进水平

国际先进水平

对比结果(国内一般,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单位产品能耗

工序能耗

单位面积能耗

12.57kgce/m2

单位运输量能耗

对所

在地

能源

消费

影响

对所在地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

m=23.48,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有较大的影响

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n=-0.65%,项目对所在地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有较大影响

可研报告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

采用节能材料、节能设备、合理设备变压器

项目可研报告在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能篇章篇幅过少、部分技术参数不全

节能评估提出的主要节能措施及节能效果:

优化平面布置、利用太阳能、使用雨水回收系统

第1章编制说明

1.1节能评估范围和内容

1.1.1项目节能评估的范围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范围为《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该项目涵盖面广,内容较多。

按照有关文件要求,我们就项目对能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评估范围包括项目的建筑设计、配套工程设计、节能专项设计,以及项目运营期的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等。

1.1.2项目节能评估内容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评估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能源供应保障情况评估。

2、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

4、项目节能措施评估。

1.2项目节能评估依据

本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评估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主要有:

1.2.1相关法律、法规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7)《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30号令)

(8)《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9)《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43号令)

(10)《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12)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2010年第6号令)

(13)《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

1.2.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等

(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

(2)《陕西省“十二五”节能规划》

(3)《陕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4)《陕西省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

(5)《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6)《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号)

(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1第9号)

(8)《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国家经贸委)

(9)《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工业和信息化部)

(10)《机械工业节能机电产品推广项目及淘汰落后机电产品项目》

(11)《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建科[2005]78号)

(12)《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

(13)《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1.2.3相关标准与规范等

(1)《陕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61-65-2011)

(2)《陕西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JSCS-D)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3)《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1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

(16)《节能产品评价导则》(GB/T15320-2001)

(17)《节能项目节能量审核指南》(发改环资[2008]704号)

(1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1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20)《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17166-1997)

(2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2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国家节能中心)

(23)国家节能中心《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

(24)《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

(25)《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06

(26)《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27)《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

(28)《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

(29)《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

(30)《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2.3其他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控制性详细规划》;

现场调研资料。

第2章项目概况介绍

2.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1建设单位

2.1.2建设单位简介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筹备,2012年元月正式组建。

注册资本叁拾亿元,已到位壹拾亿柒仟伍佰万元。

该公司主营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影视剧项目投资、书画艺术品、文物复仿品销售、广告设计、制作、发布等,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为零。

经济基础雄厚,企业运行良好,经营势头强劲,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0人,中级职称350人,其余员工除10%的工勤人员外,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公司年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近2亿元。

兴元湖片区建设开发项目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汉中“双百城市”的战略发展规划(2020年汉中城市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0万)、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充分发挥汉中独特的汉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利用汉中独有的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的经济强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把汉中打造成中华汉源的寻根之城,使古老的汉文化一脉传承至今,使全体中国人了解汉中、知道汉中,把到汉中当成回老家一样,提高汉中是汉源之本的知名度。

同时为了古为今用、振兴经济、发展文化事业,搭建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大舞台,唱响文化旅游兴汉中的主题曲,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已拉开了建设的序幕,市民期待、国人关注。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开发建设任务。

目前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聘请了国际驰名的美、法、德三国的顶级设计院,并由德国的SAP设计院主笔完成了兴元湖片区建设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委、市政府已批准实施。

正在抓紧该片区25.7平方公里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图设计,其中道路、供水、污水管网设计已经完成,七月份将部分动工兴建。

汉中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秉承高档次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百亿元再现天赋江南之水韵,千亿元打造中华文明之汉城”的建设理念,按照“一轴一带三组团,两湖六区多中心”的建设思路(一轴指商务功能轴,一带指滨水生态带,三组团即汉源、汉绎、汉升;

两湖指兴元湖、生态汉源湖,六区是核心商务区、会展区、休闲区、健康医疗区、教育区、生态居住区;

多中心是指汉文化体验中心、教育培训中心、购物中心、医疗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将兴元汉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建设成为天汉大地上一幅美轮美奂的壮丽画卷,历史亦现代,古朴亦时尚,奢华亦意境,文化亦品位,经典亦精神,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文化旅游示范区。

为汉中的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再创新辉煌。

2.2项目概况

2.2.1项目名称

2.2.2项目建设地点

陕西省汉中市兴元新区

2.2.3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范围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定位形象为兴元汉城、秦巴天府、汉源根基、汉人老家。

根据这一定位,项目建设范围为:

东起城褒一级公路与阳安铁路的交汇处,西至108国道与阳安铁路交汇处,南至阳安铁路(汉武路与天汉大道之间以石马路为界),北至城褒一级公路接连108国道处,总用地面积27.7平方公里。

2、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市政管网工程、景观工程、主题文化工程及拆迁安置等五个方面的工程内容。

(1)道路工程

包含总里程约161.02Km的73条主次支路,总长约5063m桥梁及绿化照明等附属设施。

(2)市政管网

包含给水管道约183.7Km,管径范围DN200~1200;

雨水管道约64.05Km,管径范围DN600~DN1500;

污水管道约97.04Km,管径范围DN400~DN1000;

电力电缆保护管约912Km,电信PVC-U波纹管和PVC-U梅花管各454Km;

燃气管道约151.5Km,管径范围DN200~DN400。

(3)景观工程

为建设区域与保护区之间的景观联系带,此空间为公共景观带,呈网状穿插于建设区域内,与核心生态保护区联系在一起,成为示范区独特的生态景观网,将建设区域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功能组团,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1069.7亩。

其中公园绿地7125.3亩,防护绿地3673.05亩,广场用地271.35亩。

为旅游区域的以现状水系为基底的生态景观核心区,以两个公园为核心的呈放射状将绿化空间渗透至三个功能组团,此区域为生态严格保护区。

筑坝拦湖新增水域面积1581亩,梳理河道,绿化河岸,结合现状南干渠以及现状水库,打造一条东西贯通的景观水渠。

为生态城市建设风貌区,是示范区开发建设区域。

典型特征为城市在自然水体、田园等自然景观中嵌入式建设,集中体现“城环水绕、绿绕城秀”的田园城市的宁静和谐景象。

(4)主题文化工程

主题文化公园用地600亩。

主题文化公园依托赵寨水库、兴元湖以及汉源湖规划文化活动设施用地,共同形成汉中富有文化底蕴的文体科技中心,同时也是展示汉中文化品质的窗口。

依托兴元湖城市公园、汉源湖主题公园,以客栈、游乐设施、两汉三国文化展览为主要表现形式,打造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休闲度假中心。

湖边建筑风格以两汉、三国为主题,建设包括:

三国文化研究院、博物馆、三国文化宫、两汉文化宫。

项目建设的丝绸之路,以古朴厚重的形式再现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种种历史事迹。

在项目区的中心轴上,建设孔子学院、蔡伦造纸坊、汉文化研究院等与“汉”相关的各类建筑。

项目于各景区设置游塔、书法亭、府第,充分展示其文化氛围。

(5)征地与拆迁

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将打造为以文化旅游、商业体验、休闲购买风情街区等复合型旅游休闲示范区,项目共需征地约4031亩,涉及拆迁11座村落总共约2206800㎡。

2.2.4项目建设资金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为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工程投资较大,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建设单位自筹和申请省政府专项补助资金。

工程估算总投资为2153274.59万元,拟通过以下筹措渠道解决:

银行贷款资金:

1735282.18万元占70%;

地方自筹资金:

743692.36万元占30%。

2.2.5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5年(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

2.3项目建设方案

2.3.1总平面布局

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三组团,两湖六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一轴”——即商务功能轴,由高铁站自南向北延伸,布置旅游集散中心、核心商业、商务办公、会展、生态公园、健康养生等项目,突出其城市核心功能。

“一带”——即滨水生态景观带,由东向西贯穿整个汉文化示范区,形成滨水生态景观带,布置滨水休闲、滨水商业、文化创意、教育医疗等项目,突出其文化休闲功能。

“三组团”——围绕一轴一带展开的三个组团,自西向东依次布局为“汉绎”——文化体验板块、“汉源”——商务休闲板块、“汉升”——创意文化板块。

“汉绎”即马寨片,位于规划区天汉大道以西,以黄坝堰水库为中心,形成滨水生态居住社区。

“汉源”即兴元湖片,位于规划区天汉大道以东,天台路以西,是融合商业、休闲、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人文核心区。

“汉升”即李家湾片,位于规划区天台路以东,以李家湾水库为核心,形成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创意人文居住区。

“两湖”——即在改造现有兴元湖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和设计,为市民打造一个以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疗养为主,水面约48公顷的城市生态公园;

在兴元湖东临现有水系基础上,新扩建水域面积约40公顷的汉源湖,使其成为具有展示性、趣味性、参与性、经营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

“六功能区”——规划建设核心商业区、商务办公区、商务会展区、休闲旅游区、健康养生区、生态居住区。

“多中心”——汉文化体验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生态示范中心、商业购物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娱乐休闲中心等。

2.3.2道路及附属工程

1、道路工程

本次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道路网形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路网共72条路,设计总里程约158.01公里,道路总面积约560.5万m2。

(1)快速路:

将316、108国道规划命名为北外环,道路功能等级为城市快速路,红线宽度为60米。

(2)主干路:

规划主干路包括交通性主干道和生活性主干道,交通性主干道包括石马路、陈仓路、天门路、西二环、天汉大道、天台路、博望路、东外环和向湖路。

生活性主干道包括兴元路、傥骆路、惠府路和翠屏路。

主干路是联系各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性道路,示范区主干路红线宽度一般为40~60米。

(3)次干路:

包括规划丝绸之路、岳阳路、石门路、衮雪路、国华路、粱中路、康定路、康武路、翠屏东路、天景路和诸汉路。

次干路主要为联系各社区之间道路,主要功能是加强各社区的可达性。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30~40米。

(4)支路:

包括规划宝峰路、开元路等49条支路,支路是为各组团内部交通服务的道路,主要功能为联系各组团,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功能。

规划内支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24米。

2、桥梁工程

本工程包含桥梁29座,涉及73条道路。

桥梁总长约5063米,总建筑面积约178872平方米。

3、交通安全设施

沿线道路上设置完善的指路、指示、警告和禁令标志,设计原则:

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单柱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米,悬臂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6.0米,标志牌均为反光标志,图案文字采用钻石级反光膜,底板采用高强级反光膜。

路面标线型号采用热融型反光标线,厚度要求在2.0~2.5毫米,应符合GB1999-5786《道路交通标志线》的规定,并在道路的交叉口处设置交通信号灯。

4、道路照明工程

本项目区内各条道路两侧对称布置路灯,间隔20~30m。

路灯电缆采用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直埋地敷设,路灯光源种类采用高压钠灯或节能型灯光。

5、绿化和美化工程

本项目的城市道路工程中道路绿化以人行道路植树,绿化带种植以球状灌木、低矮树木、花草种植为主,种植整齐一致、形式简洁的乔木,并合理配置枝叶繁密的常绿植物和地被植物以扩大绿化量,达到滤减烟尘,减弱噪音的最佳效果。

2.3.3市政管网工程

1、给水工程

本项目区域供水管道分别沿道路敷设,道路红线宽度30m以上,给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管,其供水管径为DN200~1200。

其中DN200给水管选择PE给水管,其余管径均采用球墨铸铁作为管材。

2、雨水工程

根据汉中市的水文资料确定汉中市暴雨强度公式,其公式如下:

q=434.2(1+1.04lgP)/(t+4)0.518((l/s*ha)

雨水量计算:

Q=Ψ.F.q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径流系数采用Ψ=0.5。

路表水采用分散漫流排除方式。

路表水主要通过横坡流入雨水井内。

雨水管设在道路两侧铺设,坡度与路面纵坡基本一致,雨水管采用DN600~DN1500,雨水管主要汇集路面及两侧街坊雨水,根据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雨水经道路排水系统集中后排入汉江河。

本次设计的雨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管道接口采用套环石棉水泥接口。

管基采用180º

混凝土带型基础。

雨水口采用425×

680毫米型边沟式单篦雨水井,配铸铁雨水口篦子,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N300的钢筋混凝土圆管。

3、污水工程

根据规划要求,污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制。

示范区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并结合《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建设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污水厂位置等因素,确定本次研究范围内的管道布置方案。

本次建设范围内污水全部由天马路截污主干管收集后,经惠府路与现状老城区管网连接,进入汉中市污水处理厂。

与天马路截污主干管相连的有七条截污干管和部分污水支管。

本次设计的雨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

4、电力工程

(1)用电量采用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预测,用电负荷1511.48MW。

(2)示范区内供电等级为330KV/110KV/10KV三级,现状两个110KV变电站分别为鑫源变和老君变。

(3)示范区内采用10KV、380/220V两个电压等级,区内10KV电源采用经规划的110KV开闭所放射式供电给下一级10KV变配电所,本区内共规划10KV开闭所27座,逐步将杆上油浸式变压器改造为室内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

(4)示范区内各大型商业、高层建筑采用10KV中压供电,其他建筑、道路、绿地等采用公用变电站或箱式变电站低压供电。

(5)对区内原有10KV架空线路进行改造下地,所有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在区内主干道路,在道路人行道下设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其余区域采用电力电缆直埋敷设,埋深不小于0.7米。

(6)为了保证规划核心区的景观高端性,规划建议将现状北郊变至汉中变的330kv高压线改线。

5、电信工程

(1)电话需求量预测采用单耗指标套算法,示范区公共建筑按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部电话,住宅按1户1.2部电话或建筑面积70平方米1部电话,公用电话按5部/千人,电话局、站设备容量的占用率(实装率)为85%。

规划住宅户数为70000户,则规划电话总装机容量为8万部。

(2)考虑电信发展需求,以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布置电信交换局所,规划在示范区内建设电信局所(局终装机容量1万门)。

结合区内道路敷设48孔-4孔通信导管,满足区内电话、数据、有线电视、移动通信、IP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等的要求,另预留部分备用管道。

(3)根据用户密度按照0.5~1.0公里的服务半径设置移动通信基站约10处,可结合地块内建筑的屋顶设置,或结合绿地设置,预留面积100~150平方米。

(4)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线路扩容光节点数量在居住区每1000户一个,并在文化商业区加密光节点的密度,结合区内道路敷设48孔-4孔通信导管,满足未来对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另预留部分备用管道。

(5)在示范区域内保留天汉大道东侧的电信分局,同时新建邮政分局2个和电信分局一个,在商业、住宅区设置邮政代办处,每个邮政分局的服务人口达到1.5~2万人(服务半径为1.5~2.0公里),每个分局平均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或结合商业门面房设置。

6、燃气工程

(1)区内居民平均用气量为5.48万m3/日,公建平均用气量为1.85万m3/日,不可预见量按10%计,则示范区总平均用气量为8.08万m3/日。

(2)选择天然气作为本示范区的气源。

(3)本次规划采用市政天燃气中压管接入本示范区内。

区内建燃气中压调压站一座,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燃气用户均为低压进户的供气方式。

中压管网起始压力不高于0.2兆帕,末端压力不低于0.05兆帕,调压器出口压力稳定在3200帕左右。

(4)燃气规划管线均沿规划道路铺设,应铺设在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

管道埋深为0.8~1.5米;

燃气管道末端直接进入用户。

7、管线综合

(1)市政管线应尽可能安排在人行道下,当人行道宽度不够时,可将排水管敷设在机动车道中央,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等管线敷设在非机动车道下。

(2)给水管、电力线路宜在道路西侧或北侧敷设,通讯线路(含广播电视线路)、燃气管宜在道路东侧或南侧敷设。

从道路边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管线平行布置的次序宜为:

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管、污水管。

(3)市政管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敷设。

尽量避免横穿道路,必须横穿道路时应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垂直。

(4)道路红线宽度40m以上,雨水、污水沿道路两侧布管;

道路红线宽度30m以上,给水、燃气沿道路两侧布管。

(5)市政管线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及其他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

管线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特殊地点必须加厚覆土。

(6)因客观因素限制无法满足上述规定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管线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可适当减少其最小净距。

2.3.4景观工程

1、绿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737.9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9.11%。

其中公园绿地475.02公顷,防护绿地244.87公顷,广场用地18.09公顷。

充分利用示范区中的地形、水系和生态绿化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