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75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docx

议论文阅读答案800字

语文第二轮复习教学案之议论文阅读

主备人杨丽静

一、议论文知识点梳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提出,有的文章在引述一段话或一件事后才提出论点,出有的文章全文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

2、论据。

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论据大体上有两类:

一类是事实论据(含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一类是道理论据(马列主义理论,名人名言,公认事理,格言俗语,定理公式,自然科学原理等)。

议论文中论证论点的事实论据必定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都是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理。

充分地理解这些无可辩驳驳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这些理论所阐明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充分理解论点。

阅读议论文时,分析论据,是准确地把握论点不容忽视的基础,也是对所找论点是否正确的最好验证。

3、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的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的说服力。

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来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事实论证是根据需要列举一定的事实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举出确凿而典型的事实,使观点得到有力的支撑。

道理论证是用经过验证的真理,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等证明论点的方法。

引用论证是根据公认正确的科学道理,根据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观点的方法,这种方法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可使论述常有权威性,很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是把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和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给人以更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论证是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正确的论证方法,由于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所以可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结构。

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就是"总--分--总"式结构,即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模式。

也有的议论文是"总--分"式或"分--总"式结构的。

5、语言。

议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感情鲜明。

结合语境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品味:

①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

②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要重视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议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要注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祈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

体会议论文的语言,更重要的还在于注意理解和分析句间、段间的关联和联系。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因此对句子的理解和搞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对段落理解的基础。

各段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又都是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所以对文中重点段落的阅读,搞清重点段落与其它段落之间的关系,就带动了对全文的阅读理解。

二、《2012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考试说明"部分关于"议论文阅读"的考试内容是: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

三、考点归纳: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

2、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3、辨别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4、对某些词语的语境义及其作用的考查;

5、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四、题型示例及答题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

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

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

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

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

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

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

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

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2)引出论点或论题。

(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

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

(1)不能。

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

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

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

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

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法技巧:

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9、本文的结构怎样?

(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

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

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

(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

正反对比。

(4)综合式。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

为什么?

答题技巧:

(1)不能。

(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

(1)论点。

(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

(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4)发出号召。

五、实战演练:

(一)(2009年南京市)(13分)论友谊西塞罗

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

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

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

所以,○a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

○b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

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

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

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

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

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

"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

"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

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

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

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

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

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

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关,有爱。

一个人的羌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

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

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1、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2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a○b两句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3分)

3、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

请简述论证过程。

(3分)

4、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

(2分)

5、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

"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

"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

(《走一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

(《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

(《我的第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威尼斯商人》)

答案:

1、(2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

2、(3分)不能。

因为因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⑧句对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做"。

("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④⑧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

3、(3分)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

举例论证"我

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

(每点1分,意对即可)

4、(2分)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或:

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5、(3分)b

(二)(2011年湖北省襄阳市)(12分)决定成功的利器刘伟

①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要先修炼好两把利器,那就是"德"和"才"。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②有这样一个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人投其所好,敬献给他一张弓。

他看了又看,试丁又试,认定是难得一见的好弓。

于是得意之余,他就向一个专门制作弓箭的匠人炫耀。

③但是这个工匠仔细看过之后,却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张弓虽然强,但不是好弓!

",唐太宗急问原因。

工匠回答说:

"一张弓的好坏,不单要看它是否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射得准。

而能否射得准,关键取决于做弓用料的纹理是否好。

制作此弓木料的木心不在正中间,木头的脉理自然都是斜的。

因此,这张弓虽然有力,但射出去的箭势必不走正道,偏离目标,所以算不上一张好弓。

"

④其实工匠的一番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他道出了判定人才的两个标准,那就是一个人不但要有能力,更要走正道,即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

才。

⑤一个人的德,好比一张弓的木心是否在恰当的位置,决定射箭的方向;一个人的才好比一张弓是否有力,决定箭射得远近。

有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完美的弓,既刚劲有力,射得远,又箭无虚发,射得准。

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无德有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危险的弓,尽管射得远,但由于木料的纹理不好,射出去的箭不走正道,结果势必偏离目标,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

无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害无益的弓,不仅木心不正,而且没有力量,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⑥北宋伟大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以德、才为依据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四类--[甲]谓之"圣人";[乙]谓之"愚人";[丙]谓之"君子";[丁]谓之"小人"。

⑦司马光认为用人的原则是:

假如找不到圣人、君子来用的话,那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

其道理是: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⑧由此可见德才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而两者又以德为重,所以一个人若想成功,不但要有过人的才能,更要有过人的德行。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2、根据文意,将下面四组词分别填入文中第⑥段[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2分)①才德兼无②德胜才③才胜德④德才俱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丁]处应填:

3、第⑤段划线的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4、第④段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一个人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德才兼备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

5、本文语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最受启发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2分)

句一: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句二:

有德无才的人就像一张有缺陷的弓,尽管木心在正中间,射出去的箭走正道,但没后劲,射不远,最终还是难以命中目标。

答案:

1、决定成功的两把利器是"德"和"才"。

(或:

只有德才兼备,相得益彰,才能所向披靡,马到成功)(2分)

2、[甲]④;[乙]①;[丙]②;[丁]③(每空0.5分,共2分)

3、①比喻论证(1分)。

②把人的"德"和"才"分别比作"一张弓的木心位置"和"一张弓有力的程度"(1分),③证明"德""才"在决定弓箭"方向"和"远近"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分)。

(3分)

4、不能去掉(1分)。

因为这两个关联词是递进关系,论证了"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使论证更深入、更严密。

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或:

"不但""更"两个关联词的使用,在强调"才"的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德"在判定人才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突出论证语言的严密性。

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2分)。

(3分)

5、开放性题,能结合句意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2分)

示例:

句一的启示:

要想成功,我们一定要做到"德""才"兼备,只有修炼好这两把"利器",才能排除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彼岸。

句二的启示:

一个人要想成功,仅有"德"是不行的,虽然方向正确,但没有力度,这样是达不到目标的,所以我们在"有德"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才"。

(三)(2011年四川省南充市)(共8分)器小马德

①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猥小,境界促狭,弊端众多。

②从心灵的格调来看,大气的人像一棵巨树,长在旷野里,苍劲,宏阔,气势雄浑磅礴;而器小的人,像一株植物,一头扎进了瓶子里,无论怎么长,也别别扭扭的,屈曲,琐缩,难见气象。

③器小的人,举手也能摇曳生姿,投足也会潋滟动人。

也就是说,在平常的环节上,器小之势是显露不出来的。

只在决断大事,运筹帷幄之时,器小之拙,器小之弊,器小之害,才会呈现。

其情势,不过是满胸的狭隘之气,塞了心,走了眼,坏了事,毁了人,误了前程。

④元末,狼烟四起,群雄割据。

朱元璋在评价对手张士诚时,说,这个人,器小,不足畏。

张士诚果败。

⑤大气行天地,器小难容人。

故此,大气易成丈夫之英武,器小常养小人之叵测。

与器小的人交往,是有风险的,因为这样的心,最难忖度,一转眼,就可能生隙,一转身,就可能积怨,刚才还与你欢声笑语呢,突然间,就会翻脸不认人。

⑥我亲见一个人,被器小的人捉弄。

那一刻,尽管他满腔愤怒,却像一只秋虫,被突然踩住了脖子。

因为,他发现,面对器小的人,即便有万语千言,一切,都不值得说了。

⑦豁达、包容、大度,是这个世间最让人欣赏和仰望的气质,器小处其中,像贾环站立在贾府一大群脂粉英雄之中,举止荒疏,形容卑琐,像个小丑。

⑧器小的人难以赢得真朋友。

因为,没有谁愿意给自己找别扭,一段路走着走着,突然陷入到一截子死胡同当中去,堵死自己。

即便是器小的人彼此之间,也是很难融合的,针尖对麦芒,谁也看不上谁。

⑨器小的人,居高位,是天下贤才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当然了,若不能从这种心性中走出来,也最终是器小的人本身的悲剧。

⑩其实,胸襟再通达一些,眼界再高阔一些,得失心再淡泊一些,器小之局限就会有很大的改观。

但,恰恰这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得到。

器小,虽说病在境界上,其实根源坏在自私上。

是的,自私,毁了人世间许多美好的东西。

?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私,是人类永恒的毒药。

1、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文章论题是"器小",结尾却谈到了"自私",是否跑题?

为什么?

(2分)

4、器小是不可取的,读了全文,结合文章与生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做一个器小之人?

(2分)

【答案】

1、器小的人,眼光浅近,肚量猥小,境界促狭,弊端众多。

(2分)

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大气的人与器小的人心灵格调上的区别,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意近即可)(1分)

3、没有跑题。

(1分)它是中心论点的深化,突出了器小的危害。

(意近即可)(1分)

4、提示:

围绕豁达、包容、大度、胸襟再通达一些,眼界再高阔一些,得失心再淡泊一些等来回答,答到两点即可。

(2分)

(四)(2011年四川省雅安市)(12分)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①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成功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

但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②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你自己呢?

③要确立自己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