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88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docx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

  历史学家早就讲清了事实。

  楼主自己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责难历史学家呢?

事件起因,三元里村民韦绍光的妻子李喜被调戏。

  韦绍光似乎是天地会舵主。

  召集1.2万人围攻英军。

  因为天降大雨,英国的马德拉斯步兵连被包围,双方肉搏战打了一夜。

  后英国步兵37团两个连增援,救出被包围的部队。

  中方伤亡人数没有统计。

  英方死亡5人,其中包括少校beecher,受伤23人。

  你说的所谓没弄清的情况只是中方夸大了战果。

  但这并不能怪历史学家,因为三元里抗英后,当地官员就夸大了战果。

  历史学家看这些中文资料得出了击毙英方几千人的结论。

  在历史学家有条件去英国查找资料后,正确的结论就已经公布出来了这主要涉及的是使用材料的问题。

  历史教科书也不是没有凭据的乱说。

  根据1872年出版的《南海县志》以及《夷氛闻记》等材料,打死英军从几百人到几千人不等。

  历史学家有权利根据自己相信的材料得出自己的结论。

  历史学家肯定不会没有根据的乱说话。

  我建议楼主在处理历史结论时能够查阅资料后再下判断。

  比如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一个观点,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而是要查阅鸦片战争时的材料,这样才是正确对待历史的方法。

  否则同样是歪曲历史难道我上面的说的话你没有看?

中国方面的材料有《南海县志》以及《夷氛闻记》等可供参考。

  英国军方有完整地记录也可以参考。

  历史学及都是参考这些材料来得出结论的。

  你说的不说真话的指责并不符合历史学家治学的事实。

  当然历史学家的判断会遇到困难。

  中国方面的材料有夸大的嫌疑。

  英国方面,由于马德拉斯步兵连是印度部队,英方有缩小伤亡的可能。

  但不管怎样,说历史学家不说真话,都是错误的指责。

  你说的我们很难同时综合双方的资料,我们更需要的是证据和照片,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有的。

  三元里人民抗英:

保家不卫国?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谈及鸦片战争中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时,认为这场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一些权威资料也认为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场战斗;„„第一次显示了只有在广大人民中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力量。

  ③现行观点似乎已成定论:

三元里斗争是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行为。

  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此类看法有悖于史实。

  一、从斗争的起因来看,三元里等地民众进行的是一次保卫家园的战斗,并不是投身于一场保卫祖国的战争。

  有不少资料认为,是1841年5月27日《广州和约》的订立,激起了人民的武装反抗。

  事实上,据各种文献记载,三元里等地民众奋起抗英,直接原因有三:

一是英军开棺暴尸;二是劫掠财物;三是戏辱妇女。

  广州沦陷的第二天,英军在广州城外大肆掠夺,并打开郊外双山寺存放着的一些外籍人权厝的棺榇,观看尸首。

  依据中国的传统和宗教,此类大不敬的行为,只有禽兽才做得出来,中国人民淳朴的孝心,决不能容忍死去多年的祖宗受人骚扰,不得安宁。

  更有甚者,英军闯入村庄,抢劫耕行,以补充军需。

  英军的抢劫耕行,触动了农民的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自给自足的农户来说,失去基本的生产耕具是无疑把他们推向了破产的深渊。

  从以上事实,可看出三元里等地人们斗争目的是为了敬祖敬宗,维护自己的生存基础,维护自身利益,这与教材上所说的反侵略之说是大相径庭的。

  二、当时的中国民众还不存在近代意义上民族意识觉醒的问题。

  如果说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在客观上是一爱国行动,那是绝无疑义的;但若推及三元里民众在主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则缺乏推理演绎的前提。

  保家战斗与卫国战争,在观念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就行动上而言,前者只可能发生在英军肆虐的地区,在其他地区就不会产生民众的自觉,而后者则是一场全国民众奋然投身的热浪冲天的壮剧。

  以当时的客观条件,许多人还意识不到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之存在;而就人们的主观来分析,即便是在当时最有知识、深悉夷夏大义的儒生官吏中,虽不乏一些忧国之士,但绝大多数却是正心修身,不问世事。

  而占中国人口之绝大多数的农民,整日为生计所困,眼界狭隘于几亩地、几间房、娶妻生子,此外的一切对他们显得如同天际般的遥远。

  他们活动在所居住的乡村周围数十里范围,甚至从未进入县城,对广州、厦门、定海的战事,又何来心思所动?

英方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场景: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的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在整个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

  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还有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这些被清方文献斥为汉奸的民众,在交战地区几乎无所不有。

  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下,中国的老百姓早以习惯了诸如改朝换代的重大变动。

  只要不触动他们的眼前利益,逆来顺受又成了一种传统,谁当皇帝就给谁纳粮。

  满清的皇帝也未必比浮海东来的红毛统治者,更为可亲。

  在三元里事件之前,英军曾统治舟山半年,绝大多数民众还是做了顺民甚至良民。

  但是,一旦民众的此前利益受到侵犯,如棺榇被开,财物被掠,情势就立即发生变化,愤怒的民众必然会用武力捍卫自身利益。

  三、从军事角度观察,三元里抗英并无决定大局的意义。

  在中方文献中三元里战中歼敌数目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

  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

  但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这次战斗中英军损失人员应该在28-49人之间,更何况是由于大雨打湿了了英军的枪械火药,使之不能发射。

  这样的胜利显然是无法产什么影响的。

  然而,当时和后来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已不是战斗的结果,而是战斗的可能发展趋势。

  有人宣称,若不是广州知府余保纯的劝解,民众就有可能消灭广州城北的英军,甚至完全有能力全歼英军。

  这些说法显然是过于夸大其词。

  三元里一战,英军在一定程度上惧怕民众,但应当将其摆到恰当的位置上去。

  正如胡绳所言:

有些„„人认为,如果广州的官员不去解围,三元里的斗争就能够取得很大的胜利,甚至对整个战争起决定作用。

  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综上所述,三元里民众的抗英斗争,无疑是一件值得百年称颂的事件,但将之提升至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精神展示,则脱离了当时的时代。

  三元里抗英斗争虽然在客观上有一定反侵略意义,但如果将其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给予人为的放大,那么它的意义便逐渐失去其真实性八国联军侵华,你不知道的历史真相题记:

利比亚战争争美国的得道多助,让我想到了晚清的八国联军:

在公元1900年的那个夏天,人性中最丑恶的那些东西,贪婪、权欲、愚昧,跟人最基本的生存要求(不要饿死)结合起来,酿造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滔天大祸。

  这就是国内史书所谓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事件。

  首先要澄清一些说法。

  把八国联军与侵略中国捆在一起,此说起于何时,小女子手头尚无资料可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从建国以后,所有的历史教科书上都明确写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话语。

  而查民国时代的资料,一般都把该事件称为庚子拳乱或庚子事变。

  小女子曾看过一个资料,说是拳乱平息之后,某国使馆工作人员来到上海作报告(听报告的大都是中国人),说到使馆被围,危如累卵,听众莫不戚戚然;说到联军进入京城解救使馆之围,四处搜捕拳民,则下边一片掌声。

  这应该是当年一些比较高层的中国人对于义和团的看法。

  如果有人说那些听报告的人都是假洋鬼子,义和团来了他们也都是刀下鬼,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凭你现在使用电脑还在上面发帖子,就这一条罪状,就足够做义和团的刀下鬼了!

再说了,当时闹拳乱,也就是局限在北京、天津、直隶和山西,中国其余地方,均是一派祥和气氛,特别是由刘坤一、李鸿章、张之洞几位地方大员提出的东南互保,让经济最发达的南部中国避免了一场腥风血雨。

  东南互保的核心内容,就是拒不服从中央政府的混帐指示,由这些地方大员和当地的外国领事以及商会签订和平条约,大家舞照跳,马照跑,生意照作,于是华洋双方皆大欢喜。

  当时的中国人,闻拳匪而色变,哪像现在那些没心没肺的历史学家,居然攻击刘、李、张卖国,对于义和团没有杀入江南闹他个血流成河,居然深表遗憾!

1900年1月27日,美、英、法、德、意等国驻华公使照会清政府,要求对杀戮外国传教士及中国教民的义和团进行镇压和取缔。

  1900年2月25日,清政府总署照会各国驻华公使,已有旨命直隶督抚剿办义和团。

  1900年3月28日,天津义和团张贴匿名揭帖,号召灭洋。

  1900年4月6日,美、英、法、德四国驻华公使照会清政府,请于两月内剿除义和团匪,否则将派兵代为剿平。

  1900年4月29日,北京街头出现义和团揭帖,号召灭洋。

  同月,义和团在天津发布只恨鬼子闹中原等揭帖。

  直隶完县南街天主堂被义和团焚毁。

  遵化义和团焚毁教堂。

  张家口有义和团练拳。

  1900年5月12日,直隶涞水义和团焚烧教堂和教民房屋,当晚,义和团杀死30余户教民全家。

  1900年5月18日,山西大同义和团散发传单,主张灭洋。

  总署照会英美公使,决力平拳乱。

  1900年5月21日,十一国公使联合向清政府总署提交照会,要求平定义和团拳乱。

  各国公使商调兵入京保卫使馆。

  1900年5月28日,义和团张贴告白,宣言义和团神拳系保护中原驱逐洋寇。

  义和团毁丰台铁路。

  1900年5月30日,义和团烧毁定兴车站,焚毁长辛店洋房。

  1900年5月31日,清政府同意各国派兵入京保卫使馆。

  当晚,英美俄日法意等国官兵300多人,自天津抵达北京。

  1900年6月10日前后,义和团大举进入北京。

  随后慈禧太后发出懿旨,规定所有入城的10万义和团,统一由庄王载勋、大学士刚毅指挥。

  此举可以认为,原先完全处于草莽阶段的义和团,已经被中央收编为准正规部队了。

  那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认为,这种由国家高级官员直接指挥的武装力量,其所作所为,尤其是针对外国人的进攻,理所当然地就是恶意寻衅吧!

各位如果处于受到攻击的外国一方,莫非会袖手旁观?

为了加强与洋人作战的力量,6月11日,由董福祥率领的甘军奉命进入京城。

  甘军是来自甘肃的一支被官府收编的土匪军,史书说视杀人放火如同儿戏。

  随后,当义和团和甘军这两支最野蛮无知的军事力量阴差阳错地同时进入京城之后,好戏就开场了。

  6月11日,奉命开进永定门的甘军,恰好遇到日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乘车外出公干。

  双方相遇,甘军军官喝问来着何人,杉山彬回答乃日本国外交官。

  令杉山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话音未落,问话的营官便抽刀向前,一刀就把杉山彬给捅死了。

  随后又拖出尸体,剖腹挖心,陈尸街头。

  6月12日,义和团一把火烧掉了彰仪门外西方人开办的跑马场和姚家井一带教民的房屋(所谓教民,就是信奉了基督教天主教的中国人)。

  在庚子拳乱中,华北一带被杀害的教民无以计数。

  在我们官修的历史书中,充溢着对于义和团反帝爱国壮举的赞誉,却绝口不提那些枉死的中国同胞。

  在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到底有多少中国教民被杀,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了,后来有人估计大约应该有数十万。

  义和团杀教民,全部是一锅端,但凡教民家庭,男女老幼一律杀头。

  这就十分恐怖残忍了。

  中国的一些文化人,常常津津乐道于中国人的宗教宽容精神,未免有点一厢情愿。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发生的一次又一次的灭佛事件,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不陌生。

  义和团杀教民,在近代史上更是惨绝人寰。

  我们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对死于义和团刀下的同胞,别说忏悔反思,连一句惋惜的话都没有!

莫非在这些历史学家眼里,中国人仅仅因为有了不同的信仰,其性命也就如同草芥了6月13日,义和团开始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

  当晚,焚毁崇文门内的教堂,杀死教民数百人。

  6月14日,义和团焚毁顺治门外的教堂和大栅栏几家卖洋货的商铺。

  6月15日,义和团进攻奥国公使馆。

  同一天,义和团开始进攻西什库教堂。

  当时,京城内所有的教堂均被攻陷焚烧,惟余一座西什库教堂。

  各个教堂残余的教士修女以及中国教民,纷纷躲进西什库教堂避难。

  义和团在庄王载勋的亲自指挥和领导下,日夜不停围攻教堂,以至中外双方演绎出好多传奇故事(绝好的电视剧题材)。

  直至8月14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西什库教堂才得以解围。

  6月16日,义和团在大栅栏再次放火,烧老德记西药房。

  当晚天公作美,西南风大作,火势迅速蔓延到前门大街和正阳门上,正阳门城楼着火,同时烧毁店铺住宅四千多家。

  可以说,这场大火过后,昔日繁华的前门大街变为一片废墟。

  义和团在北京城四处放火,大开杀戒,庄王载勋府前的广场就是杀人场,每天都有上千教民被拉到这里砍头,史书谓之人头滚滚,尸积如丘。

  由于天热,尸体很快腐烂,北京城内臭气熏天。

  6月20日,另一件荒唐的事情发生了。

  当天,德国公使走出使馆区,他打算前往总理衙门就义和团杀害外国人、焚毁教堂等事件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没想到遭遇跟日本书记官杉山彬一样的下场。

  克林德的轿子走到东单牌楼,遭遇满洲兵丁恩海,恩海见是洋人,立即取枪瞄准,一枪就把克林德打死了。

  当时北京的形势是这样的,打死了外国公使的恩海,不仅不紧张,还洋洋得意,希望得到政府的重奖。

  而端郡王载漪闻此事大喜。

  军机大臣刚毅表态说:

杀个洋鬼子不算大事,不日即将各使国扫灭干净。

  就在克林德被杀的当天,中国政府的正规军甘军,开始加入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的行列。

  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世界各国正式宣战(促使老太婆发疯还有内幕,说起来又得几千字,此处暂且省略了)。

  与此同时,老太后拿出私房钱数十万两,犒赏三军和义和团,敦促他们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围攻使馆,务必把在华洋人赶尽杀绝,以泄心头之恨。

  6月23日,联军后续部队解救了被围困的联军先遣部队,占领天津。

  然后直至8月5日,为数16000人的八国联军正式组成,开始向北京进发。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北京,东郊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解围。

  此时,各国使馆已经被围困了两个月零三天。

  有一种论调,说是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在先(6月17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在后(6月21日),因此洋人才是侵略者,是借口保护使馆实施的赤裸裸的侵略。

  这完全是强词夺理。

  这个论点最大的谬误之处,在于把1900年春夏发生的整个事件割裂开了,似乎在洋兵攻占大沽炮台之前,北京以及整个华北是祥和的,外国人的生命是不受威胁的,然而任何稍微打算把那一段历史梳理一下的人,都能够看到实际上早在1900年年初,外国传教士被义和团捕杀的消息就不断传入各国使馆。

  1月23日,各国公使还开了一个会,决定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在华外国人的安全。

  到了3月和4月,各国使馆更是连续发出照会,但是义和团的仇外行动有增无减。

  5月,北京西什库教堂的一位法国主教写信给法国公使,这位中文名字叫樊国梁的传教士在信中说:

义和团的目的是消灭所有外国人,这个目的已经清楚地写在了他们的旗帜上。

  义和团的同盟军正在北京等待他们。

  (义和团)以袭击教堂开始,而以袭击使馆告终。

  樊国梁在信中要求公使尽快派遣军队保护他们。

  樊国梁的信可以说明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是如何惊恐,而八国联军毅然进入北京,樊国梁的信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1900年6月10日义和团涌入北京城之前,面对洋人的压力,清政府还在左右摇摆,他们一会儿发布《禁拳告示》,一会儿又幻想民心可用,最终还是拥拳派占了上风,也就是处于权力核心的端王载漪,庄王载勋,以及大学士徐桐,军机大臣刚毅、赵书翘等等。

  他们的后台当然是一度举棋不定的慈禧太后。

  然后就是6月10日,义和团轰轰烈烈开进北京城,序幕结束,血流成河的正剧鸣锣开场。

  100年后反思庚子事件,只要心怀公正,我们会发现那并不是一件不好定性的事情。

  责任在何方,实际上清清楚楚。

  中国有句俗话,谓之要得公道,打个颠倒。

  不妨设想,如果有一个国家,暴民作乱,抓住中国人,不论男女老幼格杀勿论,该国政府不仅不予制止,反而予以鼓励,反而派遣正规军协助暴民对中国人实施杀戮,此时的中国政*府该怎么办?

中国的老百姓又该怎么想?

刀已经架在你的脖子上,你的无数同胞已经惨死刀下,你的使领馆工作人员的性命朝不保夕,此时的中国政*府是不是需要派遣军*队前往解救?

如果政*府不作为,你是不是认为这个政*府应该下台滚蛋?

这都是常识啊!

中国人看待历史问题,或者慷慨激昂,或者义愤填膺,但是往往缺乏常识,所以很多问题陷于谬误之中,以至于一错再错。

  看不清历史,怎么能够把握未来?

八国联军侵华真相转载发布时间2012-02-24目前网上有一股令人担忧的排外热潮,好像不反美不仇日就是不爱国。

  其实这些人貌似爱国,本质却是虚伪的、脆弱的、幼稚的,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在安全地带喊几句口号、唱几句高调,或者破口大骂,唯此而已!

当年克林顿在北大演讲时,北大一位女生当面指责克林顿,指出美国的种种不是,但等她毕业时,却欣欣然嫁到了美国。

  极端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有害的。

  盲目排外,夜郎自大。

  就拿清末的义和团来说,颇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义和团肇始于山东,起源于民间的白莲教,原名义和拳,以传习拳术来发展教徒,声称练拳后可以刀枪不入。

  其揭贴云: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他们痛恨一切近代文明,大肆破坏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建设的电线、铁路等基础设施,把传教士称为毛子,教民称为二毛子,通洋学、谙洋语者依次被称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连戴眼镜、打洋伞、穿洋袜等用洋货者,也在格杀勿论之列。

  现在看来,称之为邪教组织亦不为过。

  恰巧山东巡抚毓贤是个极端保守而且排外的人,他看中了义和团的疯狂排外和愚昧无知,认为民心可用,因此积极鼓励义和拳在山东发展,并且将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

  此间,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清廷在列强的抗议下将毓贤撤职,毓贤由此更加仇恨洋人。

  其实不仅毓贤排外,慈禧比谁都痛恨外国人。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逃到国外避难,慈禧对此耿耿于怀。

  她想废掉比较开明的光绪帝,却遭到了列强的反对,英法等国甚至以若废光绪帝便与清政府断交相要挟,这使慈禧对洋人恨之入骨。

  她将毓贤撤职,不过是权宜之计,在排外这一点上,她与毓贤志同道合。

  不久,毓贤便被起用为山西巡抚。

  毓贤怀着对洋人的满腹怨恨上任伊始,便将义和团引进了山西,还给义和团提供了数百把钢刀。

  从此,义和团运动在山西如火如荼。

  义和团先后将太原的东夹巷教堂、大北门教堂以及一些教会医院、教会学校焚烧。

  毓贤则将44名外国传教士、17名中国教徒以及从寿阳押来的英国教师毕翰道一家7人全部带到巡抚衙门西辕门前,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分妇孺老幼全部杀害,竟至枭首剖心,弃尸于市。

  为了泄愤,毓贤亲手杀死了在山西传教十年之久的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

  这些殉道者,后来都被罗马教廷册封为真福品。

  从此以后,外国传教士把到中国传教视为畏途。

  由于义和团扬言有能力灭洋,慈禧信以为真,电令各地督抚杀绝洋人。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政府竟悍然向世界上11个最强的国家宣战。

  当时,尚有个别比较清醒的大臣反对,认为义和团宣称的刀枪不入不可信、不足恃,慈禧气势汹汹地质问:

法术不足恃,岂人心亦不足恃乎?

今日中国积弱已极,所仗者人心耳,若并人心而失之,何以立国?

在慈禧看来,凭着义和团这股极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虚火,就能够救清政府。

  有幸的是,两广总督李鸿章率先抗命,回电说: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在李鸿章的影响下,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以及大部分思维正常的督抚都抵制了这个乱命,只有山西巡抚毓贤对在山西的外国人大开杀戒,据其捷报,共杀传教士191人,杀死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6060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山西教案真相。

  山西的洋人被全部消灭,这使慈禧非常振奋。

  她令清军会同义和团攻打各国驻北京使馆,欲将北京的洋人也肃清,于是演出了一场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闹剧。

  有意思的是,号称刀枪不入的数十万义和团和清军攻打只有400洋兵把守的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区和只有41条枪的西什库教堂,攻了两个多月也没攻下来。

  直到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北京,各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竟没有一处被义和团及清军攻下。

  清政府宣战的11国中,英、法、德、奥、美、意、日、俄八国决定以保护使馆的名义组成联军,陆续从天津大沽口登陆入侵中国,是年为农历庚子年,故史称庚子之祸、庚子国难。

  就在义和团围攻各国使馆两个月后,1900年8月15日,不足两万人的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了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西逃。

  数十万义和团则作鸟兽散。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捕杀义和团,并放火烧掉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以此作为对义和团焚烧教堂和教会医院、学校的报复。

  冲天的怒火、响亮的口号、表面的激进、虚幻的热情,到了关键时候,竟如此不堪一击!

义和团满腔的热血,带来的却是国家的深重灾难。

  慈禧在逃亡的路上,排外的虚火才消了下来,乃令李鸿章北上向各国求和,并痛恨于义和团误国,发布了镇压义和团的上谕。

  导致庚子之祸的大功臣毓贤再也没有能力杀光洋人了,也跟随慈禧西逃。

  到了兰州后,慈禧太后将自己的愚昧和疯狂决策归咎于受了毓贤的煽惑,下旨曰:

毓贤前在山东巡抚任内,妄信拳匪邪术,至京为之揄扬,以致诸王大臣受其煽惑。

  及在山西巡抚任内,复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属错谬凶残,着传旨即行正法。

  毓贤随行的小妾也被迫自尽。

  列强见教训一下清政府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愿意与清政府坐下来谈判。

  不久,李鸿章与八国签订了给中国带来奇耻大辱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向列强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

  为什么要赔四亿五千万两呢?

用侵略者的说法是:

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一人一两,以示羞辱。

  需要说明的是,这笔巨额赔款并没有如数赔付给列强。

  美国人深感中国之所以发生义和团运动,是因为下层百姓太愚昧。

  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致国会的谘文中,要求国会授权退还中国赔款,作为中国人的教育费用,这项提案在国会顺利通过。

  1908年,罗斯福签署此法案,这次退还赔款一千多万美元。

  主要用途有二,一是兴办清华学堂(即后来的清华大学),二是作为中国官派留美学生的费用(詹天佑即是靠此资助学成回国的留学生之一)。

  此次退款尚有余额,后来又第二次退还。

  北京协和医院和协和医学院实际上也是用这笔赔款建设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指日可待,中国北洋政府加盟协约国并对德宣战。

  次年德国战败,宣布放弃1917年以后的中国赔款;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所占赔款。

  俄国先后经过缓付、停付,最后声明放弃。

  1920年12月,英国通知中国,英将退还赔款,作为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之用。

  (转载访问数:

902回复数:

1楼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