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93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全文

盗墓笔记范文精选3篇

济南这座城市给人的印象有些土气、保守,曾被媒体称之为“钝感之城”。

然而,生活在这座钝感之城里的,却并非都是钝感之人。

这里也有很多激情四射的潮人,活跃在动漫界的“coser”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Coser”一词是“cosplyer”的简称,昂扬有力的发音流露出coser们对自己行业的热爱与自豪。

为了让大家深入了解这个奇异而有趣的圈子,《祝你幸福午后》特地采访了济南动漫圈知名社团――ex.exe动漫社的社长“绯瞳君尚”,听他来讲讲coser们的故事。

XX:

君尚你好,虽然现在cosply已经很火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对它不太了解,请你先用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讲cosply是怎么一回事吧,也算是给我们这些非动漫爱好者普及一些知识。

绯瞳君尚:

cosply是英文CostumePly的简略写法,日文写作“コスプレ”。

一般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的角色。

玩cosply的人则一般被称为COSER。

XX:

我看你挺年轻的,方便透露一下“芳龄”么?

绯瞳君尚:

我是89年的。

XX:

真得好年轻啊,咱们动漫社的社员大多数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吗?

绯瞳君尚:

差不多,最大的也就三十岁左右。

XX:

看样子cosply真得是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啊。

绯瞳君尚:

也不能这样讲,年纪大一些的爱好者也有不少,只是他们大多数只能观看了,因为让他们自己来演的话,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XX:

原来如此,那如果需要出演一些原著中年龄比较大的角色时,我们怎么解决呢?

绯瞳君尚:

特型演员。

我们副社长就是特型,需要用道具和化妆来修饰。

包括胡子、假发以及妆面的设定,都是需要化妆师和造型师来协调和解决的。

XX:

化妆师是咱们自己的人还是片场给配备的?

绯瞳君尚:

社内自己的。

XX:

像胡子啊、道具啊都是咱们coser自己做的么?

绯瞳君尚:

对,包括衣服。

XX:

道具和衣服的费用是自己出还是社里给出呢?

绯瞳君尚:

自己的角色自己搞定,公用道具大家。

主要是自己出,其实这个东西的出发点是对于cos的爱,是对这门艺术的追求,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我能拿它去赚多少钱,或者我能拿它去换多少名,我们的出发点不是那么功利的。

有些地方的coser比较职业化,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功利的想法,但是济南这边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受这些影响。

XX:

咱们这边艺术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绯瞳君尚:

对,因为我们把cos当成一种乐趣、爱好。

XX:

一件cos的装比一般的装要麻烦很多,服装的设计、定做还是很花钱的,会不会有些人虽然很喜欢cos,但是经济上却支撑不了?

绯瞳君尚:

会,有因为这种原因淡出的。

大部分的coser都年轻,我们宁肯少吃两顿好吃的,也会把钱省下来,去做衣服啊做道具。

我们社团现在有自己的道具工作室,在济南算得上是工具比较全的,包括选择料子、设计衣服、化妆摄影,我们都已经比较系统了。

XX: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会不会有些家长看到cos又牵扯精力又花钱,于是家里出面反对coser继续活动下去的?

绯瞳君尚:

有啊,太多了。

XX:

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

绯瞳君尚:

我们会尽量做出自己的成绩,得到大众的肯定,以证明自己。

比如我们社团在去年和前年就曾与济南的其他几家团体一起筹备cos剧目,曾经获得过全国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cos这个爱好毕竟还是很健康的,不像抽烟喝酒泡吧一样对身心有损害,而且可以让孩子在方方面面成长。

比如刚才说过的,通过cos,你能学会如何去挑衣服的料子,如何去做衣服做道具,如何去化妆,如何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当然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

XX:

原来cos还有这么多好处啊!

那对于cos的内容,一般是选择大众比较感兴趣的,还是coser自己比较喜欢的?

绯瞳君尚:

coser也是大众的一部分。

我们主要还是以自己的爱好为主,如果说某个题材既是coser喜欢的,也是大众对口的,那我们就会考虑排舞台剧。

如果是某一个社员自己喜欢、比较执念的角色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召集私影进行拍摄,一般社团以平面作品居多,包括棚拍啊、外景啊等等。

XX:

有一些动漫,比如黑塔利亚,各个角色穿上军装之后外型差不多,有没有出现过观众认错人的情况?

绯瞳君尚:

认错人的情况经常出现,尤其是家长带着小孩去的,经常某个coser穿得比较狂野的话,家长就会指着这个coser说:

“唉快看这个沙僧哥哥”......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是沙僧......要不然就是,唉你看那个孙悟空!

XX:

不会吧,孙悟空也能认错?

绯瞳君尚:

会,真的有。

很多家长因为所处年代的问题,没有接触过这些新的动漫。

比如说coser穿一身黑色的衣服,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啊,你这是黑猫警长...多了也就习惯了...

XX(偷笑):

那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时,你们怎么应对呢?

绯瞳君尚:

一般舞台剧的话,我们主要是演给喜欢这个题材的人去看。

我们在找到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之后,才会去招这样一个剧。

比如说我们招一个黑塔利亚,那么从招募到上台,首要面对的群众,肯定是黑塔利亚的粉丝,其次才是广大的漫迷,再次才是没有接触过动漫的。

我们的编排原则,是尽量让第三类人也能够看懂。

XX:

舞台上有没有出现过紧急事件,比如coser穿的大裙子肩带断了之类的?

绯瞳君尚:

有。

XX:

那我们一般怎么处理呢?

绯瞳君尚:

临场发挥。

比如说某一个coser在舞台上走着的时候,发现腿上的某一块腿甲掉了,如果她是一个很成熟的coser,那她就会很自然地把手一垂,一挥裙摆,转一个圈。

这时候掉的东西会裹在裙子后摆里面。

如果是一个不成熟的coser,可能就慌了,甚至会忘词忘动作。

又或者说,某个武器在打斗中出现了裂痕,马上就要断掉的时候被舞台经验较丰富的coser看到了,那么他会第一时间把它用手很夸张地掰断,扔向后方。

如果舞台经验比较少的coser,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再过几招,使得武器断裂在台上。

XX:

听说你们正在准备盗墓笔记的cos,这次盗墓笔记的团队大约有多少人呢?

只算coser的话。

绯瞳君尚:

coser有八位,因为我们有一个宁缺勿滥的原则,比如说某个剧需要10个人的话,可能招募来的coser中只有3个特别像,还原度特别高,但另外7个角色虽然也比较重要,但是没有非常契合的人选。

有的团可能会选择凑齐,但我们不会凑。

如果只有3个人比较贴合原著,那我们就只要这3个。

如果找到了第四个,那么就上第四个,找到第五个添第五个,什么时候凑齐了什么时候算,我们不会为了打一个“阵容最全”的噱头而去凑人。

XX:

那会不会有因为凑不齐合适的人而被迫取消的剧目呢?

绯瞳君尚:

有。

所以我们社团现在主要转向平面拍摄,这也是宁缺勿滥的一种体现,因为平面可以以单人为原型。

XX:

加入咱们社团有什么要求么?

还是只要喜欢就可以?

绯瞳君尚:

首先要有爱。

XX:

刚才您提过,您在招剧的时候要求比较苛刻,假如我很喜欢动漫,但之前没有搞过这个东西,是一个新手,那么咱们社团是怎么筛选呢?

绯瞳君尚:

如果你对cos非常热爱的话,你会为此努力的。

如果你真得用心付出努力了,那成绩应该不小。

比如说我特别喜欢一个角色,我对他特别特别执着,十分想演,那我一定会大量翻阅有关这个角色的资料,去体会这个角色的内心,那么你的进步一定会非常大。

XX:

就是说,只要真心热爱cos,最后一定会成功的吧。

绯瞳君尚:

一般是这样的。

XX:

那我们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cos、喜欢cos,加入到coser的队伍中来。

绯瞳君尚:

谢谢。

伊洛河畔,北邙山下。

九朝古都河南洛阳,因其得天独厚的风水,自古便是帝王将相安陵的上选之地。

民间传说“生于苏杭,死葬北邙”,洛阳北邙山形成了ZG最为集中、最为浩大的墓葬群。

从城东进入洛阳,国道两侧不时可见“洛阳探铲”的大幅招牌,仿佛无声诉说着那些关于盗墓的疯狂。

20XX年末,《商界》记者亲赴洛阳,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曾在盗墓圈里混迹多年的线人,进而揭开了这条黄土之下的隐秘产业链。

寻墓:

古墓自己会说话

凛冽的北风掠过北邙山。

几个年轻农民用带着钻头的圆滑钢条,垂直地钻向黄土之下,不到五分钟便打入地下5米深处……通过线人张青(化名)的消息,《商界》记者在洛阳市郊的孟津县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这是一场盗墓前期的“踩点”行动。

盗墓者手中的钢条,名叫探针,与驰名天下的洛阳铲一样,是最常见的盗墓工具。

张青还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冬天,他以上千元的“拜师费”投在村里一位老盗墓人门下,接触的第一件盗墓工具,便是这种钢条般不起眼的探针。

北邙山上,张青祖辈生活的那个农村,盗墓是自古有之的行当,当地人称其为“翻斗”。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洛阳曾经历了三次盗墓潮。

一些闻风而来的文物商,以“做工程”为名,招募村民发掘古墓,并找来有经验的老盗墓人,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在一夜暴富的诱惑下,张青和一些年轻村民,加入了这场地下的生意。

“拿起洛阳铲,发家去盗墓,致富靠文物”成了洛阳、孟津等地广为流传的“致富秘籍”。

培训的第一课,便是“扎针用铲”。

其中的针是探针,铲就是洛阳铲。

“扎针用铲”的目的,便是寻找古墓,除了确定位置与形状之外,还要弄清古墓的年代、墓主的身份,以及是否被盗过等基本情况。

对于外行而言,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

然而在盗墓老手的眼中,古墓是会自己说话的。

据张青介绍,要发现一座古墓,大致要经过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历史典籍、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再加上风水知识,可以基本确定一座墓葬的大致范围和历史年代。

在有组织的盗墓中,这一工作一般是由组织者即“支锅人”来完成。

接下来,便是确定古墓的具体位置和基本情况。

尽管现在有金属探测仪等高科技工具,但对于“老洛阳铲”即盗墓老手们来说,古老的洛阳铲比现代化仪器能带来更多的信息。

作为最常用的探墓工具,洛阳铲可以从地下带上来土块。

如果土块没有分层,颜色、性状一致,则说明没有墓葬,盗墓人称为“死土”。

如果土块有分层,混有不同的土质,则说明土曾经被翻动过,是有墓的象征,盗墓人称为“活土”。

有时土块中还会有碎陶片、碎砖块和炭化木屑等杂物,通过分析这些杂物,便可知道墓主的基本情况。

然而,洛阳铲也会有失手的时候。

有盗墓,便有反盗墓。

一些古墓在建筑时,会注意把挖掘出的土分层摆放,再按顺序回填。

遇到这样精心伪装过的墓,洛阳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而探针便可以在遭遇反盗墓时发挥作用。

探针的原理,完全是凭手感。

“针打在泥土、砖石或是金属之上的手感都是不一样的。

与用洛阳铲比,这要靠经验。

”张青告诉记者。

盗墓:

活人比死人更危险

确定了墓址之后,接下来便是挖墓的过程。

在盗墓小说中,从“打洞”到“摸宝贝”,是最奇异诡谲而紧张刺激的环节。

而真实的挖墓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洛阳市郊史家湾村的一处农田中,几座直径达十米的半圆形墓,静默伫立在冬天刚长出麦苗的农田里。

从土堆一侧半开的洞口望进去,可以看到里面停放着几副并不古老的棺材。

张青制止了记者想要一探究竟的举动,说这些棺材都是附近村民家的,为了“蹭风水”,占用了已经被盗挖的古墓。

“古墓没人管,但闯进现在人的墓,村民们不会答应。

在荒地里~处规模较小的土堆前,张青指着一米高的洞口告诉记者,这就是盗墓者所挖掘的坑道,里面还有一个垂直向下的洞口。

借着手电的灯光,记者看到果然如他所言,这个垂直的洞口直通墓门。

如此准确的定位,盗墓者是怎样做到的?

在探墓过程中,盗墓者会用探针找到墓室的四个边角,然后勾勒出墓室的形状,再根据古代墓葬和风水知识确定朝向,由此便能确定墓门、墓墙、墓顶、棺木和陪葬品的位置。

不但如此,他们还可以依据古墓的不同年代,找到最佳的挖掘方式。

“比如汉墓,绝大部分都已经坍塌了,文物都埋在土里,这时候探针要用圆头,以免损坏东西。

每一座墓都有弱点,比如明墓,后墙最薄,实在不行就从墓的下方打洞进去。

在盗墓小说中,从“打洞”到“摸宝贝”往往隐藏着各种危险。

在现实盗墓中,会不会有这些危险存在?

“不会像小说中写的一样。

但是确有危险。

”张青表示从不看盗墓小说,因为无法从这种离奇而刺激的想象中找到快感。

他向记者讲起了自己早年盗墓的一次经历。

本世纪初,张青和几个“下地人”一起在孟津县平乐镇挖掘一座地下的古墓。

在挖掘的过程中,他渐渐觉得浑身无力昏昏欲睡,接着开始意识恍惚。

于是,他拼尽全力大声呼救,几分钟后才终于缓过神来。

因为这起诡异的事件,他们那天停止了挖掘。

后来检查工具时才发现,是送风的软管出了问题。

打开盗洞后,必须通过软管和鼓风机向洞内不断送风,否则会有缺氧窒息的危险。

然而,第二天再下洞时,他才发现那座墓的周围,有用沙子搭成的防盗墙,以他当时的状态如果继续挖掘,很可能被活埋在洞里。

垮塌和缺氧无疑是盗墓中最常见的危险。

20XX年1月13日,一群盗墓者在洛阳宜阳县盗墓时,墓坑发生坍塌,三人当场死亡。

“一些达官显贵的墓里,的确会有一些机关,防盗层就是最典型的,但是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奇异。

毕竟这些机关都太简陋了。

由于长期腐化,也会有一些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但同样没那么夸张,保证送风就可以解决。

”在张青看来,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人,活着的人。

“盗墓人的命都在外面的人手里攥着。

如果外面的人想独吞宝物,只要把洞填上,第二天再来挖宝就行了。

”正是因此,盗墓的几个合伙人,一般都有一定的亲友关系。

如果遇到在盗墓过程中偶然闯入的村民,盗墓者的行规是,由负责望风的人塞上上百元的“封口费”,见怪不怪的村民一般不会声张或报警。

出手:

“洗文物”的黑市

从古墓中盗取文物之后,盗墓者并不会拿回家,很多人会就近找一个地方掩埋。

一方面可以掩人耳目,另一方面对某些材质的文物而言,为了防止遇空气氧化,埋在土里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据张青介绍,洛阳的盗墓行业,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国内其他地方的盗墓组织中,一般分为“掌眼”、“支锅”、“腿子”和“下苦”四个不同的等级。

掌眼是最高的操纵者,一般有考古、历史、风水等方面丰富专业知识;“支锅”是具体的项目组织者,需要有黑白两道较广的人脉;“腿子”是精通盗墓技术的技术指导;“下苦”则是最底层干活的人。

而在洛阳的盗墓组织中,组织结构被简化为只有组织者“支锅人”和干活的“下地人”。

这种简化带来的另一项重要区别,便是分配利益的方式。

在其他地方,真正动手干活的“下苦”,每次只能得到几百至上千元的辛苦费。

而在洛阳,下地人按踩点、望风、掏洞、安炮眼和摸宝贝等具体分工的不同,与支锅人协商按比例分成。

一般一个盗墓团伙由五个下地人组成,根据墓葬中文物的价值,每人每次能分得上万乃至几万元不等的收益。

在张青看来,这大概是因为洛阳的盗墓人,大多比较懂行,而支锅人之间的竞争又相对激烈,常常一块墓地被几个人看上,如果支锅人出价太低,“下地的”完全可以“另投明主”。

对于支锅人,只有文物进入市场,才能变成真正的利润。

那么这些本应属于GJ的文物,是怎样躲开重重监管,披上合法的外衣流向市场的呢?

记者走进位于洛阳市西工区的天子驾六古玩市场。

虽然并非节假日,且天气严寒,但这个位于地下人防工程内的古玩市场,依旧人来人往。

记者看到了各种金属探测仪、洛阳铲、滚叉、撇刀和文物修复工具在公开销售。

张青告诉记者,虽然洛阳有四个规模不等的古玩市场,但真正的“老货”,不会放在门面上销售。

有些卖家会在店里的仿品中,摆上一两个不起眼的小件“老货”,等真正有眼力的买家上门。

但是更多的卖家,都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

古玩商不但在销售上非常警惕,对于收货更是如此。

所以,真正的支锅人卖文物,一般不会在洛阳本地市场。

他们大多在外地诸如、广州等地,有自己固定合作的收购商。

这些古墓中的文物,可以如此顺利地在二三级市场上流通,一个重要原因是,除了GJ登记在册的墓葬之外,谁也不知道洛阳地下有什么文物,有多少文物。

只要不在盗墓现场被抓到,一旦文物进入流通市场,便很难找到出自盗墓者之手的证据。

心知肚明的收购商们也会寻找下家迅速出手。

经过几次转手之后,盗墓的罪证便成了文物流通市场上光明正大且价值不菲的“藏品”。

镀金:

买回自己的文物

对于尤其贵重的文物,支锅人则会选择通过走私直接送出海外。

这样的文物一般出自达官显贵甚至皇族的陵墓,或是GJ级的稀世珍品。

洛阳最大的文物黑市渠道,掌握在关系XX庞大的宋彦彬、宋彦庆兄弟的手中。

这无论在当地,还是在全国,都早已不是秘密。

据张青讲述,前些年的广东文物市场上,来自洛阳的文物如果不是出自宋家,古玩商甚至不敢收购。

宋氏兄弟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在20XX年那场“12·10”文物大案中,宋彦彬潜逃至今,宋彦庆被判处五年零六个月的有期徒刑,然而仅收监两个月,便被保外就医。

这让很多圈内人士相信,洛阳的文物黑市,依旧是宋家兄弟的天下。

通过这种“大佬级文物商”的“特别渠道”,文物出土之后两三天之内,便可走私至香港和国外市场,然后在合法市场上公开销售。

如果文物商觉得这件藏品在国内市场上能卖出高价,便再通过拍卖行,“合法化”地将其买回国内市场。

一位国内拍卖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正式进入国内市场流通之前,文物商和拍卖行还会用各种以假乱真的故事与传说,给文物“镀金”,既给予了其正当来源,又提高了身价。

这样一来,从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经历了支锅人-文物商-海外文物市场-海外拍卖行-国内拍卖市场的交易流程后,最终合法地以天价被顶级藏家收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物的“收藏热”与“投资热”之外,一些博物馆,包括公立与私人博物馆,无意中正助推了新一轮的盗墓潮。

对藏品的大量需求,使各种博物馆展开了一轮大规模的文物收购。

对于GJ和地方级的博物馆,甚至每年都会有一笔不菲的收购资金。

这样的收购比拼之下,博物馆即使知道文物来路不明,为了丰富自己的藏品,也不会深究。

通过种种渠道,盗墓者最终能获得怎样的收益?

张青告诉记者,盗墓的利润无疑由墓内的文物数量与质量来决定。

以支锅人为例,如果是一套完整的唐墓“十大件”陶俑陪葬品,支锅人可以获利几百万元。

单件金铜器、陶器和玉器等文物,则以质论价,只要是没有盗过的墓,基本可以保障上百万元的收益。

迷墓:

被抛弃的行规

与暴利相对应的是,支锅人也是这个灰色产业链上风险最大的一个群体。

随着盗墓的猖獗,政府监管的力度正日益加大。

张青曾经尝试做个支锅人。

然而20XX年,洛阳龙门山国宝石门被盗一案,引发了对盗墓市场的新一轮大力治理。

就在那一轮严打行动中,张青认识的一个支锅人被公关机关抓获,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一位小李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法眼,一些支锅人开始想尽各种方法掩人耳目。

开办小砖场、采石场等作坊式企业便是他们常用的手法。

一旦初步确定某地有古墓,他们便向村委会承包地块,盖起围墙,在办企业的掩护下疯狂探挖,得手之后迅速撤退,只留下围墙内千疮百孔的地面。

让张青终于决定彻底离开盗墓行业的,是古墓资源的日趋枯竭。

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几轮疯狂盗挖,洛阳的地下几乎已经“十墓九空”。

张青说,对于支锅人,最惨痛的不是找不到墓,而是挖开了墓之后发现已经被“先下手为强”。

洛阳的盗墓圈自古流传着行规,比如父不传子,因为“名声不好听”;比如挖墓取墓之后,盗洞要回填,以免影响村民耕种;比如只在夜间行动,“鸡鸣灯灭不摸金”,比如无论出于法律还是迷信的考虑,“不动皇陵,不出人命”……

然而在暴利诱惑和资源匮乏的双重作用下,这些江湖上世代相传的行规,似乎也正被盗墓者所遗忘。

在孟津县长乐镇长乐村的田野上,伫立着三座山丘一般的古墓,由北向南依次从大到小排开,当地人称之为“大汉冢”、“二汉冢”和“三汉冢”。

其中最小的一座直径也达三十米以上,墓前立着南河南省文物保护局树立的“汉冲帝陵”石碑。

而当记者沿着由足迹形成的“山路”分别登上这三座古慕时,发现墓顶都有明显的探针探过的圆洞。

没有新墓,那些曾经被盗过的古墓,也正成为一些人谋利的道具。

仿制文物在洛阳已是一个半公开的行业,甚至形成了南山石村等几个制假专业村。

一些人便想到了这样一条“生财之路”:

他们专门购卖高仿文物,重新放回已经被盗过的古墓中,然后再回填。

联系上买家之后,便带他们亲自看墓,打洞挖“文物”。

真古墓里挖出假文物,这样的骗局,在洛阳文物界已经屡见不鲜。

有人爱古墓,便有人限古墓。

洛阳的房地产开发商便是最典型的群体。

记者从当地一位歼发商处了解到,洛阳的房地产项目,在开工前都要进行例行的文物勘探,一旦探明地下有古墓,为了保护文物,项目必须暂停或变更设计。

北邙下山冬天的午后,记者离开洛阳的最后一站,是位于310国道小李村立交桥东头销售洛阳铲的“老葛探铲”。

无比简陋的门面房内,打了几十年洛阳铲的葛三生,望着满室的探铲、探针等盗墓工具对记者说:

“文物局也找我买探铲,谁又能说它就是犯罪的工具?

历史上,盗墓的主,能够像曹操那样大张旗鼓毫无愧色地盗,实在少见。

曹操盗墓,眼光奇准,专寻大墓、贵族墓。

首先选中的目标是刘武。

刘武什么人?

汉文帝的幺儿,窦太后的心肝肉儿。

窦老太太不爱大儿子,不爱女儿,偏爱小儿子刘武。

因此,自己箱底攒的体己铜钿,一分不拉,呼呼噜噜,都转到小儿子的银行账户里。

以至于《史记》箱底都戳穿了,“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毁突,无骸不露”,这一说,就不仅仅是盗过刘武墓,这家伙,所过之处,看见古墓,双手痒痒,马上盗挖,以至于只要是古墓,都难以逃脱。

曹操这人,就是这样,敢做,就不怕别人骂。

但是,表面上好像很不在意,但是盗墓这事,仍在老曹心头留下很深的阴影,而且,影响到他的家小的世界观。

他儿子曹丕就说:

“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

祸由乎厚葬封树。

”从他老爸的盗墓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高屋建瓴,从理论上推翻了厚葬的风俗。

他的老婆生前谈到厚葬,也胆战心惊地说:

“自丧乱以来,坟墓无不发掘,皆由厚葬也。

”他们都坚决反对厚葬,倒不是他们勤俭节约爱惜民力,实在是看曹操干那事看得多了,看得毛骨悚然神经紧张……

曹操呢,盗墓之后,深有体会,临死之前,特地嘱咐儿子,自己死后,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

不只如此,为防盗掘还做了好多疑冢。

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说得活灵活现,好像他亲眼所见一样。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道,“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

”这话说得似是而非,犹抱琵琶半遮面。

史书又称,曹操实际没葬在那儿,葬在高陵,又称西陵。

但高陵在哪,考古界找得头脑发晕,仍一无所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