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403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docx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麻醉过程中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一、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流程

1、医疗事故和纠纷报告的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应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逐级上报,不得延误、隐瞒。

凡医疗事故需按规定逐级上报,并由科主任上报医务科。

发生医疗事故后,当事医护人员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并与有关科室医师协商解决,处理有困难,将由科室领导出面协调。

2、凡已有或预计有麻醉(包括疼痛治疗)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的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和死亡时应立即向当日在科的上级医师寻求帮助,同时将事件及地点向科主任汇报,并通知当时在科的工作人员(有资质,以下同)参加抢救。

3、接到抢救通知的工作人员在确认自己管理的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快赶到现场参加抢救。

4、参加抢救的全体医护人员应在在场的最高年资的麻醉医师的主持和主麻的协同下分工合作。

抢救小组的主持人应指挥安排在场医师分工管理呼吸、循环、中枢神经及内环境等。

5、对可能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立即通知医务科及主管领导,报告意外事件、病人现状和可能的问题,并邀请他(她)到现场指导工作。

6、在病情基本稳定后或初步决定放弃抢救后,由抢救小组负责人召集在场的抢救小组成员和麻醉科责任医师,与病人所在科室的主管医生和医务科及主管领导商量继续治疗方案,指定负责对病人家属谈话的专家,和病人家属谈话的基调和主要内容,审核医疗记录等处理事宜。

7、对围术期发生的以下情况均应在当日填写相关登记表:

①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导致重要脏器和系统功能受损、感觉障碍、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②由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危险状况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产生上述后果的不良事件(含非麻醉原因),并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讨论,以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为防范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8、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要进行调查,对确定的医疗事故应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讨论,严肃处理,总结教训,改进工作,并上报医院。

9、严禁麻醉科和相关科室任何人员擅自给病人家属及相关人员介绍事件经过和交代病情,严禁在病人家属前谈论事件责任问题。

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二、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防范措施

1、加强科室管理及质量监控:

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卫生行政法规及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和流程;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麻醉药品、麻醉机、监护仪及麻醉记录单由专人管理;加强对进修医师的管理,定期业务及操作技能指导,严格执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建立科室奖罚制度。

定期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

组织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加强科室人员的业务培训:

制定住院医师阶段性培训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及新知识介绍,不定期地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操作演示;鼓励参加业务学习及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技能。

3、麻醉医师必须加强术前访视,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制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对疑难病例应请示上级医师和科主任。

4、麻醉操作前检查麻醉机及监护仪等设备工作状况,对接受任何麻醉(包括局麻和硬膜外麻醉等)的病人,在麻醉前应做好全麻的准备,备好气管插管器械及相应的抢救药物;急救物资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5、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坚持查对制度,所有麻醉中用药应做标记。

抽药后的空安瓿瓶应保留至病人离开手术室前,以便核对;一经施行麻醉,麻醉医师不能离开病人,擅离职守者重罚。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不得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格执行麻醉操作常规,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对住院医师及实习进修医师放手不放眼,疑难重症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

6、静吸复合麻醉时应提前准备麻醉诱导药物,适当固定病人松动的牙齿,诱导前适度补液,注意注药速度和病人的通气状况,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和通气不足。

气管插管时要有良好的肌松,操作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排除手术操作干扰的可能,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当遇到难以处理的病情时,必须请示上级医师,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

7、椎管内麻醉在术前访视时即应排除穿刺部位感染可能。

穿刺时动作轻柔,注意进针速度和层次突破感。

术后随访时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或运动异常。

当药物注入椎管后,即刻调控麻醉平面。

适当补液,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寒战的发生,注意面罩供氧。

8、神经阻滞时操作轻柔,定位准确,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注药前回抽,明确无血后方可注药,防止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

一旦病人出现口唇麻木、惊厥等征象时,应予面罩吸氧,同时准备全麻下气管内插管。

9、恢复室提供患者术后苏醒及拔管的理想环境,专人负责。

可能发生的问题是苏醒延迟、自主呼吸恢复不良等。

预防措施:

①进恢复室后接呼吸机,排除患者体内残余麻醉气体,适时吸除气管内和口腔内的分泌物。

②如自主呼吸恢复不良,可酌情使用肌松拮抗剂。

③拔除气管导管后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节律是否正常,有无呼吸费力现象及是否完全清醒。

④普通病人出恢复室的标准为完全清醒,自主呼吸匀齐,每分通气量满意,指脉血氧饱和度在吸空气状态下5-10分钟后仍能维持在96-97%以上。

⑤在送护患者回病房时有专职麻醉医师陪伴和监护仪监测,并做好病房交接班工作。

10、急插管麻醉值班医师在接到病区急插管通知后即刻前往。

每次值班交班后,值班人员须检察急插管箱内喉镜、贮气囊、气管导管、牙垫、导引管芯以及麻醉药品和急救药物。

到达病房后,如患者仍保留自主呼吸,或估计插管困难需行静脉麻醉者,须行家属谈话并签署麻醉谈话纪录。

11、无痛人流及胃肠镜检察一般为静脉麻醉,时间短,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

预防措施:

①门诊完成术前访视,包括系统病史回顾,注意提醒患者取出活动性假牙,穿宽松衣服,连接心电和呼吸监护仪。

静脉全麻药物及必要的抢救药物准备完毕后,施行静脉全身麻醉。

②术中一般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

术毕等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各生命体征平稳时,能在家人搀扶下自由走动时,才可允许其离开门诊手术室。

12、疼痛门诊作为一个新的门诊专科,其风险贯穿于诊断,治疗和治疗后随访,是高风险学科之一,主要有:

1)疼痛门诊把疼痛作为治疗的主要对象,而疼痛作为一种症状,几乎覆盖全身各部位,跨越医院所有学科。

疼痛病因的复杂性,多脏器多部位的相关性,决定了疼痛的病因诊断是较困难的,有一部分诊断和治疗被迫仅限于对症治疗,对于疼痛病因不明的患者,这种治疗在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可能会因患者的麻痹大意而延误病因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有:

①在本专科门诊开设初期,接诊病人以其他专科诊断明确,又缺少有效止痛手段进行治疗的顽固性疼痛病人为主。

②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对门诊初诊的疼痛患者根据其疼痛部位、性质规律、特征、进行鉴别诊断,采用会诊等形式,与相关专业科室密切合作,力求明确病因,在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辅助进行对症止痛治疗。

③在接诊门诊疼痛患者时,接诊医师应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检,并详尽告知病患注意事项,提供诊断建议。

2)疼痛治疗中的风险:

①药物治疗中,除过敏、肝肾功能损害或因病人特异性体质导致的药物急性反应外,⑴消炎镇痛药常可导致胃肠道不适甚至胃肠道出血;⑵吗啡类药物常可造成成瘾性、耐药性、呼吸抑制以及便秘和尿瀦留等。

②非药物治疗中,神经阻滞操作是疼痛门诊常用的手段,这些有创操作常见的并发症有:

局麻药的过敏和毒性反应、穿刺部位出血感染、高位硬膜外造成呼吸心跳骤停、硬膜外操作误入蛛网膜下腔造成术后头痛,胸部肋间神经阻滞产生气胸等。

为预防和尽可能避免治疗工作中出现的风险,同时也为了一旦出现不可避免的意外情况,能把对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我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强门诊医师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的治疗工作。

②完善门诊诊疗常规,严格按常规操作,避免治疗的随意性,建立意外情况处理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③在门诊安排有一定临床麻醉经验的医师,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④进行各项有创操作前,认真做好病人及其家属谈话工作,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充分理解治疗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相关操作。

⑤治疗中及治疗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及时处理。

⑥改善门诊硬件设施。

3)治疗后随访中的风险:

疼痛性疾病病因的复杂性,使对其症状转归的随访观察尤为重要,由于目前没有疼痛治疗病房,随访观察只能在院外由患者本人进行,这种状况引发了随访过程中,因病人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而可能延误治疗的风险。

预防措施有:

①加强门诊宣教,告知病人定期随访。

②对一些特殊病例,建立门诊档案,追踪调查。

14、其它方面:

①对有严重合并症的病人,在术前应详细交代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使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②注意服务态度,做好解释工作。

③在问题性质未弄清之前,不可凭个人推测乱传,同时做好医疗保护工作。

④发生问题时应以医院和病人的利益为根本,麻醉科与外科共同协商解决,不可相互推卸责任。

⑤接到会诊单应尽快会诊,急会诊应在接到通知后10分钟到现场,紧急会诊应5分钟到现场。

整个过程都需要如实记录

 

三、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并发症处理措施

1、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

1)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粘膜损伤出血,如出血不止则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

2)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应防止滑入气管或食道。

3)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

2、呼吸暂停

(1)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口咽通气道。

(2)如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

(3)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行人工通气。

3、上呼吸道梗阻

(1)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

(2)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3)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

(4)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松药,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4、误吸综合征

(1)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引口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

(2)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支镜下吸引和冲洗。

(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

(4)大剂量抗生素应用。

(5)呼吸支持。

5、气管导管插入食道或插入一侧支气管

(1)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

(2)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通气后,再次插管并确定。

(3)吸出胃内气体。

6、过敏反应

(1)麻醉中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该药物的使用,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人工通气。

(2)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或氢化考的松5mg/kg静脉滴注。

(3)严重过敏者给予肾上腺素1ug/kg。

(4)若脉搏消失,应立即按心跳骤停处理,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7、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又称异常高热,它不是通常麻醉中发生的单纯体温升高,是指由某些麻醉药激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

⑴诱发原因

容易激发恶性高热的麻醉用药有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琥珀胆碱、氯丙嗪、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等。

⑵临床表现

1.术前体温正常,吸入卤族麻醉药或静注去极化肌松药后,体温急剧上升,数分钟即升高1℃,体温可达43℃,皮肤斑状潮红发热。

2.全身肌肉强烈收缩,上肢屈曲挛缩,下肢僵硬挺直,直至角弓反张,肌松药不能使强直减轻,反面使强直加重。

3.急性循环衰竭多表现为严重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及肺水肿。

4.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极度升高,并有肌红蛋白尿。

5.将离体肌肉碎片放入氟烷、琥珀胆碱、氯化钾液中,呈收缩反应。

6.PaCO2明显增高,pH及HCO3—降低。

⑶、治疗

①立即停止麻醉和手术,并以纯氧行过度通气。

②迅速用物理降温法降温,直到体温38℃为止。

③.给NAHCO₃2~4mmol/kg纠正酸中毒及缓解高钾血症。

④立即静注丹曲林(dantrolene)2mg/kg,5~10分钟重复一次,总量可达10mg/kg,直到肌肉强烈收缩消失、高热下降为止。

⑤将10单位常规胰岛素置于50%葡萄糖液50ml中静脉推注,以缓解高钾血症。

⑥静注甘露醇0.5g/kg或呋塞米1mg/kg,使尿量超过2ml/(kg・h),以防止肌红蛋白尿损伤肾脏。

⑦静注药理剂量的皮质激素,有助于缓解肌强直及降低体温作用。

⑧进ICU病室,行进一步加强监测治疗。

8、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

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常见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病人,此类病人气道对外来异物刺激呈高敏感反应,这与气道的自主神经调节失常及某些生物化学介质释放有关。

㈠喉痉挛

是呼吸道的保护性性反射-声门闭合反射过度亢进的表现,是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

喉痉挛多发生于全麻Ⅰ~Ⅱ期麻醉深度,其诱发原因是低氧血症,高CO₂血症,口咽部分泌物与反流胃内容物刺激咽喉部,口咽通气道,直接喉镜,气管插管操作等直接刺激,浅麻醉下进行手术操作如扩张肛门括约肌,剥离骨膜,牵拉肠系膜及胆囊等也可引起反射性喉痉挛。

轻度喉痉挛仅吸气时呈现喉鸣,中度喉痉挛吸气和呼气都出现喉鸣音,重度喉痉挛声门紧闭气道完全阻塞。

①轻度喉痉挛在去除局部刺激后会自行缓解,②中度者需用面罩加压吸氧治疗,③重度者可用粗静脉输液针行环甲膜穿刺吸氧,或静注琥珀胆碱迅速解除痉挛,然后加压吸氧或立即行气管内插管进行人工通气。

为防止发生喉痉挛,应避免在浅麻醉下行气管内插管和进行手术操作,并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㈡支气管痉挛

在支气管平滑肌过度敏感情况下、外来刺激如气管内插管、反流误吸、吸痰等都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手术刺激可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

硫喷妥钠、吗啡等因可使气管及支气管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也可引发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痉挛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期延长、费力而缓慢、常伴哮鸣音,心率增速,甚至心律失常。

①对轻度支气管痉挛手控呼吸即可改善;②对严重支气管痉挛常需用β2-受体兴奋药治疗;③对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诱发的支气管痉挛,施行IPPV即可缓解。

④对浅麻醉下手术刺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需加深麻醉或给肌松药治疗。

9、术中知晓

⑴术中知晓可发生于下述麻醉方法:

1.氧化亚氮(N₂O)-O2-肌松药麻醉。

2.芬太尼-地西泮麻醉。

3.硫喷妥钠或硫喷妥钠-氯胺酮麻醉。

4.N₂O-芬太尼麻醉。

5.依托咪酯-芬太尼麻醉。

6.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

⑵术中知晓的预防

术中知晓对病人精神损害较大,已成为全身麻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努力予以避免。

为避免发生术中知晓,麻醉不宜过浅,麻醉医师必须掌握浅麻醉征象。

目前认为脑电双频谱分析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有助于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

脑电双频指数(BIS),BIS的数值范围由0~100,其随麻醉深度加深逐渐降低。

研究认为BIS数值大小与术中知晓发生率密切相关,在一项多中心观察中,BIS≤58的病人无ー出现知晓、BIS≤65的全麻病人知晓率<5%。

10、苏醒延迟

麻醉苏醒期始于停止给麻醉药,止于病人能对外界言语刺激作出正确反应。

对于吸入麻醉,当其肺泡内麻醉药浓度降至0.5MAC时,病人即能对言语刺激作出反应。

静脉麻醉苏醒期长短与给药剂量、药物脂溶性、肝脏灭活和(或)肾脏排泄等因素有关。

由于任何麻醉药都有各自的苏限时间,因此难以对苏配延迟的时间作统一规定。

全麻结束后90分钟仍没恢复者,即为苏醒延迟。

(1)苏醒延迟的治疗

对术后苏醒延迟的病人,应常规监测ECG、SpO₂、PETCO₂、血气、血电解质及肌松情况,以帮助确定苏醒延迟的原因。

①首先考虑麻醉药的作用根据病人情况、手术时间及所用麻醉药种类,很易识别苏醒延迟是否为麻醉药的作用,应针对可能的原因,逐一进行处理。

即加大通气使吸入麻醉药尽快呼出,给新斯的明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对因静脉麻醉药或其他原因致中枢神经严重抑制者,不宜应用大量中枢神经兴奋剂催醒,以免发生惊厥后反使中枢神经抑制加重。

②根据SpO₂、PETCO₂、血气、血电解质及肌松监测情况分析呼吸抑制原因,如为低氧血症,应努力改善缺氧;如为PETCO₂及PaCO₂极度升高,应加大通气量,使体内蓄积的CO₂排出;如为PETCO₂或PaCO₂明显降低,应在确保SpO₂或PaO₂正常情况下采取窒息治疗,窒息的第一分钟PaCO₂将升高10mmHg,以后每一分钟将升高近于2.5mmHg,窒息的每一分钟体内仅保留CO₂10mmol(224ml)。

在行窒息治疗时,勿使PaO₂低王70mmHg,即SpO₂在93%左右;如为严重低钾血症,应在ECG及血钾监测下尽快补钾,为使血钾迅速升高,可先给冲击量,如70kg病人发生严重低钾血症(血钾1.5mmol/L)并伴ECG异常,处理应在1分钟内使血浆钾浓度由1.5mmol/L升至3mmol/L,即在1分钟内应至少补充KCI4.5mol,这是因为循环血量为5L,其中血浆量为3L,即将3L血浆中含钾量由1.5mmol/L提高到3mmol/L,输入的钾在到达细胞前首先进入组织间液,间质液量为血浆量的4倍,在毛细血管部位,血管内液与间质液的交换量可达3L/min左右,这表明进入血管腔的钾很快即能进人间质间隙。

首次冲击量以后,便将补钾速度减慢至1mmol/min,在5分钟内测血钾一次,如血钾仍低于3mmol/L,可重复冲击量,当血钾达到3mmol/L后,补钾速度即应减慢。

如为严重代酸,应根据血气结果给一定量NAHCO₃液,以纠正代酸;对气胸或肺不张致通气不足病人,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及吹张萎陷肺。

对输液逾量致肺水肿病人,应给一定量呋塞米利尿。

③对因脑水肿、颅压高致呼吸功能不全病人,应给甘露醇或呋塞米行脱水治疗,以降低颅内高压,但应注意补钾,一般每利尿1L,需补KCI1.5g。

④对低体温病人应适当升高体温,一般如体温不低于34℃,不影响病人术后苏醒。

⑤对术中长期低血压病人,常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损害,对于此类病人除应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SpO₂在96%以上、血糖在4.5~6.6mmol/L外,尚应给大剂量皮质激素、行头部轻度降温及行轻度脱水治疗,以促进脑功能尽快恢复。

⑥对原来并存脑疾病人,麻醉期间应努力做好对脑的预防保护措施,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使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始终保持正常,并给较大量皮质激素对脑功能进行保护。

此外,麻醉药及辅助药用量均应明显減少,以免加重术后苏醒延迟。

11、咳嗽

⑴咳嗽的不良影响

根据病人表现可将咳嗽分为三种程度,即:

①轻度:

阵发性腹肌紧张和屏气;②中度:

除阵发性腹肌紧张和屏气外,还有颈后仰、下颌僵硬和发绀;③重度:

腹肌、颈肌和支气管平滑肌阵发性强力持续性痉挛,表现为上半身蹶起、长时间屏气和严重发绀。

中度以上咳嗽可造成以下不良影响:

①腹内压剧增,当行腹腔内手术时,可使内脏外膨胃内容物反流和已经缝合的腹壁伤口发生缝线断裂及组织撕裂;②颅内压剧增,对原有颅内病变者可致脑出血或脑疝;③血压剧増,致伤ロ渗血増多,心脏做功増加,甚至诱发心衰。

⑵诱发咳嗽的原因及防治

①巴比妥类药麻醉,由于交感神经抑制较强,使副交感神经紧张度增高,易诱发咳嗽。

②冷的挥发性麻醉药或气管内分泌物刺激,也易引起咳嗽。

③浅麻醉下行气管内插管、手术直接刺激气管及肺门、吸痰时吸痰管刺激气管黏膜,都可引起咳嗽。

④胃内反流误吸是诱发剧烈咳嗽的常见原因。

为避免全麻诱导时气管内插管及术中气管导管对气管刺激引起咳嗽,应给足够量肌松药,地西泮及氟哌利多类药对抑制咳嗽反射有良好作用。

为防止胃肠液反流误吸,应插气囊导管,对胃肠手术病人应行胃肠减压。

12、呃逆

呃逆为膈肌不自主的阵发性收缩,其诱发原因为:

①手术强烈牵拉内脏,或直接刺激膈肌及膈神经;②全麻诱导时将大量气体压入胃内。

发生呃逆后,将影响通气及手术操作顺利施行,术后呃逆影响病人休息及进食。

防治呃逆的措施是给足量肌松药。

对术后的呃逆可用地西泮及氟哌利多类药治疗,亦可静脉注射哌醋甲酯20mg治疗,针刺丙关穴亦有良效,必要时可试做一侧膈神经阻滞。

13、术后呕吐

①对术前饱胃及幽门梗阻病人,应于麻醉前使胃排空,以消除围麻醉期呕吐误吸,因麻醉和手术都可使胃排空时间明显延迟,如病人处于饱胃状态,随时都可发生呕吐误吸。

麻醉应放置胃管使胃排空,则可使病人安全度过围麻醉期。

②为防治麻醉药及胃肠手术术后呕吐,可给适当量舒必利(止呕灵)、甲氰氯普胺(灭吐灵)司琼类等抗呕吐药。

四、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措施

1、蛛网膜下隙阻滞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⑴头痛脊麻后头痛主要因脑脊液经穿刺孔漏出引起,故穿刺针粗细与头痛发生率明显相关。

25~26G穿刺针的头痛发生率为1%。

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头痛发生率可降至0.2%。

此外,麻醉前应给病人作必要的解释,消除其顾虑,切忌暗示脊麻后头痛的可能性。

手术日输液量不少于2500ml(尽量不用高渗液体)。

术中及时纠正低血压。

麻醉后嘱病人去枕仰卧6小时,以减少脑脊液外流,并保证足够睡眠。

一旦发生头痛,可依头痛程度分别进行治疗。

对:

①轻微头痛:

经卧床2~3天即自行消失。

②中度头痛:

病人平卧或采用头低位,每日输液③严重头痛:

除上述措施外,可行硬膜外充填血疗法,即先抽取自体100ml,在10秒钟内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注入硬膜外间隙,注后病人平卧1小时,有效率达97.5%,甚至注射后即有效。

如果第1次注血后不能完全消除头痛,可行第2次注血,疗效可达到99%。

⑵尿潴留由于S2~4的阻滞,可使膀胱张力丧失,此时,膀胱可发生过度充盈,特别是对男性病例,如果术后需大量输液则需留置导尿管。

由于膀胱过度充盈刺激腹膜,可引起血压升高及心率増快。

⑶神经并发症脊麻致神经损害原因为:

局麻药的组织毒性、意外地带入有害物质及穿刺损伤。

常见神经并发症包括

①脑神经受累:

脊麻后脑神经受累的发生率平均为0.25%。

累及第6对脑神经较多见,约见60%,其次为第7对脑神经,约占30%,其他神经受累约占10%。

发生原因与脊麻后头痛的机制相似,为脑脊液从硬膜穿刺孔溢出,脑脊液量减少,降低了脑脊液对脑组织的“衬垫作用”,当病人直立或坐位时,头处于高位,脑组织因重力作用向足端下垂,脑神经受直接牵拉而引起缺血,神经功能受到损害。

②假性脑脊膜炎:

也称无菌性或化学性脑脊膜炎,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

2000,多在脊麻后3~4天发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及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有时合并有复视、晕眩及呕吐。

治疗方法与脊麻后头痛相似,同时应给予抗生素。

③粘连性蛛网膜炎:

急性脑脊膜炎的反应多为渗出性变化,若刺激严重则继发性地出现增生性改变及纤维化。

此种增生性改变称为黏连性蛛网膜炎。

脊麻后约经数周或数月出现症状,若间隔一年以上出现者,应考虑与脊麻无关的致病原因。

粘连性蛛网膜炎的症状是逐渐出现的,先有疼痛及感觉异常,以后逐渐加重,进而感觉丧失。

运动功能的改变从无力开始,最后发展到完全性松弛性瘫痪。

尸检可以见到脑脊膜上慢性增生性反应,脊髓纤维束及脊神经前根退化性改变,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粘连闭锁。

这类反应并不一定由麻醉药引起,脊麻过程带入的具有刺激性异物及化学品、高渗葡萄糖、蛛网膜下隙出血均可引起。

④马尾神经综合征:

发生原因与粘连性蛛网膜炎相同。

病人于脊麻后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长时间不恢复。

神经系统检查发现骶尾神经受累,大便失禁及尿道括约肌麻痹,恢复异常缓慢。

⑤脊髓炎:

此类脊髓的炎性反应并非由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