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06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下册第三次调研试题Word格式.docx

具体说,在文学创造中,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

在这里,认识是饱含着情感的认识,情感是渗透着认识的情感,两者水乳交融。

没有情感的认识是科学的认识,徒有情感而无认识为依凭也不会使文学创造走向真正的艺术。

1.下列对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情感是文学创造的特征,对对象世界的反映和把握如果能融认识与情感为一体,便可能使客观的事物形象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

B.许多文学艺术家都非常重视文学创造的情感特征,他们大都认为情感是文学艺术创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有的甚至把它视为艺术的根本。

C.“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缘情而绮靡”都是说情感是文学创造的前提条件,托尔斯泰更是认为情感性是文学的本体。

D.文学创造不只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还是审美活动,而这种审美活动又等同于情感评价活动,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情感特征是文学创造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下列对情感和认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识和情感是文学创造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即文学创造不仅是对社会的认识。

同时还包含了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把握。

B.认识和情感是对事物的两种不同态度,认识是对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的反映,而情感则是主观的。

C.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认识是情感形成的依凭,认识必须饱含情感,情感也需要渗透着认识,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

D.文学创造需要认识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单纯的认识与空洞的情感,都不会使文学创造走向真正的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把动物教科书中对各种动物的生理、生态与习性等详尽的文字描述融人情感,就会使这些动物成为艺术欣赏的对象。

B.古今中外的文学创造实践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无情感便无文学,无真情感也不会有真文学。

C.情感是推动认识的动力,所以只要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饱含激情,就会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认识。

D.情感是一种切身的体验,但并非所有的文学创造都能切身体验,诸如,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和那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创造过程中就不需要作家的任何体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

六岁而孤,专精好学。

尚书左仆射弘农杨遵彦。

一代伟人,见而嗟赏。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后坐抽擢人物,有言其党苏威,任人有意故者,除名,配防岭表。

晋王广时在扬州,阴令人讽道衡从扬州路,将奏留之。

道衡不乐王府,用汉王谅之计,遂出江陵道而去。

寻有诏征还,直内史省。

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

高祖每曰:

“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然诫之以迂诞。

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

“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殊门陈戟。

”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

高祖曰:

“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

”遭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G、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竟一时。

仁寿中,扬素专掌朝政,道衡既与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因出检校襄州总管。

道衡久蒙驱策,一旦违离,不胜悲恋,言之哽咽。

高祖怆然改容曰:

“尔光阴晚暮,侍奉诚劳。

朕欲令尔将摄,兼抚萌俗。

令尔之去,朕如断一臂。

”于是赉物三百段,九环金带,并时服一袭,马十匹,慰勉遣之。

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

炀帝嗣位,转番州刺史。

岁馀,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

“道衡将至,当以秘书监待之。

”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

“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①之义也。

”于是拜司隶大夫,将置之罪。

道衡不悟。

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

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

“向使高�G不死,令决当久行。

”有人奏之,帝怒曰:

“汝忆高颊邪?

”付执法者勘之。

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断。

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

及奏,帝令自尽。

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

宪司重奏,缢而杀之。

时年七十,天下冤之。

(《隋书•列传第二十二》)【注】①《鱼藻》:

《诗经》中的一篇,据《诗序》讲,此诗通过歌颂周武王而讥讽周幽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令人讽道衡从扬州路讽:

劝说B.寻有诏征还,直内史省直:

当值,值班C.于是赉物三百段赉:

携带D.付执法者勘之勘:

调查,查问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薛道衡“迂诞”的一组是(3分)①驱使勤劳,宜使其�p门陈戟②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③雅相推重,声名籍甚④上《高祖文皇帝颂》⑤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⑥谓朝士曰:

“向使高颍不死,令决当久行。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道衡的文章,常被江南人吟诵。

但因他与苏威等往来密切,有人就把他们说成:

“朋党”,并说他任命人员有偏私,于是薛道衡获罪被削职,流配防守岭南。

B.隋炀帝杨广以晋王的藩号坐镇扬州时,见薛道衡倒了霉,欲迎他到扬州来,他没有理会,而是采用了汉王杨谅的计策,取道江陵离开,不久又被朝廷诏回。

C.薛道衡作文章的时候,构思极苦,一个人独处空斋,面壁而卧,要求四周绝对安静,一旦听到有人从窗外走过,他便会非常愤怒。

D.炀帝继位后,薛道衡转任番州刺史。

一年多,就上奏表请求隋炀帝把他改派到其他职位。

隋炀帝不计前嫌,嘱托内史侍郎虞世基调任他做秘书监,满足了他的愿望。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

(5分)

(2)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周邦彦翠葆①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睛。

【注】①翠葆:

指草木新生枝芽。

8.赏析“新荷跳雨泪珠倾”一句中的“新”和“跳”的表达效果。

(5分)9.有人认为本诗别具一格,全诗六句,无一句透露作者心情;

也有人认为,作者心情在本诗中处处流露。

对此,请结合本诗的写作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剪不断,理还乱,。

(李煜《相见欢》)(3)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一个人的坚持余显斌我17岁时,他19岁。

那时,我们是同学,是学校闻名的“两支笔”。

我21岁,他23岁,我们师范毕业,成了小镇同一所学校的教师。

在小镇,我遇见了自己心仪的女孩,含羞带娇,是一朵天然的百合花,开放在临水的一个商铺里,经营着一爿小店。

于是,教学之余,我就会钻进小店,经营起自己的爱情,也经营起小店的生意。

他呢,依然初衷不改,喜好文学。

白天教书。

晚上写作,稿子一篇篇发出,文章一篇篇见报,成了县里有名的文人。

生活,不会总是直线,有时,也会弯曲。

不久,他调走了,一床被子,一箱书籍,到了一个偏僻的山里学校任教。

那地方,我去过一次,是一个很闭塞的地方,白屋粉墙,“只堪图画不堪行”。

他仍然教书,写文章,游山玩水,过着古代文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从来不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依然在小镇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自己的日子。

他再调回来时,已经是几年后了。

回到小镇,他依然是一箱书,后面,是他的妻子,一个眉眼如画的少妇。

他没有多大改变,唯一变化的,是鼻粱上多了一副眼镜,身上的书卷气更浓了一些。

而我,领着一份教师的薪水的同时,已经拥有一个不小的商店。

我们后来的分别,则是由于市重点中学的招聘。

市重点中学,离我们学校二百多里。

既然是重点中学,毫无疑问,无论是资源还是教师福利,都远远优于普通中学。

教师不是圣人,我不是,他也不是。

我们都加入到应聘的队伍中。

当时,他信心十足:

他是市里有名的文化人,又是市政协委员。

应聘被招。

非他莫属。

大家也都这样想。

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我们同去的几个人都应聘成功了,而他,却落聘了。

他很沮丧,也很惭愧,一直到第二年招聘,为鼓励他再次应聘,我才揭穿了谜底:

“现在的招聘,谁看才?

都是看‘财’。

”我把财字咬得很重,提醒他。

他听了,愣了一会儿,然后坚决拒绝了我的好意:

“人,总得有个道德底线。

做教师的都这样,怎样面对学生?

”我苦笑,十几年过去了,他仍是校园里当年那个青葱的青年;

而我,已成熟老辣得连我自己也不敢相认了。

生活,总是这样,让人无奈地改变,又让人反躬自省,难以心安。

带高三的那年,学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一天,学校领导找来我,特意告诉我:

上学年,他在普中带高三,带得很好。

他的班上,除一部分考上大学外,还有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复读生。

今年,他担当着复读生的班主任。

领导的意图,明显不过――把那些复读生挖过来。

我虽觉得这样做不地道,但也无奈,还是去了。

以我的鬼精明,挖他的墙脚,还不是易如反掌。

几天暗地里活动,他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答应跟我走。

大家大概都觉得不好意思和他说吧,商量的结果是先走。

然后再给他打电话,告诉实情。

走的时候,是个雨天,我特意雇来一辆公交车。

我们准备走时,他来了,打一把伞,来送行。

一切,都在他眼底。

我站在那儿,红着脸,很惭愧。

学生们也低着头。

他笑笑,很豁达,说:

“去吧,如果你们觉得这样时你们的发展有利,就去吧。

不过,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注意身体,好好学习,不要让我失望。

”他的眼圈红了,孩子们的眼圈也红了。

然后,他走近我,拍拍我的肩:

“弦子都交给你了,一路注意啊!

”车子走了好远,回过头来,看见他仍立在细雨中,静静地、孤独地、落寞地、倔强地站着。

有个学生说:

“我们的老师真可怜!

”一句话,车里响起了一片啜泣声。

那一刻,我的眼圈也红了,为他,为我,也为了孩子的话。

(选自《当代青年》2009年9期)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的两个人有着相同的起点,相似的经历,但在生活中却有着不同的遭遇,这源于他们对生活有着不同的认识与追求。

B.小说中的“他”是一个与诗书、田园为伴,乐情山水,从来不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不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C.一个最有希望应聘成功的人却落聘了,小说借此批判了选用人员只看“财”不看“才”,以致良莠不分的社会现象。

D.因学校之间的竞争而挖墙脚一事,把小说情节进一步向前推进,学生的一句“我们老师真可怜”,不仅会给读者带来一阵心灵伤痛,也会让读者陷入深思。

E.这篇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叙事简洁明了,于平易朴素的叙事、描写中浸透着一种感人的力量,并在对比中凸显了一个正直自守的高贵灵魂。

(2)小说的倒数第2段,写到“他仍立在细雨中,静静地、孤独地、落寞地、倔强地站着”,此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6分)(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4)这篇小说题目为“一个人的坚持”有人认为这种坚持很可贵,有人认为这种坚持不值得,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演尽沧桑于是之田本相①几年了,总想为于是之同志写一篇文字,以表达我对他的尊敬;

在戏剧界我有一些朋友,但是还没有哪一个人,像他那样,让我如此牵肠挂肚,如此敬重。

我总是念记着这个文债。

②许多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

但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他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写下了大量的优美散文。

为塑造话剧《茶馆》里的主人公,他曾经写了一篇人物传记《王利发小传》,看过此文的一位文学批评家说,他刻画人物简直入木三分,并且深得老舍先生文韵;

他对中国历代的诗论、画论了熟于心,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能巧妙地将这些心得化作戏剧人物的精神内涵,因此他所创造的人物总是匠心独运,光彩别具。

③他在扮演话剧《洋麻将》中的主人公一魏勒时,曾经做过这样的笔记:

④“魏勒也是先伤腿后拄拐的。

”⑤“各种情境下的走路、摇头、脸的抽搐都要练。

”⑥戏剧中老迈年高的魏勒身上,既有沧桑已逝的嗟叹,也有我心不甘的倔强,于是之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形体表现,把这个人物演得好极了!

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中的于是之从来不演戏,我的意思是说,他不矫饰,不做作,不设防,而是相当坦荡,平和,自然,本色。

他对人恭恭敬敬,那是他谦逊、质朴、与人为善的天性,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平易近人;

他做事小心谨慎,并不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是出于重然诺、求完美的心性。

在于是之身上绝看不到一点点的张扬。

甚至于你在街上碰上了于是之,你会认为他是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一位慈祥老人,而看不出这就是鼎鼎大名的艺术家。

但是。

一旦到了舞台上,大幕徐徐拉开,四周一片黑暗,明亮的光照在他的脸上、身上,他的生命便立刻进入一个神奇的时空,充满了喷涌的激情、表达的欢畅、体验的感动和心灵的幢憬。

他原本平常的身躯,也仿佛正沐浴着神圣的光,散发着饱满的生机,充满了令人震慑的魔力。

⑧1992年7月,正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40周年,为了表示庆祝并答谢观众,剧院决定用原班人马,按照老导演焦菊隐先生的执导方式,演出老舍先生的名剧、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茶馆》。

这一次的《茶馆》演出,将是北京人艺以于是之为代表的老一代演员的告别演出了。

于是之已是年迈体弱,舞台上,青年王利发的脚步还会那么飒爽吗?

凄凉地撒纸钱的王利发还会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痛吗?

⑨演出开始了,剧场安静极了,观众席仿佛是一潭深深的湖水,吸纳了所有的光热,却波澜不惊。

台上的老艺术家们渐入佳境,一切都妙趣天成,一切都韵味无穷,一切都炉火纯青。

⑩演着演着,于是之心中悚然一惊:

排演了无数遍的《茶馆》,熟得不能再熟的台词,竟然使他卡壳了,要不是蓝天野躅熟地把他忘了的词接续过去,他简直就不知道怎么好了。

这场演出结束后他曾经说过:

“过去我演戏觉得过瘾,现在我觉得害怕了。

”○11但是,观众依然狂热地喜欢王利发,于是之略显迟缓、迂阔的表演,他本色的苍老、沉郁,都好像更增添了角色的沧桑感,更显示了命运的厉齿对无辜生命的摧残。

人们就这样不自觉地,把对于是之的爱、对老掌柜的怜,异常和谐地融在了一起。

○12掌声,那是雷鸣般的掌声,从静寂的观众席间突然涌起。

掌声和鲜花对于演员来说本不是稀罕事。

但是这一次他却觉得珍贵无比。

突然,台上上采了几个小青年,他们手里擎着一个现场刚刚做成的条幅,上面写着他们对演出真挚的赞誉――“戏剧魂”。

台下的观众在狂呼:

“于是之!

于是之!

”“再会了,于老师!

”○13于是之的眼眶湿润了,他接过观众递到面前的签字本,端端正正地写一行字“感谢观众的宽容。

于是之。

”泪,流过他的脸颊,混杂着他对观众深深的感激,混杂着他告别舞台时沉重的失意,也混杂着岁月蹉跎、苍生苦短的感慨……○14我想,曹禺先生曾经为于是之题过的一首偈语一样的诗,该是最能概括他一生为人为艺的奥秘吧:

○15初入殿堂,但求平正。

既如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生。

往复追寻,渐悟妙境。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

风规自远,才见天心。

求艺无艰。

可胜言哉!

(《传记文学》2003年第5期有删节)

(1)下列各项对本文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于是之是一位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家,这要得益于他有很高的文学才华。

因此,如果不是他曾写过《王利发小传》,也就不会有舞台上那个为观众所喜爱的王利发。

B.在扮演话剧《洋麻将》中的主人公魏勒时,于是之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形体表现,把这个人物演到了极致。

他所做的笔记,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对待艺术的精益求精。

C.第十段中,于是之说他现在演戏觉得害怕了,语意上既自责又自谦,自责于辜负了观众对自己的期望,自谦于艺术上虽已炉火纯青却毫不张扬。

D.第十二段中,于是之之所以觉得这一次的掌声与鲜花珍贵无比,是因为他认识到,虽然此次舞台上的表演有瑕疵,但观众仍把掌声与鲜花送给自己,这里蕴涵着观众对自己表演缺陷的包容。

E.传文结尾处引用曹禺先生为于是之所题的诗,诠释了于是之的从艺之路,赞扬了他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精神,同时,也巧妙地总结全文。

(2)分别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生活中和舞台上的于是之。

(6分)(3)本文用近一半篇幅(由⑧到⑩自然段),记述了北京人艺以于是之为代表的老一代演员们的告别演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4)“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是否赞同这句话,请结合于是之的从艺经历或你的自身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清清白白过好年关,某单位开展了“廉政教育”座谈会,与会同志表示:

“年关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考验,在礼尚往来中我们还是如履薄冰好。

”B.鸟儿在天空和林子中高傲地啁啾,不亦乐乎地将觅来的食物衔给嗷嗷待哺的幼崽,完成它生命旅途中一次光荣的使命。

C.在第六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上,一盆前来助兴的法国兰真是国色天香,美不胜收,受到了观众的追捧,花主人的“奥巴牛”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D.王聪与肖强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平时他们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这次考试又是年级并列第一。

可谓“针尖对麦芒”。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

B.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样才能吸引一流的学生考取师范类院校,以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

C.在2010年全国两会微博中,人大代表徐秀玉针对药品价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要想避免降价药品一次次“死去活来”,必须建设一套完整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D.帕瓦罗蒂每年在世界各个城市马不停蹄地奔波,无休止的奔波使他至少过了约15年的没有规律的生活。

在期图加特告别演出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位年过七旬的歌王已尽显疲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世上没有后悔药。

从后悔的产生过程来看,它起源于对错误的认识,是羞愧、自责的表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那么,将来势必产生更多的后悔。

①那种与实际行动相脱节的单纯后悔,是一种无谓的精神折磨,也是一种放弃努力的表现②过去已经无法挽回,后悔又占据了现在③但是,单纯的后悔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积极作用④一味地自悔,自责,自疚,还会不断加深自卑感,使人自惭形秽,心灰意懒⑤重要的是悔中求悟,尽快把懊悔转化为改正错误、弥补损失的实际行动A.③⑤①④②B.②①③⑤④C.③①⑤④②D.②③⑤①④16.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五处并改正。

(5分)招聘启事中新社海外中,系中国新闻社旗下对海外华文报纸提供新闻版面服务的专设机构,现因业务发展需要,欲接纳新闻编辑6名,敢请业界青年才俊踊跃报名。

应聘条件:

1.男女不限,户籍不限,年龄在30岁以下,大龄者勿扰;

2.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不限;

3.有经过两年以上新闻从业经验者优先;

4.具有较好的英语编译能力。

从即日起开始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15日。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足下简历、联系方式邮递至我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中新社海外中心,100037信箱,邮编100000)。

中新社海外中心2010年4月15日17.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三个句子。

(6分)真正的沉默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无言之美”:

高山沉默自是一种稳重,月亮沉默自是一种娇羞,松竹沉默自是一种坚强,,,。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批学生,随教授去考察一个传说有水晶石的千年古洞。

在教授的引领下,学生们进入了洞中。

他们一洞一洞地探寻,最后走到了洞的最深处,找到了梦寐中的水晶石,惊为奇观。

等到准备返回时,忽然发现,周围的洞口几乎一样,大家已经不辨来时路了。

这个时候,教授淡淡地说:

“这里头还有前人留下来的标志。

你们看,这个路口有石灰石划的印记,我们顺着这里走出去。

”教授拿着一盏灯,领着大家走。

每走一段,他就惊呼说:

“这里还有前人的印记!

”他总是第一个发现印记。

顺着一个又一个石灰石的印记,大家走出了这千年古洞,终于又看见阳光。

学生们一下子就瘫在地上。

有人说:

“真是绝境逢生啊!

如果没有前人的引导,我们根本就走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教授默默地从兜儿里面掏出来只剩下一小点的石灰石。

原来,所有的标志都是教授进洞时一路划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