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411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docx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

沪教版初二物理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引言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和论证→→交流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国际单位():

,常见的单位:

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微米,纳米。

2、长度单位的换算:

111

11μ1

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

并观察刻度尺的和、

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且让尺面被测物体,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并估读到;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测多算少)2、替代法3、平移法4、画曲为直

5、误差避免,但可以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6、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

常见单位:

分()、小时(h)

单位换算:

1;1

7、速度:

表示物理量。

速度的大小:

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常见的单位:

(1m3.6)

8、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_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的。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1)根据定义

(2)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的直线运动。

(3)在任何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直线运动。

9、平均速度:

粗略描述作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的公式:

10、参照物:

.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改变叫机械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这个物体是的。

11、运动的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

相对静止:

以、的两物体,选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如何选取参照物?

尽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简单清楚。

但应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

通常我们默认_为参照物。

12、动能:

物体由于而具有的,称之为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介质中以形式向前传播

声音的三特征

3、乐音的三要素:

、、

声音的强弱叫做,声源的越大,越大

声音的叫音调,声源的越高,越高。

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

4、声音在、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声音在15℃空气中:

5、噪声是用(符号)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保护听力,噪声不超过;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保证休息和睡眠,

噪声不超过

6、减弱噪声的方法①②③新的反噪声术——技术,人的听力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

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频率通常在之间

超声波:

频率高于;次声波:

频率低于

超声波的特点好、强、易于获得的能,应用、、等;

次声波的特点传播,能绕过障碍物,应用、台风,监测

第三章物态变化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另一只酒精灯;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不可用去吹熄;

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

e.外焰温度,应该用加热。

2、观察水的特征物质处在固态时,有一定;液态时,有一定,但没有一定的;气态时的形状和体积

3、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温度,它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作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一15℃读作。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为,用之前要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温度计的和;

②将温度计的与被测量的物体接触;

③当温度计的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接触;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上表面

7、汽化:

物质从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

汽化要热。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

气体压强增大,液体沸点;气体压强减小,液体沸点

8、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液化的方法:

常见降温液化的例子:

降雨、雾、露、有关“白气”、“出汗”的现象

常见压缩体积液化的例子:

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的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打火机里把丁烷气体压缩成液体、泡沫灭火器里的二氧化碳

9、熔化:

物体由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凝固:

物质从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点:

物体从液体凝固为晶体时的温

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具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常见晶体的例子:

食盐、海波、冰、明矾、萘、水晶、各种金属等;非晶体:

玻璃、蜂蜡、沥青、松香)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且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且放热

10、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_。

升华需要;凝华需要。

生活中升华、凝华的应用:

冬天,窗户玻璃上会有冰花,是因为遇冷成冰花的。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可以直接成霜。

固态的樟脑丸成气态的樟脑丸。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发生了。

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大量的热,用以人工降雨和舞台造雾及冷藏食物;樟脑丸放在衣服里时间长了会变小是_现象;钨丝用久了变细是发生了现象;灯泡用久了会变黑,是钨丝先后遇冷附在灯泡壁上形成的。

气态

物态变化的规律:

↑的变化都要:

热(熔易升汽)

↓的变化都要:

热(凝凝液)

液态

 

固态

第四章光现象

1、光源:

自身的物体叫光源。

在下列物体中:

太阳、月亮、电灯、平面镜、发电机、烛焰、电影银幕、闪电,属于光源的是。

2、光的色散:

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的现象。

色散现象说明:

白光是由其他色光组成的。

3、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

最先研究光的色散是国物理学家。

三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颜色的光,我们将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这三种颜色。

4、光具有,这种能叫光能,光能可以转变为能、能、等。

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其特点:

5、紫光外侧存在的不可见光叫,它的显著性质:

,应用:

紫外灯、验钞机

6、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影。

(2):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并近似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的影子,从地球上月影所在的区域看去,太阳部分甚至全部被月亮遮挡这种现象

(3):

地球绕者太阳运转,在背对太阳的方向有一条长长的阴影—地影,一旦月球走进这条阴影带时,就会发生

(4)小孔成像:

成的像,像的大小随小孔到屏的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7、表示的直线叫光线,怎样表示:

8、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大,是,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近似认为这么大。

9、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4)平面镜成的是像。

平面镜应用:

(1)

(2)。

10、虚像:

能被人看见,但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能被人看见,又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

如:

小孔成像、放映电影、幻灯机所成的像。

11、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12、光的反射定律内容:

;;。

(注:

光路是可逆的)

13、叫入射角;叫反射角。

1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可以分为和,

凸透镜的外形特点:

中间、两边_,它具有作用,凸透镜的应用:

放大镜、、等;

凹透镜的外形特点:

中间、两边,它具有对光具有作用,

凹透镜的应用:

;;

2、焦点(F):

,这个点F叫做焦点。

焦距(f):

叫做焦距。

光心(O):

主光轴上有一个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它就是透镜的中心点。

3、物距:

物体到的距离。

用表示;像距:

像到的距离。

用表示;实像:

是由会聚而成的,特点:

既能用眼睛观察,又能呈现在上。

虚像:

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呈现在光屏上。

估测近视镜片的度数: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仪器摆放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为、、,调整、的高度,使它们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

5、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u>2f),成的像是像,像距

(2)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是像,像距

(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u

6、照相机的原理:

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

其镜头相当于,胶片相当于,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来自物体的光经成像与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等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9、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偏折.

10、简单的折射现象: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现象;

11、通常的望远镜可看做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和

物镜(凸透镜):

靠近的透镜。

目镜(凹透镜):

靠近的透镜。

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

意大利物理学家。

初二物理总复习提纲(八年级下)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叫物体的质量,是本身的固有属性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111。

一只鸡蛋大约50g。

3、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

使用规则:

(1)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

的处

(2)调节横梁右端的,使指针在处,这时横梁平衡(3)把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用向盘里加减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砝码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4、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

5、定义:

叫密度,是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由这种物质决定,而与这种物质的形状、大小。

6、密度公式:

推导公式:

7、单位:

千克/米3(3)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克/厘米3(3)读作:

克每立方厘米

13=10003

体积单位换算1m3=103313=103313=10331L(升)=13

1(毫升)=131L=103

8、纯水的密度为,表示。

9、要测出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

怎么计算?

分别用什么工具测量?

答:

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ρ公式计算,质量用天平测,体积用量筒测。

实验室通常用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a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筒和量杯所标刻度的单位是量筒的分度值测量时应把量筒或量杯放在c读数时应使观察视线水平对准

10、适量的含义是量筒内水不能太少,必须能使物体浸没,水也不能太多,放入物体后无法读数.

11、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12、有两种液体,要尽快判断出哪种液体的密度更大一些,你准备怎么办?

(要求:

设计一个实验,写出主要步骤。

不要将两种液体混合)

例:

将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观察密度计的读数,读数大的液体密度大。

用量筒分别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质量大的液体密度大。

用天平称取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13、学会根据物质的不同物理属性将物质进行分类(硬度、透明、吸音性、隔热性、绝缘、磁性、熔点、导电性、、、)

有以下6种物质:

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

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其特征是。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是。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为了探究物质的结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的有效方法。

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最初是作为一种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

2、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它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是由组成。

分子的体积(数量级为10-10m)。

3、物质由大量组成,分子间有,分子在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和力。

当两滴水银接触时,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将糖放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5、分子由构成,不同原子构成分子,相同原子构成分子。

6、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高速旋转的构成的(电子带电,原子核带电);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组成的。

因为电子所带的负电荷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性。

7、高能物理学中常用的能量单位:

电子伏()。

8、发现各种微粒的科学家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盖尔曼;

查德威克。

9、人类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它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具有的。

10、原子核、原子、电子、质子、分子这几种微粒的尺寸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为。

11、16世纪,哥白尼创立了;牛顿创立了。

12、恒星绝对不动的。

13、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有层次的系统。

14、量天尺:

天文单位和光年。

11.496×1011m1l9.461×1015m

15、宇宙诞生于约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次大爆炸涉及到宇宙的、和;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是:

16、和都具有多谱勒效应。

当声音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变;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会变。

17、用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能够轻小物体。

18、新材料及其应用:

(1)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或毫微米。

在微观研究中,以这样的尺度为研究领域的新兴学科,称为纳米科技。

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学问;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把分子原子直接制造成物质的,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直接延伸到分子、原子。

也就是说纳米技术是建立在分子和原子的测控技术之上的。

在纳米尺度下,物质的化学成分不会改变,而起物理性质如电学、磁学、热学、力学和光学等性质都会发生奇妙的改变。

具体有:

性;抗菌(纳米抗菌奶瓶)灭菌作用(纳米杀菌粉);做成陶瓷不但、,而且有一定的。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和之间的另一种物质,主要是硅和锗,它有许多奇怪的性能,利用它的性可以制成热敏电阻,利用它的性可制成光敏电阻,利用它的性可制成压敏电阻。

半导体的这些独特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测温、传感及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3)超导体物体在极低温度时,其电阻会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现象。

具有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由常态转入超导态的温度称为。

超导材料用途很多,它的优点是(只需写出一条,下同)。

但目前还不能大量应用,主要困难是。

第八章力和第十章力和运动

1、想一想:

假如物体间的弹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

请写出两个合理的情景。

假如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情景?

请写出三个合理的情景。

假如摩擦力突然消失,生活中将会出现什么情景?

请写出两个合理的情景。

2、什么是力

(1)力是的作用。

力的产生必定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是不可能产生力的。

力的产生

物体之间不一定要接触,比如磁力。

(2)力总是成对出现,且同时发生的。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时.同时它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因此,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即

①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②运动方向发生变化;③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变化。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这些现象说明了

4、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N”表示,举起两个鸡蛋的力约1N。

(2)测量力的仪器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力计的一种.

①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跟受到的成正比。

(或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正因为弹簧有这种性质,所以制成的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

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也就是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B.认清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C.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

D.测量时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秤长久受力,以免损坏;用力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5、力的示意图:

沿力的方向画个带的线段表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6、重力

(1)定义:

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3)大小: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①是一个物理公式而不是单位换算②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须用国际单位

③公式中g=9.8N/.读作9.8N/④公式变形:

m=G/g.⑤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4)重力跟质量的关系:

G=,g=9.8N/它的物理意义是:

(5)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注意: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7、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体持状态或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最后由牛顿总结出的规律。

(3)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

(4)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而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如受平衡力作用)。

8、惯性.惯性现象

(1)惯性:

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基本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作什么运动都无关.

(3)惯性有大小,物体惯性大小可以用来量度。

(4)惯性是一切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它不是一种作用,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

在用惯性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时,不能把惯性说成是一种作用,或是也不能说成物体在某个时刻或某种情况下有了惯性。

(5)惯性的应用例子:

拍衣服灰尘离开衣服使衣服干净;锤头松了,锤柄向硬地上猛敲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跳远时助跑有利于跳得更远;子弹离开枪膛能继续向前运动。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例子:

公共汽车上的扶杆;交通部门规定小轿车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安全气囊的使用;保持车距、限制车速和严禁超载等

9、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但是,惯性与惯性定律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问题,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而定律则是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它是有前提条件的才成立的,绝不能将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谈。

10、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状态或物体保持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可。

(3)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一定受平衡力的作用。

1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而书对桌面的和桌面对书的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2、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2)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条件①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②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

(3)摩擦力有①摩擦力,②摩擦力,③摩擦力

13、滑动摩擦力

(1)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和有关:

压力,接触面越,摩擦力也越大。

(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关,与物体间接触面积大小关.

14、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的摩擦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如刹车时紧握刹把),②使接触面些(如鞋底和轮胎凹凸不平的花纹、台球运动员要在球杆击球的一端打点蜡、农用脱粒机的皮带轮上常涂上皮带蜡)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有害摩擦的常用方法:

①用代替滑动,②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③压力,④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医生在戴乳胶手套前先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

15、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G.车轴处装有滚珠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

第九章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1、压力

(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受力面垂直

2、区分压力和重力

(1)性质不同压力是由于两个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性质属于弹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而产生的力,性质属于引力

(2)施力物与受力物不同压力的施力物是与物体接触并挤压它的物体,受力物是被挤压的物体;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球上及地球附近的物体。

(3)力的三要素不同①力的大小:

压力与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相等,②力的方向:

压力的方向于受压物体的表面,重力的方向总是的,③力的作用点:

压力的作用点在受压物体的表面上;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上。

3、压强

(1)定义:

物体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表示的物理量

(2)压强公式表示:

P=

(3)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m2意义是:

人对地面压强的数量级为。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力,减小,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4.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同种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不同液体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5.大气压

(1)大气压:

地球周围的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实验。

(2)大气压的测定——实验

(3)大气压的单位:

1标准大气压==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气压计: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

6.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在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

7.大气压的应用:

抽水机、吸盘挂衣钩、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拔火罐、打点滴等

8.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

体积越大,压强.

9.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10.浮力的概念

(1)定义:

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力叫浮力.

(2)方向:

总是

(3)原因:

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上下表面的是产生浮力的原因.

11.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

(2)数学表达式:

F浮==(3)阿基米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