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18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期末重点整理Word格式.docx

流浪汉小说(名词解释)

流浪汉小说是文艺复兴文学的独创。

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的小说题材,描写城市下层小人物的流浪冒险、旅途见闻,并通过他们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

代表作是16世纪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大学才子派(名词解释)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流派,大学才子派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

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

代表剧作家有约翰·

李利、罗伯特·

格林、托马斯·

基德和克里斯托弗·

马洛。

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突出。

堂吉诃德的形象(文本分析)

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

在他的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

因爱着骑士小说,患有“游侠症”。

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许多笑话。

性格的内在矛盾形成他喜剧性格的根源。

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

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

他代表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

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哈姆莱特的形象

1、代表性:

是文艺复兴时期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的性格和悲剧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基本特征。

2、性格:

以忧郁寡欢、内心世界充满着矛盾著称于世,有“忧郁王子”之称。

哈姆莱特对“人”的思考:

①不是具体的敌人,而是抽象的哲学的人性恶②生存还是死亡。

3、进步性:

坚持美好的理想,同封建势力和其它丑恶势力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4、悲剧性:

(1)从积极方面来看,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同封建没落势力进行毫不妥协的战争。

(2)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他的悲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1封建势力的强大和人文主义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的认识局限性

2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不相信人民群众,一直孤军奋战,最终也只能抱恨死去。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思想特征:

1、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3、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4、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艺术特征:

1、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3、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4、人物塑造类型化。

“三一律”(名词解释)

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原则。

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

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强调得更为明确:

须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

在一天中进行;

在一个地点进行。

18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潮是启蒙运动

“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

百科全书派(名词解释)

指法国第二代启蒙主义者。

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在撰写《百科全书》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派别。

主编是德尼·

狄德罗。

他以《百科全书》为工具,宣传自己的思想理论:

“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

狂飙突进运动(名词解释)

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文学史上的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源于运动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狂飙”作家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他们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狂飙突进运动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把启蒙文学推向更为繁荣的新阶段。

代表作家是歌德和席勒。

歌德的浮士德精神(来自XX百科)?

浮士德精神源自于德国著名作家的歌剧《浮士德》。

浮士德精神首先是一种笃于实践的入世精神。

浮士德在将希伯来文的《圣经》译成德文时,决定将“太初有道”转译成“太初有行”,体现了他实践意识的觉醒。

于是他充满自信,敢于与魔鬼订赌,走出象牙塔,最终找到满足与幸福。

另外,“浮士德精神”还是一种不甘堕落、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也传说浮士德是德国的传奇人物,为了知识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这种精神是一种对自我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反映了人们不断要求突破自我,力争上游的愿望。

整个一部浮士德给我们的启示是歌德已经把艺术的浮士德上升到了一种精神的浮士德,一种内在的自主驱动力。

从小我到大我进取,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极限,去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主流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

“湖畔派”诗人(名词解释)

主张资本主义文明,否定技术进步,主张倒退,妄图用中世纪宗法制生活方式抵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他们向往大自然的山川秀色,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和人生的最后归宿。

代表诗人: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

雨果的《<

克伦威尔>

序言》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欧那尼》的正式上演终于确立浪漫派的胜利,浪漫派战胜了假古典派。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和情节(XX百科)?

人物:

爱斯梅拉达、伽西莫多、克洛德、弗比斯、甘果瓦、女修士、乞丐王国

情节:

 丑聋人伽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钟人,外貌正经的克洛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斯美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伽西莫多强行掳走爱斯美拉达,途中被弗比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美拉达因而爱上了弗比斯。

但弗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的克洛德刺杀,但没有死。

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时,伽西莫多将爱斯美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众为救爱斯美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伽西莫多大战,爱斯美拉达被由克洛德带领的军队绞杀在广场上,伽西莫多愤然将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艾斯美拉达的尸体殉情。

(故事中还有落魄诗人甘果瓦和丢失了孩子的可怜母亲女修士的衬托剧情。

现实主义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叙写人情风俗史。

(追求/突出文学的历史价值,而非审美价值)

2、强调客观性和真实性。

(斯康达“镜子说”,反对19世纪个人的象征主义)

1特别强调文学是一种观察的艺术,而非想象的艺术

2坚持批判性和揭露性,冷静分析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黑暗,带有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

19世纪的现实主义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3暴露多,赞美/歌颂少

3、描写普通人生活。

(多为城市中下层劳动人民,写“小人物”)

4、描写典型环境。

(特别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8世纪和19世纪典型环境描写的差别:

18世纪的环境描写:

不注重描写环境,以刻画人物事件描写为主,环境是孤立在人物事件之外的

19世纪的环境描写:

从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描写人物,环境推动人物心路历程的发展,讲求的是环境的推动作用

5、细节真实(细节描写包括社会生活细节、人物活动细节和物质经济细节)

6、坚持人道主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感为思想基础和文学创作出发点)

7、以小说为主要体裁。

(19世纪小说创作达到了高峰)

司汤达《红与黑》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于连:

平民反抗精神,双重性格的形象,既有进步性,又有妥协性。

在《红与黑》中,作者多次称于连为“英雄”、“我们的英雄”。

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

出身平民,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

他说:

“天才要么成为拿破仑,否则就要像个罪犯被处决掉。

最终,他不顾别人的解救,毅然选择了死。

高老头的形象

高老头是绝对父爱的代表。

他是个矛盾体:

一方面具有封建宗法的对女儿无私的爱;

另一方面拜金主义,功利主义。

高里奥老头是个退休的面粉商人,他爱女儿,但这种爱是不辨事理、失去理智、不顾利害的父爱,是绝对的父爱。

“这个父亲把什么都给了。

二十年间他给了他的心血,他的慈爱;

又在一天之间他给了他的财产。

柠檬榨干了,那些女儿把剩下的皮扔在街上。

《高老头》的思想主题

1、贵族没落史。

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故事就是贵族没落衰亡的写照,她举行告别宴会,退出巴黎上流社会。

2、资产阶级发家史。

拉斯蒂涅和伏脱冷的故事是资产阶级发家上爬的写照。

3、金钱罪恶史。

高老头被女儿抛弃的故事是金钱罪恶的写照。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

哈代小说多是乡村题材,故事发生在他的家乡,统一用“威塞克斯”(Wessex)这个古老的名称。

1874年,《远离尘嚣》中第一次出现了威塞克斯,以后哈代的小说故事发生地点都以威塞克斯为背景。

哈代把威塞克斯小说分为三类,即罗曼史和幻想、爱情阴谋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

性格与环境小说是最主要的,也是哈代现实主义成就最高的小说。

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重要的著作是《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

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与19世纪的比较)

1、除了继续揭露批判垄断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

2、在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开掘。

3、由于受到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一些现代主义意识。

4、在技巧上力图创新,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更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愤怒的青年”(名词解释)

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文学流派。

出生于二三十年代的中下层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表现出强烈的愤怒与不满,但又找不到社会出路,因而悲观沮丧,其作品所塑造的多是一种“反英雄”人物。

他们的出现是英国现代主义兴起后,现实主义再度复苏的标志。

代表作家作品:

金斯莱·

艾米斯《幸运的吉姆、约翰·

奥斯本《愤怒的回顾》等

劳伦斯《虹》的主要内容(稍了解)

以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郡一带的矿区和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布兰文一家三代人恋爱婚姻的故事。

第一代:

汤姆·

布兰文,第二代:

安娜·

布兰文,第三代:

厄休拉·

布兰文。

罗曼·

罗兰对20世纪文学最大的贡献是“长河小说”。

《约翰·

克利斯朵夫》内容(稍了解)

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

作品主要描写了以贝多芬为原型的音乐家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一生。

“迷惘的一代”(名词解释)

1926年,海明威将斯泰恩的一句话作为《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

“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后来,它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专门名词,用来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

它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集中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是海明威,他的《太阳照样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冰山”理论(名词解释)

冰山理论最早是海明威在《午后之死》里提出来的。

他借助冰山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说明作家不仅必须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生活积累,还要使自己的作品有含蓄简约、凝练深沉的艺术特征。

简而言之,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主题与形象?

“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从《在我们的时代里》到《老人与海》,海明威迷惘的创作个性特征始终存在着,以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宿命论、逃避、悲剧、放纵、毁灭。

集中体现了他作品的主题:

“一个人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①英雄主义的赞歌;

②歌颂人类在同自然和命运拼搏中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③人类勇敢面对失败的主题;

④命运的悲剧,人类挑战命运但终未能摆脱命运的悲剧→同学整理的主题)

“硬汉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是晚期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中体现。

这个硬汉子形象同前面两个时期有所不同,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象征意义。

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形象,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

社会现实主义(名词解释)

这一概念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在苏联文坛,后又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

这一概念本身存在缺陷,却又遭到扭曲,对后来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

这种异化主题,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这四方面表现出来。

乔伊斯《尤利西斯》情节(稍了解)

全书共三部。

写了三个人物(斯蒂芬、布卢姆、摩莉)在都柏林的一天(1904年6月16日)的生活。

第一部3章:

以斯蒂芬为中心,写母亲过世,生父好酒贪杯,他因绝望而离家出走,在布卢姆那里找到了一种心灵父子的感觉。

斯蒂芬是个年轻的历史教师、诗人,他由于母亲病危而返回都柏林,母亲临终时要求他跪下祈祷,而他则出于对宗教的反感没有听从,母亲死后他常常为此事感到内疚。

而父亲的整日酗酒,又使他离家出走,以教书为生。

第二部12章:

以布卢姆为中心,展现他自上午8时至子夜后两点的活动。

布卢姆是个中年的广告推销员,犹太人。

他串街走巷,终日奔忙,却常常劳而无获。

幼子的夭亡在他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创伤,由于失去了性功能,妻子不甘寂寞,这一切均使他蒙受着难言的羞辱。

第三部3章:

写布卢姆带斯蒂芬到一家通宵酒店喝咖啡……莫莉的意识流动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情节(稍了解)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

“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小说描述杰弗逊镇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及其主要成员的命运与感受。

小说分为四部分,由四个人物从不同角度分别讲述凯蒂的故事:

“班吉的部分”,1928年4月7日讲述;

“昆丁的部分”,1910年6月2日讲述,昆丁就在这一天自杀;

“杰生的部分”,1928年4月6日讲述;

最后是“迪尔西的部分”,改用第三人称,讲述1928年4月8日发生的故事。

老康普生手游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

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爱恨交加,竟至投河自尽。

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

全通过这三下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女佣迪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

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整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垮掉的一代”(名词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作家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对社会公认的一切都抱背道而驰的态度。

思想上,他们深受欧洲存在主义某些观念的影响,关心的是个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抗议社会对他们的压抑,往往以颓废、堕落、犯罪来表现他们的“脱俗”,与传统的价值和行为规范抗衡;

艺术上,他们标榜“以全盘否定高雅文化为特点”,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

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与现代主义文学相比)

1、现代主义文学是激烈反传统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把现代主义本来就很激进的反叛推向了极端

2、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具有深沉的内容,而后现代主义破坏深度,怀疑、否定文学价值和文学本体性

3、现代主义还把世界看成是整体,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

4、现代主义文学的精英意识和优雅的形式使它和通俗文学泾渭分明,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要打破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的界限。

贝克特《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的经典之作

约瑟夫·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品

东方文学也称为“亚非文学”

埃及神话

太阳神拉开天辟地的神话

奥西里斯的神话:

1、文化英雄,教导埃及人耕作种植为人带来富裕幸福2、受难明君3、原始而神秘的自然神,再生原型的代表4、太阳在夜间的形式——冥王

奥西里斯的妻子:

伊西斯

古巴比伦的创世神话以“埃努玛·

埃立什”为名

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作为希伯来文学总汇意义上的《旧约》,其中原始作品的主要形式可以归纳为神话传说、故事性的作品、诗歌和小说四大类

“吠陀本集”(名词解释)

吠陀意为智慧、知识和学问。

最古老的“吠陀本集”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4个部分。

“吠陀本集”原是记录上古时期哲学、宗教、巫术、礼仪、风俗和社会思想的文献,后演化为印度各教所崇奉的神圣经典

古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汉文文学主要是汉诗,著名诗人崔致远被视为朝鲜汉文文学的奠基人

朝鲜中古三大传奇:

《春香传》、《沈清传》和《兴夫传》

越南民族文字——字喃

阮攸的《金云翘传》成为中古越南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

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

《源氏物语》(稍了解)

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围绕光源氏来进行描写的

第二部分则是描写光源氏的儿子薰君的生活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被贬为臣级的皇子的生活爱情故事,日本版的《红楼梦》

中古波斯文学崛起时期,鲁达基赢得“波斯语诗歌之父”的赞誉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称作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丰碑”

夏目漱石《我是猫》内容(稍了解)

小说没有统一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了猫在主人家生活两年中的所见所闻。

猫的主人中学教师苦沙弥整天躲在书房写些无聊的文章或和朋友们发牢骚。

他除了学校的薪水外别无收入,生活很困窘。

作品还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

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

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

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

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

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

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搅得他心烦意乱,差点得了精神病。

这给“猫”提供了嘲笑的资本。

寒月最终一事无成,只好娶了一位乡下姑娘,风波过后,苦沙弥依然如故,他也没想到要改变环境。

而冷眼旁观的“猫”,在偷喝了啤酒之后,掉在水缸里淹死了。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

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

1924年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由此在日本文坛发起了一场“新感觉派”文学运动,旨在借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巨大影响,破坏旧文学、改造现存文学。

他们的思想源于表现主义、达达主义、俄国文艺的新倾向和莫朗。

他们的审美理念是:

主张主观即真实,文艺即表现自我;

以感性至上来否定理性;

表现与感觉即文艺之内容,感觉是表现的方式。

这一流派的代表是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

川端康成《雪国》人物形象

驹子:

出身卑微,却不甘沉沦,并富有生活理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

小说从日常生活和渴望爱情两方面表现其性格。

日常生活:

写日记,看小说作笔记,苦练琴艺。

渴望爱情:

对岛村“徒劳无望”的爱。

叶子:

“悲凉”的女性美的象征,代表着女性的“灵美”。

岛村:

养尊处优、百无聊赖的有产者。

平日坐食祖产,无所事事,时常陷入莫名的悲哀之中。

他的虚无被用来反映驹子的充实,他的世故用来反映驹子的纯真,他是想象的幻影,驹子是实际的存在。

文章是以岛村三次来雪国与艺妓驹子的交往来连缀情节的线索。

《雪国》艺术特征/艺术成就

1充满诗意的抒情性

2日本传统与西方意识流的交融。

《雪国》在继承日本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意识流”手法,以象征和暗示、自由联想等方式来剖析人物的深层心理。

3运用多种手段塑造人物。

《雪国》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强调美是属于心灵的力量,因此重神而轻形。

4结构灵活自由。

 

文本分析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标志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喜剧性格根源

因爱看骑士小说,患有“游侠症”。

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

桑丘:

仆人桑丘是一个农民,堂吉诃德的邻居。

他的性格与堂吉诃德相反,讲求实际,聪明能干,性格乐观。

他既是堂吉诃德的陪衬人物,又是小说的另一主人公。

桑丘的朴实厚道显出一股子傻劲,在小说中被人看作一个傻子。

*一疯一傻的对照

主人的疯,配上仆人的傻,形成主观与客观的对照,获得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思想意义。

堂吉诃德的喜剧性格在桑丘的…………

*马和意中人

瘦马:

“驽骍难得”,意思是稀世难得。

意中人——养猪姑娘:

杜尔西内娅。

1、喜剧性动作。

作者采用谐摹的手法刻画堂吉诃德喜剧性的外部动作。

取得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和娱乐作用。

2、喜剧性语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逻辑去对话,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互相抵触,形成冲突性的喜剧对话,幽默,有哲理。

3、喜剧性冲突

1与幻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