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6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历代帝王陵.docx

中国历代帝王陵

中国历代帝王陵

中国历代帝王陵

太昊陵“人祖”伏羲氏女娲陵人类始祖女娲炎帝陵炎黄始祖炎帝黄帝陵炎黄始祖黄帝少昊陵黄帝之子少昊颛顼陵(帝喾陵)黄帝孙子颛顼尧帝陵五帝之一尧帝舜帝陵五帝之一舜帝大禹陵五帝之一大禹商汤陵商朝始祖成汤秦始皇陵秦始皇嬴政

汉代皇陵

西汉长陵西汉高祖刘邦西汉安陵西汉惠帝刘盈西汉霸陵西汉文帝刘恒西汉阳陵西汉景帝刘启西汉茂陵西汉武帝刘彻西汉平陵西汉昭帝刘弗陵西汉杜陵西汉宣帝刘询西汉渭陵西汉元帝刘奭西汉延陵西汉成帝刘骜西汉义陵西汉哀帝刘欣西汉康陵西汉平帝刘衎东汉原陵东汉光武帝刘秀东汉恭陵东汉安帝刘祜东汉怀陵东汉冲帝刘炳三国曹操高陵曹魏武帝曹操蜀汉惠陵蜀汉昭烈帝刘备东吴蒋陵吴国太祖孙权曹魏高平陵曹魏明帝曹叡

隋太陵隋文帝杨坚隋炀帝陵隋炀帝杨广

唐代皇陵

唐献陵唐高祖李渊唐昭陵唐太宗李世民

在天然山峰的中部开凿墓室,不起土堆,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兀峰挺拔、

上摩云霄,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冢——如秦始皇陵——气势上也自逊了一筹。

开创唐代帝王依山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千米九嵕山的主峰。

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

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

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

照陵的玄宫(即墓穴)就凿建于九

嵕山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千米,就气势之壮观雄伟而言,可以说是空

前的了。

昭陵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死后开始营建,直到贞观二十三年

李世民入葬方告完成,历时达13年。

唐太宗生前曾宣扬俭约薄葬,这不过是

怕掘墓之徒眼热光顾,难保骸骨安宁。

事实上昭陵建制十分奢华,据文献记

载,昭陵玄宫高悬,墓道至墓室深250米。

墓道前后有五重石门,墓室宏伟

富丽,与阳间的宫殿无异。

中室为正寝,东西厢房中摆放着石床,床上石函

的铁匣里全部是前代的书画,其中就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的《兰亭序》

真迹,这是太宗之子高宗谨遵父命陪葬的。

墓门外沿山腰还建有许多木构的

房舍游殿,供唐太宗的灵魂游乐,里面还有宫人小心侍奉如常(唐太宗是中

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然而对这种荒谬事也未能免俗)。

由于玄宫

前面山势陡峭,来往不便,又顺山旁架设栈道,悬绝百仞,左右盘旋,绕山

300米,才到达墓门。

后来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又将栈道全部拆除,与外界

隔绝。

尽管如此,仍不能免去被盗掘的命运。

不过今天的游人却只能远远望

山兴叹,无法到得跟前。

昭陵陵山四周围绕垣墙,墙四隅建有角楼,墙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

雀”,北曰“玄武”,东曰“青龙”,西曰“白虎”。

陵园的主要建筑是献

殿(上宫)和寝宫(下宫)。

献殿位于朱雀门内,正对山陵,是上陵朝拜和

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寝宫建在陵山墙外的西南角,是供唐太宗灵魂起居的

场所,守陵官员和日常侍奉人员也住在这里。

当年的这些华丽房舍如今只剩

残砖断瓦,衰草黄土了。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唯一女皇帝武则天唐泰陵唐玄宗李隆基唐建陵唐肃宗李亨唐崇陵唐德宗李适唐景陵唐宪宗李春唐光陵唐穆宗李恒唐端陵唐武宗李炎唐贞陵唐宣宗李忱唐简陵唐懿宗李淬唐靖陵唐僖宗李儇宋朝皇陵

北宋永昌陵宋太祖赵匡胤北宋永熙陵宋太宗赵光义北宋永定陵宋真宗赵恒北宋永昭陵宋仁宗赵祯北宋永厚陵宋英宗赵曙北宋永裕陵宋神宗赵顼北宋永泰陵宋哲宗赵煦

南宋六陵南宋永思陵(宋高宗赵构),南宋永阜陵(宋孝宗赵睿),南宋永崇陵(宋光宗赵惇),南宋永茂陵(宋宁宗赵扩),南宋永穆陵(宋理宗赵昀),南宋永绍陵(宋度宗赵禥)辽庆陵(西夏陵)西夏王陵西夏王元昊等帝陵

成吉思汗陵元太祖铁木真

明代皇陵

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明长陵明成祖朱棣明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明景陵明宣宗朱瞻基明裕陵明英宗朱祁钰明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明泰陵明孝宗朱佑樘明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明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明昭陵明穆宗朱载垕明定陵明神宗朱翊钧明庆陵明光宗朱堂洛明德陵明熹宗朱由校明思陵明思宗朱由检

清代皇陵

清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昭陵清太宗皇太极清孝陵清世祖顺治(福临)清景陵清圣祖康熙(玄烨)清泰陵清世宗雍正(胤禛)清裕陵清高宗乾隆(弘历)清昌陵清仁宗嘉庆(颙琰)清慕陵清宣宗道光(昱宁)清定陵清文宗咸丰(奕詝)清惠陵清穆宗同治(载淳)清崇陵清德宗光绪(载湉)清定东陵慈禧西太后(叶赫那拉氏)

中国十大名陵

 

陵墓是帝王及后妃、子女死后埋藏的地方。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其建筑风格和设计的独具匠心以及所用材料的考究,都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特别是陵墓的主人,都曾是中国历史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其随葬物品中埋藏了大量的金银财宝、武器、瓷器、工艺品、生产工具、书画等等,可以说无所不有,是一座珍贵的地下宝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能力、科技水平和生活习俗,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好奇心。

今天,我就带大家到几处有名的帝王陵墓去看一看。

☆黄帝陵

黄帝陵,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一公里桥山之巅。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第一号”、堪称“中华第一陵”。

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整个大殿全部用花岗岩砌筑而成,石柱、石砖、石瓦、石面浑然一体,是一座中国国内目前罕见的典型石垒殿堂建筑。

殿前祭祀广场占地1万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

新建成的黄帝陵二期工程祭祀大殿、祭祀广场和桥山古柏、沮河印池、凤凰山岭相结合,使黄帝陵真正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景仰的圣地。

☆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东部炎陵县塘田乡炎陵村太和山前,素有“神州第一陵”之称,始建于何时以无法考证,但据史书载当不晚于五代前。

宋太祖时于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在陵前建庙,清代康熙、道光年间均立过墓碑。

炎帝陵高6米,底径27米。

陵前立有道光年间镌有“炎帝神农氏之墓”碑文的墓碑。

1986年炎帝陵修复工程竣工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曾题写了“炎帝神农氏之墓”镌于一块汉白玉碑上,立于墓前的碑亭中央。

整个陵区处于群山环围之中,洣水在山下缓缓流淌,林荫浓郁,氛围静谧,景色幽中透雅。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大禹陵

大禹陵是我国古代治水英雄、开国圣君——大禹的葬地,位于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

大禹陵素来以深厚的文化积蕴,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景区宁静、庄严,景点众多。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

从江泽民亲笔题写的“大禹陵”牌坊进入神道,两旁陈列着五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越百米甬道,便到达大禹陵碑亭。

碑上所镌三字为明朝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笔力遒劲,气势不凡。

禹陵左侧是禹祠,祠前一泓碧水,名曰“放生池”,园内有一千年古井——禹井。

禹陵右侧为禹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自南而北依次是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配以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依山傍水,气势恢宏,景色秀丽。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型,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秦始皇陵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面积达25万平方米,高度115米,但经过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存封土底部面积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最近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陪葬墓等600余处。

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

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葬丰富,著称于世,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解放北路象岗山上,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广州)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昧的陵墓。

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占地1.4万平方米,辟有古墓保护区和综合陈列楼两部分。

古墓保护区建在象岗山腹心深处。

墓室埋藏在岗顶之下20米深的地方,用500多块红砂岩大石筑成,分前后两部分,中设2道石门。

前部3室,后部4室。

墓主身着玉衣,两侧共置有10把铁剑,并有"文帝行玺"(金印)等印鉴9枚和大批精美的玉雕饰品随葬。

室内外还发现15具殉人残骸,为赵的姬妾隶役等。

墓中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共1000多件,其中以雕镂精美的各种玉器和具有汉、楚、越文化特色的青铜器最为珍贵。

古墓保护区的东面是三层的综合陈列楼,于1988年建成开放,展出墓中出土的大批珍贵文物。

陈列楼正门旁的红砂岩石墙饰以越人操蛇和龙纹、虎纹的巨幅浮雕,门外还设有一对石虎,反映出该墓具有中原汉文化和南方楚、越文化的特点。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处。

陵墓建筑面积l,500多平方米,主体是高20多米的中央纪念堂,下部八角形台基,内置通柱,上出重檐,蒙古包式的穹窿顶,精工彩绘藻井。

顶外部用蓝色琉璃瓦砌出浑厚典雅的云头,镶嵌黄色琉璃砖,并置金黄色琉璃宝顶。

庄严肃穆的中央纪念堂正中,塑有成吉思汗坐像,两旁走廊精工彩绘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壁画。

整个陵墓建筑金碧辉煌,与丛林相映,光耀夺目。

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是纪念成吉思汗建立赫赫战功的日子。

这天,蒙古族人民不远千里而来,虔诚地献上哈达、炼烛、焚香,以及整羊、牛羊奶、酥油、马奶酒等祭品。

祭把由达尔哈特人的雅木特德,即世袭的祭陵人主持。

届时,耸立在正殿前面的两根高12米的旗杆中间鼎立着的那尊高大的塔形香炉,焚烧柏叶,香烟缭绕,缀满在香炉上的镀铜铃挡在轻风吹动下铃声悠扬,十分动听。

如果从甘德尔敖包朝陵墓正面望去,相互连接的正殿、东殿、西殿,像站在山上把头颈和双肩伸过山顶的巨人;朝侧面看,正殿又同后殿相通,整个殿廊好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南麓独龙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墓。

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历时30余年之久。

其时规模宏大,周围45里,使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历经沧桑,屡遭破坏,现存建筑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

从起点下马坊到金水桥为导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历经六百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

金水桥以北为陵墓主体部分。

在明孝陵的周围,还分布着梅花山、红楼艺文苑、紫霞湖、颜真卿碑林等著名景点,它们已构成中山陵园内的一个主要风景区。

明孝陵气势恢宏,实质独特,尤其尚未发掘的地下宫殿更具神秘色彩。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城西北约40多公里的昌平区天寿山麓,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所在地,陵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距今已500多年,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周围的军都山余脉,在陵域东、西、北三面形成环抱式天然屏障,北部的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峙,中峰海拔760余米,是陵区最高峰。

环山之中,是洪水冲积形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蜿蜒东去。

陵区南部的龙山、虎山一左一右,虎踞龙盘,把守门户。

伫立平原北望,群山巍峨,层峦叠嶂;登高南眺,河水潆洄,川原开阔。

如此磅礴壮观的地理环境,正是中国古代风水学说极力推崇的“四势完美”、“山川大聚”的帝王陵寝吉壤。

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幽雅,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整体性突出,陵寝制度独具风貌,是明朝200余年历史中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和陵寝规划与建造的最高代表。

而其历史遗存,又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明王朝的盛衰兴亡,记录了明朝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众陵以上陵为中心,神路自南端陵门直达长陵。

在长达7千米的主神道上建有石牌坊、大官门、碑亭、华表、石像生、龙凤门等建筑。

这些不仅是皇威的象征,由此也用以造成谒陵气氛。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战地78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

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当年顺治皇帝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

从此昌瑞山便有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清东陵。

清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

有580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中,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慈禧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修举世罕见,“凤上龙下”石雕匠心独运……

清东陵以她无可辩驳的魅力,以她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国级AAAA级旅游景区。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

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主要建筑有:

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

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孙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

整个陵区面积达3000多公顷。

陵墓周围,郁郁葱葱,景色优美。

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一)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二)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谜(全本)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简表一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简表

《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A2

【中国历代帝王陵】A4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1)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2)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3)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4)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5)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6)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7)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8)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09)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0)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1)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2)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3)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4)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5)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6)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7)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8)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19)

古代帝王皇陵探秘(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