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65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docx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

职业犯罪的预防策略完整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银监会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的目的是:

规范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提高从业人员和业务素质,维护银行业信誉。

答案:

职业道德

2、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学法、懂法、守法,保守国家机密和,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金融安全。

答案:

商业秘密、

3、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或,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答案:

岗位任职资格、能力

4、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遵循、原则。

不得从事违规揽存、低价倾销、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案:

公平竞争、客户自愿

5、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尊重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依法维护和。

答案:

客户权益、客户信息

6、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对客户如实提示产品的和,切实保护客户权益。

答案:

特点、风险

7、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执行首问负责制,,语言文明,,提供优质服务。

答案:

诚待客户、举止大方

8、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发扬的优良传统,珍惜资源,抵制铺张浪费。

答案:

关爱社会、勤俭节约

9、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有效识别或的利益冲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答案:

现实、潜在

10、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有关进行和其他投资的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资本市场产品。

答案:

证券投资、

11、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禁止的规定,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为自己或他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他人。

答案:

内幕交易、谋取利益

12、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或的形式告知他人。

答案:

明示、暗示

13、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应当廉洁从业,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及行为。

答案:

不正当交易

14、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树立终身,与时俱进,,提升素质,完善技能。

答案:

学习理念、追求新知

15、银行业协会、及等行业自律组织,可以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对会员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答案:

信托业协会、财务公司协会

16、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发生行为的和未按考核内容分别建立的,该机构考核结果不得评为良好及以上档次。

答案:

违法违纪、电子档案

17、对考核结果列为优秀等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单位应当对和有突出贡献的予以奖励。

答案:

监察部门、监察干部

18、对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或因不及时整改而导致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依法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答案:

抓得不力、风险隐患

19、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职务宗旨,滥用公共权力,危害公务活动和国家工作人员,触犯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

答案:

公正廉洁信誉、

20、受国家机关、、企业、、人民团体委托、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论处。

答案:

国有公司、事业单位

21、《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或者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论处。

答案:

公务活动、对外交往

22、贪污罪立案标准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但贪污手段恶劣,、等情节的应予立案。

答案:

毁灭证据、转移赃物

23、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

答案:

没收财产、没收财产

24、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答案:

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

25、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并处没收财产。

答案:

五年以上、无期徒刑

26、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答案:

一年以上七年以下、七年以上十年以下

27、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

答案:

二年以下、行政处分

28、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也包括。

答案:

挪用者本人使用、给他人使用

29、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认定。

答案:

累计计算、未还的数额

30、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与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使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

使用人、挪用人

31、根据《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的,或者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答案:

他人财物、非法收受

32、根据《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答案:

回扣、手续费

33、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他人财物或者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

索取、非法收受

34、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经济往来中,在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

账外暗中收受、单位受贿罪

35、根据《刑法》第387条规定,犯单位受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答案: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6、《刑法》第389条第2款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行贿行为的,可以或者。

答案:

减轻处罚、免除处罚

37、对单位行贿罪是为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上述单位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答案:

谋取不正当、经济往来

38、对单位行贿罪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种名义的、的行为。

答案:

回扣、手续费

39、根据对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个人行贿数额在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以上的,应予立案。

答案:

10万元、20万元

40、根据对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个人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但向、司法机关、行贿的,应予立案。

答案:

党政机关、行政执法机关

41、根据《刑法》第392条规定,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

答案:

介绍贿赂、情节严重

42、“介绍贿赂”是指在与之间沟通关系、撮合条件,使贿赂行为得以实现的行为。

答案:

行贿人、受贿人

43、根据介绍贿赂罪立案标准,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的和介绍单位向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答案:

2万元以上、国家工作人员

44、介绍贿赂数额不满立案标准,但具有或者介绍贿赂情形的,应予立案。

答案:

3次以上、3人以上

45、根据《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其、且,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

答案:

合法收入、差额巨大

46、根据《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规定,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不能说明”,既包括,也包括故意编造经查证不实的来源。

答案:

拒不说明、虚假合法

47、私分国有财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将国有资产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答案:

单位名义、集体私分

48、根据《刑法》第396条第1款的规定,犯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对该单位直接负责的和其他直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答案:

主管人员、责任人员

49、根据《刑法》第396条第1款的规定,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巨大的,处有期徒刑,并处。

答案: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罚金

50、根据《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规定,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财产的予以追缴。

答案:

拘役、差额部分

51、私分罚没财物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将应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行为。

答案: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

52、犯私分罚没财物罪的,对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答案:

三年以下、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53、根据《刑法》第397条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答案:

超越职权、公共财产

54、犯滥用职权罪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答案:

三年以下、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55、根据《刑法》第397条规定,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答案:

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

56、根据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造成30万元以上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超过100万元的,应予立案。

答案:

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

57、根据《刑法》第397条规定,犯玩忽职守罪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答案:

三年以下、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58、根据《刑法》第397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玩忽职守罪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有期徒刑。

答案:

五年以下、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二、判断题

1、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劳务代理机构签订协议的其他人员属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直接从事金融业务

2、《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适用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派到国(境)外控股、参股公司的从业人员。

(√)

3、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客观、真实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

(×)业务信息

4、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尊重客户,了解客户需求,依法维护客户权益和客户信息。

(√)

5、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对客户如实详细提示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切实保护客户人身安全。

(×)客户权益

6、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

(√)

7、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不得利用有关信息买卖资本市场产品。

(×)内幕信息

8、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不得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形式告知他人。

(√)

9、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职务犯罪案件以司法机关当年立案查处为准。

(√)

10、按考核标准对未建立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的金融机构,扣4分。

(×)扣3分

11、按考核标准对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未涵盖预防职务犯罪内容的,扣2分。

(×)扣3分

12、按考核标准未建立以主要领导为负责人的案防工作领导机构的扣2分。

(√)

13、按考核标准未制定年度案防工作计划的扣2分。

(√)

14、按考核标准未制定案件风险排查、报告、处置、问责以及整改等专门制度的每少一项扣2分。

(×)扣1分

15、按考核标准未建立对员工异常行为的内部举报制度的扣2分。

(×)扣1分

16、按考核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内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扣

8分。

(×)扣10分

17、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贿赂罪论处。

(×)贪污

18、《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论处。

(√)

19、贪污罪立案标准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10000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应予立案。

(×)5000元

20、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

(√)

21、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

22、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五年

23、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且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七年以上十年以下

24、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

(×)二年

25、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

26、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应予立案。

(√)

27、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的应予立案。

(√)

28、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给他人使用。

(√)

29、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多次挪用公款不还的,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

(√)

30、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数额认定。

(√)

31、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对挪用人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使用人

32、根据《刑法》第385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收受手续费,归单位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个人

33、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予立案。

(√)

34、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下,涉嫌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或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不予立案。

(×)应予立案

35、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下,涉嫌强行索取财物的应予立案。

(√)

36、犯单位受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年

37、根据《刑法》第390条规定,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五年以下

38、根据《刑法》第390条规定,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十年以上

39、《刑法》第389条第2款规定,“被追诉前”,是指在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之前。

案。

(√)

40、对单位行贿罪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

(√)

41、根据对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个人行贿数额不满10万元、单位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但具有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应予立案。

(√)

42、根据对单位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个人行贿数额不满5万元,但向3个以上单位行贿的,应予立案。

(×)10万元

43、根据《刑法》第391条规定,个人犯对单位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年以下

44、根据《刑法》第391条规定,单位犯对单位行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年以下

45、根据《刑法》第392条规定,介绍贿赂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

(√)

46、“介绍贿赂”是指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沟通关系、撮合条件,使贿赂行为得以实现的行为。

(√)

47、根据介绍贿赂罪的立案标准,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2万元以上

48、根据介绍贿赂罪的立案标准,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20万元以上

49、介绍贿赂数额不满立案标准,但具有为使行贿人获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情形的,应予立案。

(√)

50、根据《刑法》第392条规定,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51、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30万元以上

52、根据《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规定,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五年以下

53、根据《刑法》第396条第1款的规定,犯私分国有资产罪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54、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

(√)

55、私分罚没财物罪立案标准规定,涉嫌私分罚没财物,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

56、根据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规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20万元以上

57、根据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规定,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应予立案。

(√)

58、根据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予立案。

(√)

59、根据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规定,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的应予立案。

(×)100万元

三、单选题

1、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客观、真实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D)。

A、经营活动;B、经营方式;C、经营效益;D、业务信息。

2、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对已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或尚未发生但存在潜在风险隐患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报告制度规定,(B)。

A、及时反映;B、及时报告;C、及时处理;D、及时发现。

3、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执行(D),诚待客户,语言文明,举止大方,提供优质服务。

A、岗位责任制;B、廉政责任制;

C、工作监督制;D、首问负责制。

4、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公私分明,(C),不得谋取非法利益。

A、坚持原则;B、光明磊落;C、秉公办事;D、实事求是。

5、按考核标准对未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职能部门的扣(C)。

A、1分;B、2分;C、3分;D、4分。

6、按考核标准对未配备预防职务犯罪专(兼)职干部的扣(B)。

A、2分;B、3分;C、4分;D、5分。

7、按考核标准单位党委年内至少召开(B)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A、1次;B、2次;C、3次;D、4次。

8、按考核标准年内未组织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相关专题讲座扣(C)。

A、2分;B、3分;C、4分;D、5分。

9、按考核标准年内未开展宣传、警示教育活动的扣(A)。

A、4分;B、5分;C、6分;D、8分。

10、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年至少(B)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A、1次;B、2次;C、3次;D、4次。

11、银行业金融机构当月有处罚信息但未报送《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登记表》的发现一次扣(B)。

A、1分;B、2分;C、3分;D、4分。

12、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报送或未及时报送《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自我评估报告》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防工作评估表》的扣(B)。

A、1分;B、2分;C、3分;D、4分。

13、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报送或未及时报送《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情况报告》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情况汇总表》的扣(B)。

A、1分;B、2分;C、3分;D、4分。

14、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按规定开展案件问责或以经济处理和其他问责方式代替纪律处分的扣(B)

A、1分;B、2分;C、3分;D、4分。

15、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确定各部门、岗位案件风险点的,扣(A)。

A、2分;B、3分;C、4分;D、5分。

16、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单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未及时报告或漏报、瞒报的,扣(C)。

A、3分;B、4分;C、5分;D、6分。

17、年内上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信息不少于(B),每少1篇扣1分。

A、2篇;B、3篇;C、4篇;D、5篇。

18、年内上报预防职务犯罪调研材料不少于(A),未完成的扣2分。

A、1篇;B、2篇;C、3篇;D、4篇。

19、根据《刑法》第(C)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A、362;B、372;C、382;D、392。

20、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经营(D)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贪污罪论处。

A、管理;B、投资;C、生产;D、国有财产。

21、《刑法》第(A)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论处。

A、394;B、395;C、396;D、397。

22、贪污罪立案标准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D)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A、50000;B、20000;C、10000;D、5000。

23、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D)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A、三年;B、五年;C、七年;D、十年。

24、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C)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

A、一年;B、三年;C、五年;D、七年。

25、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C)有期徒刑。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B、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C、七年以上十年以下;D、八年以上十年以下。

26、根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B)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一年以下;B、二年以下;C、三年以下;D、五年以下。

27、根据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B)未还的应予立案。

A、1个月;B、3个月;C、5个月;D、7个月。

28、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挪用公款罪,处(C)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两年以下;B、三年以下;C、五年以下;D、七年以下。

29、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犯挪用公款罪,

情节严重的,处(C)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A、五年以下;B、七年以下;C、五年以上;D、七年以上。

30、涉嫌个人受贿数额在(C)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A、3000;B、4000;C、5000;D、10000。

31、涉嫌个人受贿数额不满(A),但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应予立案。

A、5000元;B、10000元;C、20000元;D、30000元。

32、《刑法》第(C)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刑法》第383条对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处罚。

A、384;B、385;C、386;D、387。

33、根据单位受贿罪立案标准,单位受贿数额在(B)以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