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77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六校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

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

心灵是可锻炼的,锻炼得好,就可以到达崇高。

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臣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

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与之对话、对抗,进而超越,形成自已的独特诗艺。

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激励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

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鼓舞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伟大的诗人必须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

要有表达崇高情感和思想的卓越能力。

长久以来,西方“纯诗神话”控制了许多中国诗人,唯技术至上和语言至上,纯诗成为看上去很美而实则平庸的文字游戏。

史诗性写作是对纯诗写作的置换。

进入新时代,登月工程、大国重器和时代楷模等,这些恢宏雄壮的事物和英雄,一起来到了中国诗人面前;

在丰沛的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催生下,它们会激发诗人磅礴的想象,最终凝结成崇高的诗歌意象。

史诗的时代需要时代的史诗。

而时代的史诗,需要与之匹配的堂皇卓越的恢宏结构以及使之最终得以呈现的华美壮丽的诗意辞藻。

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

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

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

(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充斥,使得新诗创作走向晦暗,前景堪忧。

B.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应在新时代得到继承、发展和创造。

C.“宏大写作”情系人民,着力呈现崇高品质,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D.史诗性写作需要匹配恢宏结构和壮丽辞藻,因此并不摒弃唯技术至上、语言至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以并列式结构对诗歌创作者提出具体要求。

B.文章引用屈原、杜甫的诗句,论证了创造崇高美的诗歌要始终心系人民的观点。

C.文章将“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进行比较,论证了两者可相互借鉴的观点。

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举例、引用、比喻、对比等论证手法有力支撑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伟大的心灵诞生崇高的思想,诗人应锤炼心灵,战胜自我、超越传统,形成独特的诗艺。

B.创作出“第一等真诗”的田间、贺敬之等人,既有崇高的思想,又有相应的学识与素养。

C.来到诗人面前的宏伟雄壮的事物和英雄,能激发诗人恢宏的想象,创作出崇高的时代史诗。

D.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思想、升华品格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全球性传染疾病,导致人口骤减、家族灭亡,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甚至远远超过战争。

历史上最为恐怖和神秘的传染疾病是黑死病,在1348年~1352年的时间里,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断送了1/3人口的生命,其导致的死亡和恐慌完全可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

随着卫生和医药领域的进步,人类远离了很多病原体的侵害,然而与日俱增的人口密度和出国旅游人次使病毒的传播更加迅速,全球性传染病更容易大规模爆发,例如起源于西非的埃博拉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烈性传染病毒。

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的死亡率极高,在50%~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和多发性器官衰竭。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人将其称为全球迄今所面对的“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

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危险是那些潜伏的疾病,因为它们包含有未知的病原体,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尤其是那些具有高传染性但症状并不明显的疾病,危险系数要大得多。

(摘编自李忠东《威胁人类生命的传染病》)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个AI企业、技术团队快速响应,各显其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疫情。

AI算法可以对病毒基因进行快速分析。

疫情期间快速确诊肺炎病人面临一定困难,核酸检测试剂短缺、假阴性,都在影响肺炎病人的确诊。

AI算法的介入,能够快速分析病毒基因,提升确诊效率。

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的自动化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病毒基因分析的效率由原来的一小时缩至半小时。

这套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相比较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有几个方面的提升和优化。

首先,检测范围广,相比较核酸检测主要检测病毒序列的两个片段,应用AI算法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基本能覆盖到病毒的全基因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检测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漏检的问题。

其次,可以提前发现病毒变异的情况。

第三,该分析平台配备了蛋白结构分析功能。

病毒有其序列,序列就是需要检测的物质,病毒的蛋白结构是其真正发挥毒性的东西,蛋白结构当然是跟序列比较相关,但是也需要有一套分析方法去构建它的结构。

该分析平台同时提供了二级结构、三维结构的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疾控人员快速检测到病毒,并知道病毒的结构,进一步帮助他们提升分析和研究能力。

该平台基于AI对影像进行分析,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决策诊断,得到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核酸检验的困境。

该平台正尝试向更多省市的疾控中心推广,虽然现在还在优化的阶段,但是通过科技力量去抗击疫情将会是一个趋势。

(摘编自杨雪梅《抗疫阻击战,AI有技可施吗?

》)

材料三:

在COVID-19、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并将直接检验几年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一项综合复杂、又需不断调整变化的系统性工作,这项工作离不开公共卫生管理的常规手段——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为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处理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

在依据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其中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在应急事件中的职责。

这些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将使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在应对突发疫情时能统一行动、有法可依。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测和预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建立预警制度;

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调用机制;

开展培训、演练,使卫生应急能力迅速得到提升。

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负责,坚决服从统一指挥,遵循相关的技术要求甚至法律要求也就成为赢取胜利的关键。

在预防工作中为了达到国家防控的两个关键目标——有效防控大规模出现疫情和聚集性疫情爆发,要群策群力,而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将会是制胜法宝。

我国现已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并能够根据对突发事件认识的深化及技术发展及时充实调整该体系。

(摘编自孙荫众《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的定位与千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性人口密度和人们出国旅游活动的增加更易导致全球性传染疾病大规模爆发。

B.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死亡率极高,是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

C.人工智能逐步成熟,借助AI等科技力量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会成为趋势。

D.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其不断健全有利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病毒基因检测方法检测范围窄,不能及时预判病毒变异,影响了肺炎病人的确诊

B.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大体覆盖肺炎病毒的全基因组,故能得出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

C.随着多项法律法规出台,我国已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法规体系。

D.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预防疫情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公共卫生管理常规手段的干预尺度。

6.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买了半山百合

林清玄

在市场里,有个宜兰人,每隔几天来卖菜。

这个宜兰人像魔法师一样,长得滑稽而神气,他的菜篮里每次总会有几把野花。

像鸡冠花、小菊花、圆仔花、大理花之类的。

他告诉我,他在家附近采到什么花,就卖什么花。

他卖菜与一般菜贩无异,但卖花却有个性,不论大把小把,总是卖五十元,所以买的人有时觉得很便宜,有时觉得很贵。

他不在乎,也不减价,理由是:

“卖菜是主业,要照一般的行情;

卖花是副业,我想怎么卖就那样卖呀!

爽就好!

他卖花爱卖不卖的,加上采来的花比不上花店的花好看,有的极瘦小,有的被虫吃过,所以生意不佳,可怪的是,他宁可不卖,也不折价。

有时候他的花好,我就全买了(不过才三四把),所以他常对我说:

“老板,你这个人阿莎力①,我真甲意②。

”有时候花真的不好,我不买,他会兜起一把花追上来:

“嘿!

送你啦!

我这个人也阿莎力。

久了以后,相熟了,我就叫他“阿莎力”,他颇乐,远远看到我就笑嘻嘻的,好像狄斯奈卡通《石中剑》里那个魔法师一样。

每年野姜花或百合花盛开的时候,阿莎力最开心,因为他的生意特别好。

百合与野姜洁白、芬芳,都是讨人喜欢的花,又不畏虫害,即使是野生的也开得很美。

那时,百合花就不只卖三四把了,他每天带来一大桶,清早就被抢光。

他说,卖一桶花赚的钱胜过卖两担菜。

“台北人也真是的,白菜一斤才卖二十块,又要杀价,又要讨葱,一束花五十块,也不杀价,一次买好几把,怕买不到似的。

”然后他消遣我,“老板,你是台北人呀!

还好你买菜不杀价,也不讨葱。

今天路过阿莎力的摊子,看到有几束百合,比从前卖的百合瘦小,株条也不挺直,我说:

“阿莎力,你今天的百合怎么只有这些?

“全卖给你好了,这是今年最后的野百合了,我把半座山的百合全摘来了。

“半座山的百合?

”“是呀!

百合的季节已经过了,我走了半个山只摘到这些,以后没有百合卖了。

“半座山的百合,那剩下的半座山呢?

“剩下的半座山是悬崖呀,老板!

”阿莎力苦笑着说。

想到这是今年最后的百合,我就把他所有的百合全买下来,总共才花了三百元。

回家的路上,我想,三百元就买下半座山的百合,十分不可思议。

我把百合插在花瓶里,晚上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看那纯白的盛放的花朵。

百合的喇叭形状仿佛在吹奏音乐一样,野百合的芳香最盛,特别是夜里心情沉静的时候。

香气随着音乐在屋里流淌。

在山里的花,我最喜欢的就是百合了。

从前家住山上,有四种花是遍地蔓生的,除了百合,还有野姜花、月桃花、牵牛花。

野姜花的香气太艳,月桃花没有香气,牵牛花则朝开暮谢,过于软弱,只有百合是色香俱足,而且在大风的野地里也不会被摧折,花期又长。

从前的乡下人不时兴插花。

因为光是吃饱都艰难,谁会想到插一瓶花呢?

但不插花不表示不爱花,每当野花盛开的时节,我们时常跑到山坡上去寻找野花的踪迹。

有些山坡开满了百合花,我们就会躺在百合花的白与白之间。

山风使整个田园都有着清凉的香气。

感觉我们的心也像百合一般白了,并用白喇叭吹奏着高扬的音乐。

然后想到“山上的百合也不纺纱,也不织布,但所罗门王皇冠上的宝石也比不上它”的句子,我们就不禁有陶醉之感了。

近年来,野百合好像也很少了,可能是山坡地被开发的缘故。

只有几次到东部去,我在东澳、南澳、兰屿见到野百合遍地开的情景。

自从流行插花,百合花就可以卖钱,野生的百合在未开之前便被齐根剪断,带到市场来卖。

瓶插在屋里的野百合花,虽然也像在坡地一样美、一样香,感受却大有不同了。

屋里的百合再怎么美,也没有野地风中那样的昂扬,失去了那种生机盎然的姿势,好……好像开得没有那么“阿莎力”了。

进口种植的百合花有各种颜色,黄的、红的、橙的,香气甚至比野生的更胜,但可能是童年印象的缘故,我总觉得百合花都应该是白色的,花形则最好是瘦瘦的、长长的。

可是那土生土长的、有灵性之白的百合,恐怕得要到另外半山的悬崖峭壁去看了。

此时的野百合花期已过,剩下的都是溫室种植的百合了,这样一想,眼前这一盆百合使我生起一种深切的感怀。

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用它的形状来吹奏,我们在山坡地那无忧的生活也随百合的记忆流得远了。

夜里,坐在百合花前。

香气弥漫,在屋里随风流转。

想到半山的百合花都在我的屋子里,虽然开心,内心里还是有一种幽微的疼惜。

呀,不管怎么样,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好,野百合,还是开在山里的,好呀!

[注]①阿莎力:

日语翻译成闽南语的音译,意思是很干脆、豪爽。

②甲意:

台语,喜欢。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感情细腻,语言生动新颖,如“它是在预告一个春天的结束,用它的白来告白,用它的香来宣示……”,运用比拟手法,抒情真切自然。

B.文章形散而神聚,叙述语言流畅自然,条理清晰。

最后一段点明文章主旨,其前后语言表达看似接近实则意蕴不同,带给人悠长的回味。

C.作者描述自己买下了半座山的百合,在欣喜之中掺杂着一丝春天渐渐逝去的伤感,又有因为自已摧残了野百合自然野性的美而产生的愧疚。

D.文章主要写野百合,但开头却花了很多笔墨写卖花的人,这样安排既是以人映花,也是为后文写作者对野百合花命运的思考作铺垫。

8.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卖花老板的形象特点。

9.结合文本内容思考文章以“买了半山百合"

为题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鹿卿,字德夫。

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

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

调南安军学教授。

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

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

“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

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

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

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

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

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

鹿卿寬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皆感泣奉命。

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碱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

“我相府人。

”鹿卿曰:

“行法必自贵近始。

”卒论如法。

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

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州索印纸,惟说笑日:

“是犹可以仕乎?

”自题诗印纸而去。

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

御史兼二人劾罢之。

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

丞相杜范遗书日“直道不容,使人击节。

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

惟说行将有命矣。

”鹿卿乃出。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

居官廉约清峻,毫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谥清正。

(节选自《宋史·

卷四百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B.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C.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土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D.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试,又称“御试”“殿试”“廷对”等,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

廷试在殿廷上举行,由皇帝亲发策问,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B.学宫,即学校。

“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用来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

C.科敛,科,本义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

敛,指收集、征收。

科敛意为按规定条文或假借名目向百姓摊派费用,凑集或搜刮钱粮、丁口等。

D.谥,是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在去世之后被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鹿卿擅长文学,晓通经史。

后辈求学之人都争相以他为师。

他曾于嘉定十六年参加廷试,并考中进士,原本名列第二,但详定官因其文字直露而贬为第十。

B.徐鹿卿治理有方,心忧百姓。

在南安任职时,因之前征赋没有准则,徐鹿卿抚恤民众,罢免征赋。

后又罢免没有名目的科敛负担,革除预借,其县邑大治。

C.徐鹿卿不畏权贵,执法公允。

在撤去相府所筑浮盐界限时,即使被捕者自称是相府人,他仍然依法处罚。

丞相的弟弟以权谋私,被徐鹿卿奏请削夺了官职。

D.徐鹿卿廉洁正直,重视气节。

为官廉洁清正,一分一毫都不乱拿。

因冯惟说廉洁断案受到牵连,自己奏请免职。

后对委任泉州、赣州的任命也都辞不就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

(5分)

(2)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雨中再赋海山楼①

陈与义②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

非复当年单父台③。

[注]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一诗。

②陈与义:

南宋爱国诗人,后期诗风雄

浑沉郁。

③单父台,指宓子贱琴台。

孔丘的学生宓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而治,政绩斐然,后人思之,因名其弹琴之高台日琴台。

杜甫《昔游》诗说“昔者与高李,晚登……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

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描写唐玄宗时的盛世景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出危楼临海耸峙的壮观景象,楼借海势,大海的壮阔更衬托出海山楼之雄峻。

B.颈联中“还”却”的运用使诗句富于起伏顿挫,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悲愤之情。

C.尾联化用杜甫诗句,同是登高望远,今昔情势迥异,诗人怀古伤今,将感情推向高潮。

D.诗人遥望海山楼,抒发家国之感、时局之忧,全诗章法谨严,气象雄浑,格调豪迈雄放。

15.有人认为本诗颔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3)《阿房宫赋》中用“,。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病毒星球”。

虽然流感病毒的杀伤力仍然让人_,其来源却已经非常确凿。

流感病毒源自鸟类。

有时,某些禽流感病毒会到“人间”,着陆到人类呼吸道里。

一旦某个病毒株在人体内稳定下来,就能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继而建立起季节性的涨落。

鸟类携带的流感病毒,有1/4都是两种甚至更多种的病毒株。

(),通过这个机制,它们就能从野生鸟类传到鸡,甚至传到哺乳动物如马或者猪的身上。

在极个别的情况下,通过基因重配,来自鸟类和人的病毒的基因会组合到一起,为一场浩劫埋下种子。

新的病毒株能轻易在人和人之间扩散。

又因为这个新病毒株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因此它,没有什么能放慢它扩散的脚步。

(选自《病毒星球》,有修改)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寒而栗流窜规律一往无前

B.捉摸不透流落规律一往无前

C.捉摸不透流窜节律所向披靡

D.不寒而栗流落节律所向披靡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身上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有1/4都同时携带着两种甚至更多种病毒株。

B.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身上有1/4都同时携带着两种甚至更多种病毒株。

C.有1/4的鸟类身上都同时携带着两种或者多种流感病毒株。

D.有1/4的鸟类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都是两种或者多种的病毒株。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病毒之间互相交换基因,就有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株

B.病毒之间互相交换基因,就有可能获得新的适应性状

C.鸟类通过基因重配,就有可能使得病毒获得新的适应性状

D.鸟类通过基因重配,就有可能使得新的病毒株产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多出现在剧烈运动过程中。

年轻健康,①。

要知道,大约一半心源性猝死者之前没有发现心脏疾病。

剧烈运动前应当进行筛查。

如果不得不参加剧烈运动,可以通过个人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3类筛查提前发现隐患。

要是有异常,②_,以及有没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还有一点很重要。

对于既往健康的人,如果运动中出现胸口疼痛不适,或者与运动强度不匹配的心悸、呼吸困难、疲劳、视物模糊、头晕等症状,③,不能缓解的话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硬撑。

21.林冲风雪夜在山神庙复仇后,匆匆忙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