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77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docx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

【真题】05—08年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填空、名词解释解析

这是我去年考研复习时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丁点资料,觉得还蛮有价值的,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填空题

2005年

1、“大音希声”出自《道德经》。

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李渔。

3、法国的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提到艺术发展依赖于时代、环境和种族。

4、我国第一本词集是赵崇祚的《花间集》。

5、《胡桃夹子》的曲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6、《拍案惊奇》的作者是凌濛初。

7、《百年孤独》作者是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8、《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宋朝画家范宽。

9、《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10、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谢尔盖•爱森斯坦。

2006年

1、贝多芬的代表作第五交响曲又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2、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

艺术是“理式”的摹本的摹本。

4、雕塑《大卫像》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性作品。

5、《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画家 张择端。

6、《上海屋檐下》的剧作者是夏衍 。

7、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是《等待戈多》。

8、20世纪40年代费穆的电影代表作是《小城之春》。

9、影片《广岛之恋》的导演是 阿伦•雷乃 。

10、《艺术问题》是美学家苏珊•朗格的代表作之一。

2007年

1、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凡高。

2、“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

3、华彦钧(瞎子阿炳)的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4、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奥地利的小约翰•施特劳斯。

5、《推销员之死》是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的作品。

6、我国最早的电视剧是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

7、《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谢晋。

8、电影《野草莓》是瑞士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

9、孔尚任的戏曲代表作品是《桃花扇》。

10、《悲剧心理学》是我国美学家朱光潜早期著作。

2008年

1、《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

2、《小二黑结婚》的作者赵树理。

3、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

4、《麦克白》的作者莎士比亚。

5、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诗学》。

6、《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7、《影子武士》的导演黑泽明。

8、《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

9、《最后的晚餐》的作者达芬奇。

10、《神曲》的作者但丁。

二、名词解释

2005年

1、写意——

    【概述】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绘画,俗称“粗笔”。

与“工笔”对称。

中国画技法名。

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

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强调“立意”和“传神”。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行写神”和“迁想妙得”,谢赫的“气韵生动”“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写意画有写意人物、写意山水、写意花鸟等类。

    【相关】东西方文化哲学意识的相异,决定了古典时代的绘画艺术中的西方写实,东方写意的形态。

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后来又用于艺术理论。

在这个层面上,与“写实”相对。

艺术中的写意则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注重心理、感情的描摩,而非对社会的现实描述。

2、有意味的形式——

    【概述】这是从艺术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详细解释】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他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积极性和局限性】有意味的形式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是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抽象的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3、象征——

    【概述】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艺术手法。

象征就是指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相关】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

象征主义强调表达个人的理念和感情,但不允许直接去描写它们,也不要求通过与具体形象明显得比较去限定它们,而是暗示这些理念和感情是什么,运用未加解释的象征,使接受者在头脑里重新创造它们。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暗示性:

象征型艺术则重在寄寓某种意念、意蕴。

暗示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义的内涵。

(2)朦胧性:

象征型艺术的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胧性。

朦胧,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

象征是抽象之物与具体之物之间的比较,其中的意义是纯粹暗示出来的。

象征型艺术为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空间,要求接受者去积极地思考、探寻丰富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言外之意”。

象征主义文学代表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艾略特的《荒原》,作者整体上在远古神话的框架内安置了现代的荒原和荒原人,“荒原”就是现代欧洲的象征,“荒原人”就是现代人的象征,水是生命的甘泉,又是灾难的象征,风信子是春天的象征,枯骨是死亡的象征……;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有梅特林克的《青鸟》。

4、通感——

  艺术与审美心理学中一般把通感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对艺术之间这种融合最好的阐释。

是指由对某一艺术形式的感受连带勾起对其他相关艺术形式的感受,即所谓的“艺术通感”。

如平常我们所感受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有诗情画意,诗画中有音乐旋律等就是艺术通感在发挥作用。

这是由于各门类艺术之间存在着共同规律、共同审美特征所激起的通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艺术通感”这一心理现象,也使得艺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成为必要和可能。

  其二是指艺术创作中由于外界事物的启发、诱导所勾起的对艺术构思与艺术创作手法的顿悟,如王羲之从鹅的形态、动作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法则,盖叫天观挑夫担水,悟到使舞台动作稳健轻松潇洒的奥秘。

这是由对特殊生活现象的感悟而引起的对艺术规律的通感。

  其三是指审美中借助当前刺激引起的单一感官的感觉、知觉,通过理解、联想、想象、情绪等的作用,引起其他感官的感觉、知觉兴奋和整体感受的心理现象,或指当前一种感官的感觉、知觉借助其他感官的感觉、知觉的兴奋而得到加强。

这一现象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联觉”。

钱钟书在其文艺论著《通感》一文中将之定名为“通感”。

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2006年

1、毕加索——

  【艺术家概述】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他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

    【代表作品】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在毕加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

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

1937年4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也就是著名的《和平鸽》。

2、协奏曲——

  【概述】音乐体裁的一种。

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代表音乐家、代表作品】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莫扎特以大量的创作—二十多首钢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长笛、单簧管、小号、圆号等为独奏乐器的协奏曲确立了至今还被袭用着的协奏曲形式。

这种协奏曲由一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贝多芬为协奏曲形式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并使独奏部分与乐队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交响性的发展,使协奏曲的思想性、艺术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五首钢琴协奏曲,都是对协奏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杰作。

    浪漫乐派以及后来各国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中,独奏乐器更富于鲜明的表现力、感人的歌唱性和高难度的技巧性,整个乐曲往往也具有更强的动力感和交响性。

肖邦的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帕格尼尼等人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的珍品。

  李斯特把多乐章套曲的艺术构思集中凝聚起来,创造了单乐章的协奏曲形式,他的两部单乐章的钢琴协奏曲(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著。

    我国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创作于1959年。

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标题音乐。

它是一部单乐章的协奏曲,其结构为奏鸣曲式。

作者挑选了梁祝故事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写入乐曲中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乐曲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兴、观、群、怨——

  【概述】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其实质是对诗歌(包括乐、舞)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为孔子所提出。

《论语•阳货》: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详细解释】

  “兴”是指诗歌对读者的思想感情有启发感染的作用。

“可以兴”,说明了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

“观”是指作者通过作品中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反映生活真实,从而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风俗的盛衰、社会中的得失和历史风貌的本质。

说明诗歌具有既能用审美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又能启示人们去认识社会生活的作用。

“可以观”说明了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

“群”是指诗歌能帮助人们互相切磋砥砺,提高思想修养。

“可以群”说明了诗歌可以使作家与作家间、作家与读者之间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提高认识,提高文学水平,使人们心灵得到沟通和净化,消除个人主义思想,以集体利益为重,个人服从于集体,最终达到团结的目的。

“怨”是指诗歌可以用来怨刺上政,表达民情。

“可以怨”说明了诗歌可以用来表达民间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腐朽,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积极性和局限性】孔子兴观群怨说,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尤其是在政治黑暗腐败和民族矛盾激烈的时代,它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

例如“安史之乱”后杜甫的诗歌,南宋时期陆游、辛弃疾的诗词等。

就从不同的方面发挥了文学的兴、观、群、怨的作用。

但孔子的认识有其时代的局限。

  他所说的“兴”,含有诗以礼为规范的意义;他所说的“观”,也主要是对统治者而言;他所说的“群”,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内部的相互交流;他所说的“怨”,也必须是“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符合“中和之美”的原则规范。

  孔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事父”、“事君”,强调诗歌与礼教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这对中国古代的富有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发展无疑有着束缚和阻碍作用。

4、肥皂剧——

  【概述】肥皂剧有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soapopera,它是指“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广播或电视连续剧”,主要以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家庭日用品商家为赞助商,以普通家庭生活环境为舞台……。

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罗哩罗嗦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

因最初常在播放过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广告,故称“肥皂剧”。

  【分类】

  肥皂剧一般有日间肥皂剧和晚间肥皂剧之分。

  日间肥皂剧以18-49岁的家庭主妇为受众,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

晚间肥皂剧则在晚间黄金时段以每周一集的频率播出,在结构上与日间相似。

【代表作品】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播出时间给几部持续几年甚至数十年的肥皂剧,例如《老友记》(friends),《欲望城市》(sex&city),《加冕街》(coronationstreet),《豪门恩怨》(Dallas)等等。

  【相关】除了肥皂剧外,常见的剧集还有Sitcom(情景喜剧)和Drama(情节系列剧)。

国内许多人认为国内风靡一时的《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剧的范畴,但按照西方电视剧分类,严格上讲他们还是仅仅被定义为情境喜剧(sitcom),因为两部戏各集之间的故事关联不紧,往往可以独立成章,而且最后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结局。

而西方肥皂剧的特点则是偏向连续剧(serial)。

通常各集之间的故事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也还接得上。

5、空间艺术——

  【概述】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艺术。

一般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工艺美术、摄影艺术、书法、篆刻等种类,意义很宽泛,基本上与美术或造型艺术等义。

  【特点】造型(性)是空间艺术的必要手段和必备因素,造型艺术必然存在于一定空间中,因而空间艺术的本质是对造型艺术存在方式的把握。

    【例子】绘画为具象空间或立体的平面表现。

它通过透视、色、明暗等手段,在平面上产生现实空间的假象。

画面的空间分为前景(近景)、中景、后景(远景)3个层次,有时截然分开,有时亦混合一起。

雕塑为具象的物体形成,以实空间为主,伴随着虚空间。

建筑是抽象空间及体积的形成,具备虚、实两个空间,是狭义上的空间艺术。

  【相关】此外,时间艺术有音乐、文学、曲艺等;时空艺术有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杂技等。

2007年

1、赋、比、兴——

  【概述】《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周礼•春官》。

后有《毛诗序》承袭了这种说法。

  【详细解释】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大多在诗的开端。

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总结】赋、比、兴的归纳和研究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使诗歌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动了诗歌在创作中的日趋丰富和完美,对促进古代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爱森斯坦——

    【艺术家概述】苏联著名导演、电影理论家。

1922年《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发表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对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罢工》、《战舰波将金号》。

这两部电影是《杂耍蒙太奇》中提出的理论的具体实践。

【作品解析】《战舰波将金号》是爱森斯坦最出色的一部影片。

影片对蒙太奇的运用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尤其是“敖德萨台阶”成为电影史上运用蒙太奇的典范。

    【理论贡献】在理论上,爱森斯坦建立了蒙太奇理论,“杂耍蒙太奇”是他从事戏剧创作时首先提出来的,主要实践在电影创作中。

    【总结】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创性的研究。

各国电影界都很重视他的艺术遗产。

3、明清传奇——

    【概述】明代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从而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以传奇为主的新时期。

传奇的体制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

    【发展阶段、代表剧作家和作品】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在这三百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明代初年。

这是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的阶段,因此,在体制和表演形式上还不够完善。

    第二阶段:

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

这是传奇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传奇创作上出现了三个GC。

第一个GC是在嘉靖年间,梁辰鱼作《浣纱记》传奇将昆山腔搬上舞台以后,许多文人学士也纷纷拈笔抽毫,编写传奇,一时作家和作品大量涌现。

在他们所创作的传奇作品里,程度不同地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反映。

这样,就在传奇的题材和内容上,出现了象《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这样具有现实主义内容的传奇作品。

其次是万历年间以汤显祖“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为标志的传奇创作GC。

以《牡丹亭》最著名,汤显祖成为“临川派”(又名“玉茗堂派”)的开创人物。

这一时期传奇创作出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传奇作家和作品大量涌现。

二是出现了许多具有反封建的内容的作品。

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它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精神上的摧残,传达出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青年男女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

再如高濂的《玉簪记》也塑造了陈妙常和潘必正这两个封建叛逆的形象,热情歌颂了他们敢于冲破封建传统道德礼教的有力冲击。

三是戏曲批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一些戏曲作家开始注重于对传奇创作的规律作系统的总结和探讨,出现许多戏曲理论著作,如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等。

四是在当时的传奇作家中间,形成了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的戏曲流派,如以汤显祖为首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

第三个GC即是明末清初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的出现。

他们生活在市民运动十分活跃的苏州,在明代末年他们同情苏州市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

李玉代表作是《清忠谱》。

    第三阶段:

清代中叶以后。

这是传奇逐渐衰落的阶段。

在传奇走向衰落的时期,虽也出现了以“南洪北孔”为标志的最后一个创作高峰。

(洪昇,清代戏曲家,历经10多年,创作出传奇,轰动一时,世人争相传抄、搬演与孔尚任有“南洪北孔”之称。

)但这犹如临终前的回光返照,终究挽回不了传奇创作衰落的命运。

自此以后,传奇创作日落西山,气息奄奄,自明初以来它在曲坛上所取得的霸主地位,终为新兴的花部诸腔戏所代替。

4、伦勃朗——

    【艺术家概述】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绘画黄全时代最具象征性的艺术大师,是17世纪欧洲绘画的三大支柱之一,是荷兰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

他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似乎与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庶几近之。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夜巡》《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等,色彩浓重,构图严谨,很好表现人物精神与性格,他艺术成就还体现在自画像上,是他本人真实写照,和梵高一起被认为是自画像双璧。

    【作品解析】《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因表情丰富、人物呈现动态与特殊的透视构图而大受欢迎。

在这幅画里他开始运用了明暗对比,但画面的整体用光还是明亮的,只是背景深沉灰暗,主体人物更加鲜明活泼。

    【总结】伦勃朗一生辛勤创作,留下约六百幅油画、三百幅画及两千张素描。

伦勃朗的绘画艺术于死后渐为世人所赏识,称他是善于捕捉光影的魔术师。

5、节奏——

    【概述】在艺术领域里,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

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有三:

声音层的节奏,音调抑扬组合,字词句之间的停顿和反复,押韵等;画面层的节奏,指景物地承续、流转与跌宕等;情感层的节奏,指情感活动的起伏、强弱和转折等。

当声音、画面与情感的节奏融为一体时,抒情话语就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例子】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音乐节奏具体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

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

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

在影视中,节奏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员的心理、形体及言语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及长度与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与组接,语言、音乐、音响的时值和动作的力度等方面来体现。

影视节奏也表现为多种艺术因素的统一体的律动性。

是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体。

2008年

1、园林——  

  【概述】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A、浓缩的自然;B、综合的形式;C、意境的追求。

  【分类】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如故宫,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作为实用艺术之一,毫无疑问,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2、视觉艺术——

    【概述】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

视觉艺术是一种感受的方式,它也就是造型艺术。

它的特点是所选用的材料是多方面的,木、泥、铜、布多种多样;所表现的形态主要为三维的立体形态,既或是平面的两维绘画作品,也会因为色调变化和透视原则的运用,而使人们有三维感觉;视觉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它的静态的、凝固的特点,是在某一时间断面上凝固的审美客体。

不过静态的视觉艺术也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

除了国画、油画、版画、摄影等大类别,其他的如漆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