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8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docx

高考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广东卷

2007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有氧状态下利用细胞质中的相关酶系合成ATP

B.吞噬细胞摄人抗原,经处理后合成相应的抗体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叶肉细胞利用核孔实现核内外DNA,RNA和蛋白质的交换

2.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人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3.高等植物的两种重要生理过程I和II通过a、b、c、d四种物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见右图),其中a和d最可能是

①CO2②O2③葡萄糖④ATP⑤H2O

A.①④B.①⑤

C.②③D.③⑤

4.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C.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

B.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

D.小鼠腺细胞的自我复制

5.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6.有工厂利用酶将废弃动植物油脂与甲醇等反应生产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胆碱酚酶B.固醇醋酶C.脂肪酶D.磷脂酶

7.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y)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

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8.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9.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昔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1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14.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9.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

B.DNA通过一次复制后产生四个DNA分子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链后,开始DNA的复制

D.单个脱氧核昔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1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13.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

14.右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I、II、111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

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

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且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

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111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

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A.图I、II、111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

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图I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

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图且反映出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

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

D.图111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

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

1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16.“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胜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

17.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神经结构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1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

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19.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

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A.1/88B.1/22C.7/2200D.3/800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

21.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

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22.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A.F,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

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代的父方

C.F:

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

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23.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

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A.细胞核内不出现,H标记

B.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H标记的细胞器

C.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H标记

D.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24.某硫铁矿废水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当地农田、作物和人类健康,当地政府对此展开了综合治理,措施之一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将食用作物改种为

A.饲料作物B.观赏作物C.能源植物D.纤维植物

2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26.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27.菊花的紫花和白花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紫色(R)对白色(:

)显性。

现已克隆到控制紫色的基因R,如果你打算利用上述材料开展研究,那么下表选项中,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

├──┼────────────────────┼──────────┤

│A│用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判断基因型│

├──┼────────────────────┼──────────┤

│B│将控制开紫花的基因转入其他植物中│改变受体植物花的颜色│

├──┼────────────────────┼──────────┤

│C│将R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大量表达紫色蛋白│生产紫色蛋白用作染料│

├──┼────────────────────┼──────────┤

│D│用紫花杂合子的嫩芽组织培养获得纯合子植株│用于育种│

└──┴────────────────────┴──────────┘

28.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且这种特性在细胞多次分裂后仍能保持。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壁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通透性降低

D.诱变处理破坏了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

29.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

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B.没有两个感兴趣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30.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B.植物吸收水中的N03,PO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三、非选择题:

满分为80分。

本大题包括11个小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分)

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机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是具有包膜的病毒,人侵人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请简述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3)除了AIDS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部分治疗。

①骨髓移植,其实质是移植,能替代受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

②基因治疗,取患者的作为受体细胞,将正常的转染受体细胞后,再回输体内,以替代、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

32.(5分)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

(2)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

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来判断条带的色素种类。

(3)实验结束几天后,乙、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

乙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某些色素降解所造成的,丙同学则认为某些色素含量增加。

根据所学知识,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33.(7分)

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昔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症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

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症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一。

请问:

(1)双亲中哪一位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未发生正常分离?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请在图中A一G处填写此过程中未发生正常分离一方的基因型(用十、一表示)。

(2)21三体综合症个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它的转录是发生在

中。

(3)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症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请说明其依据。

34.(8分)

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

家兔12只(体重2k岁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

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

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可推断出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35.(8分)

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

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存在哪些种间关系。

(各举一例)

(2)在稻田三重营养关系中,水稻通过信息引来天敌,防治害虫。

(3)转Bt基因抗虫水稻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虫害问题,因为。

(4)画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36.(5分)

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

││A│B│C│D│E│

├────────┼──┼──┼───┼──┼──┤

│来源│猪血│马肝│蛙表皮│棉花│霉菌│

├────────┼──┼──┼───┼──┼──┤

│水溶性│+││十││+│

├────────┼──┼──┼───┼──┼──┤

│友分│+││+│││

├─┬──────┼──┼──┼───┼──┼──┤

│染│甲基绿溶液│││+│││

│色├──────┼──┼──┼───┼──┼──┤

│反│斐林试剂││││││

│应├──────┼──┼──┼───┼──┼──┤

││苏丹111溶液││+││││

│├──────┼──┼──┼───┼──┼──┤

││双缩脉试剂│+││+││+│

│├──────┼──┼──┼───┼──┼──┤

││碘液││││││

 

注:

+:

有(溶解);一:

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O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人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

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B、;C、;D、;E、

37.(9分)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

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7一1

┌───────────┬──┬──┬───┬──┬──┐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

├───────────┼──┼──┼───┼──┼──┤

│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

├───────────┼──┼──┼───┼──┼──┤

│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983│2490│

└───────────┴──┴──┴───┴──┴──┘

表37一1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

(2)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

(3)从表37一1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②

(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____________(群落)阶段。

38.(8分)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氨基丁酸和1molCO2。

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38一1和图38一2。

图38-1产物CO:

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38-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

酶浓度固定)(注:

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38一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

请在图38一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酸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

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人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38-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39.(9分)

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

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图39一1是某高等动物一个表皮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图39一1交换过程示意图(左:

交换前的染色体;右:

交换后的染色体)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几种基因型的子代表皮细胞?

并分别写出基因型。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配子有几种基因型?

并写出基因型。

(3)如果图39一1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请问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有几种?

并写出基因型。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为什么?

注意:

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40.(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

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C;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

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

甘蔗。

榨汁(蔗糖)、酵母发酵一蒸馏。

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

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

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_和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

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

根据—一一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_。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人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

(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