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4906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字的演变Word文件下载.docx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

路是人们走出来的;

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

修缮之后,路又渐渐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宽、变直、损毁,或者出现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缮。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路渐渐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

修路相当于汉字的改革,而路渐渐自然变宽、变直、损毁、分支等变化,相当于汉字的自然流变。

这两种变化过程有着不同的性质、趋势、规律和作用,因此过去我们笼统地把这两种变化放在一起讨论汉字的历史演变,得出的一些结论,如“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难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周)(秦)(汉)(魏晋)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

声、形、象、数、理。

⑴“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这就是语音的进化。

例如:

“ma、ba”用于代表“妈、爸”可能是从哭声“啊……”中分化出来。

语音进化到现代,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汉语中大约有4×

400=1600种声音。

语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规律,从现代语言中可以分辩出一些线索。

鹅、鸡、鸭、猫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据其叫声而定其名的,如“嘎、喵、咯”。

“哈、喔、嘘、哎唷……”等声音是直接表示人类在不同情绪下的自然发声。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联。

【原文】木,冒也。

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⑵“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

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

远出狩猎,为了不至于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树干上做一些标记。

人类在狩猎时,也注意观察野兽的足迹,以辨别出野兽的特性。

另外,人类也可能出于对神秘大自然的崇拜或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岩洞壁上,画上“日、月、人、山、木、屮、动物、祖先……”等图象。

《说文解字[1] 

 

》说,“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

”故有“仓颉造字”的典故。

【原文】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há

ng野兽经过后留下的痕迹)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番→采田”,“番”谓田中野兽的脚印。

“采”辨别也,象兽指爪。

【原文】采,辨别也,象兽指爪,分别也。

兽足谓之番,从采、田,象其掌。

审,悉也,知审谛也,从宀、从采。

悉,详尽也,从心、从采。

释,解也,从采。

采取其分别物也。

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拼音文字是由原始图象向表示声音的字母方向发展,以语音作为主体。

汉字由原始图象向“象、数、理”方向发展,用不同的图象来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

⑶“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

“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

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

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原文】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如:

“明→日月”、“易→日勿→日月”,“旦→日一”(下边的“一”表示“地”,与“☰”卦三阳爻象“天、人、地”相通),“显→日业”(“业”,表示地上有茂密的树木,“日”已上树梢,太明“显”了)。

这些字还可以组成更多的字。

“盟→明皿”、“踢→⻊易”、“湿→氵显”、“但→亻旦”……。

造字和易理在这里完全相通,即所谓的“取象生理”的模糊思维和“阴阳互动”的二分原理。

⑷“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和“有”。

没水喝会渴,没东西吃就会饿。

“有→月”字中“”表示手,“月”表示肉。

“有”字原意“手下有肉”,有肉吃就不会挨饿。

“有”进一步分化形成“一、二、三、多”等数的概念。

“数”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连山》、《归藏》、《周易》)。

奇数(一、三、五、七、九)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两组不同性质的数。

若奇数属阳,偶数则属阴。

在《河图》和《洛书》中以“黑、白”或“实心、空心”分别表示。

《易》中用“阳爻、阴爻”(、)表示。

数字“一、二、三”中若按《易》之思维,将“一”视为阳爻“”,“二”即为“”,“三”即为“☰”。

按阳爻重叠之原理,将阴爻也重叠,即为“、、☷”。

若再将“、”符号组合,即产生所有的易符。

研究“数”的加减乘除为算术。

研究“数”的“象”,并且以“象”说“理”,这是演绎《易经》了。

汉字中,字根重叠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数理”在造字中的具体表现。

唱→口昌→ckv(“唱”,从口、昌声)

哭→吅犬→kv(“哭”,从吅、狱省声)

噪→口喿→口品木→zkv/zkvm(“喿→品木”,表示树上有许多小鸟在叽叽喳喳的叫,“品”三口,评头品足。

嚣→页→xvy(“嚣”,从、从页。

页,首也)

土→十一→ti(《说文解字》中,土→二丨,从二,二为阴数,象地。

模糊元码中按直观分为“十一”,与“士→十一”相同。

【原文】二,地之数也,从偶。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士,事也。

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

孔子曰:

推十合一为士。

坏→土不→ht(坏,一说瓦未烧,毁也。

【原文】坏,丘再成者也。

一曰:

瓦未烧,从土、不声。

圭(gūi)→土土→gtt(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原文】圭,瑞玉也,上圆下方。

公执桓圭,九寸;

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

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

以封诸侯,从重土。

垚(yá

o)→土圭→ytv/ttt(元码字典)(垚,土高也。

尧→垚兀,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原文】垚,高也,从三土。

尧,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又如:

石→磊,金→鑫,木→林→森,水→淼,火→炎→焱,又→双,人→从→众,乂→爻……。

通常,字根相重表示“多”,三重表示“众”。

⑸“理”是“象、数”的扩展。

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

“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

上述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音、形、象、数、理”,本质上也是创造汉字的五种基本方法。

兹举一例说明:

“猫→犭苗→犭艹田”字,“犭、屮、田”都属于象形,猫叫声“miǎo”,所以,“猫”声定为“māo”,造字时声部用“苗”字表示。

“苗→艹田”,音通“渺”,意为“田中渺小之草”。

猫可能是在神农氏农业耕种时期,才被人驯养用于对付损害农作物和粮食的老鼠的。

定十二生肖可能要早于这个时期,这也许是猫没被收录的原因。

汉字造字时,若两个重叠表示多。

“艹→屮屮”表示草多,这是汉字造字中“数”的概念。

“苗”本意小苗,“苗”字也延伸为“可培育的人才”,盖小孩、小苗相象,理则相通。

这样,“苗”字外延就扩大了,这是,“理”的例子。

从“猫”字的解剖中,可以看到“声、形、象、数、理”五种基本造字方法,并能看到汉字演变的历史沿革。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按时代和字体的对应,大体上可分为六种字体,具体如下:

行草

帛,纸

楷书

汉,唐

竹简,帛

隶书

小篆

青铜器,石

籀文

周,春秋,战国

龟甲,兽骨

甲骨文

商周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

甲骨文"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汉字的"

祖先"

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金文展示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

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

金文"

"

籀文"

(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

秦篆"

后人又用"

小篆"

称之,以与"

大篆"

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

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

草书和行书.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中国浙江的"

兰亭碑亭"

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集序》。

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

行书

"

今草"

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2] 

自然流变

编辑

汉字结构

汉字结构上的自然流变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异体字越来越多,也就是

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写形式越来越多;

②笔画的模式越来越多;

③书写方式越来越多。

汉字在起源之时,实际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各个部落甚至各个人在写这些字,或者说画这些画时,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字的写法有很多种。

这种现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显。

例如,甲骨文中“尊”字的写法至少有20种,“羊”字写法至少有45种。

一个字多种写法相互之间称为异体字。

在汉字结构变革过程中,新的字体取代了旧的字体,旧的字体中各种写法往往同时也被废止了,即消除了许多异体字。

但是对于新的字体而言,通过自然演变,在民间又有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的现象、要求和趋势,由于各地、各时、各人在简化、草化、快写、随便写时没有统一的规矩,国家又一直没有制定汉字书写的标准,所以一个汉字又产生多种写法,出现了新的异体字。

此外,由于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不断增长,现有的字往往不够。

因此,就会另造一些字来,由于各个时期各个人造的字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机构进行审查就流传开来了,有些字实际上是表示同一个意思,这就又增加了异体字出现的机会。

在字体方面,汉字也发生过较大的流变。

例如,隶书走上历史舞台不久,其笔画经过自然流变,形成了楷书。

宋朝发明了印刷术,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笔画发生进一步的自然流变,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

随看文化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西方文字字体的影响下,汉字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仿宋、扁宋等。

这些字体一般用电脑而不是手来“书写”,所以又可统称为“电脑字体”。

此外,为手写之便捷以及书法艺术的开拓,人们还创造出行书和草书等多种书写方式。

行书的结构和楷书基本相似。

草书的结构虽然和楷书差别较远,但是草书一般只作为一种书法,或者作为一种速记方式,在信息交流中应用较少并常遭排斥。

汉字是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工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

秦统一前,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

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

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这种“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

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

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

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

世界上只有汉字是唯一的流传至今从未中断的文字,英语等拼音文字现代人看几百年前的书大都看不懂,更别说几千年了。

汉字体系分为繁体字和简体字,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

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并且简繁字转换都有规律可循,尤其通过电脑软件转换非常方便,不存在多少交流障碍。

汉字数量

在自然流变过程中,汉字的数量是逐渐增多的,这是因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制造出一些新字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此外,异体字的自然增多也是汉字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汉字读音

从1200年时期到2015年,汉字的读音发生过一定的自然流变,如上古时期,有一些复辅音,都从汉语中消失了。

此外,在音调方面,也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长期以来,汉字一直没有一个规范的注音工具,是其读音自然流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字字义

从1200时期到2015年,有些汉字的字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汉朝以前,“低”只表示“头向下垂”;

汉朝以后,“低”才表示和“高”相反,包括“矮”、“地势低洼”、“声音细小”、“程度差”等意义。

规范化问题

上述汉字的自然流变如果不加以约束、规范和清理的话,将带来严重的混乱。

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可能是远古时期一个伟大的汉字整理者。

周朝史官史籀可能也是一位杰出的汉字整理者。

他撰写的童蒙识字课本《史籀篇》客观上起到了规范汉字的作用。

上述秦朝以小篆统一中国汉字,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汉字整理规范运动。

其后不久,隶书的出现,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汉字。

此后,汉代的许慎、唐代的颜元孙、宋代的郭忠恕和张有等都对字形混乱的局面做了一些拨乱反正的工作。

此外,始于汉末的反切汉字注音方法和魏晋的韵书,为汉字读音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对汉字而言,也是一场大规模的整理和规范过程。

在字义方面,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的推进,即提倡用口语书写文章,反对用文言文书写文章,废弃了许多汉字在文言文中特有的意义,也使得常用汉字的数量至少减少了很多。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展简化字运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汉字的规范化运动,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清理和废除异体字;

②统一和规范汉字的字形、笔画、笔顺;

③统一和规范汉字的读音。

关于这个方面的历史,读者可以参考高更生先生所著的《现行汉字规范问题》一书。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人口的流动急剧增长,文化教育和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普通话水平提高很快,很多偏远乡村的老人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能听懂普通话。

这说明中国人民在汉字的发音问题上统一和规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发展启示

从上述汉字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点启示:

(1)汉字的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体现在大篆向小篆的变革之中、小篆向隶书变革之中、繁体字向简化字的变革之中。

(2)汉字的改革是和生产力的大发展相互对应着。

这体现在汉字两大改革活跃时期(秦朝和20世纪)都是发生在生产力大发展的时期。

这种现象可以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

汉字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大发展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文基础,而生产工具的革新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又满足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此外,生产力大发展和汉字改革都需要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政治局面。

这也是其原因之一。

演变过程

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汉字产生的时间,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金文。

商代的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朝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

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的时代。

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

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成为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时,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左右。

起源:

汉字其中的一种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

另一种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

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

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

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象者。

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汉字也有可能是仓颉所造。

可能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

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

具体还需经过科学考证。

古代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

现在发现最早的甲骨文是商朝盘庚时期的甲骨文,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大部分也是象形字或会意字,形声字只占20%左右。

甲骨文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

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