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05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docx

临床医学生理第二章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阈值(阈强度);

5.阈电位;

6.钠-钾泵;

7.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

9.刺激;

10.兴奋;

11.兴奋性;

12.兴奋—收缩耦联;

13.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14.前负荷;

15.后负荷;

16.终板电位;

17.强直收缩

二、填空题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模型

2.参与易化扩散的蛋白质包括_______和_______。

3.可兴奋细胞包括:

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方式是________。

5.静息电位负值增加的细胞膜状态称为_______。

6.构成动作电位除极过程的主要电流是_______。

7.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______。

8.主动转运的特点是_______浓度梯度转运。

9.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中Na+内流的转运方式属于______扩散。

10.脂溶性小分子(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

11.阈电位是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的膜电位数值。

12.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对_____离子通透性增大所造成的,故接近___

的平衡电位。

13.降低神经细胞外液K+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4.降低神经细胞外液Na+浓度,静息电位幅值________,动作电位幅度______。

15.Na+泵是______酶,它分解1分子ATP可以从胞外泵入_______,从胞内泵出_______。

16.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和而改变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18.当肌纤维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内的粗、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此时肌肉若作等长收缩,它产生的最大,若作无负荷收缩,它的最大。

三、是非题

1.细胞膜的超极化意味着兴奋。

2.细胞的兴奋性与阈值呈正变关系。

3.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数值等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4.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5.动作电位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传导时,其幅度随传导距离逐渐减小。

6.细胞膜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7.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8.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转运回肌浆网中。

9.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电压依从式离子通道。

10.肌肉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由于肌丝本身缩短或卷曲造成的。

11.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12.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和。

四、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

2.试比较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

3.什么是钠泵?

其化学本质?

运转机制以及生理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兴奋性?

兴奋性的周期性是如何变化?

5.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6.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7.简述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8.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和肌肉收缩舒张的原理。

五、选择题

A型题

A1型题

1.通道扩散的特点

A.逆浓度梯度B.消耗化学能C.转运小分子物质

D.转运脂溶性物质E.以上都不是

2.刺激是

A.外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的变化C.生物体感受的环境变化

D.引起机体抑制的环境变化E.引起机体兴奋的环境变化

3.兴奋性是机体()的能力

A.作功B.运动C.适应D.疲劳E.对刺激产生反应

4.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

A.消耗ATPB.维持兴奋性C.防止细胞肿胀

D.建立势能贮备E.维持细胞内高钾

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

A.K十平衡电位B.K十外流+Na十内流C.K十外流+C1一外流D.Na十内流+Cl一内流E.Na十内流+K十内流

6.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方式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和出胞作用

7.判断组织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

A.阈强度B.阈电位C.刺激波宽D.刺激频率E.强度-时间变化率

8.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

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C.神经传导D.肌肉收缩E.腺体分泌

9.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

A.Na十内流B.Na十外流C.K十内流D.K十外流E.Ca2十内流

10.维持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机制

A.ATP作用B.Na泵活动C.K十易化扩散

D.Na十易化扩散E.Na十、K十通道开放

11.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变的原因

A.全或无定律B.离子通道不同C.局部电流不同

D.局部电位不同E.各条纤维兴奋性不同

12.细胞动作电位的正确叙述

A.动作电位传导幅度可变B.动作电位是兴奋性的标志

C.阈下刺激引起低幅动作电位D.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变化

E.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13.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大频率取决于

A.兴奋性B.刺激频率C.刺激强度D.不应期长短E.锋电位幅度

14.关于局部兴奋的错误叙述

A.无不应期B.衰减性扩布C.属于低幅去极化

D.由阈下刺激引起E.开放的Na+通道性质不同

15.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D.超极化E.超射

1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

17.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

A.极化状态B.局部电位C.锋电位D.局部电流E.阈电位

18.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位

A.终板电位B.突触后电位C.锋电位D.感受器电位E.发生器电位

19.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B.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

C.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20.兴奋性为零的时相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静息期

21.载体扩散不具有的特点

A.饱和性B.电压依赖性C.结构特异性D.不消耗能量E.相对竞争抑制

22.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错误论述

A.属于细胞内电位B.膜外正电,膜内负电

C.数值接近K十平衡电位D.数值接近Na十平衡电位

E.不同种类细胞数值不同

23.神经纤维静息电位错误论述

A.胞外[K十]小于胞内B.胞内[Na十]低于胞外

C.细胞膜对K十通透性高D.细胞膜对Na十通透性低

E.胞外[K十]↑,静息电位值↑

24.神经、肌肉和腺体兴奋的共同标志

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C.局部电位D.动作电位E.突触后电位

25.当胞外[K+]↑时,产生

A.RP幅值↑,AP幅值↑B.RP幅值↑,AP幅值↓

C.RP幅值↓,AP幅值↓D.RP幅值↓,AP幅值↑

E.RP幅值不变,AP幅值↑

26.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内电位为正B.K+的净外电流为零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E.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2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错误描述

A.防止细胞水肿B.造成胞内高钾C.造成高血钾

D.建立膜两侧的离子储备E.产生膜两侧Na+、K+不均匀分布

2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

A.阈电位B.锋电位C.局部电位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

29.神经静息电位数值与膜两侧

A.K+浓度差呈正变关系B.K+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C.Na+浓度差呈正变关系D.Na+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E.Ca2+浓度差呈反变关系

30.引起机体反应的环境变化是

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应E.抑制

31.阈电位是引起

A.超射的临界膜电位值B.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C.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值

D.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E.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

32.阈强度(阈值)增大代表兴奋性

A.增高B.降低C.不变D.先降低后增高E.先增高后降低

3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

A.传导速度慢B.跳跃式传导C.减衰性传导D.单向传导E.电缆式传导

34.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变关系

A.Ca2+B.Mg2+C.Na+D.K+E.Cl-

3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B.肌小节C.肌纤维D.粗肌丝E.细肌丝

36.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B.肌膜C.线粒体膜D.肌浆网膜E.粗面内质网

37.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E.细胞内未发现类似骨骼肌那样的Z线

38.神经一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酯酶B.腺苷酸环化酶C.胆碱酯酶D.ATP酶E.胆碱乙酰化酶

39.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Y-氨基丁酸D.乙酰胆碱E.5-羟色胺

40.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Na+通道关闭B.Ca2+通道开放C.K+通道开放D.Cl-通道开放E.Cl-通道关闭

41.在神经-肌接头传递过程中,ACh与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D.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Cl-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42.神经-肌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B.胆碱酯酶C.美洲箭毒D.ATP酶E.四乙基铵

43.肌细胞中的三联管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4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钙离子的贮存库B.钙离子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钙离子和肌钙蛋白结合

45.肌肉收缩滑行学说的直接根据是肌肉收缩时

A.肌小节长度缩短B.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和H带缩短

C.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D.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

E.明带和暗带的长度均缩短

46.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B.Cl-C.Ca2+D.K+E.Mg2+

47.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被动张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E.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差

48.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

49.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ACh释放增加B.ACh与ACh门控通道结合能力增高

C.胆碱酯酶数量减少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终板膜上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50.某肌细胞静息电位为-7OmV,当变为+2OmV时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复极化

51.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

52.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

A.一连串单收缩B.一次单收缩C.无收缩反应D.完全强直收缩

E.不完全强直收缩

5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部位,囊胞释放Ach所引起的膜电位变化是

A.突触后电位B.接头后电位C.局部电位D.终板电位E.微终板电位

54.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肌束颤动症状,是由于何种酶受到抑制

A.腺苷酸环化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ATP酶E.氨基肽酶

55.筒箭毒可被作为肌松剂应用,是由于能在终板膜部位

A.激活胆碱酯酶B.与Ach竞争结合位点C.与Ach结合成复合物

D.抑制神经末梢Ca2+内流E.减少囊泡释放Ach

56.骨骼肌细胞中哪种蛋白质能与肌浆中的Ca2+结合

A.肌凝蛋白B.肌红蛋白C.原肌凝蛋白D.肌纤蛋白E.肌钙蛋白

57.骨骼肌细胞内贮存Ca2+的主要部位在

A.纵管B.横管C.三联管D.终末池E.肌质网

58.骨骼肌舒张时

A.消耗ATPB.不消耗能量C.释放机械能D.释放化学势能

E.需Mg2+离子

59.肌肉的初长度是由哪项因素决定的

A.肌肉的种类B.肌肉的酶活性C.前负荷D.后负荷E.横桥的数目

60.骨骼肌收缩的最适前负荷是肌小节的初长度处于

A.1.5μmB.1.5~2.0μmC.2.2μmD.2.0~2.2μmE.3.5μm

61.在正常人体,参与维持姿势的骨骼肌收缩形式主要是

A.完全强直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复合收缩D.等张收缩E.等长收缩

62.能够反映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是

A.长度-张力曲线B.被动张力曲线C.等长单收缩曲线D.张力-速度曲线

E.等张单收缩曲线

63.下列哪项因素会降低骨骼肌的收缩力

A.增加后负荷B.增加前负荷C.给肾上腺素D.缺氧E.给咖啡因

64.等张收缩的特点是

A.不产生位移B.发生在离体骨骼肌C.是单收缩D.可做功E.可维持姿势

A2型题

65.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纤维传导抵达神经-肌接头部位时,轴突末梢中的囊泡释放Ach,使终板膜产生终板电位,然后在什么部位引发动作电位

A.肌细胞膜B.接头后膜C.终板膜D.横管膜E.三联管膜

66.骨骼肌收缩是横桥与肌纤蛋白的结合、扭动、解离、复位和再结合、再扭动所构成的横桥循环过程,使细肌丝不断地向粗肌丝M线方向移动。

其能量来自ATP。

下列那种肌肉蛋白质具有ATP酶活性

A.肌纤蛋白B.肌钙蛋白C.肌凝蛋白D.原肌凝蛋白E.调节蛋白

67.用连续刺激作用于骨骼肌,当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内,会使肌肉产生

A.单收缩B.不完全强直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D.等长收缩E.等张收缩

68.观察肌肉初长度对收缩的影响,可得到骨骼肌长度-张力曲线。

结果表明,在最适初长条件下进行收缩,肌肉产生的张力最大。

因为在此情况下

A.起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B.横桥释放的能量最多C.ATP酶的活性最多

D.横桥循环的速度最快E.钙通道开放的数目最多

69.平滑肌细胞中的细肌丝有同骨骼肌类似的分子结构,但是引起平滑肌细胞内粗、细肌丝滑动的横桥循环的机制与骨骼肌并不相同,因为平滑肌细胞中不含肌钙蛋白,而含有

A.肌纤蛋白B.肌球蛋白C.肌红蛋白D.钙调蛋白E.原肌凝蛋白

B型题

(70~74题)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超射

70.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

71.静息时K+外流增多,膜电位出现

72.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73.动作电位过程中,Na+内流停止而K+外流增加称为

74.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

(75~77题)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

75.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7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是

7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的离子机制是

(78~81题)

A.锋电位B.阈电位C.负后电位D.局部电位E.正后电位

78.可兴奋细胞受阈下刺激时可出现

79.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电位

80.引起兴奋的最小膜电位

81.由生电性钠泵引起的暂时性超极化称为

(82~84题)

A.河豚毒B.四乙基铵C.阿托品D.美洲箭毒E.异搏定(维拉帕米)

82.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物质

83.阻止动作电位产生的物质

84.可延长神经动作电位复极时间的物质

(85~86题)

A.电压门控通道B.化学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D.压力门控通道E.Na+通道复活

85.决定神经细胞不应期长短的通道

86.引起终板电位的主要通道

(87~88题)

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道C.机械门控通道

D.细胞间通道E.缝隙通道

87.在神经-骨骼肌接头部位释放Ach产生终板电位的过程中,有何种通道参与

88.在引起神经轴突膜除极中起关键作用的Na+通道属于

(89~91题)

A.脂质双分子层B.载体蛋白C.通道蛋白D.钠泵E.钙泵

89.当运动神经末梢不再有动作电位传来时,肌细胞兴奋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通过什么机制回收到肌质网

90.神经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Na+内流和K+外流,通过什么机制得以恢复

91.细胞代谢所需的O2和所产生的CO2是通过什么渠道跨膜转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2.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跨膜转运过程。

3.主动转运:

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的过程。

4.阈值(阈强度):

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5.阈电位:

引起Na+通道突然开放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6.钠-钾泵:

既Na+-K+依赖式ATP酶,它是镶嵌在细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主动转运Na+、K+的蛋白质。

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可使3Na+个移出膜外,同时有两个K+移入膜内。

7.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8.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

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9.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10.兴奋是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及其表现。

11.兴奋性是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12.是指将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藕联起来的中介过程。

13.等长收缩是指张力增加,长度不缩短的肌肉收缩过程;等张收缩指长度缩短,张力不增加的肌肉收缩过程。

14.前负荷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它在具有一定初长度的情况下发生收缩。

15.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

它是肌肉缩短的阻力。

16.终板电位是指神经肌肉接头前膜释放Ach,Ach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接头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17.连续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复合。

一、填空题

1.液态镶嵌2.通道载体3.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4.局部电流5.超极化

6.Na十内流或Na十电流7.动作电位8.逆9.易化10.单纯扩散11.Na十

12.钾K十13.增加增加14.不变降低15.钠-钾依赖式ATP2个K+3个Na+

16.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17.刺激强传导距离18.张力(P0)收缩速度(Vmax)

二、是非题

1.错2.错3.错4.错5.错6.错7.错8.对9.错10.错11.对12.错

三、问答题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大致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

单纯扩散

被动转运

易化扩散:

通道、载体

原发性主动转运:

钠泵、钙泵、氢离子泵等

同向转运:

葡萄糖/Na+、碘泵

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Na+-K+交换

逆向转运Na+-H+交换

出胞和入胞 Na+-Ca2+交换

2.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在于: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单纯扩散的物质:

O2、CO2、酒精、脂肪酸等。

其特点有:

(1)顺浓度梯度;

(2)不耗能;(3)无饱和现象;(4)无结构特异性。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借助载体或通道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易化扩散的物质:

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

其特点:

(1)顺浓度梯度;

(2)不耗能;(3)膜蛋白质为中介物;(4)具有特异性;(5)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具有饱和现象。

3.钠泵是指镶嵌在细胞膜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主动转运Na+、K+的蛋白质。

其化学本质为

Na+-K+依赖性ATP酶。

转运机制:

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泵入2个K+。

运转结果:

造成超极化。

消耗一个ATP分子,胞外净增一个正电荷故称为生电性钠泵。

生理作用和意义:

(1)保证细胞内外Na+、K+不均匀分布。

(2)提供细胞内高钾,为胞内生化反应提供必要条件,也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前提条件。

(3)提供细胞外高钠,建立Na+势能储备,为继发性主动转运作准备。

(4)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

4.细胞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动作电位时相

去极化相+复极相负后电位前部负后电位后部正后电位

刺激强度阈上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电位反应无可产生AP产生AP产生AP

兴奋性最小(零)渐增最大低于正常

Na+通道状态失活逐渐恢复基本恢复完全恢复

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

(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

(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

(3)Na+的扩散:

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Na+渗漏通道。

(4)Na+-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发生短暂的、可逆的膜内电位变化。

其波形与形成原理:

波形时相

形成原理

去极相(上升支)

Na+通道开放,大量Na+内流形成

超射值(最高点)

Na+电-化学平衡电位

复极相(下降支

K+通道开放,大量K+外流形成

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

K+外流蓄积,K+外流停止

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

由生电性钠泵形成

6.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局部电位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阈下刺激≥阈刺激

Na+通道开放数量少多

电位幅度小(阈电位以下)大(阈电位以上)

总和现象有无

全或无现象无有

不应期无有

传播特点指数衰减性紧张性扩布脉冲式不衰减传导

7.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爆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

在胆碱脂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8.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及收缩舒张原理如下:

肌膜动作电位经横管传到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