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5158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9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地球仪地图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含问题详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乙地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B.鞍部

C.陡崖D.山脊

15.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

A.200米B.300米

C.400米D.500米

16.甲村到b处耕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

A.100米B.200米

C.300米D.400米

2018年春节期间,小明一家人到一岛国进行了旅游,结合该岛国(面积为21.1平方千米)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7.该岛位于()

A.东半球 大西洋B.东半球 太平洋

C.西半球 大西洋D.西半球 太平洋

18.若图中A、B之间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接近于()

A.1∶10000B.1∶50000

C.1∶100000D.1∶500000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380米B.400米C.590米D.620米

20.如图所示区域的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①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②地势南高北低

③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④甲地所在地形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4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64

(1)画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

(2)画出黄赤交角并注明度数。

(3)这一天A地正午太阳高度是,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北极圈上昼长时间为小时。

南极圈上昼长时间为小时,赤道上昼长时间为小时。

22.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D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2)此时D点是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昼长是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4)这个季节我国东部盛行______风,气候特征是 

2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④四点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对应的位置,请判断对应的节气分别为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每年的___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_____(快或慢),此时地球公转到_____点(填数字)附近。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公转到_____点(填数字),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2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代表北半球某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2)甲图中A、B、C三地中,昼由长到短的排列是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

(3)此刻,B点上可以观测到______现象(填日出或日落),B点昼长是______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______地区。

(5)请依据甲图提供的信息,在乙图中绘出晨线或昏线及太阳光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

25.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日照图。

(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

,经度为________°

(3)图中CDE表示晨昏线,其中CD线是________(晨或昏)线。

(4)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____点,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点。

(5)图中A、B、C、D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

(6)该日B地昼长_____小时,D地夜长_____小时。

(7)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一天,哈尔滨市(45°

N,125°

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

(9)这一天之后的一个月内,悉尼(34°

S,150°

E)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此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是__________和180°

经线。

26.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

在右上角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

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此时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千米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旅客可以看到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是________。

27.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DE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A,D,E。

(2)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原因是。

(3)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坝址,同时用斜线画出图中被水库淹没的地区。

(4)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按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以下。

(5)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

为什么?

(6)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理由是。

28.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单位:

m),完成下列问题。

(1)A处的地形是_______,C处的地形是_______,E处的地形是_______。

(2)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山顶。

(3)河流甲的大致流向是___。

(4)图中乙、丙两支流,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支流,原因是___。

(5)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高为100米,请用“‖”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原因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当军舰在160°

E,59°

S的海面上,沿160°

E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射程为1000千米,因为导弹在发射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转力的作用,在南半球会偏向左边,所以最后落点的地方是向东超过160°

E进入西半球;

根据地球上每跨一个纬度大约110千米长的距离,导弹射程为1000千米,所以最终导弹飞出约9个纬度,落点纬度约为68°

N,所以是位于西半球的高纬度海区,故C项正确。

2.B

【解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甲乙位于北半球,水流向右偏,甲是右岸,受侵蚀。

乙是左岸,泥沙沉积,可能与河岸相连。

丙丁在南半球,水流向左偏,丁在左岸,受侵蚀。

丙在右岸,泥沙沉积,可能与河岸相连。

B对。

A、C、D错。

3.D

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故D正确。

4.D

【分析】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1)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如图示

【点睛】

此图用图示法效果较好。

5.B

6.B

5.在经纬网图中。

所跨的经纬度数相同,所在纬度越低,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

三地都跨了20个经度和20个纬度,其中①②两地处在赤道和纬度20°

之间,面积相等,而③地所处纬度较高,面积比其他两地小,故该题选B。

6.该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应用。

由于地球是赤道略鼓,两级稍扁的椭球体,所以,③区域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略短,A错误;

①地位于南半球,经度范围在20°

W与40°

W之间,所以③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B正确;

③区域位于160°

E以东,属于西半球,C错误;

①区域到③区域的最短走法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经纬网的应用

1、定“位置”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经度)。

2、定“对称点”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

如图A(40°

N,20°

W)与B(40°

S,20°

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线相对,和为180°

纬度相同,如图A(40°

W)与C(40°

N,160°

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图A(40°

W)与D(40°

S,160°

3.定“方向”

⑴方格状经纬网图

①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

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

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图所示:

⑵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东方。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4.定“距离”

⑴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纬度1°

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⑵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经度1°

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

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5.定“最短航向”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常见的大圆如下图所示:

⑴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下图中AB长即为AB两点间的最短距离,A在B的正南方。

⑵若两点的经度差为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距离经过极点。

如上图中从B到C的最短航线经过北极点,从B到N是向正北方,从N到C是向正南方。

⑶出发地与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过两点的大圆不是与经线圈重合,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这个大圆的劣弧段长,分析方向变化要看劣弧的走向。

如上图中EF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EPF的长,从E到P是向西北方向,从P到F是向西南方向。

6.定“范围”

⑴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⑵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⑶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7.B

考查山脉的走向。

根据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地山脉的主体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故B项正确。

8.C

9.D

8.图中恩克斯堡岛与罗斯岛相比,距离南极点更远,因此恩克斯堡岛位于罗斯岛以北地区;

从南极点俯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表现为顺时针,依据劣弧定向,恩克斯堡岛应位于罗斯岛以西,故C正确。

9.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据图可知:

A地的坐标为135°

E,0°

B地纬度约为45°

E,15°

N,则A地在B地的东南方向,据此选D。

沿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

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0.A

11.C

10.本题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由图示可知,苏丹所在纬度为16°

N附近,北京位于40°

N附近,因此就南北方向来看苏丹位于北京的南部;

苏丹位于34°

E附近,北京位于116°

E附近,因此就东西方向来看,苏丹位与北京的西部,因此,综合判断苏丹应该位于北京的西南部,故答案选A。

其它选项均不对。

11.由图可以看出南苏丹,最北部和最南部之间大约相差8个纬度,根据统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距离相差111千米可知,两地的实际距离为8x111km=888km,结合答案选C项。

12.A

13.C

12.在没有特殊标志的地图上,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指向一般为北方;

在有经纬网图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故学校在火车站的正北方,A项正确。

13.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米,因此学校到科技园区路线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故实地距离为450米,C项正确。

14.B

15.B

16.D

山顶处等高线闭合,海拔最高。

乙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形部位是鞍部。

陡崖处等高线相交,山脊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

两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是相对高度。

14.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形态,山顶处等高线闭合,海拔最高,A错。

乙地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形部位是鞍部,B对。

陡崖处等高线相交,C错。

山脊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D错。

15.图中a地海拔高度500米,b地海拔高度200米,a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B对。

16.甲村到b处耕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图上比例尺是1:

2000,则实地距离是4000厘米,即400米,D对。

A、B、C错。

17.D

18.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地图比例尺的计算。

17.根据该岛的经度可推测是在平洋中,所以选项A、C应舍去;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

W和160°

E,由图可知该国所在经线经度为166°

55′E,在20°

W以西至160°

E之间,属于西半球,选项D正确。

该题考查地球基本知识(东西半球划分)。

18.该岛的面积为21.1平方千米,结合其形状可推断出其长和宽在5千米左右。

若图中A、B之间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其比例尺约为5:

500000=1:

100000。

故答案选C。

19.C

20.B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内容较为基础。

19.由图知图中最高点为M地附近,海拔为600~700米,最低点为河谷底部,海拔为100~200米,故最大高差接近600米,选C。

20.图中地形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较稀疏,以丘陵为主,甲地所在地区四周高中间低,故选B。

五种基本地形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山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边缘等高线密集,顶部明显稀疏。

平原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平均海拔200~500米,等高线较为稀疏。

21.

(1)略注意: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切线相垂直处

(2)略23°

26′

(3)90°

46°

52′2401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画法和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

—(当地地理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2.

(1)北;

A>B>D

(2)0;

B;

18(3)(23°

26′N,45°

W);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东南;

高温多雨(气温高,降水多)

(1)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D。

(2)图中D点所在经线将夜弧等分,因此地方时为0点。

图中显示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故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B。

做出过B点的纬线,昼弧所占比例为3/4,故昼长是18小时。

(3)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为23°

26′N,读图可知D经度数为135°

E,地方时为0点,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45°

W。

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图中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4)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盛行东南风,夏季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

23.

(1)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1;

快;

(3)①③;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本题考查公转轨道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根据图示太阳直射点(延长东西向的太阳光线至地心,与地表的交点即是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判断,②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④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故②是夏至日,④是冬至日,再依据地球是自西向东公转,故①是春分③是秋分。

(2)每年的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地球公转到④点附近。

(3)当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时,地球公转到①③点,即春秋二分。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4.

(1)23.5°

S,90°

E

(2)ACB 

ACB

(3)日落 

6

(4)整个北半球

(5)如图

(1)根据逆时针自转可知甲图代表北半球,此时北极圈内为极夜,对应北半球的冬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地方时12点所在的经线,据图,90°

E为12点,则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

(2)甲图表示北半球的冬至,该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则图中A、B、C三地中,昼由长到短的排列是ACB,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据此三地的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是ACB。

(3)此刻,B点位于昏线上,则B可以观测到日落,B点15点日落,则其昼长是6小时。

(4)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5)结合上面几题的分析标注晨昏线及太阳光线,注意: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赤道上昼夜平分,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

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可以判定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达到全年昼长最大值。

25.

(1)北夏至日

(2)23.5°

N45°

W

(3)晨

(4)1521

(5)D

(6)180

(7)23.5°

N及以北地区南半球

(8)68.5°

(9)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10)135°

(1)此图所示为北半球,此时北极圈内为极昼,故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

(2)该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

,A点为15点,A点经度为0°

,相邻经线间隔45°

,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点,其则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45°

(3)图中CDE表示晨昏线,其中CD线是黑夜即将进入白天,为晨线。

(4)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15点,D为0点,则B点的地方时是21点。

(5)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据此,图中A、B、C、D四地中,D纬度最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

(6)该日此时B地正值日落,时间为21点,据此其昼长=(21-12)×

2=18小时,D地位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则夜长为0小时。

(7)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的范围是23.5°

N及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是整个南半球。

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

-45°

+23.5°

=68.5°

(9)这一天之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将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依然在北半球,则悉尼昼变长,夜变短但依然昼短夜长。

(10)此时,国际日期变更线是0点所在的135°

E经线和180°

晨昏线和极圈相切,必为二至日,再依据极圈内的昼夜情况确定冬夏至。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新旧日期的界线是0点所在的经线和180°

26.

(1)如图

(2)6月22日20时 B

(3)66°

34′ 18

(4)西北 太阳在地平线上一定高度整日不落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由图乙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图甲中A位置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1)根据太阳方向为昼,画图时要注意晨昏线与昼夜半球的关系,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应为逆时针,该节气为夏至日。

(2)由图示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为6月22日前后,0°

经线上是昼半球中央经线即为12点,计算出北京时间是6月22日20点。

国庆节(10月1日)地球公转在秋分日附近,即B点。

(3)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6°

34′。

Q点所在纬线圈的昼弧长为270°

,昼长为18小时。

(4)球面上的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长度。

图中两点在晨昏圈上,因为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