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51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docx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肖对于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

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

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

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

《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中的《日书》中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有:

“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

据考证,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墓下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与十二生肖的兽名、排序等文字,竹简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

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

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

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沈炯(南朝•陈)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熟悉。

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以上文献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

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如马、羊、牛、鸡、犬等)产生一种依赖感,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如虎、蛇等)产生一种恐惧感,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如狗的嗅觉等)产生崇敬感,从而产生对动物崇拜。

十二生肖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的兽历。

1、根据原文,下列材料能证明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的一项是(3分)

A.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日书》中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

B.东汉王充《论衡•物势》一书中对十二生肖的记载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

C.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

D.南朝•陈•沈炯创作的十二属相诗,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学者们说法不一,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出学者们的观点谁对谁错,但从下文看,作者的观点还是明确的。

B.据《诗经》和《日书》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生肖已经存在,而且与地支已经确立了对应关系,而《日书》中的说法与现在流行的说法大致相似。

C.持生肖外来说的郭沫若认为,生肖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

D.古人对动物产生的依赖感、恐惧感和动物某些器官功能的崇敬感,导致他们对动物产生崇拜,这是十二生肖产生的心理基础。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十二生肖的起源,对研究早期天文学和民俗文化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B.从《诗经》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把生肖和吉凶联系在了一起;从《日书》的记载来看,当时人们用生肖来进行占卜活动。

C.作者据现有文献资料推断,十二生肖至少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十二生肖也可能产生得更早,只是现在还没有发现确切的证据。

D.按照部分学者的观点,生肖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动物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的不断深入,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雪窗帘迟子建

坐在下铺靠窗位置的是一个老女人,我上车的时候她就生在那里了。

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多半,看上去六十左右,穿灰棉袄,扎一块深蓝色的头巾,带着一只篮子。

她似乎怕别人不小心踢着那篮子,时常地往下望上几眼。

她大约是不常出门的,像小孩子一样用指甲刮开车窗上的霜花,不停地朝外张望着。

她的自言自语声引得我忍不住想笑。

比如她轻声嘀咕:

“这荒郊野外的还亮着灯,这不是给鬼照亮的嘛。

”这电线杆子可真多啊,隔不远就一个。

这电是从哪里走的呢?

一个胖乎乎、醉醺醺的中年男人说他要睡觉,让老女人赶快让开。

老女人从裤兜里掏出票来。

她的票是这张铺位的,千真万确。

很快,列车员过来了。

她听明了事情原委后,对老女人说:

“这事情怪不了别人,你不换

票,火车开出半小时后,就等于放弃了对这铺的权利。

这铺已经卖给人家了。

”“那我上哪里坐着呀?

”她颤着声问。

“坐边座上吧。

”列车员说,“没别的办法了。

老女人落下了眼泪,提着篮子来到边座上。

她看了一眼那贴着车厢壁立着的座儿,说:

“它

立着我可怎么坐呀?

七仙女的屁股也坐不稳定呀!

”她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列车员一伸手把那弹簧座拉了下来,说:

“这是可以活动的座,你一起身就自动立起来了!

”老女人把篮子放到窄窄的桌上,小心翼翼地坐下来,用手护着那只篮子。

一个年轻人叹了口气,说:

“唉,可惜我买的是上铺,您也爬不上去,要不我就让给您得

了。

这时从靠近门口的地方走过来一个穿驼色毛衣的男人,他看上去有六十左右了,戴一副

老花镜,手中提着一份报纸。

他对年轻人说:

“我是下铺的,我能爬到上铺去,你让老太太睡我的铺,我睡你的不就行了吗?

那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连连摆着手说:

“你这么大岁数了,我可不能让你到上铺去,万一磕碰着怎么办?

“我天天早晨都打太极拳,什么毛病都没有,别说爬上铺了,就是上树都没问题!

”老人拍着胸脯说。

“那可不行,万一有闪失,我可负担不起!

”那人的脸涨红了,借口上厕所,逃之夭夭。

老头叹了一口气,说:

“不诚心让铺,装什么好人啊。

”说完,回自己的铺位了。

有个抱小孩的妇女说:

“我带着孩子睡在下铺,可是小孩子离不开我,不认别人,我要是

在家,她奶奶搂着她睡都不行。

她不认生的话,我就让你和她睡一个铺了。

”我犹豫了一下,轻声对她说:

“要不你和我睡一个铺,你睡前半宿?

”“姑娘,不用你费心了,我能坐着,不就是一宿吗?

”先前我还有些紧张,她的话竟使我一阵轻松。

我说:

“要不我睡前半宿,后半宿你睡?

”车厢突然暗了下来。

我睡不着,不时地翻身探头看一眼老女人,她依然端端正正地坐着,

样子就像一个用心听讲的学生。

我终于在黎明前连续睡了三四个小时。

醒来见她依然把手搭在篮子上,端正地坐着。

不由得心生羞愧。

我跳下中铺,对她说:

“大娘,到我的铺上休息一会儿吧,篮子我帮您看着。

她用微弱的声音说:

“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快到站了,不麻烦你了。

”她的话使我无地自容。

我觉得喉咙那里热辣辣的,仿佛着了火。

天色渐渐地亮了。

经过了一夜寒冷的旅行,车窗积满了厚厚的霜雪,仿佛挂了一幅严严实实的雪窗帘。

老女人又开始用指甲去刮霜花了,那声音“嚓嚓”响着,就像刀在割着我的心,让我感到阵阵疼痛。

抱小孩的妇女过来了,她对老女人满怀歉意地说:

“原想着和孩子早点起来让你去躺躺的,可是不知怎么的一觉就睡到天亮了。

这时,又有几个旅客过来让她去自己的铺位躺一会儿。

老女人回答大家的话总是一个内容:

“这一宿都挺过来了,就要到站了,不用了。

前方就要到青杨树车站了,那是老女人下车的地方。

她的腿已经麻木了,走得很迟钝,踉跄着,像是拼尽全力在拖着两条腿走。

她挎着的那只篮子,也跟着她踉跄着。

我坐在老女人坐过的边座上,透过她刮开的那道明净的玻璃,望着那个小小的站台。

她终于下了火车。

她把蓝围巾系到头上了,缩着身子在站台上张望着。

火车启动了,她的身影很快就被甩在车后,甩在一片苍茫的白雪中,模糊了,不见了。

而我所坐的座位,还残存着她的体温,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冷,从未有过的寒冷。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述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女人,由卧铺票却因为不知换票流程,导致自己的铺位被一个中年人强行占据而无人相助的不幸遭遇。

B.小说除了用环境、动作、语言等描写手法外,还用了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如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等。

C.老女人喋喋不休地表达着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疑问,比如窗外一闪而过的电线杆、车厢上的弹簧边座等,这表现了她幽默风趣的性格。

D.小说语言细腻,意蕴丰富,如结尾些老女人的座位“那么的热”,可我却觉得“周身寒冷”,在冷热对比中突出了“我”复杂的心理感受。

5、这篇小说以“雪窗帘”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说迟子建的小说在寒冷和恋伤中,总能让人体会到一种温暖,给人以希望。

这篇小说是如何通过人物表现“温暖”的?

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

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世宗初,

起家中侍上士。

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

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

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

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

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

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

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

建德元年,迁京兆尹。

三年,出为熊州刺史。

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

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

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

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

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

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

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

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

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

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

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

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

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

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

其待士礼贤如此。

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

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

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

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

初。

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

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

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

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

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时年四十八。

(节选自《周书卷四十》)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B.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C.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D.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世宗非常喜欢宇文神举,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

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

不久,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

B.宇文神举是一个治理有方的人。

在治理并州的时候,宇文神举针对此地的现实状况,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月之间,远近心悦诚服。

C.宇文神举对待士人礼贤敬重,黄门侍郎卢思道曾参与反叛,被捉住后,将要被处死。

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

D.周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恐怕自己遭殃,心中不安。

后来被周宣帝派人赐毒酒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

②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

欢乐,乐趣。

②青门:

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

“青门”。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

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1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与奢靡,其中表现声乐的句子是

,。

(2)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境界,天地万物只有做到,

才能游于无穷,达到逍遥。

(3)《书愤》中表达了陆游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的两句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三、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伊士曼看来,马可尼发明的机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带给了整个人类文明深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为如此,1909年,马可尼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B.近日,在第一届浙江省技工院校创新创意大赛决赛中,舟山技师学院选送的“船舶电力拖动直流电磁制动控制器”项目,在进入决赛的26个项目中得分第一,荣获省一等奖。

该项目有望解决海雾对电器元件的严重腐蚀。

C.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

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

这是诗人惠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D.白居易在《夜琴》中说: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正是在自弄自罢中,他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记了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

16、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断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

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

……

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

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A.⑥③①④②⑤B.①④③⑥②⑤C.①④⑥③⑤②D.⑥③⑤②①④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对你格外垂青,是因为你身居卑位,却能屡吐高论,说来实属不易。

B.李雪莲上访并不占理,王公道对她屡屡挡驾,反而亵渎了法律的尊严。

C.十年前我们萍水相逢,未及倾诉衷肠就各奔东西,如今再会,真是久仰了。

D.我斗胆向您提出心中的若干疑惑,其中不乏陋见,实属冒昧,见笑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①,大部分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又由于高原自然生态系统较脆弱,②,所以大多数采取封闭式的保护方式,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非法或不合理的经营活动。

对于一些已经开放旅游的森林公园和保护区,

③,严格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的旅游活动,正确处理好旅游与保护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9、下图是《2016年中国数字电商消费者调查报告》,请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对象

项目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网购在全国总市值中的占比

49.9%

50.1%

电子商务普及率

89%

62%

网购者增速

43%

61%

透过途中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三条信息:

①;

②;

③。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

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

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无可能。

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

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

⑥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

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A项,原文第一段为“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只有A项材料的时间

在汉武帝通西域之前,可有力驳倒生肖外来说.

2、C项“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致”错误,原文第五段说的是“差不多”,不是“一致”.

3、D项“生肖将会淡出人们的生活”无中生有,文中没有相关表述.

 

4、D;A.错误;“被一个中年人强行占据而无人相助”错误,中年人是买了票的,不能算强行占据;B.错误;“老女人和中年男人的对比,中年男人和列车员的对比”错误;中年男人仅出现了一次,并无过多塑造,谈不上对比;C.错误;“表现了她幽默风趣的性格”错误,应该是表现她第一次出远门,对于新鲜事物的不能理解与好奇;

D.正确;

5、①雪窗帘是比喻,把因寒冷而凝结在窗子上的霜层比作窗帘,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雪窗帘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小说以此为题目,有助于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冷漠、自私的人性的批判,对温暖和真诚的呼唤;(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小说中的老女人虽然遭遇不公,依然真诚隐忍、体谅别人,表现出淳朴善良的美好人性,是小说“温暖”的体现;

②“我”作为乘客之一,因为没有给老太太让铺而自责、羞愧,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也是人性温暖的体现;

③车厢里的乘客们对老女人的不幸遭遇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怜悯、同情,这是人性温暖的体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D“柱国大将军”为官职名,中间不可停顿,排除AC;“土人”的意思是“当地人”,不可分开,排除B;故选:

D译文为:

不久,升任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计六千九百户。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宇文神举率领州兵将其讨平。

8、A“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错误,“世宗”是皇帝的庙号。

9、A“宇文神举又被周世宗任命为帅都督”错误。因为宇文神举被任命为师都督是在(“

武帝)

保定元年”后,原文为“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

10、①“孤”,死了父亲;“夙”,早;“器异”,器重.译文为:

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5分)

②“甫”,刚;“浇讹”,浅薄奸诈;“豪右”,豪强.译文为:

刚平定没多久,民风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