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29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docx

论舞剧《水月洛神》中道具的运用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2011年2月25日至27日,《水月洛神》在河北艺术中心连演三场,随后奔赴北京,开启了全国巡演的演出之旅。

经过多场演出,《水月洛神》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完善与进步,赢得了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在不断的演出实践中,《水月洛神》不断完善、充实自我,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舞剧风格,无论是舞剧本身的艺术内涵,还是舞台美术设计的恢弘壮阔,都创新性阐述了古典舞蹈艺术迈入新纪元的改革壮举。

在其演出过程中,道具作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月洛神》增加了许多戏剧性与隐喻性,充实了舞剧艺术内涵。

本文基于此现状,确立论文题目,通过对《水月洛神》中道具的使用与创新内涵的剖析,得出对未来舞剧中道具应该如何继承与发扬其优秀特质的结论,以期构建完整的论文体系,为我国古典舞剧的理论研究体系的完善与充实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

水月洛神舞剧道具创新内涵

 

引言

舞台设计是由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等成分以及由空间、形状、光色、质感、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空间与时间的综合体,其中,道具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舞台设计产生重大影响作用。

在《水月洛神》中,道具的使用不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本创作的情境,即特定的戏剧空间,还使得观众更好地明白舞剧的时代背景、艺术内涵及人物性格、最终命运归宿等。

因此,研究《水月洛神》中道具的使用内涵与可借鉴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在撰写之初,就确立了论文分为三大章节,关键创新点第二、第三章节,通过对《水月洛神道具》的使用过程与所承载的创新内涵的分析,得出《水月洛神》中道具的使用意义,以期可以为未来舞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先行基础。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许多观点的阐述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还望各位老师批评与指正。

 

一、《水月洛神》简介及构成元素

1.1《水月洛神》简介

《水月洛神》是郑州市歌剧舞剧院继舞剧《风中少林》后,着力打造的另一部精品舞剧。

《水月洛神》以曹植的传世名篇《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洛神传说为依托,以曹丕、曹植二人的兄弟相争和战乱中一个美丽女人甄宓的命运遭遇为线索,巧妙的将“诗、书、礼、乐、舞”融汇一堂,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美的探究与理解,为观众细腻的描绘出一段跨越千年的凄美之恋。

《水月洛神》是发生在中原大地的凄美爱情故事,蕴含着中原地域文化。

而从原作本身来看,《洛神赋》全文充满了浪漫色彩,展现了诗人曹植的才情和非凡的想象力,《水月洛神》用舞剧的艺术形式呈现了原作中的浪漫、空灵美感。

《水月洛神》的基调婉约柔美,作为《风中少林》的姊妹篇,正好弥补了《风中少林》所体现的中原儿女的刚强坚毅的阳刚性格,风格互补,艺术造诣更加高深,舞台设计方面更加具有可观赏性。

在道具使用与象征层面,《水月洛神》更胜一筹,因此《水月洛神》中道具使用成为笔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1.2《水月洛神》的重要构成元素

1.2.1凄美古典的爱情故事

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一个绝美宛如仙子、圣洁宛如神族的宓妃形象,通过优美的文笔抒发了对宓妃无限真挚的倾慕与可望而不可求的爱恋。

据说,《洛神赋》其实隐喻了曹植对于甄后,也就是自己的嫂子的恋情。

但是凄美的爱情注定是无疾而终的结局,因此,曹植借助人神相隔的爱情故事,婉转的表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期翼兄长曹丕(魏文帝)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的不是人神相隔的凄美爱情,而是有血有肉的骨肉之情。

《洛神赋》的起意并不是歌颂爱情,而是表达政治诉求,然而,作为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舞蹈艺术家们则愿意相信这篇古典凄美的文章是在诉求美丽爱情的相遇,并在《水月洛神》中重新解读历史上著名的大才子曹丕的心路历程,通过古典凄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人的觉醒”。

1.2.2磅礴大气的道具辅助

《水月洛神》是一部讲述美丽神话传说的舞剧,道具辅助可谓是磅礴大气。

为了处理出曹丕与宓妃相见时的恢弘场景,编导人员用布幔拉出各种形状精致大气、气势磅礴的空间画面,对于天幕的处理则用金色的灯光晕染,道具与布景成为舞台设计的主题,并使舞台形象成为一个整体系列。

灯光与音乐配合着舞剧的情节发展,将气氛渲染到高潮,使观众彷佛置身在《洛神赋》这一美丽爱情故事之中。

道具的频繁使用、服饰的精良华美、演员的优美演出,都使得《水月洛神》成为名符其实的舞台精品。

1.2.3婉约柔美的动作神态

舞蹈是一种动态艺术,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

《水月洛神》的舞蹈总体格调为婉约柔美,因此,舞蹈演员在舞台实践中,极尽柔美之态,形成了宛如流水般的流动性与柔和性。

流动性指的是舞蹈动作富有美感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舞蹈动作与空间之间的衔接具有跳跃性,处于行云流水的自然转换状态;柔和性指的是舞蹈演员的神态具有谦卑柔和的特点,主要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与舞蹈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的束缚。

 

二、《水月洛神》中道具的概念与功能

2.1《水月洛神》中道具的定义与性质

2.1.1道具的定义

具的本意是宗教祭祀和修道所用的物品,在舞剧演出中,道具是演员直接运用的器。

除了布景之外,舞台上的一切陈设和用具及演员随身携带的物件等都属于道具的范畴。

道具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统称为“砌末”,即包含了桌子、椅子、帷幕、布城、山片等包括道具和布景在内更广泛的概念,从中也反映了道具与布景是密不可分的。

有的道具就起着布景的作用,比如《水月洛神》中,当曹植奋起而舞时,身后布景前所站的女演员手执莲花造型的灯具,一方面起到道具修饰的作用,一方面又与身后布景无形中相得益彰,彰显了厚重时代的历史氛围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像莲花般娇弱且美丽,引人恋爱。

在舞剧演出中,道具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布景更加直接,有些幕并没有布景,道具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道具的分类

道具就其性质、用途和形式可以分为:

装饰道具、大道具、小道具、随身道具与象征性道具等。

  1.装饰道具。

装饰道具是指一般不直接与表演动作发生联系,对对环境的气氛与特征起作用的道具。

如墙上的画框、门帘、壁毯、吊灯、照片与其他装饰品等。

在《水月洛神》中,装饰性道具屡屡可见,比如舞女手执的莲花造型的道具,有时摆在舞台边烘托气氛,便成为了独具匠心的装饰性道具。

  2.大道具。

大道具是指体积比较大的家具陈设,如桌子、椅子、床、柜子之类。

是表演动作的重要支点,也是表现指定时代和环境特征的重要形象。

在《水月洛神》中,古朴大鼓造型的道具就是体积最为庞大的道具,其流畅花纹、古朴质感都体现了古时代的背景,夸张的艺术造型也成为舞台神话的有力烘托手段。

3.小道具。

小道具是指体积较小,可随时移动的物品,如花瓶、古玩、台灯、电话等。

在《水月洛神》中,小道具的使用较为频繁,因为体积小,便于舞者使用,比如舞女幻化时飞扬的彩带,就是小道具中最为精巧的一环。

  4.随身道具。

随身道具是演员随身携带的道具,如兵器、扇子、灯笼、香烟等。

它能协助表演动作,也能展现人物所处的时代、地域、身份及职业等个性特征。

在《水月洛神》中,曹丕发髻所带的黑玉束冠就是随身道具,展现了其皇家背景,也凸显了其人物性格。

5.象征性道具。

象征性道具是指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用具及其他形象,如水旗、军旗等,也指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的形象,如原始舞蹈中的兽头面具等。

在《水月洛神》这种神话舞剧中,几乎每个道具都有象征性的意义,比如莲花道具象征着忠贞爱意与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古朴大鼓象征无形的压迫与冲破天际的愤怒、镜面道具更是让一切宛如梦境,美轮美奂,因此,象征性成为《水月洛神》中道具使用的另一大特色之一。

2.2.《水月洛神》中道具的功能

在《水月洛神》中,舞台道具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实用功能。

道具是和舞蹈演员的动作直接联系的。

它可以为舞蹈演员的动作的展开提供支点。

道具的大小、方圆、轻重、支撑力都会对表演形成一定的影响。

比如,《水月洛神》中,演员击打的大鼓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审美价值,并且具有实用功能,演员击打大鼓,发出震耳欲聋的密集鼓点声,形成了独特的舞台审美感受。

2.再现功能。

道具可以反映舞剧动作特定的环境特征,如时代、地域、民族和国家等;还可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职业、身份、阶级、性格和爱好等。

一个典型的道具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历史,也可以成为某个舞剧典型形象的一部分。

3.表现功能。

一件普通的道具和舞剧内容相结合可以起到某种象征性的作用。

比如《水月洛神》中那面矗立在舞台中央的大镜子,由始至终倒映着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表现了艺术对于生活在再现与升华,也无形中为舞台艺术增加了一种朦胧美感。

三、《水月洛神》中道具的双重价值

3.1道具具有辅助叙事发展的价值

随着中国舞剧的快速发展,已经在题材选择、结构形式、肢体语言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探索,并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创作风格。

作为舞蹈艺术最高形式的舞剧,其叙事性是它的基本艺术特征,而舞蹈肢体语言又拙于叙事,因为肢体并不具备文学语言那样充满逻辑性的理性叙事功能,让它清楚的讲述故事,即便使用大量舞蹈动作组合或者难度技巧,都无法实现像文字叙述的目的。

《水月洛神》就是典型的中国舞剧,它需要用舞蹈的形式讲述一个文字故事,其对于舞剧叙事的要求能力必须高端,并且目前我国舞剧的发展现状即尽量不用或者少用哑剧手段的创作潮流,为了更好地达到叙事目的,使用道具协助称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水月洛神》中,道具的使用帮助舞剧突破了肢体语言的局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水月洛神》使用大小道具百余件,其中有再现神话氛围的镜面道具、标志地域与时代特征的大鼓道具、还有象征功能与价值的莲花道具,更有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并渲染气氛的布幔设计,如曹家两兄弟争执时,舞者仅仅通过肢体语言的塑造是不足以表现舞台冲突的,此时镜面道具映射出幽兰、冷寂的光芒,并且时隐时现,营造出一种曹家两兄弟心思百转千回且情况危急的舞台氛围。

可以说,在《水月洛神》中,舞剧是由舞者的肢体语言和道具共同来完成叙事任务。

3.2道具具有辅助舞剧抒情的价值

“如果依据抒情也是有层级的,情绪的背后是情感,而情感的背后是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则包含着叙事成分。

”因此,舞剧的抒情也应该属于叙事范畴。

其实,在舞剧表达过程与最终目的上,叙事与情感这两条线始终是牛街在一起的,无法将其中一方剥离出去,也许这就是舞剧自身的一种叙事规律。

《水月洛神》是新作舞蹈作品,在叙事手法与结构形式上较之以前都有着很大的改变,关注目光已经从追求完整叙事转移到了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类终极情感上。

叙事不再是最终目的,已经成为表达舞蹈编导思想的一种方式。

由于《水月洛神》的舞蹈编导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编导创作重心转移等因素,道具的使用也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还要帮助丰富人物情感,并且承担传递情感的主要功能。

在《水月洛神》中,对于古朴大鼓这一道具的使用可谓是巧妙。

它们不仅称为舞台的“景”,在叙事作用的背后,还作为“情”的抒发直接作用于事件与人物之中。

古朴大鼓是放置在舞台上的道具,先前只是作为一个背景来烘托时代特征与场面宏伟;后来又凸显了其实用功能,十余位舞者共同敲击大鼓,在挖掘了其功能的价值上,又帮助叙事渲染气氛;在曹家两兄弟争执并且曹植被兄长逼迫时,古朴大鼓的密集鼓声显得情势越加危急,曹植的境况越来越令人堪忧,也为后来曹植的奋起买下了伏笔。

古朴大鼓的在辅助叙事的同时,将舞台表现力着重放在了强调事件用情的程度上,它是为了表达舞者舞蹈动作的有力与情感的强烈而存在的。

因此,在《水月洛神》中,道具具有帮助舞剧抒情的价值。

四、《水月洛神》中道具使用的创新对于未来舞剧发展的意义

4.1《水月洛神》中道具使用的创新内涵

4.1.1镜面道具

“意象”原本是一个中国传统艺术学的概念。

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意象”不仅仅属于诗歌,人们还将“意象”一词运用于琴棋书画等多种样式的艺术品评当中。

在20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意象”呈现出了新的演变:

审美“意象”、心理“意象”甚至文化“意象”,虽然其艺术理论的阐述不尽相同,但是都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进行“意象”化的处理。

在《水月洛神》中,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镜面就属于审美“意象”创造的创新之举。

镜面道具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文化传统意蕴与符号材料,且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中“意象”营造的具体体现。

镜面道具的使用,使观众在观看舞剧的情节发展时,无意识的产生一种专注与体验,一种经验上和情感上的认同,并且在其镜面中看到了自己对于人生或者爱情的理解:

镜面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世界,与现实舞台世界相映照,生动体现出了“意象”的营造应该建立在观众的情感基础上,借鉴戏剧艺术的诗性性质,成功创新了道具艺术的使用内涵。

4.1.2莲花道具

作为舞蹈艺术最高形式的舞剧,其蕴含的艺术形式往往是多元化的。

《水月洛神》中,为了弥补舞蹈“长于叙事、拙于抒情”的艺术特征,使用道具进行辅助叙事与象征意象成为了行之有效的手段。

莲花道具的使用,借鉴了文学艺术中关于莲花的意象阐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用莲花隐喻了曹植与宓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圣洁且突破世俗,也间接营造了两人“人的意识”的觉醒,就像那抹莲花盛开在凝重、压迫的时代环境下,也使观众更加理解结局处的悲伤与无奈。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中的精华与内涵,使《水月洛神》中道具的使用进入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道具在协助演员肢体语言进行叙事的同时,还承载了演员的情感变化,成功创新了道具艺术的使用内涵。

4.1.3古朴大鼓

舞蹈是视觉性艺术,通过舞台画面直接诉诸观众的眼睛,凭借视觉感官来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当我们强调道具的其他功能时,最不可忽略的就是道具协助演员肢体语言所呈现的视觉效果。

在舞剧中,对大场景画面的营造时如果充分利用舞台道具,会增强作品整体视觉冲击力。

《水月洛神》中,古朴大鼓造型独特,其纹理、造型、材质等都彰显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风格,并且在造型艺术上进行了夸张处理,显得磅礴大气,,成为渲染舞台整体气氛的首要条件,并且演员在击打大鼓道具时,其呈现出的力量美感也成为强化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手段。

古朴大鼓道具的使用,在道具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面,开发其艺术功能,协助舞者肢体运动较好的完成了舞剧主题的表达,并使舞剧脱离了运用哑剧形式推进剧情的桎梏,将演员肢体运用更多的投入到抒发情感的舞蹈段落上,创新性的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明白了事情的发展起伏,同时还欣赏到了舞蹈艺术中独特的力量美感,成功创新了道具艺术的使用内涵。

4.2《水月洛神》中道具使用可借鉴的使用方式

以往关于古典舞剧中道具艺术的阐述一般集中在写实与情景再现的范畴,主要研究道具如何更好地反映舞剧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人文及剧中角色性格等,由此可见,道具艺术的内涵并不充实。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大型舞剧《水月洛神》的除了保留以往古典舞剧中道具元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外,又有了许多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代表了我国未来舞剧发展的趋势,是古典舞剧在走向世界舞台可以借鉴与使用的内涵与特征。

4.2.1高度综合性

过去古典舞剧的道具艺术的使用过程,是编导人员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外化与物化所构成道具的表现形式,而《水月洛神》中的道具艺术,除了是上述各种艺术形式外化与物化外,还综合了电影、电视、杂技、魔术、武术、甚至体育等各种艺术与非艺术形式,形成了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大格局,编导人员在道具艺术范畴所要运用及编创的综合艺术程度更加广阔,比如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其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与舞台背景,莲花道具的使用不仅蕴含了文化意象,无形中契合了演员形象的舞蹈美感呈现,编导人员独具匠心将魔术引入莲花道具的使用中,其变化多姿的色彩与时而盛开、时而收拢的状态仿若带领观众走入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舞台风格。

4.2.1高科技化

现代的舞台艺术,广泛应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尤其是电子技术。

因此,在《水月》中,道具的使用时伴随着灯光、布景、声音控制等元素一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从这一角度而言,《水月洛神》已经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与融合,其道具的使用可以称为“科技艺术。

4.2.3艺术个性的强化

以往古典舞剧中的道具艺术,虽然强调艺术风格与艺术个性,但是强化程度还不够。

当下《水月洛神》的编导创作中,道具艺术风格鲜明且具有强烈冲击力,不仅道具设计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个性,并且要求舞台艺术各个环节的创作人员均具备鲜明强烈的创作个性,因此《水月洛神》中,无论是从演员、舞台美术设计、灯光等角度,都与道具配合完美,为观众呈现了一出美轮美奂的古典舞剧。

古典舞剧应当在符合大众审美潮流的基础上,将道具艺术的个性化视为舞台艺术精品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

 

结语

自舞剧艺术发展之日起,舞蹈理论工作者就不断对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创作机制、创作目的等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探索,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此基础上接近对于舞蹈艺术本体的研究。

道具师中国舞剧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其审美属性的和表现性原则进行探寻,是目前舞剧创作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虽然生活中的任何物体都可能称为舞剧作品中的道具,加之每个人对物体会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感受并产生不同的操作方式,因此,道具艺术理论的体系构建是非常庞杂的。

但是,道具艺术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存在着普遍规律。

我们只有从梳理道具艺术的普遍规律入手才能达到对特殊规律的把握,最终建立新语言的模式,提高道具艺术的审美与表意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欧阳逸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N].中国艺术报.2011-03-18

[2]本报记者蒋林.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八桂巡演[N].广西日报.2004-02-19

[3]罗辛.探索中国民族交响舞剧之路[N].人民日报.2003-09-02

[4]欧建平.篱笆墙,里外瞧[N].中国艺术报.2003-08-29

[5]记者刘艳.未来广州新舞剧:

岭南舞姿混搭南拳舞狮[N].广州日报.2011-02-08

[6]本报记者周静 实习生陈晨.首部大型布依族民族现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在贵阳大剧院上演[N].贵州日报.2010-01-05

[7]陆小龙王晓斌.《玉鸟》振翅飞翔[N].中国文化报.2003/12/31

[8]记者李晓芳.舞剧《一把酸枣》开排[N].山西日报.2004/01/25

[9]方家骃.瓷魂舞魄淬精品[N].中国文化报.2005/02/26

[10]远泰 泽平.舞剧《红军花》引领主旋律创作[N].中国文化报.2011-07-27

[11]于平.悲歌慷慨赋洛神[N].中国艺术报.2011-03-18(S02)

[12]高艳鸽.《水月洛神》延续中原文化精品路线[N].中国文化报.2011-03-02(007)

[13]欧阳逸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N].中国艺术报.2011-03-18(S02)

[14]赵忱.《徽班》特有戏[N].中国文化报.2011-12-08(005)

[15]周春阳.舞剧《徽班》的生命意蕴[N].中国文化报.2011-12-08(005)

[16]周静,陈晨.首部大型布依族民族现生态舞剧《利悠热谐谐》在贵阳大剧院上演[N].贵州日报.2010-01-05(001)

[17]苏东天.形神兼备气韵生动[N].中国文化报.2002-03-14(004)

[18]解瑂.王亚彬:

用舞蹈书写成长[N].中国艺术报.2006-05-19(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