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535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docx

一年级下册阅读教案

篇一:

一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教案

第一周: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

处的感受。

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

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

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此诗的教学目的是: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

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

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

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

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

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

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解释?

教师: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

(想象后)

师: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

"危楼高百尺"。

教师:

要读出楼的高。

教师: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

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教师:

(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教师: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教师: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

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

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

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教师:

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

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教师:

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教师:

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

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

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

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

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

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说明

古诗语言精炼,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是启导学习兴趣、发展智能、陶冶情操、训练语

文能力的好材料。

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

朗读应先读通、读懂,进而表情达意地吟诵,也就是用声

音来诉说自己对诗句的感悟。

这是诗歌学习所应达到的境界。

古诗教学宜把观看图像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图像如选用得当,使用适时,将对理解诗意、

想象情景起到有益的作用。

第二周:

《克里克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绘本为载体,通过讲述、猜测、印证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孩子们的知

识、语汇。

2、努力发掘绘本所蕴含的说话因子,为孩子创设口语表达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

力。

3、架设读写的桥梁,让孩子学会编故事、写故事。

过程预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喜欢听故事吗?

喜欢当侦探吗?

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阅读小侦探,找出故事中

隐藏着的秘密。

故事马上就要开始了,请看封面:

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师随机板书:

克里克塔

你猜猜克里克塔可能是什么?

(书名、主人公的名字)

这克里克塔就藏在封面里,找一找他在哪儿?

你猜对了吗?

让我们来听一听故事,答案马上

就揭晓了。

二、猜包裹

1.、师讲述:

从前,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老太太,名叫路易丝波特。

有一天早

上,迪递员送来了一个奇怪的包裹。

2.今天,咱们故事的主角就藏在这个包裹里,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包裹,它与普通的包裹有

什么不一样,你猜猜里面会是什么呢?

师提示:

它是生活中不太受人们喜欢的一种动物。

3.出示答案。

(p7页)

师讲述:

哇!

是-条蛇!

波特太太刚打开包裹,就怎么样啦?

(学生自由看图说)

师:

是啊,波特太太刚打开包裹,就"啊"地尖叫起来,她吓坏了。

4.提起蛇,你想说什么?

(自由畅谈对蛇的认识)

5.蛇是谁寄给波特太太的呢?

原来,波特太太有一个儿子,在巴西研究爬行动物,包裹里

装着的蛇,是儿子送给她的生日礼物。

波特太太担心蛇有毒,于是去动物园查看,发现它是

一种没有毒的大蛇,叫做波儿肯斯特里克塔。

6.现在可以放心了,蛇没有毒,而且那可是儿子送的生日礼物呢!

从此,这条蛇就跟波特

太太一起生活了。

波特太太觉得那蛇的名字太长,便亲热地叫它"克里克塔"。

三、克里克塔的生活

1.师:

在波特太太家,克里克塔生活得真幸福。

你看-(看图讲述:

波特太太像疼爱自己的

孩子一样,疼爱着克里克塔,还亲自给它喂牛奶。

为了让克里克塔有回到家乡的感觉,波特

太太特地买来了棕榈树。

因为这条蛇的家张巴西是个热带雨林,那儿有许多棕榈树呢。

克里

克塔高兴极了,像小狗一样使劲摇尾巴。

克里克塔每天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越长越长,越长

越壮。

克里克塔跟着波特太太上街去买东西,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天气渐渐转冷,波特太太

怕克里克塔受凉,专门为它织了一件好长好长的毛衣。

克里克塔有一张暖烘烘的床,它躺在

棕榈树下,做着甜甜的梦。

到了冬天,它兴奋的雪地里蹿来蹿去。

2、边听边说,波特太太为克里克塔做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用三、四个字概括。

3、看图,提供句式练习说话:

波特太太像疼爱孩子一样疼爱大蛇克里克塔,给它,给它,给

它?

?

2.在波特太太的照顾下,克里克塔的生活跟一般蛇有什么不一样啊?

出示三幅特写:

图1:

喝牛奶;图2:

有床睡;图3:

有衣穿。

(从"吃、住、穿"三方面感受)

3.面对波特太太精心照顾,克里克塔又作出了怎样的表现呢?

看看图中的克里克塔,你发现

了什么?

(截图1:

摇尾巴;图2:

拿东西;图3:

看书。

4.波特太太跟克里克塔简直就像是妈妈跟孩子呢!

四、克里克塔与孩子们

1.像孩子似的克里克塔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和男孩子们玩耍时,它会变成(滑滑梯),和女孩子玩耍时,它又变成了(跳绳)。

2.克里克塔还是条乐于助人的蛇。

出示图:

克里克塔在干什么呢?

3.野营时,它教孩子们打不同的绳结。

(看,有的孩子在克里克塔的指导下已经学会打结的,

有的呢,正虚心地请教,克里克塔教得多认真啊!

4.孩子们的风筝搁到电线杆上时,它爬到电线杆上帮助孩子们把风筝拿下来。

5、你喜欢克里克塔吗?

克里克塔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出示句式练说话:

克里克塔变变变,变成()和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

五、克里克塔的学校

师:

这可真是一条非同一般的蛇啊!

1.咦,这幅画又在讲什么啊?

出示17页,让学生先讲。

2.原来啊,波特太太是学校的老师,这一天啊,她带着克里塔去上课呢!

哎哟,这个波特太

太真是异想天开,蛇又不会说话,它怎么能像我们小朋友似地回答算述题呢?

你说是吗?

3.用扭扭棒当克里克塔,玩玩课中操。

4.现在,问题正式开始了!

数数题:

图上出现了几只小手?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

图几只小猪?

几个人矮人?

小狗有几条腿?

昆虫有几条腿?

5.好了,咱们还是去看看真正的克里克塔是怎么上课的吧!

你看,课堂上克里克塔很快学会

了用自己的身体来数数!

(出示20、21页)克里克塔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身体模仿英文字母呢!

(以动画形式逐幅出示18、19页的内容)。

六、克里克塔和小偷

1、讲述:

有一天,波特太太和克里克塔在喝咖啡,朋友告诉她,最近镇里出现了小偷。

在这天夜里,小偷闯进了波特太太的家?

?

.

2、接下来,在波特太太家会发生怎样的事呢?

请你当回小侦探,想象一下克里克塔会怎样

抓小偷呢?

小组里的同学先说一说,待会儿再请派一个代表来讲故事。

3、交流。

4、讲述故事结尾。

(出示图片)

5、读到这儿,你觉得克里克塔是一条怎样的蛇?

板书:

乐于助人

6、用上句式说一说。

克里克塔是一条的蛇。

当时,

它;当时,它;当时,它。

篇二:

一年级阅读教案

《小猪唏哩呼噜》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小猪唏哩呼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对书中小猪的讨论,体会小猪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向小猪唏哩呼噜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小猪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向小猪唏哩呼噜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新书

1、小朋友们,书会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会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

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

2、平时在学习中,我们也读了很多童话故事,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布头奇遇记》?

?

3、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玩的故事书,书名叫《小猪唏哩呼噜》,相信读完后大家一定会有很多体会与收获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1、一个小猪的故事听过吗?

"(展示手中《小猪唏哩呼噜》的封面,漂亮的封面和彩色的富有童趣的插图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

2、出示小猪图片。

"你知道小猪为什么叫'唏哩呼噜'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要讲讲自己的猜测,孩子的想象力实在丰富。

3、故事在一片欢呼声后开始了--

"要讲唏哩呼噜,就得先讲唏哩呼噜的爸爸和妈妈。

唏哩呼噜的爸爸是一头猪。

他娶的太太嘛,真巧,也是一头猪。

有一天,这位猪太太给猪先生生了一大窝孩子。

猪先生快活极了?

?

"

【设计意图:

"猪"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原本就是憨厚可爱的,我就刻意地强调"猪",让孩子们满脑子都是"猪",结果都开始乐起来】

下面的故事不断地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我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孩子听故事的快乐。

一部经典的儿童文学就在教师的朗读声中传递给了学生,孩子在短暂的时间里,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

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

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

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4、介绍作者:

《小猪唏哩呼噜》是中国童话作家孙幼军的著名童话,我们在前面曾与他的"小布头"奇遇。

听说这位怪老头儿以前在"五七"干校劳动时照看过猪,为了赶走到猪圈里偷食的硕鼠,他还扛着猎枪去捕杀过老鼠。

说起来怪老头儿与猪也是有些交情的。

小猪唏哩呼噜的系列故事于90年代初开始创作,1994年曾以《唏哩呼噜历险记》为名整理成书,这本书在第五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选时获得童话类的提名奖。

同学们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5、发给学生们新书。

让我们翻开这本充童心的书吧!

相信在这本书中大家一定能找到与自己童年一样的趣事,看谁笑得最开心。

(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了!

怎不叫他们喜欢。

不过小猪唏哩呼噜并不是为了逗笑而诞生的,他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

孙幼军先生在唏哩呼噜身上寄寓了完美的儿童形象,虽然完美,但很真实、质朴。

【设计理念:

通过对书中小猪的讨论,体会小猪乐于助人、勇敢、聪明、勤劳、幽默、坚强,向小猪唏哩呼噜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做一个好学生。

三、浏览目录,了解小猪唏哩呼噜

1、刚才同学们拿到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说明大家很喜欢《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不过,要真正地读好这本书就一定得有好的读书方法,让我们先从目录看起。

2、大家认真看看目录里有多少个小故事,读一读,然后和同桌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为什么?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讨论)

四、利用插图,感知大意

1、出示部分插图。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

你从哪里看出来?

(2)它有哪些朋友?

哪个朋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3)除了它的朋友,还有哪些角色让你觉得很有趣,很好玩,或者印象深刻?

为什么?

(4)书中哪个部分让你觉得最好玩?

哪部分的描定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为什么?

(5)看完这本书,你会想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联想,叙述故事。

(大家能展开丰富的想像力,老师从你们的想像中看到了可爱的小猪。

大家到底猜得对不对呢?

我们先来读读封底的简单介绍,看封底.)

3、指名读后面的主要内容介绍。

4、过渡:

老师只是简单介绍,要想真正了解故事内容还得品读具体章节呢。

【设计理念:

利用插图引领小朋友认识小猪唏哩呼噜,充满了诱惑力图片,很容易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产生阅读的向往心态。

五、选取故事,品读内容

1、我们一起读一读《唏哩呼噜当大侠》这个章节,看看这个小可爱怎么会当上大侠?

2、学生自由阅读。

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3、全班交流:

(1)出示书中插图,感受小猪路见不平,被当皮球的场景。

(2)"鸡宅捉鬼,大侠惹麻烦"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说给大家听听。

(3)猜猜小猪这样做的结果怎么了?

你觉得有趣吗?

(4)想像一下,最后会发生什么事?

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可边读边想象。

(5)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类似有趣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6)读完后,你最想说什么呢?

【设计理念:

通过读《小猪唏哩呼噜》一书,让学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要像小猪那样关心他人。

六、推而广之

1、这本书这么有趣,好东西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怎样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爸爸妈妈?

小组合作,交流回报。

师总结出示:

(1)可以向爸爸妈妈简单介绍书的作者。

(2)可以向爸爸妈妈介绍书的主要内容。

(3)可以向爸爸妈妈吗介绍书中精彩的部分。

(4)可以向爸爸妈妈说一说看本书的好处。

2、孙爷爷还有其他有趣的书,小朋友在课外可以一起看看。

《没有风的扇子》

篇三:

一年级阅读教案1

1、书的世界真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去书的海洋漫游,初步感知书的力量;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在比赛中交流体验,激起学生爱书,爱读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准备各种书及书的光盘。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面:

是谁能让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谁能让我们了解过去走进未来;是谁能让我们心爱祖国胸怀世界;是谁能让我们智慧无穷茁壮成长。

2、出示名言,读名言,解名言: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全班交流、评选书星

⒈组织参观看学校图书馆。

过渡:

书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你看到了什么?

⒉小结:

学校、地方都有图书馆、书店,这都是提供大家读书的地方,这说明读书的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读书,长大了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小组交流各组代表带书上台交流。

①书店是我们选书的地方,那里书真多,真是知识的海洋。

②阅览室是我们看书的地方,我们找到各种各样的刊物和书籍。

三、出示光盘感悟现代

⒈出示光盘,请谁说说这里面包含多少本书,有多少字?

⒉教师告诉学生包含的内容,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3、小结。

四、实践体验课外拓宽

⒈请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进行分类。

善后选取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进行阅读比赛。

2、请学生回家自选看一本书,到下一节课在小组交流。

3、回家选书阅读,准备交流。

2、读书要正确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读书,养成正确读书的习惯。

课前准备每生准备一本拼音读物。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讲故事:

天线宝宝都很爱读书,由于会读书,他们个个能说会道,知道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事。

可最近丁丁与拉拉不知怎么一回事,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背也驼了,你们是什么原因吗?

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学生讨论:

因为他们看书时不注意姿势,书和眼睛太近了,腰不挺直,所以他们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背也驼了。

3、小结:

小朋友说得很对,是他们不注意正确看书习惯而生病的。

二、看图指导、明理记法

1、看图,出示正确的读书姿势,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读书?

讨论

①坐姿要端正,头正肩平。

②书要平放书与眼一尺,视线直角。

③胸离书桌一拳。

2、组织训练,学生练习,学习坐好看书

3、再看图:

他们错在哪儿?

学生看图说错:

①在强烈的阳光下看书。

②在昏暗的地方看书。

③在汽车、走路、吃饭时看书。

④躺在床上,伏在桌上看书。

4、出示儿歌:

读书五不歌

吃饭睡觉不看书,光线昏暗不看书,阳光底下不看书,走路乘车不看书,

走进厕所不看书。

三、训练竞赛、巩固方法

1、提出要求:

①按正确姿势读书。

②读书做到四不:

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

③读课外读物中一篇文章。

学生读拼音读物。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2、组织训练,朗读展示。

3、小结:

我们做到用正确姿势读书,读书时做到四个"不",还要注意每隔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做好眼保健操。

四、课外拓展、巩固练习

回家读书要做到正确读书,请爸爸妈妈督促。

3、读书要三到

课型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看书,做到:

心到、眼到、口到。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每生回去读《丑小鸭》,想想是怎么读的,带好《安徒生童话集》。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讲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讲《学下棋》古时候,有两个学生跟奕秋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奕秋讲下棋的技巧;另一个学生一边听,一边在想有大鸟飞来,想拉弓射鸟,两面三刀个人同样在听课,却结果不相同。

小朋友你们知道最后结果怎能样吗?

为什么?

2、听故事,说道理。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他一定掌握了下棋有本领;另一个没有认真听讲,学习三心二意,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

这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到本领。

3、教师小结,引入新课。

对呀,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那读书也专心致志,那读书该怎么做到专心致志呢,板题:

读书要做到三到。

二、尝试三到指导方法

1、提问;读书要做到"三到",什么是"三到"?

学生回答:

三到就是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2、指定尝试读《丑小鸭》,你用了多少时间读的?

是怎么读的,知道了什么?

追问;怎么才算做到"三到"呢?

学生尝试读《丑小鸭》,并全班讨论:

我用20分钟认真读了一遍,一边读我一边记,读完了再想一想这故事讲了什么?

这故事主要讲了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故事。

3、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进行小结:

眼到就是眼睛要一直看着书,不东张西望;心到就是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口到就是要大声朗读或专心默读,就是要专心致志的读书,这样我们才能读好书。

三、实践训练、巩固方法

1、组织学生限时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汇报读书情况。

2、教师小结,巩固方法。

学生实践训练,汇报读书情况:

阅读要做到"三到",必须要专心致志,要用眼看、用脑想,用口读,不能三心二意。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要求学生继续读《安徒生童话集》训练三到。

课题4、看图阅读有技巧

课型训练体验课

教学目标

1、利用插图富有直观情趣的功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在阅读实践中体会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果。

课前准备每生准备一本《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题明标

⒈谈话导入:

小朋友都喜欢看连环画,因为什么呢?

看过哪些连环画?

⒉学生说说看过的连环画,再说说原因:

因为连环画图象很美,人物个性鲜明,很多事情一看就明了。

如果在图周围配上相应的文字,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故事内容了。

3、揭题:

《看图阅读有技巧》今天我们就来学着看看图,读读书。

二、示例指导总结规律

1、出示:

《狼和小羊》提出要求:

⑴先看题和图,在什么地方?

图上有谁?

想想发生了什么事?

⑵读读下面的文字,想想它们在干什么?

发生了什么故事?

2、尝试看图读文,感悟方法。

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⑴看题和浏览图画,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⑵看图后,然后借助拼音读一读文字,想象图画中包含的意思。

4、教师总结规律:

看图想意,读文想图,图文结合,发挥想象,故事全明。

三、自主阅读训练方法

1、提问:

读书要做到什么?

回答问题:

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2、组织孩子阅读《西游记》提醒孩子轻轻翻书,教育孩子爱惜书,按学到的方法阅读,体会阅读方法,看谁用得好。

3、组织故事比赛和体会交流。

并进行小结:

①看明白图画中的主要人物。

②阅读文字与图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③看清顺序,按顺序专心读。

④开展合理的想象。

四、加深训练、拓展课外

1、组织阅读无文字图书。

并组织交流。

2、学生阅读,体会有字和无字图画书的区别。

看图多想象,并按顺序认真读,用脑想,才能知道图画书的内容。

3、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学生每人读一本图画书,参加全班的故事比赛。

课题5、画读法

课型方法指导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激发孩子阅读兴趣。

2、通过边读边画等方法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课前准备每生准备一本《安徒生童话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