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548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docx

辽宁省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

辽宁省2019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B.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C.观察实验现象可知: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少

D.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温度计上升的示数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

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时,反射角30°

3.冬天,晒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4.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保持如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的不动,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

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所在的位置看成视网膜的位置,则此时的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正常眼睛

D.老花眼

5.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4m/s

B.等于4.2m/s

C.等于5m/s

D.等于3m/s

6.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帆船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B.空中的雨滴相对于帆船是静止的

C.空中的雨滴相对于牛是静止的

D.地面上的人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7.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

8.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鹦鹉照镜

C.

手影游戏

D.

放大镜

9.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

10.小明观察到风越大时,红旗发出的声音就越尖。

根据此现象小明提出:

“如果我们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部分,用不同的力拔动钢尺,用力越大,钢尺振动就越快,其音调应该就越高”。

他这一提法属于()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11.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

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

B.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

C.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

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

12.下列数值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50g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mm

C.一个中学生的正常心跳频率为1.2Hz

D.5月份扬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20℃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__,入射角是__度。

14.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________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_______的. 

15.如图-8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cm。

A、B两把刻度尺____精确度更高。

 

16.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甲车的速度为______米/秒,乙车速度为___ 。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____米。

17.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积水,发亮处为地面,这是因为在地面上暗处光发生了_______反射(填写“镜面”或“漫”)。

在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入射角。

18.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看到“窗花”,“窗花”通常会结在玻璃的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9.2018年1月31日晚,中国多地观察到了月全食现象,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____.有时雨后会看到美丽的彩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_____现象.

20.五一节,爸爸驾车带小明去郊游。

汽车在行驶中,小明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________h。

当车子行驶在大桥上时,爸爸问小明:

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的后退呢?

小明告诉爸爸:

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1.一支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

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

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

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厘米。

22.彩色电视机能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图象,可是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有_____、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来的。

为了控制的方便,我们通常是用遥控器来控制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_____光,有时我们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接受窗口(如图所示),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光的_____。

23.小贺听到远处传来的小提琴的声音,他能听出是小提琴的声音,这是根据______来判断的,琴声来自琴弦的_________,悠扬的琴声传得很远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琴声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演奏时手指不断变换位置,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三、实验题

24.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

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

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A到玻璃板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距离/cm

5

4

6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_____。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_____。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

(4)如上图乙所示,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

(5)如下图和下表所示,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可知反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或“=”)。

次数

∠i

∠r

1

70°

70°

2

45°

45°

3

30°

30°

25.小丽同学用实验室所给装置对冰进行加热,并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如图1)和水沸腾时(如图2)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是小丽绘制的冰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此过程中冰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4min冰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根据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__℃。

(2)如图2是小丽绘制的沸腾图像,由题图可知加热第___________分钟后,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如图3是同组的小明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根据实验图像,可判断冰是_______,蜂蜡是___________(均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6.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

当光由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

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当入射角达到___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上述现象和规律,当一束光从空容器的底部斜向上射向器壁时,光斑落在右侧器壁上的A点,如图所示。

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到 位置,右侧器壁上的光斑仍在A点。

27.以下是课本上的三个实验:

A.如图A,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现象,需要_____(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压活塞,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变成液体.

B.利用如图B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1)应选用颗粒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C是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实验中冰熔化用了_____min;第3min时,物质处于_____态.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

C.自制针孔照相机.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带孔的黑纸(图甲),在内套筒(略小)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当光屏(图乙),把内套筒装入外套筒中(图丙).

(1)使用针孔照相机时,小孔对着_____(选填“明亮的室外”或“较暗的室内”),在光屏上成的是物体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把内套筒远离小孔,看到的像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在图丁中画出AB经小孔成的像.

(3)针孔照相机是利用了_____的原理,它与影子的形成原理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关于下列器材:

?

烧杯、‚酒精灯、ƒ温度计、„铁圈与石棉网,装配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

ƒ‚„          

B.‚?

ƒ

C.ƒ?

‚„

除此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________,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_.

(4)实验时为了提高水的沸点,有位同学提出可以利用减小水的质量的方法,你认为他的方法行吗?

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四、计算题

29.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400m长的大桥,若火车全部通过该大桥所用的时间为6min.

求:

(1)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是多少km/h?

(2)列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五、作图题

30.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______

31.图中,小华站在路灯下(可看作点光源),请画出小华在地面上形成影子的光路,并标出影子的范围;

(______)

32.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射向水中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点.请你在如图中大致做出入射光线及其相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