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183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docx

第32讲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

第32讲:

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谈反向形成

曾氏语录:

孩子的快乐应该是他本身的事情,如果这个变成了父母的要求,会使快乐变得非常糟糕。

反向形成的大规模的例子就是把很多的问题道德化。

学员:

在子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很多无意识的情形是父母有时是用过分溺爱的方式希望孩子成长,但是内心可能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要求。

老师:

对孩子的独立成长感到焦虑,在孩子的教育上面也有很多典型的反向形成的例子。

比如经常有人会说:

我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但是独立人格从来都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自然生长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我们不干预孩子的成长,在自然规律的运作之下,孩子的人格会自然而然变得独立。

但是我们如果人为去做一些貌似可以让孩子更加有独立人格的事情的话,可能会干扰这样的自然进程,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独立。

学员:

所以现在看到很多的父母口口声声说我要让孩子健康成长,但实际上他把责任交给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老师或者其他人,他可能认为我只要尽到我的力就是我创造机会能让他们参加这样的班就行了。

这有可能是他们在内心有很多反向形成的部分。

老师:

还有个典型的反向形成的例子,有好多父母为了显得对孩子没有太多的控制,他们会说:

我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他快乐。

我们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孩子的快乐应该是他本身的事情,但是这个变成了父母的要求。

我们如果被要求快乐,会使快乐变得非常糟糕,比如一个男人结婚的那天晚上进洞房,他爸爸妈妈对他说:

我们对你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你今天晚上快乐就可以。

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个男人的快乐会打多少折扣,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

同样的在孩子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间快乐自然会伴随的,这个不可以变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凡是这样要求的人都是在败兴,都是反向形成。

学员:

所以换一句话说,可能这些父母的内心未必觉得他们的孩子是可以快乐的,或者甚至有可能他们自己在儿童期或者青春期不是特别快乐,所以他会要求他的孩子快乐来掩饰他内心的东西。

老师:

是,他们说要求孩子快乐,这个本身就是在反向形成,他们内心里面体会到的是如果孩子竟然在没有我协助的情况下,跟我没有关系的情况下竟然可以快乐的话,这个会让我觉得我被严重抛弃了,所以他们把孩子的快乐跟自己的要求绑在一起。

学员:

所以看起来他是要放手不做控制,而实际上反向形成的是他内心还是希望控制孩子,还是希望能够为孩子去清扫各种各样的道理或者各种各样的事情。

老师:

是这样的。

学员:

我听说现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父母,一种叫直升机型的父母,就是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他们会空降过来把孩子给解救出困境,现在比直升机更严重的叫割草机,就是他们直接站在孩子的前面像割草一样把前面的路、所有的杂草全部去除,让孩子在这个路上可以走得非常非常顺利,这可能在内心他们也有一些反向形成得东西吗?

老师:

这在用过度的爱表达对孩子的过度的恨,这么恨就相当于把孩子割草的能力全部都杀死了,孩子如果缺乏某种能力,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是父母亲不希望他有这个能力,比如说孩子在结婚前后都还不会做饭,这表示他的父母亲一定在早年的时候就没让他做过饭,其他的能力也是一样的,比如一个孩子他缺乏起码的交际能力有可能是潜意识里面父母亲会认为你如果跟别人玩得太好的话就会抛弃我们,所以我们要让你不要具备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孩子跟我们说我们小时候的所有生活就是学习,别的孩子在外面跟别的孩子玩的时候,我们在家里学习,进入社会的时候就缺乏起码的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学员:

所以其实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放在一些婚姻关系当中,当这个妻子和丈夫在很多相处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反向形成的例子,比如说我表面上说我要给你各种各样的自由,婚后我们互相不做干涉,是不是倡导的越多,可能心里面越不安全,越想要去控制他的另一半呢?

老师:

完全有可能就是嘴巴上说的和具体做的可以非常非常不一样,但是夫妻之间的反向形成的例子,我更愿意说夫妻总是吵架这种情况,夫妻之间有很多冲突,实际上是因为互相需要,他们因为害怕过度的紧密而导致两个人的边界丧失,所以他们通过冲突来维持一个起码的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的边界,这是反向形成。

学员:

所以如果反过来这么说的话,是不是也有一些夫妻无意识的,因为我们经常会看到现在80后的一些小夫妻,有时候两个人会粘的非常非常厉害,那如果这是一种反向形成的话,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示出越亲密、越和谐,就越有可能在内心里有一些想要掩饰的对另外一个人的不满或者其他什么?

老师:

这个涉及到一个我们做分析的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尽量不分析美好,因为他呈现的是美好,如果我们分析之后可能会破坏他们之间的美好。

我们只分析糟糕的东西,因为分析是有解构作用的,就是改变它原来的结构。

如果不好的东西被我们分析之后,可能会变得好一点。

如果是已经美好的东西,我们就不分析它了,反向形成是一个很好玩的防御机制,我们有时候用来分析自己,也可以起到一些娱乐的效果。

当然更多的是分析完了之后,还是有一点抑郁,因为更多的看清了自己。

给大家讲两个我自己的例子,一个就是我听到有一些朋友跟我说好多人在后面都说我好话,好像没听到过有人说我坏话,我听到这个反馈之后大吃一惊,因为如果这是事实的话,这是典型的反向形成,意思是我的人格已经弱小到了不能够忍受任何人后面说我一句坏话的程度,所以表面上别人不说我坏话表示我人际关系很好,但是实际上是我可能在持续的使用反向形成的方式来掩盖我对他人的敌意。

学员:

换句话说,你没有把自己显示出来给别人看,比如说愤怒等等。

老师:

当然在对自己做了这样的分析之后,还需要安抚一下自己就是也可能我有一部分已经到了不太计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输赢的程度了,或者说我不太有多的对他人行为的不能容忍了,但是我估计反向形成的味道还是更重一点。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的一个男性朋友,我们在一起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工作关系了,有一次他喝了酒之后对我拍了桌子,他骂我说:

我跟你打交道这么长时间,经常跟你发生争论,但是没有赢过你一回。

这个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我非常的强大,以至于我从来都不会输,但是第二感觉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东西,就是反向形成,意思是我的人格已经弱小到不能够忍受哪怕一次在酒桌上的争论,而这种小的事情我都让自己取得决定性的或者全面的胜利,这表示我的人格没办法承受任何一点点的失败,这个觉察让我觉得有点痛苦。

学员对老师女儿:

如果你来看你爸爸,你觉得他身上还有哪些反向形成的例子,或者你思考一下你女儿这边你有过什么反馈?

或者什么信息让你在思考你对她的关系中有哪些反向形成的例子?

老师:

我觉得你跟爸爸之间也有个反向形成的例子,就是你明明想跟爸爸很亲近,但是有时候表现出对爸爸的坚决拒绝。

比如说这次暑假让你出来玩,你实际上是想出来玩的,对不对?

但是你告诉我说你的暑假是你的,不可以用来陪我。

女儿:

我的原话绝对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说,我不想再住各种各样的宾馆。

老师:

这个是反向形成吗?

女儿:

当然我也很宅,所以是。

老师:

所以是,但是我看得出来你跟着我到处走的时候很高兴,对不同的酒店、不同的房子的形状也很感兴趣,对不同的沙发也很感兴趣。

女儿:

对不同的地板也很感兴趣。

老师:

对不同的水龙头和淋浴设备也很感兴趣。

女儿:

那个没有。

反向形成

老师:

你还有个反向形成的地方就是你总说你不喜欢男孩

学员:

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老师:

但是你跟我谈论最多的是你们班上的男孩?

女儿:

都一样,都一样。

老师:

我们面对摄像机允许脸红,还有你总说你是小伙子,是男的,但是实际上……

女儿:

这是有原因的,这个可以说一些故事。

老师:

有些故事,反正不管怎么样,我看到的平面的你是嘴巴上说希望自己是个男孩,但是你做女孩也做的很好。

女儿:

我身上的男孩的特质和女孩特质都很和谐。

老师:

都很和谐,那你到底希望你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女儿:

不在乎。

老师:

那是过分在乎的意思吗?

女儿:

不是,都一样。

老师:

都一样。

刚才这一幕大家看到了就是一个人立即觉察到自己是怎么样在反向形成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我们反过来的那个部分可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它一直在潜意识这个层面。

如果你觉得爸爸刚才那样做稍微猛了一点,iamsorry。

女儿:

当然,这是应该做的,你向我道歉,应该的。

学员:

你有什么觉得你爸爸对你有一些反向形成的部分?

有没有可能他对你没什么太大的要求?

女儿:

比如说让我先苦后甜,做作业。

老师:

这个跟反向形成没关系。

学员:

这个是情感隔离?

老师:

这是战略。

女儿:

这是思路。

老师:

对,这是思路。

学员:

还有什么例子?

老师:

你跟一个思路很清楚的人在一起待了很多天之后,你果然变得更加有思路了,这个叫认同。

女儿:

当然,我那么像你,也应该是认同而不是遗传

老师:

是的,我们不谈遗传。

还有一个我们之间反向形成的例子就是:

我刚才说我的人际关系非常好,但是在你小学的某个阶段,谣传说你人际关系不好。

我觉得这是反向形成,而且我觉得很内疚。

因为你可能代表我在实施对他人的攻击,比如说你跟我在一起的时候看见我对别人很客气,但是你可能感觉我潜意识里面对别人的敌意,你就代表我攻击别人。

女儿:

是的,非常有可能。

学员:

所以如果照这个思路往下走,可能我们的家庭当中有时候是孩子或者父母在代表其他的一方行使他们没有讲出来的一些潜意识上的事情。

老师:

是的,孩子代表父母表达攻击性,孩子代表父母堕落,孩子代表父母无能,或者是孩子代表父母生各种各样的病,这些病可以是身体方面的疾病,有好多身心疾病,我们会专门花时间来讲,还有就是各种各样的抑郁、强迫等神经症或者人格障碍之类的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跟孩子是互为表里。

学员:

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在孩子身上能察觉到我们自己一直试图压抑或者不愿意表现的那一部分?

老师:

是的,也就是说孩子有可能完全是父母的潜意识的直接呈现,但是要理解这个呈现,没有精神分析是不行的。

我知道精神分析有些话说出来,咋一听,有些胡说八道,觉得荒唐的那种感觉。

但是精神分析是一门外语,就像有人说英语,如果你没有学过英语,会觉得他说的完全是没有意义的东西一样。

我们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如果没有精神分析垫底子的话,也会被认为是胡说八道,甚至是完全的没有意义。

学员:

所以你除了代表爸爸在小时候攻击过别人,你还有其他的什么行为吗?

全都归到他头上。

老师:

我刚才想如果我能够在人际关系中间适当的表达攻击性的话,你对他人的友善会增多。

女儿:

现在已经比较友善了。

老师:

那我们继续努力,继续该攻击就攻击。

女儿:

好,我突然还想到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语文听写拿个满分,然后你装模作样的,板着脸对我说:

不准考100分,考100分我跟你急,考八九十就可以了。

老师:

是的,而且在我们家里好像也有点反向形成,你经常为你学习的事情来训我,比如,你会说“爸爸,你知不知道学习很重要,这个关系到以后找工作,以后什么什么的?

女儿:

我们错位了。

老师:

对,这个叫人际关系之间的反向形成。

学员:

这有没有可能代表说你在某种情形下,实际上是觉得一些外在的成绩或者成就是很重要的。

但也许你和别人的表达过程中,没有觉得这个非常重要,所以这些潜意识就跑到你女儿身上了?

老师:

是的,你刚才的话说白了就是:

我是貌似潇洒,实际上内心里面在学习上面是很紧的,所以我女儿就变成了在学习上非常紧的人。

你是我见到过最把学习当回事的女孩。

女儿:

不一定,还有你。

学员对老师女儿:

你已经举了两个非常好的例子,一个被你爸爸否定了,一个肯定了。

老师:

还有一个关于你的反向形成的例子,你希望自己变得更加自由

女儿:

实际上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已经被这句话限制了。

这个我在那篇文章里面表达过。

老师:

你在你的日志里面写过的,就是我们在过度的强调我拥有自由的时候,实际上是内心里面没有太多的自由。

学员:

或者对自由的感觉不够强烈?

老师:

可以这样说,实际上我们有可能本来就是自由的,在我们强调自由的时候,不是对我们自由的状态说的,而是对自我限定说的。

学员:

那如果把你和你女儿来做比较,你觉得你们两个谁可能更自由一点?

老师:

当然我现在更自由一点,因为我现在除了被摄影师虐待以外,我没有被老师虐待,也没有被整个教育体制虐待,而且我现在做这样的工作,就是做拍摄精神分析网络课程,也是我自愿的,因为这个可以让我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或者被工作玩弄。

女儿:

我也同样感觉到你很自由,自由到你经常忘记了你是我爹

老师:

你在嫉妒吗?

女儿:

没有。

哦,有,反向形成。

你刚才对不起为什么要说iamsorry,为什么要说英文?

老师: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当时的我的确是有内疚感,对你使了那么猛烈的精神分析的技术,我觉得对你是一种攻击,我想通过说对不起来缓解一下自己的内疚感。

当时那一瞬间要我直接面对我的强大的内疚感,好像有点顶不住,所以我使用一门我不熟悉的语言,或者说不是母语的那个语言来表达,这是典型的情感隔离,我们在这个之前谈到过。

不过我也有个问题要问你:

为什么最近几个月你不是叫我曾老师就是叫我曾叔叔?

学员:

你也有情感隔离吗?

女儿:

对,也有。

绝对有,因为刚才说过你非常向往自由,以至于你经常忘了你是我爹这个事实,对不对

老师:

好,你接着说

女儿:

对不对?

对不对?

老师:

不对,我永远都记得我是你爹。

学员:

但有可能你给她感觉上是你忘了

老师:

但是事实上我跟你在一起的时间的确是太短了一点,因为我到处流窜,讲课。

女儿:

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出虽然我和我妈待的时间比我跟你待的时间要长,但是我还是更认同你。

老师:

是这样的

女儿:

所以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

老师:

当然了,你这样认同我,让我觉得非常高兴,至少让我感到很安全,不需要去做亲子鉴定,就知道你确定是我的女儿。

女儿:

你真的是我爸吗?

老师:

应该是的

女儿:

这个回答很棒,首先它不确定,它足够不确定。

老师:

在一个封闭的专制的国家里面,人民会显得非常爱国,具体的例子我就不用举了,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反向形成,因为他们对这个国家的专制的封建统治者有很多的愤怒,但是这些东西表达出来之后会引起很多现实的麻烦,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向形成,就是那种狂热的爱国主义,但是在一个开放的国家,比如说像我们国家现在的这种状态我们不需要表现出非常极端的爱国主义,而只是平静的在这个国家生活、工作就足以表现出我们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了。

另外,这个地区的某几个国家他们表现出的那种极端的爱国主义现象实际上是反向形成。

也就是说他们有很多的对当局的愤怒没办法表达。

女儿:

提到爱国我就想到我在我六年级的时候开始学日语,然后有几个同学非常强烈的说叛徒叛徒,这是不是反向形成?

学员:

这个是对日语的反向形成还是对爱国的反向形成?

老师:

对爱国的反向形成,好像有些人已经反向形成到了这种情况,就是必须要恨一群人才能够显得自己更爱这一群人,这可以制造很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与文化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

我们如果能够更好的理解这样一种状态的话,以后世界的和平可能性就要大一些。

我们都向往世界和平,但是仅仅是向往是没有用的,我们还要具备有能力推进世界和平的人格特征,这个世界如果都是由不那么反向形成,不那么虚伪的人组成的话,和平的机会就要大得多的多。

学员:

所以换句话说,反向形成是和你内心是否足够强大有关。

老师:

因为如果我的内心、我的人格足够强大的话,我就能够承受很多东西,比如说一个顺利的过了青春期的男孩,他那个面对自己对女孩的喜欢,而一个对自己愿望不能够太接受的人,他可能就会用反向形成的方式来攻击女孩子。

学员:

换句话说内心强大是和自己能不能接受完全不同的原来不认识的他自己会有关?

老师:

是的。

学员:

就好像说在青春期的时候,他可能不认为喜欢一个女孩子是男孩子应该做的事情,男孩子应该去做什么什么,但他突然发现他有这样子的情形存在,他会觉得这不太像他自己,然后他会做一些反向形成的事情。

老师:

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反向形成的大规模的例子,就是把很多问题道德化,有一些事情是跟能力、跟这个人的眼界、跟这个人的人格发展的状态有关系的事情都被道德化,这个实际上也是反向形成,意思就是把一切问题都道德化的人,他们内心里面有很多的想冲破道德边界的愿望,他们不能看到这一点,所以他们就过度钳制。

学员:

或者通过批评别人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一种高度?

老师:

对,或者是新的定位,通过把自己置于道德的最高平台上面把很多的东西都绑架道德规则,用这种方式来享受道德上的优越感。

但是我们一看,他们潜意识这个层面有很多男盗女娼的。

学员:

所以如果我们去看的话其实在教育这个体制里面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和反向形成是相关的,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但其实可能教育系统里面可能有五十年左右没有自己去学习什么新的东西。

老师:

是,另外还有一个跟反向形成有关的就是有一些人过度的追求平等或者是公平,这些人之所以如此过度的追求公平是因为他们没有在不规则的或者不公平的环境中间获得利益。

如果他们是不公平的环境中间获利的那一方的话,他们不会说要那么过度的追求公平。

有一句针对年轻人的箴言:

一个成熟的人格应该是首先相信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过度的追求公平实际上是想自己成为不公平的规则中有利的那一方,这也是典型的反向形成,我们如果观察小孩的成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追求快乐原则,他们会要求自己获得远远高于其他孩子的优越性,但是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又可能会过度的要求公平,这实际上是对小时候要求自己所有方面都比别人优越的反向形成。

学员:

但是你刚才提到一点,在上一次谈话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有所觉察,就是我们每个人去觉察我们内心是否有自己不清楚的那些所谓的阴暗面的时候,有些人是不愿意去做面对的,那么当你在和一些人开始有面质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些情形,他们没意识到自己有反向形成的东西,但是你和他做面质,他还是没有办法去面对的时候,你通常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他去做更深入的理解。

老师:

我可以再做努力,然后就等待。

我有一个学生在面对你刚才说的这种情况的时候提了一个原则,就是:

努力,努力,努力,算了。

在我们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之后我们就需要等待。

学员:

所以我们没有义务来让对方意识到这一点?

老师:

我们有义务,特别是在对方交了费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义务让别人明白。

但是们如果他的阻抗太大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这是需要被尊重的地方。

改变一个人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如果这个人不改变的话,我们选择接纳,也许接纳能够导致他更大的改变,这个也涉及到一个反向形成。

治疗师过度的用力改变这个来访者,看起来好像是过度的为这个来访者好,但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因为来访者的不改变会让自己自恋受伤。

还有个反向形成的例子是我们在临床中间看到很多的强烈的要求改变自己,甚至改变到脱胎换骨程度的来访者。

但是我们如果真正的跟这种人一起工作的时候回发现他们对抗改变的力量非常强大。

你们我们就可以认为他要求自己改变本身就是反向形成,或者说过度要求自己改变本身就是反向形成。

严重的时候,过度的要求自己改变实际上是对自己施虐。

学员:

对,我以前碰到过一些人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会去寻求周围所有人的意见想法,他认为他是在征求所有人的已经喝选择,但实际上他还是完全按照自己已经设定好的方式来做。

是的,这个是不是一种所谓的反向形成?

老师:

我们在生活中同样也看到很多人,他们显得特别有主见,任何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这些人的人格实际上非常弱小,他们的人格层面实际上是没有主见的,所以他们用显得很有主见来保护他们脆弱的自我。

另外一些人是那种无可无不可的状态,好像你随便说什么都是可以的,但是这种人真的是有非常强大的人格。

学员:

所以他内心的原则实际上是很清楚的

老师:

对,涉及到原则也有一系列反向形成,那种口口声声要坚持原则的人实际上他们内心里面有强烈的破坏原则的冲动。

但是那些不把原则挂在嘴边的人,如果我们跟他打交道的话会表现他们真正的有底线。

学员:

所以实际上反向形成是我们觉察自己和他人一个很多的机会,就是不要太多的用一个人的言语和行动去判断一个人是什么,可能背后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老师:

是的,总的来说,你刚才说的意思可以归纳成一句话,与其说语言是用来表达什么东西的,倒不如说语言是用来掩盖什么东西的。

我们现在谈论的这门学问就是专门研究一个人怎么样研究他真实的自己。

女儿:

掩盖比如说你刚刚的iamsorry。

老师:

对,那是掩盖,那是隔离。

很多人在说我没有没有什么的时候,往往就是是;很多人在说自己是什么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实际上在跟我们说:

你别相信我,我刚才说的是假话。

但是我们需要强调一下,这不是意识层面的,而是潜意识层面的。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不自觉的干了这样一件事情,从这一点上来说,精神分析跟佛教的目标一致,就是让所有的不自觉的东西变成自觉,让我们不能够觉察的东西变成我们可以觉察的东西,让我们潜意识的东西变成意识的,这个可以极大的扩展一个人对自己、对生活、对他们的觉察,而这个直接可以提高我们的品质,因为活着一辈子就是一个觉察的范围和程度的过程。

我们越把我们觉察的范围弄的大,觉察的内容就越清晰,我们生活的品质就越高。

本讲小结: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我们不干预孩子的成长,在老天的安排下或者在自然规律的运作之下,孩子的人格会自然而然的变得很独立。

夫妻之间的很多冲突,是因为互相非常的需要,他们因为害怕过度的紧密,而导致两个人的边界的丧失,所以通过冲突来维持自己的边界。

孩子有可能是父母潜意识的直接呈现,但是要理解这个呈现没有精神分析是不行的。

反向形成到了这种情况:

必须要恨一群人,才能够显得自己更爱另一群人。

活着一辈子就是一个觉察的范围和程度的过程,我们越把我们觉察的范围弄的大,觉察的内容就越清晰,我们生活的品质就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