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494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docx

语文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选出正确的下联。

(   )

上联:

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A. 十年寒窗苦读美梦成真                                       

B. 三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C. 脚踏实地瞩目千里栋梁                                       

D. 半生拼搏笑看世事沧桑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忙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

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

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________

(3)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

请依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句青春座右铭。

(字数不超过20字)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答案】

(1)B

(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解析】【分析】

(1)内容是向母校和辛勤的老师们表达为中考而战的信心和决心,所以,“一路”对“三载”,“风雨兼程”对“苦乐同享”,“磨砺意志”对“铸就辉煌”。

故选B。

(2)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前两项活动分别照应了“励志”“拼搏”,很明显第三个活动要以“奉献”为中心,再按前两个活动的格式设计即可。

前二者一个是“讲”,一个是“宣”,第三个可以是“看”,可以设定为:

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文字的前半句是对范仲淹事例的总结,他“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后半句是对邓稼先事例的总结,与范仲淹事迹和品格相对应,如“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据此分析,可以拟写出座右铭。

故答案为:

⑴B;

⑵ 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⑶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点评】⑴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该考点考查频率较高,注意掌握;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

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

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的一次读书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读书心得栏里,有同学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

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写在读书心得栏里。

(2)学校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

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3)学校组织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语病。

正方:

“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A)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烈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B)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C)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

才容易染上网瘾的。

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①正方辩词(A)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反方辩词中画横线句(A)语义重复,应将:

________删去。

③画线句(C)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学校文学社编辑部在九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

请你帮助小文完成下面内容。

(从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任选两个,初中课文中出现的人物除外)

英雄姓名:

________;相关故事:

________。

英雄姓名:

________;相关故事:

________。

【答案】

(1)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2)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

孟子——盂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拓展;提高;良莠不齐或鱼龙混杂;才;就

(4)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或“倒拔垂杨柳”;武松;“斗打西门庆”或“醉打蒋门神”或“大闹飞云浦”或“血溅鸳鸯楼”

【解析】【分析】

(1)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人文化,对积累名言警句,多记忆箴言俗语,特别是多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2)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孔子、孟子成语或故事内容的把握。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识记。

如孔子:

“择善而从”。

孟子:

“孟母三迁”。

(3)①“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搭配不当,改为“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②“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语义重复。

改为“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或“网上阅读的信息鱼龙混杂”。

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才容易染上网瘾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改为“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就容易染上网瘾的”。

(4)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有关的文学常识。

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水浒》的日常学习积累,从《水浒》中选出两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的人物形象。

根据题干要求填充即可。

故答案为:

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最好的朋友;

⑵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孟子——盂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拓展;提高;良莠不齐或鱼龙混杂;才;就;

⑷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或“倒拔垂杨柳”;武松;“斗打西门庆”或“醉打蒋门神”或“大闹飞云浦”或“血溅鸳鸯楼”。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言名句的积累。

这道题作答的时候只需要从所积累的名言名句中选择一则关于读书的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名人的掌握,作答时,可根据自己日常的积累,也可上网查阅。

据此可作答;

⑶解答此题,可结常见病句的类型,通过读句子,理解句意,辨析作答;

⑷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3.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阅读对于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越来越重要。

因此,自2006年活动开展以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1)【拟写标语】为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宣传氛围,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2)【出谋划策】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出谋划策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

举办“我与阅读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________;

活动形式三:

________。

(3)【社会调查】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活动小组对35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

读书计划情况: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有计划

10.1%

有时有计划

31.3%

没有计划

58.6%

表二:

读书笔记情况: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每读必做

0

凭兴趣做

24.6%

从不做

75.4%

我的结论:

________。

【答案】

(1)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2)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

(3)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解析】【分析】

(1)此题要求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内容要符合要求;②最后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③语言要简洁、精炼;④语言要通俗、易读、易记等。

(2)本题要求设计活动形式,题目中已经给了一种,可以模仿这种形式答题,读“征文比赛”“黑板报”“手抄报”等。

(3)认真观察图表,通过数据的对比进行分析,由图表可以看出,中学生读书有计划的只占10.1%,没有计划的占58.6%。

说明一是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的计划,随意性比较强;读书时每读必做的没有,但从不做的竟占75.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习惯。

故答案为:

⑴阅读与人生相伴,阅读与文明相随。

(或者: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天下。

⑵举行“我爱阅读”征文比赛 办一期“有关名著阅读”黑板报

⑶绝大多数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整体计划,随意性比较强;绝大多数中学生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3)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题意,重视结合标题理解内涵,再是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点燃了亿万观众的国宝热。

2018年央视春晚也设置了“国宝回归”的精彩环节,向观众讲述了国宝《丝路山水地图》历经数十载回归祖国的动人故事。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于20世纪30年代流落国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结合上述材料,补充下列句子。

守护历史,守住国之瑰宝;

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守护历史,守住________。

(2)不少拥有极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文物在战火硝烟里、在时代变迁中“流离失所”,现仍散落在海外。

有人说,政府应该斥巨资购回流失文物。

也有人说,购回流失文物会掉进西方少数文物贩子设置的爱国主义陷阱中,让他们坐收巨额经济利益。

对此,请具体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

(1)盛世威仪;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

(2)示例一:

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

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有与“国宝”有关的知识储备,比如常见的国宝,国宝的价值,国宝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等,然后紧扣“国宝”的价值和对国家民族的意义补充即可。

(2)本题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无论持什么样的观点,都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立场上阐述理由,在此基础上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故答案为:

⑴盛世威仪  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精神命脉)

⑵示例一:

政府购回文物这一行为本身的象征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接流失文物“回家”,是政府乃至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向外界强有力地表明了我国对待流失文物的态度,展现了我国成功购回文物的信心。

示例二:

海外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无论在哪里都承载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文明,而它们“流落”他乡的命运更是那段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这些流失文物就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此题要在理解“国宝”意义的基础上再按上述要求进行仿写。

⑵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5.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

2月16日上午,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魁力贵港大爱无疆”贵港市2019慈善巡游活动在贵港城区隆重举行。

当天晚上,在市体育中心综合馆,还隆重举行了慈善晚会。

这是贵港慈善事业、体育事业、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是贵港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次集中展示贵港的活力与风采的盛会。

【答案】“魅力贵港 大爱无疆”慈善巡游活动(“魅力贵港大爱无疆”慈善巡游行)

【解析】【分析】概括新闻的内容。

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的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

概括的语言要简洁,表达的意思要明确,符合题意。

本题可对“‘魁力贵港大爱无疆’贵港市2019慈善巡游活动在贵港城区隆重举行”进行压缩概括即可作答。

注意题目中的要求。

故答案为:

“魅力贵港大爱无疆”慈善巡游活动(“魅力贵港大爱无疆”慈善巡游行)。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 首先,要明确新闻标题的结构。

其次,要明确新闻标题的要求和写作方法:

①题文一致,即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②一语破的,标题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重要的事实;③旗帜鲜明:

要有明确的是非,要有鲜明的爱憎;④生动活泼,简洁明快。

其次,是加工润色。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

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整合、归纳、概括,组成表意完整的句子,就是新闻的标题了。

6.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年内问世。

该系列教材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科研项目之一,即将面世的25套省级版实验教材基本覆盖华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

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高年级段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中庸》等;初中阶段则学习《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经典。

课题组专家委员还为每个省单独研发了地区历史、文化、民俗与艺术并重的地域文化内容,并系统地镶嵌于原有国学课程之中。

(1)请你给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

(2)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

【答案】

(1)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问世。

(2)示例一:

赞成。

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示例二:

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解析】

(1)通读整个文段,我们可以捕捉到这篇新闻介绍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结果是“年内问世”,所以标题可以为“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年内问世”。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对于开设国学课这种做法,我们可以赞成,当然也可以持反对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观点简述理由即可。

如果赞同,可从“国学课的意义”方面阐述,如果反对,可从“加重学习负担”方面阐述。

故答案为:

(1)国内首套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问世。

(2)示例一:

赞成。

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示例二:

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消息类拟写标题的能力。

新闻标题一般采用主谓句,即对象+事件。

解答本题时,首先阅读语段,从语段中提取新闻中的“对象”和“事件”,然后进行最简洁明了的压缩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陈述观点理由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先阐明提出观点的原因、理由。

这样往往可以使人从实际出发,考虑你的观点的合理性,为赞同你的观点打下基础。

陈述观点要具体明白,理由要充分具有说服力,但同时也应谨慎虚心,不用命令的口气。

7.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描述其内容并揭示寓意,100字左右。

不同步

【答案】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

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

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解析】【分析】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漫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故答案为:

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

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

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漫画内容和寓意。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审题,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正确解题。

8.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讯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

2016年3月份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万人,其中90%以上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答案】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考生可根据第一句话“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提炼关键词语即可解答。

阅读本则新闻,可知第一句话是导语部分,新闻的主要内容应从导语部分提炼总结。

据此填写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点评】考生要在平时掌握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标题的要求,掌握标题与导语间的关系,能够从导语中抓关键词来提炼标题。

9.请阅读下面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功能。

(不超过40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案】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解析】【分析】这段文字写的是读经典作品的原因,吟诵诗句,这是对对经典之美的体悟;作为一个中国人,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组织语言压缩整理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压缩语段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①认真阅读全段,标出句子个数;②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删掉细枝末节的句子;③对主要的句子压缩主干,找出每句的关键词或关键短语;④整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

10.学校开展“新闻”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信息提取】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从中提取丰要信息,不招过25个字。

   中新网4月14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空气质量人人关心,但现在空气净化装置无法随身携带。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研发出最新半导体纳米纤维TZBG,大幅提升传导性能,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颁“评判特别喜许金奖”。

新材料可用于净化空气及消毒的光触媒物质,质地柔软,适用于不同表面,更可制成挂坠佩戴,犹如“随身空气净化机”,防止大肠杆菌侵入,亦令净化效率比现今技术提高十倍,成本却低逾九成。

(2)【跟帖评论】请你干对下面的新闻材料,就“面对路人摔倒,我还是不扶”的问题,跟评论,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3月15日,一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和篮球遂的关注,北京控股翱龙篮球俱乐部后卫球员刘哲男称,他在家乡大连帮助一名骑车排倒的环卫工人后,却接到了交警部门电话,称有人报警看到他撞倒了人,被他扶起的环卫工人也表示“忘记了当时的情况”,后来事发路段的一段监控最终还了他清白。

(3)【图文转换】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杯,由中国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深圳、佛山、东莞八个城市联合举办。

下图是本次男篮世界杯的会徽,请你仔细观察,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它的画面。

(链接:

“FIBABASKETBALLWORLDCUP”,即男篮世界杯赛事的官方英文名)

【答案】

(1)香港理工大学研发新材料随身净化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