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660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究锡林郭勒盟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对策文档格式.docx

锡林郭勒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草场类型齐全、动植物种类繁多等特征而成为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这里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达18万多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五分之一,水草丰美,有着“天堂草原”之称。

  锡林郭勒盟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采矿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随之增加,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于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经济的发展对湿地干扰活动,及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导致草原湿地资源的遭到破坏性开发而逐年萎缩和减少,使锡盟湿地生态功能逐渐消失及其生物多样性面临无法保持的威胁。

  如何对退化和即将消失的湿地进行及时保护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使湿地资源能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支撑锡盟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使锡林郭勒盟草原真正成为北京乃至华北平原的绿色屏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生态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重要性

  湿地是包括湖泊、河流、浅海,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占全球自然资源总值的45%。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和“城市绿肺”。

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维系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效益。

湿地的水系还为人们的生活、工业供水、水产养殖、种植业灌溉等诸多经济效益,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锡林郭勒大草原湿地数量众多、分布较广,生物物种十分丰富。

特别是许多自然草原湿地为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更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惟一的越冬或迁徙的必经之地。

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

同时,自然草原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

因此锡林郭勒草原湿地保护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锡林郭勒草原湿地资源保护治理的现状

  锡林郭勒草原湿地主要由乌拉盖湿地、锡林河湿地、多伦滦河湿地、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等草原湿地组成,其中以东乌珠穆沁草原的灵魂--乌拉盖湿地面积最大,也是退化的最厉害的草原湿地之一。

近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对草原湿地无休止过渡利用,使锡林郭勒草原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恶化日益显现。

2010年019期《?

t望东方周刊》刊登的文章《内蒙古寓言-乌拉盖之死》中以乌拉盖湿地的伊和淖尔(曾经是一片42平方公里的湖泊)的消亡说明了草原湿地对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东乌珠穆沁之所以形成草甸草原,与乌拉盖湿地和乌拉盖水系有很大关系。

乌拉盖水系全部是内流河,包括乌拉盖河、巴拉根河、锡林郭勒河等。

其中,360公里长的乌拉盖河年径流量约1.45亿立方米,占乌拉盖水系的58.4%。

整个水系像血管一样,乌拉盖河就是动脉,最后连接---它位于乌拉盖河的未端,从而形成巨幅湿地。

现因上游水库蓄水而限量放水,又加上近几十年降水偏少、高温干旱使蒸发量增加等原因,下游河道水流量减少甚至断流,使下游河道和湖泊出现干涸、半干涸现象,湿地面积逐年萎缩,乌拉盖湿地的伊和淖尔于2004年干涸。

据2010年统计,在东乌珠穆沁草原的6534万亩可利用草场中,退化草场3037万亩,包括重度退化169万亩以及沙化51万亩、盐渍化353万亩。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对湿地保护工作也做了近期和长远保护利用规划。

为此并在近期做了许多草原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在草原湿地分布区域内,在国家和地方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批国家、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建设对遏制和缓解草原湿地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家启动与实施建设的生态工程。

通过对保护区及周边地域采取封育林草、造林种草、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生物治理措施的实施,对提高保护区林草植被盖度,预防草原湿地退化起到了明显成效。

  (3)利用生态资金补偿机制,对已划定的草原湿地重点保护区普遍推行了禁牧、围封转移等措施。

对未划定保护区的草原湿地区域实施“保护为主、适度利用”,实行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大大减轻了人畜对湿地资源环境的压力,为下一步湿地植被恢复和保护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草原湿地环境通过近几年保护治理,有些地区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有些地方保护治理存在着执行不力,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草原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自然因素及修建水库对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

由于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因素影响,极端气候环境频现,大部分草原湿地分布区域高温干旱,自然降雨量偏少,湿地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及兴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致使湿地上、下游河水流量减少甚至断流,导致湖泊干涸、半干涸,湿地面积逐年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生态功能脆弱、局部区域甚至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2)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对湿地保护造成影响:

由于湿地良好的植被和水源条件,使湿地草原周边牧户密集,禁牧困难,牲畜超载,沿河放牧,过度啃食河流两岸具有保护作用林草灌丛植被,使湿地及周边草牧场土地退化沙化严重,水土的流失严重性导致湿地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明显下降。

  (3)是围湖垦殖对湿地的环境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对湿地保护重视不够,不合理开发活动特别是大量地围湖养殖、开垦沼泽种植和建设一些不适当的岸边工程等,使湿地的面积和范围急剧减少,资源遭受破坏,造成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4)城市化建设对湿地造成的破坏: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进程加快,有些地区城市化建设因到发展空间的限制,将城市周边湿地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使城市周边湿地资源永远消失,改变和破坏了城市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5)工业项目建设对湿地保护造成影响:

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选址没有科学合理布局,占用大量的湿地,尤其是工业生产过渡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并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

过渡开采使地下水位降低,“三废”的排放造成湿地及周边环境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6)由于部分湿地分布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草原湿地的建设和保护管理资金经费严重不足,是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已经成为制约湿地保护治理的瓶颈。

  4草原湿地保护治理的发展方向及主要对策

  在综合考虑锡盟草原湿地面临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为加强锡盟地区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锡林郭勒盟湿地保护治理工程规划》,强调我盟湿地分布区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要开展重点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工作,并制定出近期湿地保护的实施规划。

该规划近期确定建立锡盟地区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本地区湿地保护建设体系,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加大力度对重点区域自然湿地保护区实施全面保护,对非保护重点区域天然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使锡盟草原湿地面积萎缩和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和遏制。

为进一步有效提高锡盟草原湿地保护治理的措施,现总结出以下几种对策。

  4.1做好湿地调查研究及治理规划的基础工作

  首先要开展草地湿地资源调查,摸清生态状况底数,认真勘查界定湿地、草原资源性质、数量,根据分布范围,制定和完善保护治理方案和规划,为今后的湿地保护治理等相关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

  4.2对现有的水环境进行清理和治理

  加强湿地开发的环境管理,凡涉及湿地开发利用的项目,都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的要求,河流源头和上游区、泻洪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尤其是珍稀动植物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严禁开发。

  4.3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护政策

  根据本地湿地保护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保护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加强湿地及周边区域水环境管理,执行国家和地方规定的“三废”排放措施和标准,禁止向湿地及周边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及其他有害污染物和倾倒废弃物。

以防止污染和生物资源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4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对于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密切的湿地,各级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配合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搞好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

对一些重要确需保护的湿地要尽快划定为自然保护区,防止继续开发和破坏。

  分阶段做好原有被破坏湿地的恢复工作对遭严重破坏或丧失了功能的重要湿地,有重点地安排好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湿地保护性、湿地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科研课题。

尝试性地解决湿地修复的技术难题,开展恢复重建的可行性研究和恢复试点工作,为湿地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5争取环保机构和人士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生态项目资金和技术援助同时,要广开募资渠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入,要探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在不改变湿地性质和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集体或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参与湿地保护和建设。

  4.6加强各地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合作与交流

  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高科技交流、联络手段,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同行业间的交流活动,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管护、植被恢复治理、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

  5建议与结论

  草原湿地在破坏后的治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笔者看来,需要建立以下健全长效机制。

  

(1)草原湿地重点区域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建设,利用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和筹集社会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实施好围栏封滩育林(草)、引水灌溉、人工植林(草)等项目建设,加快对退化湿地进行修复与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2)加强湿地保护区管护,在生态功能退化的草原湿地,禁止乱砍、乱挖、滥垦草原、湿地破坏行为;

禁止在草原湿地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修建任何非保护性截水、取水或排水设施,维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严格控制征占用和开发利用草原湿地,对毁坏草原、湿地的行为,依法及时查处。

  (3)发展湿地保护区特色旅游业。

利用湿地保护区内分布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天然草原湿地自然景观,提供休闲度假、旅游观光。

对广大游客大力宣传湿地保护重要性,使游客从湿地保护的旁观者转为湿地保护的共同参与者。

并通过增加旅游收入,提高湿地保护区生态治理水平,解决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为加强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治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在制定和完善草原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措施同时,要以编制湿地保护工程规划设计为依据,规范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典型区域的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

并认真贯彻执行“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从而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对缓解和遏制湿地环境退化趋势,更好地完善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6结束语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开拓进取和反思修正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从为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无节制的破坏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觉醒是我们国家及民族的基本共识,为了子孙后代保护地球是我们环境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关于京津北三江源湿地现状和保护对策调查报告》.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内蒙古防沙治沙协会.2012.

  [2]《锡林郭勒盟湿地保护治理利用规划》.锡林郭勒盟林业局.2013.

  [3]中国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文集.国家林业局保护司.1997.

  [4]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5]湿地水环境存在问题及其保护措施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