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6651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docx

中考风向标中考历史总复习云南专用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doc

中国古代史限时检测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的根本。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居民是我国的()

A.北京人、山顶洞人B.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

A.黄帝B.禹C.启D.汤

3.下列内容中,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炎帝、黄帝大败蚩尤B.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C.舜传位给禹D.秦王嬴政建立秦朝

4.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C.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6.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右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7.“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D.华伦发明“麻沸散”

8.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9.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

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祖冲之屈原B.蔡伦商鞅C.蔡伦张仲景D.张仲景华佗

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促进江南开发的重要原因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人口南下避乱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

”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制

1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3.唐朝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当时有两位高僧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是玄奘和鉴真。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分别是()

A.天竺日本B.天竺新罗C.大食日本D.波斯新罗

14.下列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成就的是()

15.在杭州西湖边的栖霞岭,一座墓碑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请你判断一下这里有可能是谁的陵墓()

A.寇准B.韩世忠C.秦桧D.岳飞

16.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仍然是全国经济的重心

B.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了宣政院管理海外贸易

C.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南宋的都城东京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17.右图所示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

下列对该著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由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

C.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

D.有助于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18.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契丹国的建立②北宋的建立③西夏的建立④元朝的建立

A.③②①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①④

19.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A.宣政院B.安西都护府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20.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

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21.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22.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

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2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4.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5.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多样,成就辉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唐朝诗人李白的诗作有“诗史”之称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作

C.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辛弃疾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8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26.(15分)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1分)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1分)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1分)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2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各举一例,4分)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6分)

 

27.(12分)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

(1分)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2分)

 

材料二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时表示,“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

——新华社《外国元首访华缘何青睐西安》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作出了哪些贡献?

(2分)

 

材料三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

……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4分)

 

材料四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

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

(3分)

 

28.(8分)元末以来,我国东南、东北地区先后遭到了外来的骚扰和侵略,我国广大军民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和反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明朝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

(1分)

 

材料二文献材料:

“(16世纪前期)番彝佛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新安县志》

(2)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哪个国家的殖民者?

(1分)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3)17世纪,占据台湾的是哪个国家?

(1分)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不受外国侵犯,1662年,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1分)

 

材料四1661年,吴兆骞在松花江畔欢送将军巴海率军赴黑龙江抗击沙俄入侵者,赋《秋夜师次松花江》:

落日千旗大野平,回涛百杖棹歌声。

江深不动鼋鼍窟,塞迥先驱骠骑营。

火照铁衣分万幕,霜寒金柝遍孤城。

断流明发诸军渡,龙水滔滔看洗兵。

(4)17世纪中期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为了保卫祖国疆土不受侵犯,组织反击沙俄的清朝皇帝是谁?

(1分)随后双方签订的边界条约是什么?

(1分)

 

(5)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不朽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至少写出两点)(2分)

 

29.(15分)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

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1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乾隆帝要销毁的是哪类书籍。

(2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2分)

 

(4)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清三朝采取这些文化措施的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与点拨

1.D(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居民”“我国”等信息。

由所学知识可知:

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

故选D项。

2.A

3.B(禅让制是传说中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而王位世袭制是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是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4.B(商朝在盘庚时迁都殷,商朝又称殷商、殷朝;青铜冶炼技术在商朝也达到高峰;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故正确答案为B项。

5.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6.B7.A

8.A(结合曹操写诗的时间“207年”分析,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战胜袁绍,公元208年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以此判断,赤壁之战前曹操之“志”在于乘胜统一全国。

故选A项。

9.D(祖冲之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商鞅在秦国实行了变法;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也是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制成“麻沸散”,编制“五禽戏”。

故选D项。

10.D(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与江南的开发基本没有联系,所以应排除含①的选项。

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的开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并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战争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故选D项。

11.C

12.C(题干关键信息是“唐玄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项。

13.A14.C15.D

16.C(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A项说法错误,应排除;B项中政府在对外贸易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南宋的都城是临安而不是东京,D项错误。

故选C项。

17.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书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故符合题意的是A项。

18.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国的建立是在916年,北宋的建立是在960年,西夏的建立是在1038年,元朝的建立是在1271年。

故正确答案为C项。

19.A20.B21.C

22.C(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封建君主专制集权进一步强化。

故选C项。

23.C(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割据军阀混战的战争,与题干主题不符。

故选C项。

24.D(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都是清朝前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排除①③。

故选D项。

25.D(唐朝诗人李白被称作“诗仙”,A项错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B项错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辛弃疾是南宋词人,C项错误。

故选D项。

26.

(1)秦朝。

(1分)郡县制。

(1分)

(2)三省六部制。

(1分)

(3)解决了王国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

(2分)

(4)明朝:

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或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统治)(2分);清朝:

雍正帝时设军机处(乾隆帝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2分)。

(5)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6分)

27.

(1)朝代:

西汉(或汉代)。

(1分)历史作用: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每点1分,共2分)

(2)他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加强了中印两国的联系。

(2分)

(3)主要表现:

海外贸易兴盛。

(2分)政策原因: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2分)

(4)事件:

郑和下西洋。

(1分)启示:

开放交流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开放包容才能实现长久和平。

(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

28.

(1)戚继光。

(1分)

(2)葡萄牙。

(1分)

(3)荷兰。

(1分)郑成功。

(1分)

(4)康熙帝。

(1分)《尼布楚条约》。

(1分)

(5)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等民族精神。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9.

(1)百家争鸣。

(1分)

(2)秦朝:

《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焚书坑儒)(2分);汉朝:

设太学,置明师,设立学校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有诋触本朝之语”的野史。

(2分)大兴“文字狱”。

(2分)

(4)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2分)影响:

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稳定;形成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