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简讯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999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简讯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药学简讯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简讯1.docx

《药学简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简讯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学简讯1.docx

药学简讯1

 

药学简讯

(二OO九年第一期)

 

什邡市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药剂科

 

一、药事信息

1、药事管理委员会近期工作情况

2、药剂科近期工作情况

二、不良反应

1、2008年我院不良反应汇总

2、警惕阿昔洛韦和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3、“双硫仑样反应”可致命

三、用药分析

2008年10~12月我院销售金额前十名抗菌药物排名

四、处方评价

2009年1月我院处方合格率抽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五、信息采风

1、常见的不良用药习惯

2、饮食可以改变药效

一、药事信息

1、药事管理委员会近期工作情况

(1)2008年12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征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实施方案》(修订稿)意见。

本次意见征集了临床科室共16个,于2009年1月25日回收书面意见反馈表24份。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依据国家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临床意见反馈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2009年1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加大对药物不良反应收集的工作力度,制定了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实施办法》,深入临床各科室,重新核定各临床科室的兼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员,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各成员分片区,对应相应临床科室,于每月25日前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药剂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公室将不良反应收集情况汇总,定期上报市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

(3)2009年1月,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人员,对全院各病区药品,特别是特殊、急救药品进行效期质量大检查,共检查临床科室11个。

其中,内1、内2、内3、儿科、手术室、妇产科、外2科7个科室,均发现有过期失效药品,即时收回药品库房统一销毁,并提醒临床科室在诊疗工作繁忙的同时,也应当注意病区药品效期及质量的清理与自查,防止使用过期失效变质药品,减少医疗隐患。

 

2、药剂科近期工作情况

(1)“三基三严”

药剂科于2008年12月,对全科低年资药学技术人员进行了一次“三基三严”专业考核,邀请医务科相关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对考核结果进行公正评价,评出一、二、三等奖共6名,并作出适当奖励。

(2)捐赠药品

2008年12月,药剂科对我院现有捐赠药品彻底进行盘存,并将其进入院内销售,共有201个品规。

其中,抗菌药物类化学药品71种,非抗菌药物类化学药品70种,中成药60钟。

目前,捐赠药品院内销售已经进入正常轨道。

(3)临床药学

2009年,药剂科将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室制定了2009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临床药师下临床,填写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工作记录单,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为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进行全程服务。

 

二、不良反应

1、2008年我院不良反应汇总

时间

病人姓名

性别

科室

药物

不良反应情况

不良反应类型

2008.4.15

任顺义

外1

七叶皂苷钠注射剂

患者因腰椎间盘膨突住院治疗,于2008.4.15.第一次输注七叶皂苷钠,出现四肢、躯干皮疹,感瘙痒无气紧、心悸等其他不适。

处理①立即停用七叶皂苷钠;②给予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完全治愈。

过敏反应

2008.4.24

向丽

妇产科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患者因黄体破裂入院,于2008.4.23.11Am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ivgttBid,输注至3Pm出现面部皮肤瘙痒、皮疹、细小红丘疹,高于皮肤,无发热。

于4.24.停用该药,改用加替沙星,口服比特力抗过敏治疗,于2008.4.25.下午皮肤瘙痒消失,皮疹消退。

过敏反应

2008.6.8

肖博文

儿科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粉针、青霉素G钠粉针

患儿因发热1周入院,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0ivgttq12h,青霉素160万uivgttq12h治疗,用药后2~3h,患儿全身出现丘疹样皮疹,瘙痒明显,无其他不适,立即停用上述二药,患儿全身皮疹逐渐消退。

过敏反应

2008.11.10

郭玉泉

血透室

低分子肝素钙

患者在血透室进行透析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口舌发麻、手足心发热、心慌、胸闷等,停药后缓解。

过敏反应

2008.4.24

邱守云

急诊科

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患者在输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后出现皮肤发红伴瘙痒(输液处周围),其余各处无,压之褪色,无其他不适,停药后患者红疹逐渐消退。

过敏反应

2008.10.6

洪小芳

急诊科

青霉素G钠注射剂

患者妊娠2月余,因发热、咳嗽以“上感”来我院妇产科就诊,肌注青霉素G钠160万uq12h,肌注前两次无反应,肌注第三次出现头昏、心慌、出汗,立即平卧休息,吸氧等,10min后缓解。

副作用

2、警惕阿昔洛韦和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食品药品监管局12日发出通知,提醒警惕阿昔洛韦和头孢拉定不良反应。

头孢拉定是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用药物,阿昔洛韦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免疫缺陷者水痘等疾病的常用药物。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分别于2005年9月和2006年9月,对头孢拉定引起血尿和阿昔洛韦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在此后一直高度关注该品种的安全性问题,结果发现这种不良反应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食药监局建议临床医生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严格选取药物的用法、用量,一定要避免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配伍使用。

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在监测下使用,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根据以上信息通报,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作好该类药品使用的监测以及不良反应,尤其是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

药事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2009年1月14日

 

3、“双硫仑样反应”可致命

使用头孢菌素等药物时不能沾酒

“双硫仑”是一种国外生产的戒酒药。

服用该药后,人体产生酒精代谢障碍,服药者不能沾一丁点酒精,否则身体就会出现强烈不适。

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均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这些药物使得酒精在人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氧化分解,从而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乙醛中毒反应。

这些反应一般在喝酒后8分钟至10分钟即可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面包潮湿、视觉模糊、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严重的还会发生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会导致休克或死亡。

“双硫仑样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头孢菌素剂量及摄入的酒量成正比,并具有持续性。

有的患者在用药后喝含酒精的饮料、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该反应。

除头孢菌素类,还有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呋喃类(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脲类降压药(如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华法林、三环类精神药物(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妥拉苏林、胰岛素、异烟肼、硝酸甘油、消心痛、苯海拉明、巴比妥类等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后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人们在使用上述药物的一定时间内,不应饮酒或食用含有酒精的食品。

——摘自《健康报》

三、用药分析

2008年10~12月我院销售金额前十名抗菌药物排名

表1:

2008年10月销售金额前十名药品

名次

药品名称

规格

1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1.5g

2

头孢米诺钠

0.5g

3

头孢泊肟酯胶囊

50mg*6

4

头孢泊肟酯片

50mg*6

5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针

0.2g

6

头孢克肟干混悬剂

50mg*6

7

司帕沙星分散片

0.1*8

8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0.5g

9

呋布西林钠针

0.5g

10

(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0g

表2:

2008年11月销售金额前十名药品

名次

药品名称

规格

1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1.5g

2

头孢米诺钠

0.5g

3

头孢泊肟酯片

50mg*6

4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针

0.2g

5

头孢克肟干混悬剂

50mg*6

6

司帕沙星分散片

0.1*8

7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0.5g

8

盐酸头孢吡肟针

0.5g

9

呋布西林钠针

0.5g

10

(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0g

 

表3:

2008年12月销售金额前十名药品

名次

药品名称

规格

1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1.5g

2

头孢米诺钠

0.5g

3

头孢泊肟酯片

50mg*6

4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针

0.2g

5

司帕沙星分散片

0.1*8

6

头孢克肟干混悬剂

50mg*6

7

头孢米诺钠

0.5g

8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0.5g

9

头孢呋辛钠(立健新)

0.75g

10

呋布西林钠针

0.5g

四、处方评价

2009年1月我院处方合格率抽查结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药剂科组织人员对我院2009年1月份门诊和住院处方书写规范进行抽查,其中,普通处方书写合格率为84.79%;“麻醉、精一”处方合格率为70.03%。

现将此次抽查中处方书写存在的问题作如下通报:

Ⅰ.普通处方

⑴处方前记

①科室/病区项未填写或填写不准确、错位,急诊科应注明“急内”或“急外”

②年龄项下未填写或填写不完整、不清楚,不能使用英文缩写“y”,应使用中文“年、月、天”表示

③临床诊断项未填写

④开具日期填写不完整

⑵处方正文

①药品用法标识无,应用中文“用法”或英文缩写“S”、“Sig”标记

②处方正文空白处未划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③涂改处未签名或只签名未签日期

④处方使用复写纸张,应留存原件

⑤药名使用商品名“优甲乐”、英文缩写“TAT”、“GS”、别名“生理盐水”等,应使用通用名“左甲状腺素钠片”、“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

⑥需作皮试的药物未注明皮试“阴性”结果,如“注射用青霉素G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等

⑦药品用量未注明单位“支、瓶、片、粒”等

⑧药品未注明规格

⑨药品未注明剂型

⑩药品用法用量未注明给药频次,尤其是在输液处方中情况较为突出

⑶处方后记

1医师签名处其签名字样与医院所留签名留样不符,属他人冒签

2药师未签名或只有一名药师签名而无两名药师双签名

Ⅱ.“麻醉、精一”处方

⑴患者身份证编号未填写

⑵急诊未分“急内”或“急外”

⑶处方开具日期未填写

⑷药名书写错误或不规范,使用别名“杜冷丁”,应使用通用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⑸药品未注明规格

⑹药品未注明剂型

六、信息采风

1、常见的不良用药习惯

β-内酰胺类药物日用药次数少。

该类药物疗效可靠,相对较安全,所以滥用(无指征用药和用量过大)现象比较严重(如头孢唑林说明书中的用量一般为一次0.5~1.0g,而临床则多见2.0~3.0g,甚至5.0~6.0g)。

该类药物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且半衰期一般较短(除头孢曲松外),每日需多次(2~4次)给药,这就使其在使用时较为麻烦,故临床上常见每日一次给药。

这种不恰当的给药方法,不但不能将细菌杀死,而且可使细菌长期处于亚致死状态,容易导致耐药。

所以该类药物使用时一定要用量适当,一日2~4次给药。

氨基糖苷类药物用量偏小。

该类药物作用比较特殊,除普遍对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细菌有良好作用外,还各有其特点:

如链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的作用,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作用,大观霉素对淋球菌有良好的作用,新霉素可以作为局部用药。

所以该类药物作用较为广泛。

但该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最常见的有肾毒性和耳毒性,所以人们是既想用,又不敢大胆用,从而出现了用的人数不少,而用量小的现象。

如阿米卡星说明书中要求成人日15mg/kg(目前学术界提倡成人日用量可达20mg/kg),但日用量不超出1.5g。

而临床上常见的成人日用量是0.4~0.6g,用量明显不足,这种使用方法不但疗效欠佳、副作用大,而且容易产生耐药菌。

所以,该类药物的正确用法是不用则已,用则用足,且以日一次给药为佳。

另有一些不合理用药是把该类药物用于门急诊和单纯的尿路感染,或联合用于轻微的感染,这些都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氟喹诺酮类药物滥用于围手术期预防。

该类药物属广谱抗菌药物,且价格较低廉,是经验用药时较好的一类药物。

也正因为如此,才给滥用药提供了温床,使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迅速上升。

行政部门对这一类药物的规范化应用十分重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无指征用药。

目前,最常见的、也最容易纠正的是普通感冒、软组织损伤和外科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

其中外科围手术中一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比例过高,且术后预防用药的时间过长(指导原则要求为24小时)。

有人把术后发烧当成延长用药时间的指征,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发烧的原因很多,单纯的发烧不能成为使用抗菌药物的理由。

用循证医学的概念说,发烧是一个孤证,未形成使用抗菌药物的证据链,若要合理使用,必须有其他证据(指征)作为支持。

——摘自《健康报》

2、饮食可以改变药效

含有钙质的食物如果食用牛奶、乳制品、钙质奶粉、黑木耳、鸡蛋黄、黄豆、海带、田螺、芹菜等含有钙质的食物,可与甲状腺素、维生素D、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同用,忌与铁制剂(如硫酸亚铁等)、四环素、红霉素、甲硝唑、西咪替丁同用。

上述药物易与钙质食物形成络合物或不溶性物质,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

酸性食物如食醋、酸性水果、肉类、禽类、蛋类、白糖等酸性食物,宜与胃酶合剂、呋喃坦啶、四环素类、乌洛托品等合用,以增强其疗效;忌与磺胺类药物、碳酸氢钠(小苏打)、红霉素等合用,以免影响疗效,增强其副作用。

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猪肝、蛋黄、豆类等食物,宜与避孕药合用。

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豌豆、卷心菜、韭菜、菠菜以及动物的内脏,不宜与抗维生素K为主要成分的抗凝剂合用,因为它们的作用正好相反。

富含钾的食物如干果、香蕉、葡萄、橘子、杏肉、土豆、西瓜、冬瓜等,宜与抗高血压药和排钾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喃丙氨酸等)同用。

富含钠盐的食物如腌肉、腌鱼、咸菜等高钠盐食物,忌与排钾利尿药和高血压药同用,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如奶酪、猪肉、鱼等,因为组氨酸在肝脏组氨酸脱羧酶作用下变为组织胺,组织胺又在乙胺氧化酶作用下生成醛。

异烟肼(雷米封)能抑制乙胺氧化酶,使组织胺不能生成醛而在体内堆积,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昏、黏膜充血、皮肤潮红、心悸、面部麻木等症状。

故含组氨酸的食物忌与异烟肼同用。

由于组织胺会防碍过敏药物的作用,故忌与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等)同用。

动物肝脏如猪肝、鸡肝、鸭肝,可使酶制剂变性而失去活性,故忌与多酶片、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消化酶类药物同用。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萝卜、土豆、地瓜、胡萝卜、黄瓜、青椒、西红柿、莴苣、豆类、海菜等,宜与驱虫药同用,能增强肠蠕动,促使虫体随粪便排出。

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奶酪、脱脂奶粉、对虾、花生、大豆、葵花子、牛肉、鸡肉等。

宜与激素类药物同用。

因激素药物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同时应限制进食碳水化合物(面包、淀粉、糖)、脂肪和盐,这样可以避免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摘自《健康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