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71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车辆工程(高职类)专业建设规划参考模板.doc

各系部:

现将专业建设规划模板发给你们,此次要求完成的专业建设规划是指现有专科专业建设规划,请各系部注意。

另,请各系部安排具体人员、落实责任人、合理安排时间,按时保质完成专业建设规划及各项专升本相关工作。

谢谢!

教务处

2014年9月23日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2013年---2017年)

前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属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并且随着现代汽车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员的素质、技术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需要更高层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是我院准备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与其配套的实训基地也是我院重点建设实训基地,目前已形成集教学、科研、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教育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以后,学院确立“培养全国一流的汽车技术制造、调试、检测、维保的高技能人才”的奋斗目标,已初步可形成一支由国内汽车行业专家领衔、企业资深专业工程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业队伍,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训团队,在教学、科研、实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领域都发挥着突出作用。

我院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的逐步建成,将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都起到强大支持。

本专业实训设施先进完善,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维修、汽车制造两个实训基地,面积75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800万元,现有车轮动平衡仪、汽车GPS系统实验台、举升机、发动机系统测试分析仪等大量实训设备。

有“理实一体”教室五个,另有汽车构造与维修仿真实训室,汽车维护保养实训室,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室,能进行各种专业类课程的教学。

已有的实训实验室基本涵盖了汽车组装、调试、检测、维护及维修等实训实验项目。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根据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要求,立足和突出技术应用性,加强专业建设与重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1、以现代化汽车科技发展为导向,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向;

2、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基础,保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成功。

(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在学院重点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市一流的教学、咨询、培训基地;目标是建设成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目标

充分调研,制定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继续定期调研重庆汽车检测、维修企业的技术发展新动向。

了解社会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分析汽车检测、维修行业生产第一线工作领域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以此为基础,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

在相关企业的参与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目标:

1)知识构建上以够用和实用为限度;

2)以掌握职业技能和技术操作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岗位业务知识为目标;

3)体现“双证融合”,学生除取得高职毕业证外,还要求全部考取汽车维修中级职业资格证;

4)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可灵活改变的余地,当行业需求发生变化时,培养计划可方便地调整课程设置。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各类考证,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各类实践与学习活动等;

(2)课程建设的目标

课程建设上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探索以课程为核心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等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在课程设置和优化组合方面的力度,力争更多的专业课程达到院级、市级精品课程。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充实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推进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增强学校自我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大纲要反映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特色,明确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基本要求、深度与广度、重点和难点的学时分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式等。

(3)师资队伍建设内容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2-3年内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有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的目标

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

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满足教学环节的需要,体现生产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要本着自力更生、分步实施、重在使用的原则,不断添置和更新实训设备;加强与生产、服务企业单位联系,在校外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开展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活动,把实训设备与生产、经营、培训、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实训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统筹规划,校际间要加强联合,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实训基地,实行资源共享,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专业特色建设(骨干建设专业或重点建设写这一部分)的目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产业及地区布局,积极主动适应重庆及西南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带动本专业调整与建设,大力推进校企对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坚持学校为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与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等手段调动企业、行业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等形式实践教学,为校内实训基地建立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汽车组装工艺和软件,将课程建到生产一线,通过数字传输课堂,使得企业兼职教师可直接在汽车制造与维保现场展开专业教学。

实行产学结合,推行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教书素质和教学能力。

(6)服务能力建设的目标

大力提高本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院服务地方经济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也必须通过社会加以检验。

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以成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为依托,广泛征求企业单位对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要定期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及时反馈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二、专业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要有时间、措施)

预计在2017年内,进一步拓宽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产学结合机制,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

1)邀请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利于根据企业需求对口培养专业人才;

2)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作用;

3)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顶岗实训场所,指导实践;

4)派送教师到企业实践;

5)加强本专业教师与企业在科技、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6)在进一步总结、推广专业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要有时间、措施)

1、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体系

在2015年至2016年间,尝试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中,做到没有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之分,也无理论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之分,采用现场教学,将理论和实验、实训教学融合在一起。

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验、实训,实训时贯穿理论知识的讲授。

2、建立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考核体系(2015年内完成)

过去的考核体系重视理论课考核,轻视实践教学考核,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失去了监控而得不到保证,这对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缺陷。

我系改革设想是在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后(进一步做到完成每一独立单元的教学任务后)同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知识和技能考核均合格方能通过该课程(或单元)的学习。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要有时间、措施)

1)加大引进力度

每年有计划地面向全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

重点将具备教师条件的行业生产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2)建立高素质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常年聘请具备教师条件的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

3)加大培训力度

为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后备力量,每年选择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在2014年至2017年间每年选送表现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深造,在2014年至2017年间每年选派专业老师到企业实践进修。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的内容(要有时间、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2014年至2017年间,依托新建立的二实训基地,完善车辆系实训条件。

建设目标为:

建成满足教学要求、设备良好的实验、实训室和专业教室,重点建设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招生量的扩大及行业的发展,2014年至2017年间每年有计划地新建几个校外实训基地。

(五)专业特色建设的内容(要有时间、措施)

(1)推行工作过程课程建设

根据汽车制造、检测、维保、销售等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出发,分析出从事该工作任务需要的技能,根据这个技能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

例如汽车维保岗位,其典型的工作任务有1、业务接待2、诊断故障3、确定维修项目4、填写派工单5、维修作业6、检验7、疑难故障诊断、排查8、返工维修等,根据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需要的技能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一的梳理,从而对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进行优化组合。

(2)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学生的第一年、第二年主要以校内基地实训为主,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完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形成开放、多边、灵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五学期毕业综合实践学期和第六学期企业实践学期为学生“工作学期”,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就业岗位要求不同,配以相应课题,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项目),企业和学校双方教师共同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本专业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努力把专业办到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融“教、学、做”一体化,做到“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与技能考证”一体化、“顶岗实习、生产、就业”一体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本专业教师能采用如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

(4)改革传统的教材编写方法,使技术更新快的专业课教材内容始终紧跟汽车新技术的发展。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专业特色,重视教材建设。

下一步在2014年至2017年专业教材建设规划上,将按两条线发展:

第一条线:

以选用近三年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主,鼓励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第二条线:

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特点,对技术更新快的课程或专业模块由本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自行编写单行本或讲义,内容力求反映汽车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便于根据新技术变化而及时修订。

汽车新技术发展速度极快,去年还是新技术,今年已经落后。

教师应及时向学生传授最新知识,而传统的教材出版周期长,往往教材刚出版,一些内容已显落后,因此要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特点,对技术更新快的专业模块,以独立单元为单位编写单行本或讲义,使学生始终能获得汽车最新技术知识的讲授。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内容(要有时间、措施)

在2014年至2017年间,努力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1)提供新时期职业教育模式

通过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形成联系生产一线、校企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的试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制改革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学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实训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完成学生向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

(2)提供职业资格鉴定培训

汽车实训基地可以为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提供汽车专业技术的培训。

(3)面向社会积极提供培训服务

提供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和应用型技术开发等社会服务职能。

(4)为产业化提供服务

汽车实训基地可以为企业新产品进行试验、技术推广和推销,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结束语(建设后的总体效果或前景)

为了体现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走出一条产学合作,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之路。

进一步调整并完善企业专业指导制度、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环节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社会沟通,使学生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企业也有了择优录取的选择,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已有多名学生到合作企业就业。

2014年至2017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准备再建立5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专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汽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