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28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docx

三支一扶考试试题

三支一扶每日一练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服务者向消费者提供质低价高的服务,是对消费者()的侵犯。

A.公平交易权

B.人格尊严权

C.损害求偿权

D.财产权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

公平交易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公正、合理地进行市场交换行为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因此质低价高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故本题答案为A。

B项:

人格尊严权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权等不容侵犯的权利。

C项:

损害求偿权是指在当权利、资源等因个人或集体而遭受侵害、损失的时候,所具有的要求赔偿的权利。

D项: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A.《中共中央关于生产方式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商品经济改革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决定》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党史。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

故本题答案为B。

3.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没有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二个月

D.三个月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故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错误。

4.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最早提出者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党史。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故本题答案为B。

5.行政案件中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A.必要时应当承担

B.承担一部分

C.可申请不承担

D.不承担

【金标尺答案】D。

本题考查行政法。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因此,在行政案件中,当事人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故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错误。

6.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A.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

D.国民生产总值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党史。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故本题答案为B

7.下列哪一种刑罚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

A.罚金

B.管制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主刑是从刑或附加刑的对称,是对犯罪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只能独立适用。

中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故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错误。

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根本保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金标尺答案】C。

本题考查党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故本题答案为C。

9.在法律用语中,“应当”和“可以”具有不同含义。

“应当”是一种()。

A.必然性规定

B.或然性规定

C.任意性规定

D.柔性规定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法理学。

法律用语中“应当”表述的是法律主体的义务,应当去完成,如果违反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可以”表述的是法律主体的权利,是否作出一定的法律行为,由法律主体自主决定,不论其最终选择的是允许范围内的何种行为,都将得到法律的认可、保护。

故“应当”是一种必然性规定。

故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错误。

10.2016年是长征胜利()年。

A.70

B.60

C.80

D.90

【金标尺答案】C。

本题考查党史。

长征事件考生需要注意三个考点:

一是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10日—1936年10月;二是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三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军会师于甘肃会宁。

故本题答案为C。

11.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

A.赔礼道歉

B.恢复原状

C.支付赔偿金

D.返还财产

【金标尺答案】C。

本题考查国家赔偿法。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一般包括行政赔偿、刑事赔偿。

《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故C项说法正确,A、B、D项说法错误。

12.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建设的主线是()。

A.思想理论建设

B.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D.作风建设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党史。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执政党建设的主线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故本题答案为B。

13.张某尾随李某,正欲抢劫李某的钱包时,忽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因而未能抢劫李某的钱包,张某的行为()。

A.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B.构成抢劫罪(犯罪未遂)

C.构成抢劫罪(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张某尾随李某,正欲抢劫李某的钱包还未进入实行行为而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停止,属于犯罪预备。

故本题答案为A。

B项: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张某的实行行为未着手,不属于犯罪未遂。

C项: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张某因听到他人喊他的名字而停止,是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不属于犯罪中止。

D项:

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犯罪预备)。

14.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国民党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金标尺答案】D。

本题考查党史。

为了争取时间进行内战准备,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故本题答案为D。

15.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因此,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人民法院。

故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错误。

16.红军攻克遵义城的时间是()。

A.1934年5月

B.1936年1月

C.1935年1月

D.1935年7月

【金标尺答案】C。

本题考查党史。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城,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故本题答案为C。

17.王先生想成立一家玩具公司,从事各类玩具的生产和销售,于是向当地的市场监管局提出注册申请登记,市场监管局经过各种审查予以批准,市场监管局的这种行为属于()。

A.行政许可

B.行政复议

C.行政申请

D.行政强制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行政法。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题干中,王先生就成立玩具公司向市场监管局提出注册申请,市场监管局依法审查后予以批准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

故本题答案为A。

B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C项:

行政申请是申请人从事某种特定行为之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是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

题干中,王先生的行为属于行政申请,而市场监管局的行为属于行政许可。

D项: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的,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做出的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和行为采取的强制性措施。

18.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

A.一般形式

B.发达形式

C.特殊形式

D.普遍形式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故本题答案为B。

19.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相对人,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能对相对人实体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

以下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

A.某县政府发布命令拆迁该县学府街东西两侧30米内的房屋

B.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住宅建设合同》

C.某税务局向某公司送达《减免税批准通知书》

D.某工商局向公民甲颁发营业执照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行政法。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采取具体措施的行为。

其行为的内容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某一个人或组织的权利或义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对象的特定化和具体化,包括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等。

B项中的民事合同是公民、法人或其它社会组织为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所明确的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该项属于民事合同,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注意】本题为选非题,请考生注意题干要求。

20.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

A.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

B.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C.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D.优化结果,合理布局生产力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故本题答案为A。

C项:

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这个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不符合题意。

21.下列哪一项权利不属于人格权()。

A.生命权

B.肖像权

C.荣誉权

D.名誉权

【金标尺答案】C。

本题考查民法。

人格权是指为民事主体所固有而由法律直接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种人身权利。

身份权是指公民因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民事权利。

《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

A、B、D项属于人格权的内容,C项属于身份权的内容。

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注意】本题为选非题,请考生注意题干要求。

22.公布办公室新电话号码的公文形式是()。

A.通知

B.通告

C.布告

D.启示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公文文种。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办公室公布新电话号码适宜用告知性通知。

故本题答案为A。

23.法的实施方式不包括()。

A.法的遵守

B.法的执行

C.法的适用

D.法的制定

【金标尺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法理学。

法的实施方式按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可以分为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D项法的制定,即立法,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故本题答案为D。

A项:

法的遵守即“守法”,指社会上一切组织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一切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B项:

法的执行又称“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C项:

法的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也称为“司法”。

【注意】本题为选非题,请考生注意题干要求。

24.会议记录的组成是()。

A.会议组织情况+会议发言情况

B.标题+会议六要素

C.标题+会议的基本内容

D.会议组织情况+会议的基本内容

【金标尺答案】D。

本题考查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会议的实录,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第二部分是记录会议的基本内容。

故本题答案为D。

25.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中,最重要的权利是()。

A.公平交易权

B.安全权

C.知情权

D.求偿权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这是消费者作为消费品市场主体享有的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权利。

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故本题答案为B。

A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C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D项: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26.请示的目的能否实现,关键是看()。

A.请示理由是否充分

B.文本结构是否完善

C.表述语言是否流畅

D.逻辑层次是否清楚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请示。

请示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请示结语。

写作请示要求开门见山的说明请示的原因,在写作时,要实事求是、情况清楚、依据有力、说理充分。

在实践中,写好请示的缘由部分,有助于上级机关更好地了解事情实际情况,往往是求得上级机关给予理想批复的关键。

故本题答案为A。

27.《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

A.40

B.44

C.50

D.54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劳动法。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故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错误。

28.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是()。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所有公文

【金标尺答案】A。

本题考查公文格式。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故本题答案为A。

29.关于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我国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金标尺答案】D。

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从旧兼从轻原则是指刑法对于其生效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如果与行为时的法律(旧法)比较,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仍然适用。

关于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我国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故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错误。

30.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一般是()。

A.B4型

B.A4型

C.8开型

D.32开型

【金标尺答案】B。

本题考查公文格式规范。

公文用纸幅面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A4型,其成品幅面尺寸为:

210mm×297mm。

故本题答案为B。

3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A.14

B.16

C.17

D.18

【金标尺答案】D。

本题考查刑法。

《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故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