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749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最新K12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高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无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

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

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

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

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

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

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

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

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

杨汉光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里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

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

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来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

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

“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

”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

“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

现在种田不容易。

”母亲说:

“我知道种田难,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里种出的米。

”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

“老嫂子,这田是越来越难种了。

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

”母亲笑一笑说:

“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了,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意,十斤八斤也行,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

我说:

“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

“不要多讲,随他。

种田苦,你看他头发都快白完了,老得多快。

”谁知,老六叔还不知足,这年冬天,他进城来对母亲说:

“老嫂子,种田实在难啊!

要贴百把块钱给我,我才敢种你的地。

”一向宽容的母亲也捺不住性子了,她没好气地说:

“老六,你不要得寸进尺。

天下哪有倒贴钱租田的道理?

这田你不种就算了,我另租给人种。

”张六叔说:

“那你就租给别人种吧。

我陪母亲回乡下的老家,处理那一亩三分地。

我许多年没有回老家了。

看见村里新建了一些小洋楼,原来最穷的刘二叔也住上了洋楼。

母亲说:

“刘二叔心眼儿好,我们就把田租给他种吧。

我和母亲走进刘二叔的家里,说想把田租给他种,可我们还没说完,刘二叔就摇头拒绝了。

“老二,你听我说完。

我是送田给你种,并不收田租,一年只要两斤米,吃一口家乡饭就行。

”刘二叔说:

“老嫂子,要米你就拿,你的田我不敢种,一年苦到头,连小孩的学费都交不起。

我两年前就改跑生意不种田了。

你看河对面,野草长得最高的那一块就是我的田。

”我向门外望去,小河两边茫茫的田野上,确实东一块西一块地长着高高的野草。

我和母亲再也不敢提租田的事。

母亲老了,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

我们也不得不像刘二叔一样,让那一亩三分地长野草。

另外再拿钱交公粮、水费和这种费那种费。

第二年夏天,母亲一个人悄悄地又回老家去,我不放心,追到老家。

那时正是收割稻谷的时节,田野上打谷机响个不停。

母亲顶着烈日,在她的一亩三分田上割野草。

我站在田边问:

“妈,你干什么?

“这么肥的田,丢荒可惜啊!

”母亲连头都不抬一下,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

我理解母亲对土地的深情。

我不忍心

劝阻母亲,但又不愿意让她受苦,于是只好走下田去,递给母亲一瓶矿泉水,接过她手里的镰刀。

从此,我每年都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

虽然田里的收获远不够我支付工钱,但我依然坚持下去,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

(节选自《中山日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巧设悬念,前一部分写张六叔由愿意租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到不愿意的整个变化过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弃

农从商的刘二叔对自家田里“野草长得最高”无动于衷,与张六叔的坚韧勤劳和母亲眷恋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文中关于小洋楼的记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喜人的变化,旨在说明经商可以改变农村的面貌。

D.小说写母家“双手颤巍巍地割着野草”,这一细节就是为了表明母亲年迈体衰、已经没有能力回乡种田的客观事实。

5.小说画线处写“我”坚持贴钱请人耕种母亲的一亩三分田,“只为让母亲能吃上自己田里的米”,请分析这一做法的原因。

(6分)

6.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我”和母亲准备租田给刘二叔的这一情节在全中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

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

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

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

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

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

“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

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

”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

预计的,估算的(数据源自《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

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

“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

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

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

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

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

”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四:

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城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

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

已从2015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

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5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

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

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

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

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

施密特则表示:

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

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有删改)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C.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几年发展相对迟缓,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不够。

D.特朗普挑起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其目的就是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可能造成失业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担忧,有人认

为大可不必,因为机器逐渐代替人类的一些事务性劳动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将会掀起一个发展新高潮,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预计增长率将超过50%。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是一片空白。

D.无论是比尔·

盖茨还是埃里克·

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

9.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该怎么做?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彧,字文若。

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

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

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

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

诏曰:

“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

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

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

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

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

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

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

衍乃以礼遣。

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

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

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并有表闻。

又追尊

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

“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

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帝不从。

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

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

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

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

博览群书,不为章句。

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

(节选自《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B.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C.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D.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字:

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B.太庙: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

如欧阳修《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

C.河阴:

“河”特指黄河,“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

D.避讳:

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启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

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

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

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

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

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

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拍胸痛哭。

D.他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

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

(5分)

(2)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

(5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4~15题(9分)

客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

①南山:

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

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

“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

《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

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

指写家信。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

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15.杜甫《春望》中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是:

“,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3)《庄子·

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的海面上。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

在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

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

“贝壳岛”。

贝壳岛不简单。

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原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原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B.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原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C.技术人员最

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原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

D.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原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

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

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

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碧万顷风大浪急前所未有名副其实

B.一望无际风大浪急前所未有名不虚传

C.一碧万顷惊涛骇浪空前绝后名副其实

D.一望无际惊涛骇浪空前绝后名不虚传

20.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春节前夕给老师发来的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恩师无恙,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曾经我是您的高足,现在学生也没让恩师失望!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以后还请恩师继续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鼎力相助!

欢迎恩师惠顾我的家乡,我定当尽地主之谊。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5)改为;

21.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近期,央视又推出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的力作《朗读者》,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

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