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69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docx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范文资料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019年第4-5期(总第235期)2019年5月25日编者按:

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宣传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活动主题是:

“深化创模成果,建设生态杭州”。

围绕这一主题,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以下精彩纷呈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

2019年:

“六.五”活动丰富多彩★绿色环保行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教育局协办单位: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四堡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时间:

5月25日至5月29日参观地点:

北线———杭钢绿色工业游、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南线———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参加人员:

1、市教育局组织10个学校的学生;2、各区组织区人大、政协代表、民主党派人士、社区居民;3、登报招募环保志愿者及热心市民代表报名参加。

具体日程安排:

每天上午8:

45,4辆大客车160名代表,下午1:

15,4辆大客车160名代表在武林广场邮电大楼门口准时发车。

★召开“六·五”环境新闻通报会主办单位:

杭州市环保局时间:

6月4日上午9:

30地点:

市环保局九楼会议室通报内容:

公布2019年杭州环境质量状况等内容★6月5日,市长发表“六·五”电视讲话,《杭州日报》刊登市长署名文章。

★“六·五”世界环境日广场活动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杭州市环保局、上城区政府协办单位:

杭州国土资源局、杭州市计生委、杭州市卫生局、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时间:

6月5日上午8:

30至10:

00地点:

杭州吴山广场活动内容:

1、市领导讲话;2、绿色列车命名、杭州第三批环境教育基地命名、授牌;3、杭州市环保志愿者总队成立,举行成立仪式,并开展环境巡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4、杭州市环保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启动仪式;5、环保、国土、计生宣传图板展(环保出30块板报、国土、计生各出10块板报);受理环保国土、计生等方面的咨询和投诉,并发宣传资料;6、绿色、健康、卫生咨询(杭州市10家绿色医院参加,每家医院出2块宣传图板,安排一个咨询台);7、机动车尾气监测,新车车内甲苯空气监测;8、杭州知名画家绘环保(邀请杭州市10名知名画家现场作画,同时邀请30名小画家现场绘画);9、吴山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播放“我们的家园”杭州创模汇报片和环保公益广告。

★“六·五”世界环境日大型晚会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文化局、江干区政府时间:

6月5日晚19:

00至20:

30地点:

江干区青春广场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2019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2003年:

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2001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0年: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与共同分享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0年:

儿童与环境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1987年:

环境与居住1986年:

环境与和平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1984年:

防治沙漠化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创模”一座城市的选择自古以来,杭州因富庶与清秀而风靡天下,是历代文人雅客以“天堂”争相咏赞的家园。

面对二十一世纪新的挑战,古朴钟秀的杭州不曾停止发展的脚步,杭州人冲破“天堂意识”,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纪录,杭州经济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要留“模范”在天堂三年前,在180万杭城儿女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我市跨入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行列,一个社会繁荣稳定、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提高的城市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不是终身荣誉,三年后的今天杭州即将接受国家环保总局的复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杭州市区的面积扩大了将近5倍,杭州的“创模”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

想干大事、能干大事的杭州人必然选择前进。

当我们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牌匾留在杭州时,也就是把“蓝天、碧水、绿色、清净”的美丽杭州交给367万人民。

杭州市自2019年3月提出“创模”目标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此一直十分重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把“创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考核到位、奖惩落实。

在2019年6月16日我市荣获新世纪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后,6月19日,我市立即召开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原市长仇保兴提出“创模”永远是进行时,要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力度不减,并明确提出要解决十大问题,以巩固提高主城区“创模”成果。

同时,市委、市政府在每年“两会”期间都召开了全市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王国平作重要讲话,原市长茅临生与市有关部门和各区长签订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将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列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的主要内容。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对巩固深化“创模”工作、迎接“创模”复检和环保工作多次听取汇报并作专题研究。

为确保深化巩固“创模”工作的落到实处,明确职责和任务,我市2019—2019年先后制定了147项、184项、184项、131项主要涉及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整治、声环境整治、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宣传教育等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并把萧山、余杭两个新区的“创模”工作纳入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形式分解下达到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制定了巩固“创模”督查方案、计划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任务的督促检查;定期召开“创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为全面部署迎接“创模”复核工作,2019年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杭州生态市建设暨迎接“创模”复检动员大会,王国平书记作了《以确保“创模”复检成功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市打造绿色杭州》为题的动员讲话,明确提出要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坚决打赢“创模”复检这一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打响绿色大都市、生态新天堂品牌,为杭州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杭州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迎检准备工作方案”,成立了迎接“创模”复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组、宣传发动组、档案资料组。

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始终把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组织实施,都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制定具体细致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扎实推进了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开展。

当好宣教先行官为充分发动公众参与巩固深化“创模”工作,我市营造了强烈的舆论氛围。

三年来,各级环保、宣传、教育和新闻单位把宣传舆论工作贯穿于整个巩固深化“创模”活动中,不断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周、环境警示教育等大型宣传活动30次,有15万人次参加。

二是利用多种载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

共编发《杭州环境》48期,在电视、广播、报纸发表报道近千篇(条);在《中国环境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发表专栏、专刊、专题节目;对新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力宣传;编印了《市民环保手册》等10余种5万多册、“六五”宣传张贴画5000张,《绿色工地》挂图1.5万张。

制作了巩固“创模”墙报、出租车和公交车“创模”标语广告7000条,在市区新设大型公益广告65块,中型公益广告牌2552块,灯箱广告1900块,悬挂宣传横幅800多条,并在社区设立了环保宣传广告牌,把环保理念引向社会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了广播天天有其声、报纸天天有其文、电视天天有其像。

三是开展了“多绿工程”建设,营造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全市共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学校2家、省级绿色学校26家、市级绿色学校102家、区级绿色学校242家;省级绿色社区29家、市级绿色社区45家、区级绿色社区182家,正在评议申报的市级绿色工地34家、区级绿色工地60家;正在评议申报的市级绿色医院18家、区级绿色医院13家。

“多绿工程”的创建,提高了公众环境意识,探索建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机制。

四是开展了各类环保培训。

共开展举办了乡镇长、企业法人代表、街道环保员、暑期师资等环保培训班50余期,3000多人参训,并在市委党校市管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了环保课。

五是扶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引导环保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

策划了“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等10余次活动,共有上万名志愿者参与。

发展保护共双赢为促进我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环境立市”与“工业兴市”的关系,我市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艺为基础、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江东、余杭临平两大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改变“北工南市”的城市布局,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优二兴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2019年起分三年共关停转迁了316家影响生态环境的水泥、矿山和砖瓦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力。

二是提出了主城区到2019年分三期搬迁74家污染企业的计划,并启动了首批16家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既减少了污染,又盘活了土地存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是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建设。

全市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科技经济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污染集中控制,改善了环境质量,并对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开展实施“禁燃区”工程。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杭州市区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实施意见》,从2019年开始在城区分近、中、远三期推进实施“禁燃区”,规定使用轻质柴油、管道煤气和电。

已建成“禁燃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共拆除燃煤锅炉近100台、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炉窑灶150多家、削减煤耗量每年约20万吨,10吨/小时以上锅炉均安装烟尘、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改善了我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推进了城市能源结构调整。

五是推进实施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

督促重点行业及重污染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共完成了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并有12家单位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绿色企业,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了企业环境意识、科学管理的水平及经济效益。

为了保障各项“创模”工作持续有效的进行,市委、市政府尽快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地方立法,2019年修改了《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出台实施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2019年出台实施了《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加强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建设,主要制定出台了《关于市区范围内市属工业企业搬迁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企业环境行为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

在总量控制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在执法保障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结合杭州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的实际,增设并建成了2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结合杭州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增加建设了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

同时我市开展与其他省、市交界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点,先后建成了建德将军岩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从2019年开始在建德与桐庐交界断面严陵坞和九溪水厂饮用水源地等建设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共投入200万元用于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环境管理的水平。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抓好建设项目日常审批管理工作,三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审批项目22500多件,为加快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同时否决或建议作重新选址、调整方案2300多项,控制了一批污染严重或与区域环境发展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

并注意抓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开展了工业园区专项检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建设。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制度结合、项目审批、环境监理监测、排污权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至2019年底,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已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十五”控制目标内。

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2019年初我市开展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试点工作,截止去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数核准、地表水和大气的控制单元划分、计算模型的选取和环境容量的计算,制定了一系列总量控制政策、制度,积极探索了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新路子。

除此之外,还重点开展了针对感光材料废物和汽车维修行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工作,做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监督、管理、服务,保证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特别是去年杭州出现“非典”期间,我市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加强对医院废水、医疗废物和“非典”疫情留验点生活垃圾的监管,指导做好“非典”医疗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防治二次污染,确保了环境安全。

同时实行危险废物集中代处置制度,目前我市唯一具有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直接收集376家医疗单位,收集点覆盖2960个医疗单位,2019-2019年共处置医疗废物13000余吨。

严格执法控污染三年来,我市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辖区排污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制度、积极推行有奖举报和开展对严重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重点抓住重污染企业的执法管理,加强现场检查排污单位及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组织夜间施工突击检查。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在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19年7-9月组织开展了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大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4460余人,检查企业3600多家,对80多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

2019年,在清理整顿行动和“严查”行动期间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3500人次,查处案件638件,办结案件530件,处罚金额达500余万元。

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三年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690多件,收缴罚款2352万元,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我市从2019年2月8日开始,在全市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工作,三年来共立案查处有奖举报案件170多件,收缴罚款100多万元。

同时通过建立12345市长专线、12369环保投诉专线、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信访处理网络、实行环保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等措施,及时受理群众投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年来市区共受理环境投诉1.1万件,接待群众来访130批270人次,通过努力,目前这些信访均得到妥善处理,信访处理的反馈率、办结率达到100%,有效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杭州市于2019年4月接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5月31日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当时恰逢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阶段,萧山市、余杭市撤市设区。

鉴于杭州市前几年的“创模”工作是围绕原城区进行的,国家环保总局决定萧山区、余杭区不在考核验收范围,但到今年复核时,要按照调整后的行政区划进行“创模”复核。

三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巩固并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污染控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狠抓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的“创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基础设施治污能力不断提高,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两区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前,萧山、余杭两区“创模”的3项基本条件、24项考核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为杭州市“创模”复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巩固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三年来两区对近200多家非重点污染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治理决定,同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通过限期治理、加倍征收排污费、罚款等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补助、贴息等经济政策,促使企业对污染治理设施实行长效管理。

二是积极调整工业布局和行业结构。

两区关停了80多家矿山水泥和2家造纸厂,下决心淘汰了一批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型、资源破坏型的企业。

同时两区注意抓好新污染源防治,严把新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发展计划局、经济发展局不立项,环保局、工商局不审批,三年来对300多个不符合产业导向目录的项目予以否决。

启动建设余杭临平、萧山江东两大工业园区,将现有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搬迁,逐步改变了工厂与居民区混杂的局面,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管理。

在两区范围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运输系统,并明确了相关的资金补助政策,集中到杭州天子岭填埋场、顺坝垃圾填埋场、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锦江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实行三级中转管理,集中在区属医院统一由杭州大地维康公司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四是巩固和创建烟尘控制区,大力发展联片供热,实施“禁燃区”。

余杭区临平城区有110余家企业联片供热,热网管道建设近50公里,年供汽量达60万吨,塘栖镇、余杭镇、崇贤镇也发展了联片供热,共撤掉46台锅炉和27支烟囱。

萧山区有20多家企业完成了锅炉改造任务,采用集中供热或轻质柴油作燃料,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五是以中高考为重点,加强对城区声环境的管理及整治。

加强旧城改造、道路建设噪声污染防治,对商业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实行单向行驶,城区禁止拖拉机进入、禁鸣喇叭。

强化了固定声源、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

同时加强日常建筑施工审批和监督管理,每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源管理的通知》,联合开展对各建筑工地、娱乐场所进行检查,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进行督促和教育,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六是加强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控制。

采取责成施工单位建房、拆房必须有密闭式防尘措施,设置护栏,随拆随洒水,对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扬尘污染。

整治环境志不移在强化污染控制的基础之上,又大力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萧山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污水治理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治理、分步实施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并加快截污纳管步伐,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日进管水量达11.2万吨,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达89%,污水并网率达71%,已进管大小工业企业160家,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并网区域将进一步扩大。

总投资2.4亿的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东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30公里管线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已投入达1.6亿元。

总投资5个亿的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工程已开工建设。

占地50亩萧山金家浜村裘江河内的建筑垃圾、建筑废土消纳场正式投入使用。

日处理400吨的萧山垃圾发电厂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1.8个亿,将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难题。

余杭区编制完成了《余杭区污水治理工程总体布局规划(2019-2020年)》,区政府成立了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余杭、塘栖、良渚三大组团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实行bot投融资模式进行建设。

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塘栖组团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工程)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良渚组团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余杭组团污水厂已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投入运行;日外送能力5万吨污水、总投资1.33亿元的临平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了51公里,有171家单位进行了排水申报,日输送外排污水约3.5万吨,占城区供水总量的70%;总投资5亿元的“环保型”天然气发电厂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二是加大取水口整治力度,创建合格饮用水源。

萧山区斥资1810万元关闭搬迁了饮用水源地闻堰等货运码头、黄沙码头;余杭区加强对苕溪流域水环境保护,临平———塘栖供水工程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瓶窑水厂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验收,并积极开展黄湖镇青山溪等4条小流域治理。

三是开展河道综合整治。

两区制定出台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城区主要河道采用截污、清淤、驳坎、绿化、配水、保洁等手段,其他河道主要采取了清淤、清草的措施,共整治疏浚河道50多条、330多公里、526多万立方米,清除水草100万立方米、垃圾1500多吨,总投资4140万元。

同时对部分河道实行定期引配水22.4亿立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并加强河道保洁工作,对主要河道实行全天候保洁,两区内河的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是加大入城口和道路综合整治力度。

萧山区重点整治了城区南大门等3个入城口和萧西路等20条道路,拆除违章建筑332家单位和个人,拆除面积达2万平方米,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建成了2.3万平方米的城河公园等多个公园和广场。

余杭区临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93.07万平方米;全区新建绿色廊道74公里,总面积36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全区共界定生态公益林32.28万亩。

五是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综合整治。

两区成立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进了“禁养”工作的开展,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