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7961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古代史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史复习.docx

《古代史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史复习.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史复习.docx

古代史复习

王粲--“七子之冠冕”(刘勰)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

他以诗赋见长,今各存20余篇首。

《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王粲的诗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

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

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笔的犀利诙谐见长。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

同时人们指出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孔融的品格与言论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影响,孔融反对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时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讨论的论据。

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作。

陆机的《文赋》

《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文,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

《文赋》将文体区分为十种,简明概述了各体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整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

“情因物感,文以情生”(灵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想象);“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审美)。

魏晋南北朝小说(六朝小说)

1.小说沿革

小说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指是一些不合大道的琐屑之谈。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此所指始近于小说。

《汉书》曾获录小说家书十五种。

1380篇,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见于著录的小说作品,这些书大都散佚。

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按照其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的要求,可以认为孕育于寓言神话,得益于史传散文,取法于西汉“杂史”,在六朝宗教迷信、人物品评两大风气下导生的志怪、志人两类小说初具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

2.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其一、地理博物。

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其二、鬼神怪异。

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其三、佛法灵异。

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成就最高的是干宝《搜神记》。

3.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今传较少,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三类:

其一、笑话。

(魏)邯郸淳《笑林》,对世态有所讽刺。

如写楚人有担山鸡者,欺人曰凤凰,以讹传讹,连皇帝也轻信了。

汉世老人家富无子而性吝啬,饿死后田产充官。

《笑林》开后世俳谐文字之端。

其二、野史。

(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记述西汉的人物轶事,也涉及宫室制度、风俗习惯、衣饰器物,并带有怪异色彩。

其中有的故事后来很流行,如王昭君、毛延寿故事,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

其三、逸闻轶事。

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有(东晋)裴启《语林》、(东晋)郭澄子《郭子》、(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

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

其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见《论语·先进》),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以及蔑视礼教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单纯。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萧统文选

《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故称《昭明文选》。

萧统主持的《昭明文选》,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一般不收经、史、子等学术著作。

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

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

在文学研究方面,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

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

文选时代背景

玄学的政治地位依然很高,玄学馆、儒学馆、文学馆、史学馆刘宋时期先后成立,后来玄学作为一种学科,玄学之名也被正式提出。

由此可见,玄学在南朝的地位并未消减,而且和儒学史学以及文学并立;从设立的时间看,宋初“四学”中,最早设立的是玄学馆;从四馆的主管人员来看,从元嘉十三年,国子学成立后,其第一任祭酒就是玄学的首领何尚之,而继任的也是南朝著名的玄学兼文学家颜延之。

而颜延之也说:

“黜郑贵王,意在贵玄,事在败儒。

”另外,在南朝许多文人既是玄学家又是文学家,这也为玄学的文学化提供了主观条件。

《文选》的编纂者与玄学的文学化倾向

《文选》所收南朝作家与玄学的文学化倾向

《文选》南朝作品的文体与玄学文学化倾向

《文选》所收南朝作品与玄学的文学化倾向

通过对《文选》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南朝文学家为了使玄学适应文学的发展,在逐步地实现其向文学化过渡,其作品亦呈现出玄学的文学化倾向,同时,这一倾向作为玄学发展演进的一个阶段,也为唐代重玄的出现作了铺垫。

宫体诗人庾信的文学成就(晚年)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文学家,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庾信奉梁元帝名出使北朝被留,不得回归,文风萧瑟哀戚,也感染北方雄浑豪迈之气,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

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在梁,作品多为宫体,轻艳流荡,富于辞采。

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所以杜甫说: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赋代表作有《小园赋》和《哀江南赋》。

陈子昂

(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冤死狱中(沈亚之《上九江郑使君书》)。

历史评价

  <晚次乐乡县>是陈子昂由故乡东行入京,在襄州乐乡县留宿时所写的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五律.顾璘曰:

“无句法,无字法,天然之妙”。

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

陈子昂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他既好纵横任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导方面。

从他的许多政论奏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

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经对诸羌的进犯感到忧虑,对蜀川人民“失业”、“逃亡”深表同情,对“官人贪暴”、“侵渔”、“剥夺”百姓的罪恶加以愤慨的指责。

《资治通鉴》引用他的奏疏、政论有四、五处之多。

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陈子昂“非但文士之选”,而且是“大臣”之材,这是完全正确的。

他的政治热情是他从事诗歌革新的动力。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

东方公足下: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

我们知道,刘勰、锺嵘反对南朝形式主义诗风,曾经标举过“比兴”、“风骨”的传统。

王勃反对龙朔前后的宫廷诗风,也指责他们是“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陈子昂继承了他们的主张,一针见血地指出初唐宫廷诗人们所奉为偶像的齐梁诗风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态度很坚决,旗帜很鲜明,号召很有力量。

“兴寄”和“风骨”都是关系着诗歌生命的首要问题。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从当时情况来说,只有实现内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诗歌负起时代的使命。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诗人的积极努力,新风格的唐诗已经出现,沿袭齐梁的宫廷诗风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不满,诗歌革新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在这个时候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富有实践的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鲜明有力地体现了他的革新主张。

《感遇诗》三十八首,正是表现这种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

这些诗并不是同时之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

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例如: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

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籍籍天骄子,猖狂已复来。

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这是他从征塞北时的作品,诗中对将帅无能,使边民不断遭受胡人侵害的现实,深表愤慨。

在从征幽州时所写的“朔风吹海树”一篇中,又对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遭到压抑表示深刻的同情。

  “丁亥岁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发了武后开蜀山取道袭击吐蕃的穷兵黩武的举动。

这些内容都初步突破了泛拟古题的边塞诗传统风气。

他对武后内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讽刺。

在“圣人不利己”一诗里,他指责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费人力物力的佞佛行为。

在“贵人难得意”一诗里,他更勇敢地讽刺了武后对待臣下时而信任、时而杀戮的作风。

从这些现实性很强的诗篇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负和他的诗歌革新主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他的那些感怀身世的诗,也写得很动人: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这里,美好理想无法实现的深沉的苦闷,借楚辞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意境,宛转蕴藉地表现出来。

但是,他这种苦闷,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又转为愤激慷慨之音。

如: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感遇诗》里也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浓厚的佛老消极思想。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

卢藏用《陈氏别传》说: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

乃泫然流涕而歌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人莫不知也。

他在《蓟丘览古》中,曾经歌颂了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时立功的乐毅、郭隗等历史人物。

俯仰今古,瞻望未来,他更深刻地体验到生不逢时、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愤不平的崇高感情。

也正是这种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这首浪漫主义的《登幽州台歌》。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苦闷无法解决,使这首诗的情调显得相当孤独。

但是,也正是这首诗,在当时和后代得到无数读者的深刻同情,卢藏用说这首诗“时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证明。

这不愧是齐梁以来两百多年中没有听到过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象《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诗人用气势流畅的笔调,写出了他初次离蜀途中所见的巴楚壮丽山川。

风格和其他诗人是有所不同的。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

唐皎然《诗式》说:

“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

”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

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

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

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

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

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

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当然,陈子昂的诗在艺术上也存在一些缺点。

他对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学习得不够。

对七言诗这种新形式也不重视,集中竟没有一首七言诗(注:

只蜀刻本《陈子昂先生全集》有《杨柳枝》七绝一首,真伪难定。

)。

《感遇诗》中甚至还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诗影响,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

但是,他的全部诗作绝没有一点齐梁浮艳的气息,这是更难能可贵的。

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韩愈称赞他: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陈子昂在散文革新上也是有功绩的。

他文集中虽然也还有一些骈文,但那些对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较朴实畅达的古代散文,这在唐代,也是开风气之先。

所以唐代古文家萧颖士、梁肃、韩愈都对他这方面的努力有较高的评价。

陈子昂不仅是一位理论家,更是一位实践者。

陈子昂的革新精神既反映在他的诗歌主张里,也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

他的创作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能彻底摆脱齐梁的浮艳习气,为端正唐诗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贡献。

陈子昂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诗歌主张。

代表作有《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

这些作品基本上是陈子昂文学主张的实践。

这些作品大多是有感于政事所作,有的是抒发抱负,有的是托物言志。

从宇宙、历史的变化中感悟人生、思索人生的意义;有感岁月如流,人生有限,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慨等,表现出了他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不平。

他的诗语言古朴,格调雄浑,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

在诗体上,陈子昂跳出宫体圈子,恢复汉魏古风。

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全为五言古体。

不讲究词藻的华丽与声韵的合律,不受四声八平的限制,可以直抒胸臆,自由挥洒情怀。

古风继承了《诗经》传统,质朴淳厚,古雅苍凉,与宫体截然相反。

以古风反对宫体,正得其所。

从诗体来看,洗去六朝之浮靡,效法古风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子昂《感遇》,尽削浮靡,一振古唐初自是杰出。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陈子昂不独擅长五古,其律诗亦不乏佳作。

《岘山怀古》、《度荆门望楚》、《晚次乐乡县》等,皆去除雕饰,格高语壮,为五律之精品。

陈子昂五古之作以其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既有力反击了齐梁文风,又促成了建安文风在初唐的复苏,因而备受关注。

在内容上,陈子昂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加了抒情成分。

六朝至初唐诗歌内容多宫庭与台阁的咏物与唱和,气局较为狭隘,题材相对单一。

他生长于蜀中,但到过的地方不少,经历比较丰富,所见所闻皆入诗中。

《度荆门望楚》描写经三峡到楚地的风光,远近虚实多面刻画,简约精当;《感遇》其二十九写用兵征途之艰险。

陈子昂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

悟,将诗歌引入复杂而生动的心灵世界。

六朝诗歌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少了生命的参与,少了主体精神的介入。

陈子昂继承了诗歌的言志传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抒发喜怒哀乐之感情,充分流露自己的心性,从而使诗歌多了心灵感受与生活体验,进而有了张力与生命力。

如《白帝城怀古》、《岘山怀古》等,他借对历史遗迹的凭吊,对逝去人事的追怀,表明自己的思绪感受,使诗歌多了一份厚重与深沉;在《送魏大从军》中,任由当时或感伤或壮烈之心情的畅快表露,极富现场感,在《感遇》诗中,他又表现出对政治的关注与批评,有强烈的参政意识与谏官责任感。

这些作品既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领域,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在手法上,陈子昂恢复兴寄传统,作品中更多风雅古韵。

兴寄的特征在于因物起兴、感事而兴,主观感受寄托于客观事物,不说空话,又显得含蓄蕴藉,温柔敦厚。

在《感遇》诗中,陈子昂通过两种具体方式表现兴寄手法。

一是前面纯粹描述,在结尾处笔峰陡转,表露情绪或看法,发人深省。

比如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前两联写兰若的生长状态与环境,接着写物候变化,最后一联,表达对时光流逝、花落意空的感叹,隐含着壮志未酬、理想幻灭的失落与伤感。

又如其二十九,前十二句尽写环境之恶劣,行军之艰难,后四句笔锋一转,指责决策者失误,给士兵和平民带来深重苦难,意味深远。

二是不直接表明观点,前后两部分形成鲜明对照,寓爱憎于其中,不言自明。

比如其四,前四句写乐羊食子之不义,后四句写中山相放麑之良善,抑前扬后之意朗然,再一深味,隐然有影射现实之意,。

兴寄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质实明朗而韵味无穷,得风雅之真味。

在风格上,陈子昂取法建安风骨,诗风刚健有力,昂扬向上。

其诗饱含着强烈的功业理想、是非分明的主观判断。

他渴望建功立业,“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感遇》其三十五)对壮志未酬的英雄,他愤愤不平,“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感遇》其三十四)对腐败荒谬的社会现象,他横眉怒对,“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感遇》其二十六)诗中总有一股浩然正气,不屈于流俗,卓然自立,磊落不群。

其诗语言精当,意境开阔,“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度荆门望楚》)“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白帝城怀古》)寥寥几句,勾勒出雄奇景象,干脆利落,棱角分明。

其诗蕴藉深厚,意味无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在手法上,陈子昂恢复兴寄传统,作品中更多风雅古韵。

兴寄的特征在于因物起兴、感事而兴,主观感受寄托于客观事物,不说空话,又显得含蓄蕴藉,温柔敦厚。

在《感遇》诗中,陈子昂通过两种具体方式表现兴寄手法。

一是前面纯粹描述,在结尾处笔峰陡转,表露情绪或看法,发人深省。

比如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前两联写兰若的生长状态与环境,接着写物候变化,最后一联,表达对时光流逝、花落意空的感叹,隐含着壮志未酬、理想幻灭的失落与伤感。

又如其二十九,前十二句尽写环境之恶劣,行军之艰难,后四句笔锋一转,指责决策者失误,给士兵和平民带来深重苦难,意味深远。

二是不直接表明观点,前后两部分形成鲜明对照,寓爱憎于其中,不言自明。

比如其四,前四句写乐羊食子之不义,后四句写中山相放麑之良善,抑前扬后之意朗然,再一深味,隐然有影射现实之意,。

兴寄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质实明朗而韵味无穷,得风雅之真味。

在风格上,陈子昂取法建安风骨,诗风刚健有力,昂扬向上。

其诗饱含着强烈的功业理想、是非分明的主观判断。

他渴望建功立业,“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感遇》其三十五)对壮志未酬的英雄,他愤愤不平,“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感遇》其三十四)对腐败荒谬的社会现象,他横眉怒对,“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感遇》其二十六)诗中总有一股浩然正气,不屈于流俗,卓然自立,磊落不群。

其诗语言精当,意境开阔,“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度荆门望楚》)“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白帝城怀古》)寥寥几句,勾勒出雄奇景象,干脆利落,棱角分明。

其诗蕴藉深厚,意味无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破空而来的绝妙诗句叫人无限感慨,反复吟味,可算梗概多气。

这样的作品正是得建安风骨之精髓,姚范评为“风骨矫拔”(姚范《援鹑堂笔记》卷四十),翁方纲也认为“陈伯玉垏兀英奇,风骨峻上”(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

在唐诗发展史上,陈子昂对诗风的矫正、对建安风骨的大力倡导,有其无可替代的功劳,“陈伯玉痛惩其弊,专师汉魏复古之功,于是为大。

”(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七)“子昂追建安之风骨,变齐梁之绮靡,寄兴无端,别有天地。

”(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一)正是陈子昂的不懈努力,唐诗才告别齐梁文风,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建安文学也得到广泛认可,备受尊崇。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

高棅说:

“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

”(《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温庭筠

(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生平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