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060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4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的变化》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7.兴化的“大闸蟹”扬名全国。

为了在运输过程中给螃蟹保鲜,蟹民们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螃蟹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从而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关于螃蟹保鲜,先后利用了(  )

A.低温的冰升温和熔化吸热

B.矿泉水降温和结冰放热

C.低温的冰升温吸热和熔化放热

D.矿泉水升温和熔化吸热

8.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9.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凝固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水银

液态金

液态铜

液态铁

液态钨

酒精

凝固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117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寒冷的地区测量温度应用水银温度计

C.﹣116℃的酒精是固态的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10.追踪考查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

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记录的数据与实际不符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6.5℃

B.教室门的高度约是2m

C.中学生正常的步速是5m/s

D.一个正常中学生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12.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海波

4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查右表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一定是液态,0℃的水一定能结冰

B.蒸发、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C.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D.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3.关于使用温度计前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B.要看清它的量程

C.温度计不可能测不出温度

D.分度值一眼就可以看出,所以没有必要先弄清楚

14.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B.可以把体温计放入沸水中进行消毒

C.使用体温计前需用力向下甩动,把水银甩下去,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可离开身体度数,一般温度计也能离开被测物体

15.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及其原因可能是(  )

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

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  ℃,示数是  ℃;

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  ℃,示数是  ℃。

17.在摄氏温标中,规定了通常情况下  的温度为0℃.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前,应注意观察所用温度计的  和  。

如图所示,该温度计此时的读数是  ℃。

18.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图自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

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发现细管中的水柱  ;

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发现细管中的水柱  ,这是因为液体有  的规律。

19.如图甲乙所示,分别读出其数值,甲  cm;

乙  ℃。

20.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判断对错)

2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23.只要达到液体的沸点液体就能一直沸腾  。

五.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我国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日常生活中使用瑞典人摄尔修斯创立的摄氏温度(℃),美国等少数国家使用德国人华伦海特创立的华氏温度(单位符号°

F).下表为华氏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对应关系,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关系归纳出华氏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式。

T=  。

t/℃

10

15

20

25

30

35

40

T/°

F

50

59

68

77

86

95

104

25.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六.计算题(共2小题)

26.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甲,把它放在纯净的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零下6摄氏度,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的纯水中时示数为84℃,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若放在教室内时示数为21℃,则教室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60℃,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该温度计的准确示数是多少?

27.一支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

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

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

此温度的最大刻度值是  ℃,表示人体正常体温(37℃)的刻度值位置距顶部  厘米。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8.下表表示的是海拔高度与温度变化情况表

海拔h/km

1.6

3.2

4.8

6.4

7.2

温度t/℃

﹣4

﹣9

﹣21

﹣32

﹣40

(1)从表中数据可知:

  。

(2)以海拔高度为横轴,温度为纵轴画出海拔高度与温度图象。

(3)假设有一驾飞机飞行在6.8km的高空,这个高度的温度大约是  ℃。

2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6℃,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0℃.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4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的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在1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5次,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15(17.5厘米﹣2.5厘米)表示,即0.15厘米表示1℃,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3厘米(5.5厘米﹣2.5厘米)得出液体的温度。

水银柱2.5厘米时的温度是0℃,17.5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对应的水银柱的长度=

=0.15cm/℃;

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5.5厘米﹣2.5厘米=3厘米,液体的温度t=

=20℃。

A。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分析】

(1)液体受热膨胀时,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因此,密度会减小;

(2)液体对玻璃泡的压力可采用极端假设法进行分析,假设上方有空气或液体膨胀到了温度计顶端,此时必然会继续对玻璃泡和温度计的管施加压力,甚至将温度计撑破,据此可做出推测。

(1)液体密度将减小。

因为温度上升,液体体积变大,根据ρ=

,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液体质量m没有变,体积V增大,那么根据公式,我们就可以知道,液体密度变小了;

(2)液体对玻璃泡压力增大。

可采用极端假设法:

如果温度非常高,那么里面的液体充分膨胀,造成里面没有真空区域,如果温度再高,可能要爆炸。

为什么会爆炸呢?

是由于玻璃管内压力过大。

里面压力很大,说明液体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力的确是变大了。

【点评】对液体密度大小的判断可通过密度的公式来进行分析,本题的难点还在于液体对玻璃泡压力大小的判断,因为比较抽象,且无法直观感知,故可采用极端假设法来进行推理得出。

(1)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42℃,而实验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5℃~100℃。

A、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A错误;

B、使用普通温度计前不能甩,使用体温计前应甩一甩,故B错误;

C、普通液体温度计的量程较大为﹣10﹣110℃,而体温计的量程较小只有35﹣42℃,故C错误;

D、普通液体温度计的分度值一般为1℃,而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D正确。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和两种温度计在测量范围上的不同,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区分。

【分析】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外观、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我们结合选项内容一一作出判断。

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原理相同,故A错误;

B、体温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有缩口,普通温度计没有,故B错误;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C正确;

D、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普通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要高,故D错误。

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的了解,是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缩口,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下降,使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但是体温计在使用前必须用力将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用没甩的体温计测病人的体温时,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高,则水银会上升,测得的结果准确;

若被测病人的体温比原来病人的体温低,由于水银柱不能回到玻璃泡中,则显示原来的示数;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9℃和38.7℃,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37.5℃和38.7℃,故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提醒我们:

使用体温计之前别忘了“甩一下”。

(1)冰块与常温空气之间有很大的温差,冰升温吸热;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螃蟹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在升温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并且熔时也要吸收热量,可以使得螃蟹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正确。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现象,本题中的雪是由水造出来的,据此分析。

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要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解答此题需掌握以下知识: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工作的;

(2)能利用常见的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来判断物质的状。

A、铜的熔点(凝固点)低于铁的熔点,铜掉入铁水中,液态的铁的温度一定高于铜的熔点。

故A错误。

B、在寒冷的地区不用使用水银温度计,因为在零下38.5℃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

故B错误。

C、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所以在﹣116℃时,酒精仍是液态,故C错误。

D、钨的熔点高,所以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故D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和掌握,以及对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的认识,是一道中档题。

【分析】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

只要吸热,温度就升高,只要放热,温度就降低。

蜡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图象近似为一条直线;

也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图象也近似为一条直线。

蜡是先熔化后凝固,所以温度时先升高再降低。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我们要从图象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5℃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符合实际;

B、教室门的高度比成年人高越小,约在2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人在平静状态下,1min呼吸的次数在18次左右,呼吸一次的时间在3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CD。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到达凝固点温度时,需要不断放热才能凝固;

(2)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吸热两种形式;

(3)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A、海波的熔点是48℃,48℃的海波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0℃的水在不断放热的情况下,才会结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都属于汽化现象,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学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

【分析】使用温度计时:

①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之外;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③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A、测量液体温度前应估测,便于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故A正确;

B、读数时,要认清量程,故B正确;

C、温度计都有特定的测量范围,被测物体的温度不在温度计的量程内,就不能测出温度,故C错误;

D、先弄清分度值是为了快速准确地读数,故D错误;

AB。

【点评】刻度尺和体温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特别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它测量仪器不需要估读,只要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

【分析】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有三个:

一是量程不同,由于体温计是测量人体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是35℃~42℃;

二是它的分度值不同,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的分度值是0.1℃;

三是它的构造不同,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A、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故A正确;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

C、体温计有缩口,使用之前要先甩动,一般温度计不需要,故C正确;

D、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故D错误。

A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使用温度计时应将体温计紧贴人体,且要等5分钟左右的时间,体温计的读数才接近于人的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