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8326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平县民政局年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四是做好县乡包扶工作。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民政局积极配合县直机关各单位做好包村和结对帮扶工作,因人、因地帮助他们发展特色农业,挖掘增收能力,争取早日脱贫。

全县共有81个县直机关单位包扶59个村,县直机关干部共包扶农村低保对象1210户。

五是为全县农村无电视机户发放新彩电1117台,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电视难问题。

成立了慈善组织,扶贫超市筹集经常性捐助款20万元。

  2、区域性敬老院建设取得新成果。

对全县敬老院做了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主要形式,以乡镇敬老院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

整合资源,降低供养成本,扩大服务对象。

2006年,通过积极向省、市民政部门争取,我县规划新建一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青峰山乡(县聋哑学校原址)敬老院从今年6月份开工建设,到今年10月末已经峻工。

同时,各乡镇敬老院大力发展院办生产经营项目,弥补经费不足,全县敬老院院办经济年创收达60万元以上,基本上满足了自己自足。

  3、农村贫困户建(修)房工作成效显著。

此项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全县共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民政局同各乡镇场街精心组织、密切配合、高效运作,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共为全县贫困户新建住房869户,维修住房800户。

截止到10月末,建房工作全部完工。

此次为贫困户新建的住房,无论从面积上、质量上、外观上、结构上都明显好于或高于一般农户的住房标准,这项惠民工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4、城市低保工作稳步推进。

全县非农人口中有6197户13524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占全县非农人口的12%,月人均救助额为67.5元,月发放保障金91.312万元,年内发放保障金1100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包括实物)87.8万元。

实行动态管理。

全年新纳入234户,468人,新增保障金26910元;

停发低保金的739户、1551人,停发保障金72440元。

同时,从今年8月份开始,对有独生子女的低保户中的1002名独生子女,每月提高保障标准10元。

开展了城市低保工作知识技能培训和劳动能力复查工作,对已经做过劳动能力鉴定的阶段性丧失完全和部分劳动能力人员进行了复查工作,全县应复查人员共1277人,上站复查人员849人,通过复查已恢复劳动能力的543人,仍未恢复的734人。

为新考入全国各类高校的贫困学生发放入学救助金35.22(其中县财政投入7.22万元)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80名(其中一高中219人,二高中161人)。

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范化管理工作。

以民政局名义下发了《建平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对建平县城市低保对象进行分类管理的通知》,从而使全县从事城市低保工作的人员对如何做好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对低保对象管理上思路更加清晰。

  5、城乡医疗救助步入正轨。

全面实行了农村大病救助制度,对210名农村大病患者进行了救助,发放救助金39万元。

成立了建平县城市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民政局设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办公室[NextPage],配备了2名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制定了《建平县城市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启动了城市贫困居民医疗救助工程,县配套资金18万元已汇入人寿保险公司账户,定点医院(中医院)和定点药房(康来、朝阳、成大方园)已完善各项相关配套措施,现已正式运转。

  6、双拥模范县争创工作扎实深入。

充分发挥民政部门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军地双方营造双

拥氛围,共创双拥佳绩。

在万寿、富山两个街道设立永久性双拥标志牌两块。

多次走访驻军各部队,了解情况并积极协调县有关部门,开展了由5名县级领导挂师,53个政府相关部门和驻军部队参加的“多联一”共建活动,筹资17万元,为部队购置电脑20台、太阳能热水器3台、电视机5台、空调1台、修筑双拥路7.3公里、援建训练场3000平方米。

同时还帮助各部队解决在军事训练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抚恤政策,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项优待抚恤补助资金,并在全市范围内首先实现了社会化发放,全面落实了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政策,省级双拥模范县迎检工作全面完成。

  7、各项优待抚恤政策全面落实。

对全县有13处烈士纪念物进行了维修,并于10底维修完毕。

优抚对象的抚恤金补助费继续实行社会化发放,全县1001名优抚对象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个人投保的10元,已由财政拨付到各个乡镇场街道。

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金1000元,为1200户优抚对象发放了光荣牌,1700户优抚对象送去了春联,1800户优抚对象送去了贺年卡。

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增强了优抚对象的荣誉感。

印制并发放了《优抚对象服务手册》1200册,公开了优抚政策、抚恤补助标准、监督举报电话,让广大优抚对象对优抚政策得到进一步了解,同时,优抚工作得到监督,以利我们更好的做好优抚工作。

  8、退伍军人得到妥善安置。

2006年冬季共接收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117人,截止到目前,除铁路子女尚未接收安置外,地方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自谋职业安置工作已全部完成。

加大了鼓励、引导和扶持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自谋职业安置的工作力度,当年自谋职业安置率达100。

与县财政部门积极协调,争取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70万元,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11万元,确保了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经济补助金和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共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14期,退役士兵参加培训人数475人次,培训率达98以上,培训后的退役士兵通过县退役士兵培训中心和各乡镇场街的资金、政策扶持,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73个,致富典型31个,当年退役士兵就业安置率达98。

  9、社区和基层政权建设工作得到巩固。

根据省政府批复,我县增设了启工、城关(万寿),富民、新城(富山)4个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完毕。

经请示县委、县政府,于6月15日召开了全县社区工作会议,对近年来社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同时随会下发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对解决社区办公用房,落实办公经费,提高工作人员待遇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

同时,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好社区的服务、管理、教育、监督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开展了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红山街道的红山社区和叶柏寿的永和社区创建和谐社区。

  2006年,全县各社区实现居家养老119户(政府资助69人,社会公众50人)。

建设铁南老年服务中心一处,新增养员125人。

新建万寿老年服务中心一所,增加床位300张。

加强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对全县村务公开工作的时间、内容、方式做了具体规定,并实行档案化管理。

万寿街道小平房和大板沟村创建村务公开样板村。

  10、区划地名工作实现新突破。

根据省政府批复,我县增设了万寿、富山两个街道办事处。

完成了城市地名普查工作。

在铁南街道办事处进行了门牌设置工作试点,三个街道办事处共普查2万余户,安装楼户牌1万多户。

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户门牌工作,截止到11月份,全县共普查制作安装门牌11万多户,全县各乡镇门牌设置率达到90以上。

标准达到了国家七部局要求的“四化”,即标志设置系列化,编码科学化,规格标准化,标牌管理法制化。

我县的做法得到了市局的认可,市局已向省厅推荐了我们的做法。

协助省厅测绘局对我县辽蒙边界线界桩的勘定工作,及时准确地向省厅申报辽蒙线建制年度报表,同时调处乡镇边界纠纷三起。

完成了撤县建市前期的准备工作。

改善了办公条件,新建了微机室,新购置电脑3台、G3部、安装CIS地名信息管理软件3套,正式启动了数字地名工作。

  11、各类民间组织发挥应有作用。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核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目前我县共有多类协会90个,其中行业协会67个,专业性协会5个,学术性12个,联合性6个。

民办非企业单位42个,其中卫生类16个,教育类10个,服务类14个,其他2个。

有单位会员数2639个,会员19981人。

这些民间组织在推进城乡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选择建平县马铃薯协会、建平县喀喇沁镇曹家烧锅村马铃薯协会作为协会扶贫试点,各协会同463余户贫困户签订了协议书,争取在三年内全部脱贫致富。

年内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典型17个(省级3个、市级14个),组织全县48家协会团体秘书长进行了培训,34个民非单位开展了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

各民办非企业单位积极推行“优质服务,真情回报社会”活动,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提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形象,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

  12、福利生产、有奖募捐实现新增长。

加强了福利企业的管理,1-11月份共完成产值310万元,同比增长43%;

完成税收31万元,同比增长138%;

实现利润11万元,同比增长120%;

增加固定资产投资36万元,新录用残疾职工6人。

福利有奖募捐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发行数量为中心,不断加强各投注站规范化建设,不断推出新玩法、新票种,实现彩票发行工作持续攀升,1-11月份全县销售彩票380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8%。

  13、第一殡仪馆易址新建纳入重要日程。

县政府第26次业务会议确定第一殡仪馆易址新建后,民政局迅速行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到目前,完成了新馆选址、立项、环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工程主体施工阶段。

正当施工单位进入场地施工时,万寿街道办事处黄土梁子村柳条沟组村民,以施工地林地权归其所有为借口,于2006年8月25日、27日、28日,多次到施工现场进行阻挠。

后经万寿街道办事处、县林业局、国土局、信访办多次协调、确权、答复,但黄土梁子村柳条沟组村民仍拒之不理,致使施工被迫中断。

事件发生后,民政局把有关情况及时向县政府、县政法委进行了汇报,目前,正在协调处理过程中。

  14、殡葬改革工作效果明显。

由于我县部分乡镇发生了土葬现象,严重动摇了全县殡改工作成果。

对此,县殡葬所同志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依照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对土葬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通过4次大规模突击清查,年内共清理土葬遗体124具,有效地遏制了这一违法现象的再度发生;

加强丧葬用品市场管理,重点对棺木加工销售点进行专项清理和整顿;

全面整顿个体殡仪车,通过招商引资,新购置福田牌专用殡仪11车,成立殡仪服务专用车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动、规范服务;

2006年1至11月,全县死亡人口3202人,火化遗体3202具,火化率100。

  15、婚姻管理登记工作依法开展。

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认真贯彻执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2006年1至11月依法办理结婚登记3092对,调解离婚470对,补办婚姻登记110对,出具婚姻证明117份,婚姻登记合格率100。

通过整合办公条件,设立了婚姻服务大厅,拓展了服务项目,增加了服务内容。

  16、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有效救助。

加强了站容站貌改造,实行人性化救助,创新救助形式,开展主动救助、流动救助,年内救助涉及全国18各省市自治区流浪乞讨人员305人次。

对22名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给予了及时治疗。

  17、军休服务和军供工作实现新进展。

干休所实现了撤所建站,军休服务站认真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做到文明管理,优质服务,得到老干部好评。

叶柏寿军供大楼建设项目在停工5年后,利用承租的方式再次启动,预计今年春节前后将投入使用。

  18、办公室和计划财务工作得到加强。

开展了局属各事业单位人员推聘工作,在职人员全部一次推聘完成。

全面加强了机关各项制度建设,加强了局机关及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活动,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0421-7813350),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同时,加大了审计力度,对各乡镇民政办进行了全面审计,年内全系统未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

会计工作实现了电算化,统计台账及时准确,各类报表及时报送。

加大了向县、市有关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截止到11月末,已在《辽宁民政信息网》上发表信息1篇,在市局《民政信息》上刊发稿件45篇,在《朝报》刊发2篇,在《燕都晨报》刊发4篇,在县报刊发12篇,较好地完成了民政宣传工作。

  19、民政信访切实发挥稳定作用。

全面落实《信访条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逐级接访制度,全县累计发生上访案件19件次,26人次。

其中:

民政部0件次,省访1件次,市访4件次,县访21件次。

在上访的各类案件中,涉及优抚工作15件次,其中,优待补助3件次、生活困难6件次、住房困难6件次。

涉及其他工作4件次。

以上各类信访案件在局党组重视下,各股室协调努力下,都得到圆满的解决,结案率达100。

做好“阳光热线”信息反馈工作。

年内接受群众通过“阳光热线”咨询电话10次,对群众关心的低保、农村户门牌等有关政策做了解答。

  总之,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民政事业费增长幅度与民政事业发展需求差距较大,一些工作开展得不及时不深入或没达到理想的效果,与广大民政服务对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争取资金的力度,寻求有效办法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重点

  2007年是我县“开放创新年”,全县民政工作要按照市民政局工作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创新为动力,从民政工作本质和规律出发,从为困难群众服务出发,突出为民解困、为民政对象服务的工作宗旨,全面推进我县民政事业创新和发展,为构建和谐建平、推进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是有效整合资源,大力加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

力争在3年时间内完成敬老院的改造任务,形成以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为主要形式,以乡镇敬老院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

2007年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喀喇沁敬老院)一所,年内投入使用。

  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完成第一殡仪馆搬迁任务。

2007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招商引资的方法,保质保量完成整体搬迁、新建任务,确保年内投入使用。

  三是加快社区建设步伐,按期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

积极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开展“争创无失业社区”活动,以此促进再就业工作在社区的落实。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要按照省、市政府文件要求,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强指导,重点抓好合并村的衔接和选举工作,确保2007年6月底前完成我县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四是做好救灾救济工作,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妥善安排好重灾户、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把保障灾民和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救灾救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掌握灾情动态,及时下拨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

加强救灾款物的管理,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确保有限的救灾款物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完成752户农村贫困户险房维修任务。

  五是进一步完善低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依据国家、省、市有关低保工作的法规性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发放体系和监察体系建设,把好低保对象的入口关,做好农村低保提标工作。

  2006年12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