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8409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中国当代文学》课时作业(第二次题目及答案)】.doc

《中国当代文学作业》(第2次)

论述题:

(书本P88至89)如何认识和评价《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1.概述地位:

《创业史》是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式巨著,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创业史》是一部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相当完美统一的巨著。

《创业史》反映了渭河平原下堡乡蛤蟆滩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出了在当时农村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揭示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可能性和历史必然性。

《创业史》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

在《创业史》这部长篇小说中,柳青将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说,无论是在柳青本人的创作道路上还是在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它都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成就分析:

(1)艺术构图的宏伟广阔:

A.整体构思:

柳青对于《创业史》的构思可谓“蓄谋已久”——包括由生活过程中作者自己思想感情发生变化和创作过程中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这两部分所构成的完整的构思过程,因此他做出了分四部写的长远规划。

在认定作品的主题越单纯越好的基础上,柳青将前两部的主题设定为农民如何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而将后两部的主题预定为农民如何习惯公有制、捍卫公有制,前后一致围绕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B.艺术结构:

作家试图站在历史高度,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概括中国农民的生活道路,绘制50年代前期农村生活的全景,使作品气势磅礴,构架宏伟。

作品前后四部,笔触所聚焦的下堡村已从几个互助生产组发展到一个初级合作社,再将出现另一初级社作为竞争对象,而后二合一联合为高级合作社。

这一变迁历程,从个体层面来讲,涉及人们思想的、感情的变化过渡;从整体局面而言,也遍及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变化过程。

C.典型概括:

小说在一开始叙述了梁三老汉一家三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而这部历史恰恰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过的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

作者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诚的阶级意识,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代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们要求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指出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艺术形象的真实典型:

梁生宝:

梁生宝作为积极分子,依靠集体力量冲破重围,最终使蛤蟆滩农民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在所有的矛盾斗争和各种人物关系中,梁生宝始终处于轴心位置。

这是一个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维形象。

作为世代贫穷的农民的儿子,他从父辈血脉中继承了与穷苦命运抗争的进取精神,而父辈惨败的事实和个人受穷的生活经历,使他很快接受党的教育。

质朴的进取精神,在他身上升华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它主导人物的全部行动,支配梁生宝抛弃个人的一切,把肉体与灵魂毫无保留地献给集体事业。

他渴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谋求全体农民的幸福,刨社会主义大业,这是梁生宝思想性格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创业者的本质所在。

小说紧紧围绕这一性格核心,对人物进行了多侧面的刻画。

在创业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因难与阻力,不管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助,不管是公开的较量,还是隐蔽的破坏干扰.他始终毫不动摇,一往无前,表现了"党的忠实儿子"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质,反映了创业者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外出买稻种、推广新法育秧、进山砍竹子等情节.表现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

吸收白占魁入组,耐心帮助继父梁三老汉,正确处理与郭振山的矛盾,又表现了他的忠厚、善良、真诚、淳朴性格。

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现在贯穿小说的主要事件已经成为可以检讨的历史陈迹,作品中反映的那一段生活由于种种原因,暴露出某些政治上的偏误,梁生宝的形象带有明显的英雄化、理想化倾向,但那个时代作家对艺术追求和对生活的虔诚与执著,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梁三老汉:

梁三老汉作为贫苦农民,迷恋旧时代的创业道路,企图依赖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家致富,而与互助合作运动格格不入。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

当梁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的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

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如他时刻关注互助组的命运,为进山割竹子的梁生宝担心,几次偷看新法育秧,对梁大老汉和王瞎子退出互助组没有好感,等等,反映了梁三老汉一方面不满意梁生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经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3)艺术表现的细腻深沉:

A.环境描写:

B.心理描写:

尤其是对人物心理流程的状写,常常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作者在人物性格发展到一定阶段,采用迫接剖析人物心理的手法,从而突出了人物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理解。

C.精辟议论:

在进行历史概括和精细描写时,作者又甚于将自己的情感,对事物的评价,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物的剖析,化为哲理性的议论,或者融化于情节之中,或者直接站出来面对作品中的人物和读者抒情议理,表明作家鲜明的倾向性。

3.评价反思:

(1)标准:

政治标准:

《创业史》因高度贴近政治标准而成为40~60年代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典范,得到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一部深刻而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广大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作品,是一部真实的记录了我国广大农村在土地改革和消灭封建所有制以后所发生的一场无比深刻、无比尖锐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作品。

”《创业史》是一部在审美标准评价下的政治心理小说。

生活标准:

艺术标准:

(2)不足:

作者以社会政治运动的全过程作为小说的描写线索,在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强调社会主义方向时,过分夸大了农村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简单地用阶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配置人物。

作者在处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矛盾冲突时,把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般贫苦农民劳动致富的要求,一概当作资本主义倾向加以批判。

正面形象过于理想化;对富裕中农的描写,过分强调他们自私落后的一面;对富农的描写,在批判的同时忽视了他们可能改造的另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