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512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docx

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

  这是小班班安全教案20篇,是优秀的小班安全教案,供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2.通过故事知道电插座里藏着会咬人的电,不能用手触摸。

  3.初步培养幼儿安全用电和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1."有电危险"的标志图片一张、电插线板一块;2.指偶:

灰太狼、小老鼠;3.幼儿操作图片人手一套;笑脸、哭脸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并根据故事进行简单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他们偷的宝贝是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提问并出示电插线板)(3)电插线板里藏着什么?

电插线板可以碰吗?

  (4)我们教室里哪里有电插线板?

你家哪里有电插线板?

  2.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师:

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标志。

  3.谁对谁不对。

  

(1)师:

这是喜羊羊给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两张图片,他要考考我们,这两张图片上的小朋友最对谁不对。

(幼儿自由交流并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出示哭脸和笑脸,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将对的送到笑脸处,错的送到哭脸处。

  4.总结谈话:

  教育幼儿不碰电插线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属片捅插电插线板和插座的小嘴巴,电器的插头要请爸爸妈妈插,学会安全用电。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的积极性比较高,能够比较认真的听老师讲故事,同时也能很好的掌握活动内容,能够简单的了解开关插座不能碰,基本认识有电危险的标志。

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

餐前要用肥皂洗净双手,生食瓜果须洗净去皮,不叹食街头小吃。

  2.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洗干净的苹果一只,水果刀一把。

  洗净去皮苹果每人一小块,放在干净盘内。

  活动过程:

  1.边讲故事边启发幼儿思考洋洋为什么肚子疼。

  

(1)有一天幼儿园放学了,妈妈来接洋洋回家。

路上,洋洋的肚子饿了,他吃了羊肉串。

  

(2)回到家洋洋又吃了苹果。

苹果是从哪里拿出来的?

(菜兜里的)(3)吃了羊肉串和苹果以后,洋洋怎么啦?

(难受、肚子疼)(4)洋洋去了医院,你们知道医生对洋洋说了什么?

  (教师可代替“医生”告诉幼儿:

路边摊位上的小吃不干净,不能吃;没有洗、没有削皮的水果也不能吃。

)2.进一步启发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类似的东西不能吃。

  如,路边的糖葫芦、小水饺、无遮盖的点心等。

  3.现场示范:

瓜果洗净去皮。

  4.请幼儿洗手、吃苹果。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干净的苹果,可小朋友们的销售干净不干净呢?

谁能告诉老师吃东西前要先干什么?

  活动反思: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干净的苹果,可小朋友们的销售干净不干净呢?

谁能告诉老师吃东西前要先干什么?

  通过今天的活动,孩子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是不卫生的),不该吃的,从而让孩子知道了基本的饮食卫生常识,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引导幼儿有过马路走斑马线的意识,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背景图(马路)、斑马图片、斑马线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1、讲述故事"有一群快乐的…………主动放慢了速度"。

  1)今天有小动物到我们班级来,他们要给我们说个好听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是《马路上的斑马线》。

  2)小动物们是怎么过马路的?

(坐在斑马叔叔的背上,让斑马叔叔驮着过马路)3)可是斑马叔叔每天这么背小动物过马路,他多累啊,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幼儿想办法)4)你们想了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也想到好办法了,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办法。

  2、讲述故事"聪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一点也不害怕了"。

  教学反思

  反思一:

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放开思维大胆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对颜色的认识期,因此幼儿在讨论斑马线的颜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被老师画出来,进一步引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没有硬性对孩子强调斑马线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长方形组成,我觉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是艺术活动最为难得的要素。

  反思二:

游戏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环节中,我都会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玩开车游戏时孩子是非常的感兴趣,所有的幼儿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画斑马线,利用游戏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练习演变愉快的活动体验,让幼儿对绘画更加感兴趣。

  反思三:

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在幼儿绘画前,我常常会引导幼儿自由添画,但要先完成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会忽视了本节课的重点。

如本节课主要是画斑马线,那么幼儿就必须先画好斑马线后才能在画纸的周围添加上自己喜欢的装饰品,对我来说,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我希望孩子是处于主动的兴奋状态,那样画面才会让人觉得惊喜,孩子的想象力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如果样样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结果是每幅画都几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机器一样完成老师的“作业”,很少有想象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

  3、初步养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4、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

  2、编排情境表演(大班的哥哥姐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兔妈妈(老师扮):

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子们,妈妈带你们出去玩。

看,那是谁?

(小狗)他们在干什么?

(滑滑梯)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

  

(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

为什么要这样玩?

  

(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

  小结:

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

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

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

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1)兔妈妈:

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

  

(2)兔妈妈: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

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

(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宜安排在开学初进行,让幼儿一开始就掌握玩滑梯的正确方法。

  2.日常生活中幼儿玩大型运动器具时一定要有成人保护,引导幼儿正确地玩各种运动器械,逐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反思: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教育很重要。

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课堂气氛热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相应的策略。

  2.通过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了解这样玩的危险性。

  3.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感受自我保护过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

  

(1)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问:

请大家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

这样玩好吗?

为什么?

  

(2)鼓励幼儿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

大家猜一猜,如果这些小朋友这样玩,可能会怎样呢?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测,并说出后果的危害。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他比较危险的行为。

  

(1)教师:

你们还知道哪些玩的方法比较危险的?

这样玩为什么有危险呢?

  

(2)通过讨论帮助幼儿了解几种不安全的玩法,认识到它们的危害。

  三、组织幼儿讨论:

怎样玩可以使自己比较安全?

  

(1)教师:

刚才,我们说了许多玩的方法和玩的东西都比较危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玩,应该玩些什么呢?

怎样让自己比较安全呢?

  

(2)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讲述自己的看法。

  四、学习自我保护策略。

  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室外面玩大型玩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师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示范、提醒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大家如何保护自己,并学习相应的策略。

  教学反思:

  此活动对小朋友的安全教育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对小朋友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基本掌握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含义;

  2、能在理解歌词后在原歌词上进行创编,并乐意创编歌词;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打火机、插座、暖水瓶、药瓶图片各一。

一个幼儿被火烧手指、一个幼儿被电到、一幼儿被烫到、一幼儿倒下的图片。

  2、图的注释。

如:

打火机(图片)、一幼儿被火烧手指(图片)。

  3、三只小猴子的图片,音乐、黑板、纸张和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练声,复习歌曲《三只小猴》,熟悉歌曲旋律。

  1、幼儿跟音乐用唱的方式同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练声!

1234|5-|5432|1-||教师指导语:

"平时我们都在向老师和朋友打招呼,今天我们要换个不同的打招呼的方法,仔细听。

"(教师唱,引导幼儿回答。

也可以幼儿同幼儿打招呼)2、教师出示三只猴子,引导幼儿复习歌曲《三只小猴》;教师指导语:

"瞧,今天我们请了三只小猴子来做客,小朋友还记得他们的歌怎么唱的吗?

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

(二)、基本部分:

幼儿听教师范唱,幼儿根据图饰来学习教师改编的歌词并跟学和创编。

  1、教师范唱改编歌词后的歌曲《三只小猴》,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教师指导语:

"老师觉得《三只小猴》的曲子很好听,于是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仔细听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出示图饰,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并理解歌词含义。

  教师指导语:

"刚才朋友们都说道歌曲中唱了些什么,那现在看看黑板上老师的图饰,在听老师根据图唱一次,会唱的朋友可以小声的跟唱。

"3、幼儿分组或分男女跟老师边看图饰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歌词和歌曲旋律。

  4、引出歌曲名字《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教师指导语:

"这首歌曲的名字可不在叫《三只小猴》了,名字是《危险的东西不要碰》。

那朋友们在想想,生活中除了这些危险,还有哪些?

如果不小心保护自己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教学反思

  反思一:

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放开思维大胆想象。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对颜色的认识期,因此幼儿在讨论斑马线的颜色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被老师画出来,进一步引发了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而不能限制孩子的想象,更没有硬性对孩子强调斑马线就一定是由白色的长方形组成,我觉得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是艺术活动最为难得的要素。

  反思二:

游戏中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在在很多的教育环节中,我都会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玩开车游戏时孩子是非常的感兴趣,所有的幼儿都愿意徒手在空中画斑马线,利用游戏进行绘画活动,可以使枯燥的技能练习演变愉快的活动体验,让幼儿对绘画更加感兴趣。

  反思三:

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在幼儿绘画前,我常常会引导幼儿自由添画,但要先完成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会忽视了本节课的重点。

如本节课主要是画斑马线,那么幼儿就必须先画好斑马线后才能在画纸的周围添加上自己喜欢的装饰品,对我来说,我希望孩子不要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我希望孩子是处于主动的兴奋状态,那样画面才会让人觉得惊喜,孩子的想象力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如果样样都限制了孩子,得到的结果是每幅画都几乎相同的,孩子就像机器一样完成老师的“作业”,很少有想象的空间。

  活动目标:

  1、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幼儿懂得随便乱吃东西的危害性。

  2、引导幼儿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及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真实案例《卡在喉咙里的五角星》;课件《进餐时》、《肚子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鱼》;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每组一小筐(内有图片如:

幼儿一边走一边喝水;吃饭时在说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铅笔放入口中等)活动过程:

  一、真实案例《卡在气管里的五角星》(用讲故事的形式即可!

可以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师讲解: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5岁的龙龙突然咳嗽不停,而且有时喘不气来,晚上也睡不好觉。

爸爸妈妈赶快带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做很多的检查才判断是得了重感冒,果住院治疗了一个周,病情有所好转,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龙龙又咳嗽不停,整天晚上睡不着觉,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难受了。

爸爸妈妈担心死了。

着急的父母又搭车来到了离家很远的医院,最后经过一位有经验的老医生的检查,这位医生从他喉咙的侧面取出了一个大大的铁制的五角星。

医生说这个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检查很难发现,幸亏爸爸妈妈及时来到了这里,要不会有生命危险的。

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龙龙的病终于好了。

医生告诉龙龙说:

"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放入口中。

"讲述完后提问:

  1、这个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龙龙的身体好受吗?

  3、一开始,医生检查出五角星了吗?

为什么?

  4、龙龙的爸爸、妈妈心里怎样?

  5、最后,医生从他气管里取出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6、医生对龙龙说了什么?

  7、你还知道哪些东西特别危险,不能放入口中?

  小结: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我的心里和龙龙的爸爸、妈妈一样着急,龙龙怎么能把那么大的五角星放入口中,幸亏医生爷爷的高招技术救了龙龙。

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千万不能随便往嘴里乱放东西。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1、课件《进餐时》

  内容:

幼儿在吃饭时,有的在说笑,有的在扔饭,有的嘴里含着饭在玩玩具,跑闹。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小结:

人在吃饭时,饭宝宝都要经过气管,再到胃,如果吃饭时说话,疯闹,饭宝宝就会走错路,也就容易呛伤,严重者饭卡在气管里,会因为喘不上气来而死亡。

所以小朋友吃饭喝水时,一定要安静,不能说笑,打闹。

  2、课件《肚子为什么疼》

  内容:

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冬冬回家,冬冬非要妈妈买烤肠吃,妈妈只好给冬冬买了两根。

冬冬马上吃了。

冬冬回到家,看见篮子里盛着许多草莓,抓起来就吃,妈妈说:

"冬冬,等洗干净了再吃。

""我不怕脏"冬冬吃了很多。

夜里,不知为什么冬冬的肚子疼得不得了。

  观看后讨论:

  小朋友,冬冬的肚子为什么会疼?

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观看图片:

  

(1)老鼠、苍蝇叮咬过的食物。

  

(2)过期的食物。

  (3)腐烂变质的食物。

  (4)假冒、劣质的食物。

  (5)没洗干净的食物。

  提问:

这些东西你吃过吗?

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吃?

  小结:

大街上的烧烤的东西特别不卫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

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净。

买食物一定要有质量安全标志,保制期内的食物。

一些腐烂变质,老鼠、苍蝇叮咬过的假冒、劣质的食物不能吃,否则会食物中毒的。

  3、情景表演《好吃的鱼》

  内容:

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妈妈买来了一条大鲤鱼。

做了一道好吃的葱油鲤鱼。

明明闻着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来,妈妈说:

"明明,别着急,把鱼刺弄干净了在吃,但明明可着急了,突然,喉咙里卡住了鱼刺,明明难受得哭起来了。

妈妈一边安慰明明,一边带他到医院后,医生阿姨帮他把鱼刺取出来了。

  提问:

  

(1)明明应怎样吃鱼?

  

(2)鱼刺卡在喉咙里该怎么办?

  小结:

小朋友吃鱼时,一定要仔细把鱼刺弄干净再吃,一旦鱼刺卡住了,小朋友也不要哭,因为越哭,鱼刺就陷得越深,应赶快告诉妈妈或老师,带你到医院去治疗。

  三、游戏判断对错1、上幼儿园时,没有生病的小红非要妈妈帮她带药到幼儿园。

  小结:

不生病时,不能随便吃药,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而且爸爸、妈妈的药更不能吃,有可能造成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2、邻居的小哥哥给了小妹妹一个很小的果冻吃。

  小结:

小朋友听过有很多小孩由于吃果冻而卡住喉咙里喘不气来而死亡的事情吗?

果冻我们小朋友尽量不吃,即使要吃时,一定要用小勺弄碎了再吃。

特别是小的孩子一定不要吃小的果冻。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能积极参加,大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本活动幼儿懂得乱吃东西的危害性;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轮流和等待。

  2、形成同伴之间谦让的意识。

  3、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了解哪些是正确的行为,那些是不安全的行为。

  2、教学用图,《玩滑梯》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谈话:

  --"大家说说我们怎么样玩滑梯才更安全?

"2、教师和幼儿讨论活动情况,确定怎样的行为最安全。

  了解图片内容幼儿观察教师出示的图片--"图片上有什么?

""谁玩滑梯是正确的?

""谁玩滑梯是不安全的?

""什么是轮流?

大家一起来排队试试看。

"3、师生同理解图片。

  活动反思:

  娃娃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下学期新生人数多,在开学初心情不稳定,会大哭大闹,所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安排了滑滑梯的安全教育,一方面可以稳定幼儿情绪,一方面可以进行安全教育,达到安全与游戏的结合。

上完这节安全课,幼儿大部分都知道怎样有序安全的滑滑梯。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上下楼时的安全意识。

  2、提醒幼儿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3、学习上下楼的正确方法。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过程一、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语:

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们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楼,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安全的上下楼吗?

  二、展开1、请幼儿说一说平时是怎样上下楼的?

  2、老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掌握。

  小结:

小朋友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靠右边走,眼睛看着前方,右手扶住栏杆,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的向前走。

  3、提问:

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上下楼梯呢?

(请幼儿自由回答)小结:

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时要考右边走。

  4、老师带领幼儿练习上下楼,到小狗家送礼物。

及时提醒、帮助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三、延伸1、幼儿集体唱生日歌向小狗表示祝贺。

请一名幼儿当"小狗"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狗与小朋友告别。

  2、活动延伸:

在平日的活动中随时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

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活动名称:

危险的小圆珠活动目标:

  1、知道把珠子、扣子、硬币等小物品,赛道耳朵、鼻子、嘴巴里会有危险。

  2、自己或者同伴有异物塞进口、鼻子、等处时,知道及时告诉大人。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2、幼儿用书第40-43页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游戏《指五官》。

  教师说:

鼻子、鼻子、嘴巴(或眼睛、耳朵、鼻子)。

  请幼儿依次指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

  

(2)教师带领幼儿分别闭上眼睛走一走,捂着耳朵听老师唱歌,轻轻捏住鼻孔、闭着嘴巴呼吸,具体感知一下五官的作用。

  二、讲述故事《危险的小圆珠》,引导幼儿感知异物入鼻的危险。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危险的小圆珠》。

  提问:

明明睡觉的时候偷偷地玩什么?

他把小圆珠放到哪里了?

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2)小结:

把小圆珠放在鼻子里,会堵住鼻孔不能呼吸。

小圆珠如果进入鼻子深处,会很危险。

  三、引导幼儿说一说:

怎样才能让五官避免伤害。

  

(1)哪些东西不能放在耳朵、鼻子或嘴巴里,为什么?

  

(2)进餐和吃水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入园时不能带什么?

午休时不能玩什么?

  (4)阅读幼儿用书第42-43页:

简单了解有异物进入口、鼻、耳怎么办?

  (5)小结:

笔帽、扣子、棋子、发卡、图钉、硬币等一些小的物品不能往耳朵、嘴巴、鼻子里塞;进餐吃水果的时候不能大声说笑,不然小饭粒就容易进入气管;早上入园不带小物品;午休时不咬拽衣服扣子、拉链,不玩被角、线头、棉花等,有异物进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看到同伴不小心把小物品放入口、鼻等处时,要及时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班的教师,班上的孩子年龄幼小,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老师就要将工作做到最细微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积累,调整。

我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那时,幼儿的安全问题不会再成为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引言:

这个世界变得饿黑暗了,坏人越来越多,也伪装的越来越好,小朋友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哦!

通过本次小班教案,从小让幼儿养成独立的性格,让幼儿有能分清善恶的思想,引导不要让幼儿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找警察叔叔。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

  饼干、巧克力、玩具等,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组织幼儿讨论:

  

(1)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的呢?

  

(2)结果怎样了?

  (3)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4)小华跟谁走了?

  (5)什么是陌生人呢?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

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