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5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docx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

本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以石油基液压油为工作介质。

公称压力≤的各类设备的液压系统总成产品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引用标准:

GB3766-83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1184-80形状和位置公差数值

GB1804-79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191-85包装运输图示标志

GB7284-87框架木箱标志

GBn193-83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3323-82铜焊缝射线照相质量等级的规定

Q/焊缝外部缺陷允许范围

GB985-88低碳钢合金钢焊坡口基本形成

JB/JQ20502-88液压元件内部清洁度检测方法

第一部分:

颗粒计数法(试行)

GB2680-81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193-83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91-85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1.技术条件

.基本原则

应符合相应各类液压元件质量分等标准中清洁度要求,如不符合表格中相应标准规定的,应重新清洗后方可应用。

.一般要求

当生产图纸上未注明的切削加工、板材、管道、型钢的下料;板材的弯曲、折边等公差要求;

切削弯曲长度尺寸公差表1-6

|

3

3

|

6

6

|

30

30

|

120

120

|

400

400

|

1000

1000

|

2000

2000

|

4000

4000

|

8000

切削

±

±

±

±

±

±

±

±2

±3

弯曲

±

±

±

±

±

±2

±3

±4

±5

切削、弯曲圆角半径与倒角高度(斜度)表1-2

|

3

3

|

6

6

|

30

30

|

120

120

|

400

切削

±

±

±1

±2

±4

弯曲

±

±1

±2

±4

±8

切削、弯曲角度公差表1-3

0

|

10

10

|

15

15

|

120

120

|

400

>400

切削弯曲

角度值

±1°

±30′

±20′

±10′

±5′

正切值

角度值

±1°30′

±50′

±25′

±15′

±10′

正切值

注:

垂直度与斜度的公差必须小于长度尺寸公差。

.焊接要求

焊接件应符合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JB/的有关规定。

焊接长度公差表1-4

30

|

120

120

|

400

400

|

1000

1000

|

2000

2000

|

4000

4000

|

8000

B

±2

±2

±3

±4

±6

±8

C

±3

±4

±6

±8

±11

±14

D

±4

±7

±9

±12

±14

±21

注:

长度尺寸小于时允许偏差±1mm。

焊接角度公差表1-5

角度

正切

角度

正切

角度

正切

B

±45′

±30′

±20′

C

±1°

±45′

±30′

D

±1°30′

±1°15′

±1°

直线度、平面度、平行度形位公差表1-6

30

|

120

120

|

400

400

|

1000

1000

|

2000

2000

|

4000

4000

|

8000

F

3

4

6

8

G

3

9

11

16

H

3

9

19

26

对接焊

图1-a

角焊

图1-b

T型焊

图1-c

注:

低碳钢、合金钢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应符合GB985-88规定

a、对接焊缝质量评定按JB/中表对接焊缝质量评定级别BS、CS、DS三类执行。

b、角焊焊缝质量评定按JB/中表形接头焊、十字形接头焊及搭接接头角焊缝质量评定BK、CK二类执行。

c、油箱、管道和结构件的焊缝质量要求达到CS和CK类。

d、焊接方法:

尽可以能采用水平焊接。

允许用立焊,但不允许用仰焊。

因仰焊的焊缝那不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喷丸和酸洗

.各种管接头、螺塞、液压元件的连接螺钉都应用测力矩板手来拧紧、拧紧力矩应符合表1-6规定。

表1-6拧紧力矩表

.装配时零件间的接缝应平整,不得有明显错边。

.考虑到系统在制造完成后要进行耐压试验、循环冲洗、分回路功能试验。

因此要预先拟出试验方法等;准备、冲洗板、盲盖、A、B口回路沟通板等配件。

并准备好负载试验用的油缸(或油达、加载阀、调速阀等)。

.在产品每个独立台架上的明显和适当部分,牢固地装贴与该台架上有关的液压系统图。

.在产品的明显和适当部位,牢固地装贴产品标牌。

该标牌内容至少应包括:

系统名称、主要技术参数、制造厂家、设计单位、验收单位、出厂年月。

.装配完毕后的总成所有外露油口应用耐油塞子封口,禁用纸张、棉纱、木塞等封口。

.经过试验合格后的系统各组件、元件、外露表面应涂耐用油漆,涂液要求件涂装规范、

液压系统总成生产厂应对系统的使用、现场调试负责。

在使用期限内凡因设计、制造质量上的问题(除了外购配套件)发生质量问题时,系统总成生产厂应负责无偿地为用户修理或更换。

.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还应符合GB37766-83液压通用技术条件

.在产品的明显和适当部位,牢固地装贴每个回路和各外接油口的标牌。

2.油箱制造规范

.基本原则

防止污染和促进污染物的分离;

促进热量的散逸;

促进空气从油中分离;

为系统提供某些元件的安置固定。

生变形;在用叉车或吊车搬运装有液体的油箱时,不致引起油箱永久变形。

应有足够的支承面,以便在装配和安装使用垫片,楔块等调整。

置液位和油温的自动控制和报警器、油温计,温度感应点应置于液体环流途径中,以检查到油箱中液体的近似平均温度。

时,从油箱上拆除不损失油液和减少污染。

件而不使油箱放油的手段。

部。

污垢。

°的斜口。

.一般要求

≤25,当达不到时留加工余量,采用切割加工。

多有焊接在油箱壁和箱盖上的法兰、管道、管接头、凸缘板等,其内壁必须满焊,或凸出以上的焊材。

渗漏检查方法:

a、可以在油箱外部所有焊缝涂上石灰液,待干后,在油箱内注入少量煤油,将焊缝处于煤油浸泡位置,停留1分钟;视外部是否有煤油渗出,逐步翻动油箱,使各面的焊缝都能以此法检查到。

b、也可在外部石灰液干后,在油箱内注满清水,停放8小时后检查是否有渗漏。

c、对于压力油箱还必须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压力位工作压力的倍,加压2小时不得有渗漏。

.装配

油箱内腔个零部件、诶套间暗转完毕后,必须立即加盖,此后不得再在箱壁上焊接另件及钻透壁的孔。

3、管道敷设、焊接和清洗规范

3.1.1.泄油管路,先导控制回路,主回油管应各自独立回油箱的管道

3.1.2.伺服系统的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紫铜管。

3.1.3.配管时都应首先根据系统图,所需连接的组件,液压元件、管接头、法兰应统盘考虑。

3.1.4.管道敷设排列和走向应整齐一致,层次分明。

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管,水平管道的下水平度应≤2/1000;垂直管道的不垂直度应≤2/1000,必须用水平仪检测。

3.2一般要求

如果在一台独立的机架上布置,则在配管前必须将机架校平到水平度1/1000以上。

3.2.1.在一列平行布置的管道,各管道之间的平行度允差为2/1000、

3.2.2.平行或交叉的管子之间,必须有10mm以上的空间。

3.2.3.管道的配置必须使管道、液压阀和其他元件装卸,维修方便。

3.2.4.系统中任何一段管道或元件应尽量能自由拆装而不影响其他元件。

3.2.5.配管时必须使管道有一定的刚性和抗振动能力。

应适当设置管道支架和管夹,管夹间距符合表3-1规定

管夹间距表

表3-1

管子外径(mm)

<10

>10

>10~25

>25~50

>50~80

管夹间距(m)

≤1

≤1

≤~

3.2.6.管道不得与支架或管夹直接焊接。

弯管部分应在起弯点附近增设支架或管夹。

3.2.7.管道的重量不应由阀、泵等其它液压元件和辅件承受;也不得由管道支撑较重的元件重量。

除油管外,压力油管道不允许用滚轮式切割管。

.弯管

弯头之间最小距离L

表3-2

管子外径D(mm)

6;8

10

12

16

18;20

22

25

28

30

34

38

42

最小距离L(mm)

60

70

90

140

150

160

175

190

200

225

255

280

图3-1

3.3.4.管子弯曲成形处处表应圆滑,不应有明显的波浪痕及压扁现象。

要求:

其椭圆率

Dmax-Dmin×100%<8%

Dmax

壁厚减薄率

So-Smin×100%<10%

So

波浪度H/D×100%<3%

3.3.5.弯管有时采用与管子外径相符的弯管模具。

3.3.6.采用旋弯法弯管时,必须接管道孔径插入相应直径的芯轴。

加入润滑剂。

适当调整芯轴前端面的超前量e,见图3-2,以减少管子的压扁变形。

实际操作时要比所需要多弯2~3o,因弯好后管子的弹性变形有一定的恢复量。

图3-2

3.3.7.管道直径>30mm的管子也可以外径相同的热压成型的标准弯头连接。

成型弯头与管道必须用对接焊。

.管道的焊接

管道对接焊缝坡口及间距b

表3-3

tmm

焊缝形式

坡口形状

bmm

cmm

α

~3

I形

2~3

>3~20

V形

3~3

2

60

a.乙炔气焊主要用于一般炭钢,管壁厚度t≤3mm的管子。

b.电弧焊主要用于一般炭钢,管壁厚度t>3mm的管子。

c.管子的焊接采用氩弧焊,对厚壁管t≥5mm管子应采用氩弧焊打底,电弧焊填充。

d.最好采用管子内孔充保护气体方法焊接。

℃温度下烘1小时,然后保温到100℃后取出,在当天使用。

焊条药皮应无脱落和显着裂纹。

如图3-3b。

不可采用插入式焊接法兰,如图3-3c。

图3-3

abc

3.4.9.管道与管接头采用对接焊。

图3-4a

图3-4b

图3-5

图3-6

≤5mm焊缝,应再室温下自然冷却,不得用强风或淋水强迫冷却。

表3-4

管道直径(mm)

≤16

>16~18

>38~60

>60~100

二相对面中心线错位置

≤1

≤2

二相对端面间的间隙(mm)

≤1

注:

对于较粗管道发生错位时可用气焊具火烤整形清除

.酸洗、磷化处理

.管道的清洗

a.清洗液的选用,见7。

b.冲洗过程中,清洗液的流动状态可有三种选择:

连续循环冲洗:

清洗液单向流动,不加负载或微量负载,首冲洗60分钟,液温不超过70℃取油样检测。

脉动冲洗控制清洗液流动方向的换向阀,以通油时间:

不通油时间为5:

1。

周期为30秒~60秒,取样检测。

混合冲洗:

脉动冲洗15分钟,连续冲洗15分钟,交替进行,冲洗60分钟,取样检测。

c.管道的预冲洗检测结果,冲洗液的清洁度应达到该液压系统设计要求的等级或差一等级。

.清洗后安装的管道如再次拆卸时,必须及时注意密封管口,以免污物进入

.配管合管子焊接后的耐压试验可单根进行,也可几根关系串连一起检查,配管的一端装上堵头(或盲盖)另一端注入试验用油,装上试验台,连接压力油源,用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进行试验,保压5分钟,检查焊缝有无渗漏现象(允许敲击配套检查)

.软管的应用与安装

a.设备可动元件之间

b.便于替换件的更换处

c.抑制机械振动或噪声的传递处

安装软管必须考虑

a.使长度尽可能短,以避免设备再运行种发生软管严重弯曲与变形。

b.再安装或使用时扭转变形最小。

c.不应使软管位于易磨损之处,否则应予保护

d.如软管自重会引起过分变形时,软管应有充分的支托或使管端下垂布置。

e.软管的弯曲半径,与设备连接的管端安装位置使软管的弯曲、扭转变形都应再软管产品说明书的允许范围内】

4.泵站制造和安装规范

基本原则

≥63ml/r,工作压力≥8Mpa的固定式泵站上。

a.泵的吸油管上应设置弹性补偿装置。

b.泵的出口管道应采用高压软管。

c.泵与驱动电机的底板应设置弹性减震垫。

一般要求

安装、调整

安装时,首先检查液压泵,电动机(或其他原动机),标准型联轴器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泵的支架和底座应有检验合格记录.

检查液压泵、电动机、支架、底座各元件的互相结合面上必须无绣蚀,凸出斑点和涂漆层,在安装时,这些结合面上应涂一薄层防锈油

安装液压泵支架与电动机时,泵与电动机两轴的同轴度允差、平行度允差应符合4-1规定,或者不大于泵与驱动电机制造商或联轴节制造商推荐的同轴度、平行要求,三者中取公差较小的.

如果是卧式安装,允许在的点机与底座的接触面之间放入图样规定的钢材垫片(垫片数量不得超过3片,总厚度不大于

可先用刀口尺放在两个联轴器外圈上调整到两侧基本一致,用塞尺检测二联轴器相对端面之间的间隙,上、下、左、右基本一致.

然后在电动机联轴器上装好百分表架,百分表指向泵联轴器外圈,手盘动电机,根据百分表上、下、左、右位置的示值,来调整电机的位置.

上述同轴度调整时要注意:

a两联轴器相互之间的间隙名义尺寸应符合联轴器样本的规定值(或设计规定值)

b调整过程中应不装两联轴器之间的弹性偶合件.

调整完毕后,在泵支架与底座之间钻、矫定位销孔.此后再装入联轴器的弹性偶合件.用手盘动联轴器,电动机和泵都应能轻松,平滑地转动,无异常声响.

安装进行油管时,检查密封圈的规格、材质、保存期时候符合要求,但在配管焊接时必须先卸下密封圈.

泵和电机上应明显标出旋转方向的标志.

基本原则

阀块图上应有对应该阀块的液压系统图.在系统图上标明所有液压元件的规格型号和序号.在阀的安装面视图上标出所安装阀的型号.

阀块上各孔距宜以XYZ三坐标的形式,选定某一角作原点O,标出各孔的中心坐标位置.

各液压流口应标出它的功能如P、A、B、T、L、X等

带定位销的液压阀与阀块之间的连接必须设置定位销,避免液压阀安装错位.

与阀块上连接的末端管接头螺纹孔,外贴合面之间的垂直角度允差在8级以上,加工该螺纹时也必须达到此要求.

阀块上与液压阀的贴合面,与法兰和末端管接头的贴合面其表面粗糙度要求应达到Ra<

重量在10公斤以上的阀块都应设置起吊螺钉孔.

对于应贯通的孔,贯通孔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通流面积.

阀块与阀块不宜用螺栓连接叠合,尤其是相互贴合面较大时,叠装高度不宜过高,以防紧固螺栓的强度和刚度不足.

一般要求

铸件阀块.较大的刚才阀块在加工前安排时效处理或退火处理.

阀块四周各菱边都必须倒角去净毛刺.

阀块所有各流通道内,尤其是孔与孔贯通交叉处,都必须仔细去净毛刺.

加工完毕的阀块上与液压阀,末端管接头,法兰相帖合的平面上不得留有划线痕迹,也不允许有其他伤痕.

阀块加工完毕后,必须用防锈清洗液反复冲洗各孔流道,尤其是对盲孔必须特别注意清洗,清洗槽应分粗洗和精洗,用循环清洗液冲洗时,冲洗系统必须装有滤清器.

清洗后的阀块,如暂不装配,应立即将各孔口盖住,并涂上薄层防锈油.

装配

按图校对需要安装在阀块上的各个液压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时候符合要求,各元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对无合格证的液压元件,如需要使用时,要进行复验,并出具检验证书,经检验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使用,还应作出记录,以便以后复查.

检查要安装液压件的内部清洁度,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清洗.

核对所需用的标准件及配套件的型号、规格、材质、数量和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

核对所有需用的橡胶密封件的规格、型号、材质和出厂日期.确保在使用期内.(包括配套液压元件中橡胶密封件的使用期)

核对阀块加工的检验合格证或记录,装配工再一次按设计图纸核对各油路是否正确.

阀块上各液压阀,法兰的连接螺钉;管接头和螺堵都应用测力矩扳手拧紧,拧紧力矩应符合表1-6规定.

有定位销的液压阀,必须装上定位销.

在阀块上应钉装小标牌,标明各回油路名称,各外接口的作用.

装配完毕的阀块应进行密封检查

压力管路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表5-1的规定,试压5-10分钟(但最高压力不允许超过该管路中阀的额定压力)检查各连接处,不允许有渗漏.

表5-1

工作压力Ps

﹤16

16~

实验压力

回油管路、泄漏油管路用3MPA压力下或设计要求的压力下试验5-10分钟,各连接处不允许有泄漏现象.

如果阀块回路中有系统压力溢流阀时,在密封试验时将溢流阀关死,在密封试验后重新调到系统压力,如果是安全阀,则按系统上注明的压力调整.

.清洗

如阀块需要进行单独功能试验时,则在试验前应对该阀块再进行回路冲洗.

如阀块上装有伺服阀或比例阀,应先拆除,改装冲洗板

用管道或沟通板将阀块上的各A、B口沟通.口和泄油口与试验站接通.

接妥各电磁阀的电源

将P口压力调至6-8MPA,不断切换阀块上的电磁换向阀使油流冲洗阀块通道,约10-20分钟.如块上有内控电液阀时,T口加的背压.

功能实验

将装配、冲洗完的阀块实验台或本液压系统泵站连接,对阀块上的每个回落,每个液压阀分别进行功能试验.

试验时,将暂不试验回路的口用盲板堵住

将试验回路的PTABXY口与试验台相连,一般情况可接溢流阀加负载,如回路中有减压阀、可用调速阀、可调节流阀、或溢流加载,如回路中有伺服阀、比例阀、调速阀,则接油缸或其他执行元件试验.

依次序将P口压力调至试验回路的工作压力,试验各回路的动作功能,要求各回路的动作准确可靠,减压阀在外负荷变化下的情况下,超调值应符合产品的规定值.调速阀、节流阀、比例阀、伺服阀在额定的负载下,调节上述阀时,输出流量应有明显变化.

功能试验后如暂不与其液压系统连接装配时,阀块上各开口用塑料防尘盖密封.

涂装,可在阀块功能试验后,也可在整个液压系统总装时进行,但涂装后必须使各小标牌和各液压阀上的铭牌清楚显露出来.

6.结构件制造规范

结构件加工或焊接前必须对板材,型材进行核对其材质及规格,应符合图纸要求.

板材的平面度和型材的直线度应符合GB1184-80的12级要求.

下料

厚度以下的板材尽可能用剪板机下料,以避免板材用火焰切割引起的热应力变形,破坏了板材的平面度。

如用火焰切割,切割后必须进行消除应力整形。

板厚10mm以上板材用火焰切割,要求割口的表面粗糙度达到Ra<50,达大到时,采用机械切削加工。

型材尽可能用锯床下料。

如用火焰切割,割口的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50.达不到时,采用机械切削加工.

下料的长度公差按表1-1要求

下料的角度公差按表1-3要求

下料的圆角半径倒角高度公差按表1-2要求

坡口:

当板材进行焊接时,其坡口和定位缝隙按图1-1要求。

当需要开各类孔口时,孔口的制造公差按GB1804-79的13级

当板材需要折边或弯曲时,其成型后的长度公差按表1-1要求;其圆角半径。

斜度公差按表1-2要求;其角度公差按表1-3要求。

焊接

焊接前必须清除焊接部位及其周围的氧化层与铁绣。

对较大尺寸的钢材,型材焊接时应尽量用夹具将板材、型材定位、固定。

并检查其位置的几何尺寸和形位公差,公差值可参考表1-4表1-5表1-6

结构焊接后的长度公差,角度公差和形位公差达到表1-3要求。

焊接时如果是分层焊,每焊完一层必须用钢丝刷刷净焊层,进行检查,有无灰渣、气孔、咬边等现象,如有,可用气动工具等挖去后补掉,然后在焊另外一层。

焊接是应尽可能水平焊接,允许用立焊但不允许用仰焊。

焊接后应清除全部焊渣、飞溅点和结构件上的毛刺、错边和表面清整。

结构件在焊接清整完毕后,按进行涂漆前的表面处理。

然后涂耐高温抗氧化(600c)的底漆。

牌号WT102-550抗氧化底漆(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研制)后,进行退火回时效处理。

结构件退火处理后,按10。

涂装规范进行涂装。

7液压系统的整体循环冲洗规范

一般要求

液压系统在制造、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整体循环冲洗,以使整个系统的清洁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进行整体循环冲洗前,系统中的各个部件都应分别按的规定进行预先清洗,并且应各部件清洗后两周内即进行整体循环为宜。

进行整体循环冲洗的场地在清洁的室内,近旁不允许进行喷沙、打磨等作业。

整体循环冲洗、可以各个台架分别与专用的清洗系统相连,对这一台架的整个装置进行循环清洗,达到要求后,在进行整个液压系统的实际投产运行情况相连接,由系统本身的泵源作动力进行整个必须线外循环冲洗。

各台架之间的中间管道、液压系统与主机上油缸、油马达等执行元件之间的中间管道也可以另外在系统外串联冲洗后,与液压系统各台架再相连。

清洗液的选用

所选用的清洗液与管道、油箱、元件、密封件等应具有相容性。

所选用的清洗液应与系统正常运行的工作介质相容,有可能最好直接使用该系统的工作介质作为清洗液。

清洗液黏度不宜过高,以温度50℃时,黏度10-20厘拖为宜。

清洗液的初始清洁度不宜低于系统预期清洁度、最好高一级

禁止使用煤油作清洗剂

滤油器的选用

如果按本系统的运行方式连成整体进行冲洗,就可以用系统本身的过滤器。

若使用专用的清洗设备及泵源,则应根据系统的清洁度要求选择有效的过滤精度、滤油量。

所选用的滤油器的容量应大于泵的流量,以泵流量的3倍为宜。

若选用专用的清洗设备来清洗系统,清洗设备能达到的清洁度应比系统预期的清洁度要高一级。

清洗过程

系统上安装的由于执行元件(如液压罐、液压马达)及高精度液压元件(如伺服阀等)应有连接板代替

冲洗液流方向可由液压泵的出口开始向系统的回油口进行冲洗。

若系统管路较长,较复杂,可分段或分回路来冲洗

按液压系统操作要求,启动液压系统空载运行30分钟。

检查管道各处连接部位不应有泄漏。

慢慢加载。

压力不超过,冲洗温度不超过70C。

冲洗过程中,可以适当变换系统中阀门所处的位置,以改变冲洗液流方向。

若有必要,系统也可以进行脉动冲洗,方法见

冲洗过程中,注意滤油器发讯装置,一旦滤芯堵塞,应立即更换清洁滤芯。

冲洗3-5小时,在取样口取样检测油样,若不符合清洁度要求,继续冲洗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达到清洁度要求后,拆除过滤连接板,换上相应的经清洗合格的元件。

排出清洗液,注入符合清洁要求的工作液,按系统的操作规程启动系统,使整个系统进行工作循环,利用系统本身滤油器再进行冲洗,再取样检测油液清洁度,直到达到要求。

此次冲洗应在完全空载的情况下进行,系统上所有的油样和机械载荷都必须降到最低限度。

冲洗过程中,需改变操作系统的位置,以保证冲洗到系统的所有部分。

者清洁度要求后,则可继续作工作介质使用。

.油样的取液点设置与取样方法油样的取样应在油液处紊流状态处,应设置在系统主工作油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