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863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0302+苏小妹+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专题文献摘录Word文件下载.docx

大多数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群众”是一个不应该也不可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更不可能统治整个社会的人群。

他们的“群众理论”中,“群众”一词经常与固执、暴力、野蛮、无主见、非理性、偏激、秩序、狂热、愚昧等概念一起出现。

这些认识在当代较有影响的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著作,如:

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

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

勒庞的《乌合众:

大众心理研究》、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约翰·

洛克的《政府论》、德国作家埃利亚斯·

卡内提的《群众与权力》、法国塞奇·

莫斯科维奇的《群氓的时代》中均有体现。

第二,关于“群众”与权力关系的认识。

多数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尽管“群众”

与生俱来地拥有平等权力,但由于其非理性、盲从、无主见而不能正确地行使权力,因而应该由社会的统治阶层代为行使,“群众”要服从其统治。

如:

洛克提出:

应该把最高权力交给人民,但人民不能直接行使,而应交给议会。

“只要政府继续存在,立法权就绝不能重归于人民;

因为他们既已赋予立法机关以永远继续存在的权力,他们就把自己的政治权力放弃给立法机关,不能再行收回。

”①([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M].商务印书馆,1964.140.)

第三,关于“群众”与革命关系的认识。

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创造和领导文明的历来就是少数知识贵族而不是群体。

”②([法]古斯塔夫·

勒庞.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2004.3.)群众根本不懂得创造和领导,人民是一群骚动不安又极其危险的乌合之众,向来是一切起义的核心力量。

如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对于群众的革命情绪就特别敏感与恐惧,他在《回忆录》中表白说: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和惧怕群众。

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

……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③([法]亚历史西•德•托克维尔社会平等与政治自由[M]巴黎,1977.21.)有的思想家即便承认了人民拥有革命权,但也一再强调“这种权利是在统治者的暴政所带来的祸害带有普遍性,统治者的恶意昭然若揭,大多数人都已感觉到并无法忍受的时候才能行使,否则就会扰乱和推翻一切制度,导致无政府状态和混乱。

”④(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71.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22.))上述资产阶级的群众观,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为其争得政权、实行统治作了理论铺垫。

马克思与恩格斯从根本上颠覆和改造了西方传统群众观,他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把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与伟大作用鲜明地摆在世界面前,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一方面,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由人民群众劳动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

“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沒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工人甚至创造了人……”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22.)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主义为基点,从根本上彻底否定了西方理论家关于群众的观点,对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论证与肯定。

2、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摆脱唯心史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清晰阐明了利益问题。

物质利益就是对物质生产活动创造出的物质产品的一种占有关系,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力之一就是对物质利益的渴望与追求,“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6.82.)。

首先,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生产力变革的直接动因。

“生产力它由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其中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使用生产工具、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则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

为了实现物质利益最大化,劳动者必然要通过发明新的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能等手段来达到使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目的。

其次,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决定存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评判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依据,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最终力量;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但同时又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生产力就能蓬勃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当旧有生产关系满足不了生产力发展需求时,必然要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取而代之。

其次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仅是人们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变革的直接动因,更是人们进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问题的阐释,揭示了人类历史活动的主观动机。

在阶级社会里,相同利益的诉求者构成了同一个阶级,处于同一阶级中的群体由于利益关系的一致性,形成了本阶级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马克思将此总结为:

“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90.)同一阶级中的群体,“即使互不相识,毫无个人之间的来往和思想交流,然而在一切重大的、关系到本阶级根本利益和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上,也往往能够形成统一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行为”。

(③赵晓呼政党论[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42.)可见,利益冲突是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

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一种阶级组织形式,是无产阶级为追求自身利益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的政治工具。

当“工人群众感觉到他们的悲惨状况的共同性和他们的利益的共同性,感觉到同其他一切阶级对立的阶级团结;

他们为了表达这种感觉并把它变成行动,已经把每个自由国家里为这种目的而预备的政治机器开动了起来”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5.385.),这就是要形成自己的阶级组织和领导力量。

那么共产党同一般无产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进行了阐释。

1847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了共产党与工人阶级的关系,“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

他们并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3.)“我们党内可以有来自任何社会阶级的个人,但是我们绝对不需要任何代表资本家、中等资产阶级或中等农民的利益的集团。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94.)以上论述阐明,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宗旨主张和行动纲领都充分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而这种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是完全相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283.)

3、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

创立于1847年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也是当时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先进和最坚决的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述了该组织的产生依据,而且还论证了该组织作为领导力量,组织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1)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必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

这种先进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首先,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成份是先进的。

无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是指“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

”无产阶级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他们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7.529.)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④(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8.197.),“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其余的一切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衰落和灭亡”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3.24.)。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整个社会“参与生产的只有两个阶级,拥有劳动工具、原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和既没有劳动工具、原料,也没有生活资料,而必须首先用自己的劳动向资本家购买生活资料的工人阶级。

因此,现代无产者仅仅同一个敌视他的、剥削他的社会阶级——资本家阶级、资产者直接发生关系。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4.75.)随着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逐步意识到单纯地为了“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的运动是一种毫无出路的恶性循环,究其祸根不是工资低,而是雇佣劳动制度本身在这种阶级觉悟的促进下,无产阶级将夺取政权定为自身的伟大使命,恩格斯高度赞扬无产阶级的优良品格:

“自尊心非常强,决不肯对他们阿谀逢迎;

眼光非常远大,决不肯被这些‘民主派’先生们所利用,然而每次发生推翻现政权的运动的时候工人阶级总是拿起武器奔向前方。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59.218.)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并依托于这个“人数众多、强大、集中而有觉悟”的群众力量。

组织成份的先进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然具有较高的革命觉悟、坚毅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较早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重要作用,指出:

“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25.)因此,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必须是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必须是“能满足一切科学要求并包含有明确具体要求的纲领”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485.)。

1848年,他们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行动纲领——《共产党宣言》,这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更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说明了“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14.)的合理性;

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特点,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完备的思想纲领,正是由于有了该先进思想纲领的指引,无产阶级政党才具备了其他政党所不具有的先进性,进而得以肩负起领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重任。

(2)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实现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使命的保证。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人阶级要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并依靠自己的、新型的、独立的、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开展阶级斗争运动。

首先,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革命胜利提供组织保障。

正是由于有了党的领导,工人阶级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不应再度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以与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并立,……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

”1891年,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一文中,再次着重阐明了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进而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要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无产阶级政党能够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引导。

正是由于有了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传播贯彻。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先进理论的重要作用:

“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这说明,“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以“极其彻底而严整的观点构成了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主义——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它正确论述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为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要坚持的明确政治方向。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工人阶级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使命。

(二)列宁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思想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提出了教育引导群众、群众政治监督、反对官僚主义等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而且初步勾勒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基本雏形。

1、密切联系群众是执政党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列宁认为,俄国革命之所以是伟大的俄国革命,就在于它发动了极其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并创造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社会主义政党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和镇压剥削者的历史任务。

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执政党面临着更复杂、更困难的任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如何彻底根除、消灭、摧毁资产阶级;

如何恢复被战争和资产阶级统治所破坏的生产力;

如何医治由战争、军事失败所造成的创伤;

如何解决失业和饥荒问题,稳固地维持基本秩序,这些是社会主义改造面临的最基本的、也是重大无比的任务,如果解决不好,俄国则不能稳定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对此,列宁认为,由于战争已经结束,群众性的一般动员用不着了。

但是,要想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只能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所必需的产品进行有计划的生产和分配。

列宁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根据社会地位、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社会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获取财富的方式与多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这就是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指“劳动者的先锋队——无产阶级同人数众多的非无产阶级的劳动阶层(小资产阶级、小业主、农民、知识分子等等)或同他们的大多数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是反资本的联盟,是为彻底推翻资本、彻底镇压资产阶级反抗并完全粉碎其复辟企图而成立的联盟,是为最终建成并巩固社会主义而成立的联盟。

”在诸多的劳动阶层中,列宁指出:

执政党要密切联系和紧紧依靠的首先应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要完全摆脱工人和农民不能管理国家的旧有资产阶级偏见,从群众中选拔出领导者和组织者。

经过十月革命的锤炼,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已经趋于成熟,他能够领导千百万“受资本主义压制的、受折磨的、不识字的和分散的农民”形成一种团结一致的力量,并且能承受住剥削者的一切进攻,彻底捍卫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

列宁总结说:

“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没有得到工人阶级中所有一切善于思考、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威信并且能带领或吸引落后阶层的人的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

”农民阶级在十月革命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月革命的力量之一,就在于它和西方的历次革命不同,它把千百万小资产阶级群众,首先是把他们中间最强大的人数最多的阶层——农民团结在俄国无产阶级的周围。

因此,俄国资产阶级就陷于孤立,失去了军队,而俄国无产阶级就变成了国家命运的主宰者”如果没有集中的农民运动,没有跟随集中的无产阶级前进的农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集中的政治斗争,就不可能有任何值得‘巩固的’重大的‘革命成果’,就不可能有任何‘抵御反动势力的支柱’无产阶级也就不可能触动资产阶级制度。

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担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只有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携手并进,进而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吸引新的人民阶层参加社会建设,才能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建成社会主义。

列宁主义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过程中,执政党通过各个机关部门和各种合作组织,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这些机关组织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传动装置”,一方面它们好比党的“引带”,能够把党的意志及时传达给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它们又如同党的“触角”,可以快速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

正是这些拥有着千百万群众的各种各样党的和非党组织的细小烦琐、无声无息的工作,才建立了苏维埃的基础和生活,创造了苏维埃国家力量的泉源。

在诸多的组织机构中,发挥作用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工会组织。

工会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工会的绝大多数领导机构都由共产党员组成,执行党的一切指示,党直接依靠这个非常灵活的、比较广泛的、极为强大的无产阶级机构来进行自己的工作。

一方面,工会是国家政权的“蓄水他”,它包括了全体产业工人,是无产阶级的群众组织。

另一方面,工会又是“一个教育的组织,是吸引和训练的组织,它是一个学校,是学习管理的学校,是学习主持经济的学校,是共产主义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的工作说服群众、帮助群众、提升群众。

二是苏维埃机关。

工会是执政党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苏维埃机关作为劳动者的群众组织,则是实现国家职能的新型的特别机关。

三是合作社和共青团。

共青团是工农青年的群众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无产阶级先锋队对新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并培养青年后备军。

合作社主要是农民的群众组织,它的作用主要是引领农民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把党同农民群众联系起来。

2、教育引导群众是执政党工作的主要内容

列宁认为,一个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必须要以先进的、革命的理论为指导,先进的、革命的理论不仅能使其团结起来,而且还能够为革命运动提供正确的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

他从以下几方面阐释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群众是执政党工作的主要内容的原因与必要性:

第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之所在。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

马克思以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知识为基础,根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作的最深入、最细致和最准确的研究,重新批判、探讨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进而得出了与以往资产阶级带有狭隘性、偏见性所不同的结论。

这一结论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它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阐释了阶级斗争学说,说明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的真正任务是组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指明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政权和组织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成为世界各国工人阶级认识世界的工具、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第二,执政党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列宁认为,对俄国社会民主党来说,马克思理论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党担负的历史使命看,俄国的现状是,只有借助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校”,用马克思主义启发、教育工人群众,从革命理论中获取自身的革命信念,党才能够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完成工人阶级“政治发展”和“政治组织”的基本的任务党所领导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同样是在一个年轻的国家里开始的,需要充分借鉴、运用别国的革命经验和理论力量才能顺利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关于社会、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革命发展规律以及共产主义构想的科学,通过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其能够真正理解革命工作的组织、结构、方法和内容,增强其战胜谎言和偏见的本领,进而实现帮助劳动群众打破旧有国家秩序,建设全新的、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

第三,工农群众提高阶级觉悟的需要。

列宁认为提升其阶级觉悟只能依靠外部灌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不会自发产生。

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工农群众产生明确的阶级意识,进而树立起革命的决心与信心。

列宁认为,工农群众要达到高度的阶级自觉,必须在主观上认识到以下三点:

工农群众具有相同的、一致的自身利益,这使得他们成为一个与社会上其他阶级所不同的、独立的阶级;

与资本家、农厂主阶级进行斗争,是工农群众改善自身状况和寻求自身解放的唯一手段;

工农群众只有像土地占有者和资本家那样拥有对国家事务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二是工农群众的社会民主主义意识不会自发产生。

在革命实践活动中,没有接受过更多知识教育的工农群众依靠自我觉悟、自身力量所能做的仅仅是同工(农)厂主进行经济斗争或者同政府进行争取保障工农权利的斗争等等。

而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学说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就其阶级属性和社会地位而言,他们实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所以,工农群众只有通过外部的灌输、通过自身的学习,才会形成、拥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才会明确革命的目标与方向。

3、密切联系群众必须要克服官僚主义倾向

列宁在苏共党执政后,曾多次谈到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后面临的危险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主义。

他于1922年在《给财政人民委员部》一文中,明确指出官僚主义的直接表现就是脱离广大群众、脱离群众的需求。

这种危险表现在:

“第一,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对工人阶级的广大群众的要求和需要失去敏感和不够心;

第二,不了解工人的自尊心和他们的统治阶级感觉已经提高了,他们是不能领受和容忍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官僚主义和文犊主义的态度的;

第三,不懂得用考虑不周的命令去麻烦工人是不行的,现在的重心不是在这些‘措施’上,而是在争取整个工人阶级对党的信任上;

第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