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870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docx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

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

本文是关于正能量读后感(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8月,为贯彻总公司打造“书香中建”的精神,响应集团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的号召,公司向党员同志赠送了《正能量》、《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书籍。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幸参与其中,认真的读完了《正能量》这本书,掩卷沉思,若有所悟。

  作为一名大众心理学传播教授,理查德?

怀斯曼的这部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全面介绍詹姆斯革命性理论”。

所谓“詹姆斯革命性理论”,即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颠覆了传统的“情绪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倒因为果,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

詹姆斯曾这样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

“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

”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

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

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观点,问题也许没那么简单。

现代心理学自19世纪末才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带有浓厚的哲学痕迹——在思辨与实证的十字路口左顾右盼。

怀斯曼反对在虚无缥缈的意识领域里探讨心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上,使抽象的心理学变得如此富有魅力。

他用不计其数的实验来支持詹姆斯的理论,但是,实证研究的方法严格来说只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价值——这也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困惑所在。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前提条件是无限的,而且永远无法重复。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实验的样本都是变化的。

多变的实验前提又怎能得出固定的实验结论呢?

其次,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种定位决定了它的任何结论的不稳定性。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综合体,每个个体由于先天的基因、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特殊的经历,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认知结构,任何实验都无法涵盖所有的因变量,因而基于实验结果而得出的结论就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才具有解释的价值。

情绪与行为,更准确地说,应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它不是直线型的因果决定关系,而是环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机械的讨论谁决定谁,不可避免的要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胡同里。

  科学的价值在于解释与预测,而理论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

对詹氏理论的怀疑,只是批判性态度在世界观层面上的一种演绎,这丝毫不贬低它的价值,因为在方法论上,它至少提供了情绪与行为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的方法,至于这种方法在多大范围内真正有效,则不是个体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当你真的试图摆脱糟糕的情绪时,不妨试一试,给自己一个微笑,也许,它真的能带来强大无比的正能量。

  为贯彻总公司打造“书香中建”的精神,响应集团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的号召,公司向党员同志赠送了《正能量》、《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书籍。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幸参与其中,认真的读完了《正能量》这本书,掩卷沉思,若有所悟。

  作为一名大众心理学传播教授,理查德?

怀斯曼的这部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全面介绍詹姆斯革命性理论”。

所谓“詹姆斯革命性理论”,即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颠覆了传统的“情绪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倒因为果,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

詹姆斯曾这样通俗的表述他的思想:

“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

”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

这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得如此简单:

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观点,问题也许没那么简单。

现代心理学自19世纪末才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带有浓厚的哲学痕迹——在思辨与实证的十字路口左顾右盼。

怀斯曼反对在虚无缥缈的意识领域里探讨心理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外显的、可以观察到的行为上,使抽象的心理学变得如此富有魅力。

他用不计其数的实验来支持詹姆斯的理论,但是,实证研究的方法严格来说只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价值——这也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困惑所在。

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前提条件是无限的,而且永远无法重复。

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实验的样本都是变化的。

多变的实验前提又怎能得出固定的实验结论呢?

其次,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这种定位决定了它的任何结论的不稳定性。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综合体,每个个体由于先天的基因、成长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特殊的经历,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认知结构,任何实验都无法涵盖所有的因变量,因而基于实验结果而得出的结论就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才具有解释的价值。

情绪与行为,更准确地说,应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它不是直线型的因果决定关系,而是环型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机械的讨论谁决定谁,不可避免的要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胡同里。

  科学的价值在于解释与预测,而理论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思考问题的视角。

对詹氏理论的怀疑,只是批判性态度在世界观层面上的一种演绎,这丝毫不贬低它的价值,因为在方法论上,它至少提供了情绪与行为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模式,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的方法,至于这种方法在多大范围内真正有效,则不是个体需要关注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当你真的试图摆脱糟糕的情绪时,不妨试一试,给自己一个微笑,也许,它真的能带来强大无比的正能量。

  能量一词所用领域广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生命阶段都会从不同的方面来理解能量一词的含义。

能量也在不断地被哲学化,成为了人类所面对的物质世界的重要属性之一,是对物质运动的描述。

现实生活中使用能量一词,已远远超越了它本身所承载的物理学含义。

它很神秘地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表征人的某方面的能力的维度时使用频率很高。

最近读了一本书《正能量》,本书侧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用大量的心理实验验证了心理学家的一些推断,颠覆了以往个体经验冲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去做这些专家曾进行的各种实验,只能凭借他们的一些观点做些主观的不太负责的判断,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情绪、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寻找根源,如何激发人的正能量,让人能健康快乐地面对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我对其中的某些案例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理解,有两点肤浅的认识,请指正。

  一、从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出发,调整自己的情绪体验,学会让自己真正地快乐起来。

我们习惯于“我们快乐,所以我们会微笑”,微笑表达快乐的逻辑,微笑是人的一种面部表情而已,然而能令人微笑的因素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会微笑?

人的存在是与人所产生的各种需要同一的,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直是衡量人是否快乐的标志,人的需要是多元的,也是多层次的,由此人的快乐也是多变的,人的快乐体验是在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法断定人最快乐的时候就是需要得到最彻底满足的时候,快乐是人生存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经验的理解,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快乐,快乐人就会微笑。

“表现”原理表述了微笑和快乐的另一种关系,强调人微笑了,心理就快乐了,人的正能量就增加了,所以要想快乐就得面带微笑。

我们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快乐的天使,学生的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快乐追求,培养和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简单得用一个快乐就能涵盖得了的。

孩子任何一方面素养的缺失都表现为人格的不完善以至不完美,都是教育的失败,一个连微笑的表情都没有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心灵快乐的学生,老师的教育真的应该从微笑做起,老师的微笑不但会使自己快乐,更重要的是能把他或她的快乐传递给学生,微笑就成为了一个情价比非常高的情感投入方式,微笑能降低学生对教育的防范心理,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微笑能带给学生春天般的温暖,激发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的信心;微笑能传递爱的力量,感染他们感受爱,珍惜爱,奉献爱。

老师的微笑能换回教育的成功,老师能不快乐吗?

!

  二、从威廉·詹姆斯的“表现”原理出发,规则与角色(身份认同)如果离开了法的限定,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及至心理都会快速扭曲,出现了“新的自我”的神奇转化,人的正负能量之间发生了特定的变化,给教育提出了严肃的课题。

本书讲述了一个津巴多监狱实验,该实验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预期,至使不得不中止实验,但该实验带给人的思考是深刻的。

该实验显示了“表现”的巨大魔力。

“人们的身份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姓名、服饰、样貌。

在监狱实验中,所有这些都改变了,因此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教育问题。

在一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诸如精力不集中、语言不文明、作业不认真、学习不努力、做事不专一、写字不工整、教育不改正等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很多行为不是学生该有的,究其原因,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出现了问题。

有的习惯是受生活环境影响形成的,有的习惯受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态度影响形成的,还有的习惯和共同交往的同伴的行为习惯有关,学校的教育期待与他们的习惯有冲突的时候,学生的自然反应是抵抗正面的教育,这时教师和学校就要在“身份认同”上下功夫,多给他们正面的角色影响,优秀的学生成为他们效仿的榜样,对他们细微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变化给予鼓励和鞭策,让他们重新生成健康的角色期待,渐渐地改变存在的不良习惯,教师也从中获得正面的体验,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正能量,体现育人价值。

  平心而论,读此书,没有厚重的心理学知识储备,还没有透彻理解“正能量”的内涵,更不能说工作中真正地做到了正能量的发挥,包括写读后感,自己的内心的惰性多少还是存在的,担心写不好,所有这些心态都有悖于正能量的激发,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目的是给我们一种力量:

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全方位的阐释了“表现”原理的丰富的内涵,让“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的传统认知受到质疑,“表现”原理激发正能量,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行为模式得到彻底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的,任重道远,把我们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传递给社会,学生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我们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初2014级的在进行期末考试后的“正常教学安排”,上语数外物体育课,一直到7月7号。

其他科目不用上,但是也给安排了守午休。

我在学校已经基本无事,只需要等到守午休的时间出现即可。

当其他还在上课的老师看到我饭点还在学校食堂出现的时候,都忍不住惊呼:

“咦,你怎么还在这里?

”然后他们都会表现出一副同情的姿态。

我倒没觉得这日子有多苦逼,能在办公室里呆着静下心来看本书,看完以后写点感想,实在属于幸福的事情。

况且计划的7月9号至14号的上海之行,也给我这几天在办公室潜心读书备课增添了不少动力。

  背景交代得有点多。

现在进入正题。

说说《正能量》这本书。

我向来是有点落后于时代的。

就像全国人民都已经看过甄嬛传以后,我现在才来看,断断续续看到五十多集。

对于畅销书也是如此。

“正能量”这个词提了好久了,这学期初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教学,我就在卓越上买了这本书,一直未能拆封,搁置于此。

近两日启封,二百八十都页18万字的书,不过两日便读完了,这对于我一个读书向来很慢的人来说很难得。

所以不得不推荐此书,的确是本好书。

具体好在哪里呢?

请听我做如下分解。

  1.首先,这本书的封面是黄色和橙色。

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给人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

橙色是欢喜的颜色,象征热闹和快乐。

单从封面来看,你就已经受到一份正能量的鼓舞和影响了。

  2.正能量指的是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这个定义下得蛮大的。

在简介里,作者就直截了当地说了“只有改变,才能提升正能量”。

好吧,那就改变吧。

很多时候,我们脑子里都知道要改变,为什么就是行动上迈不开那一步呢。

于是,作者又做了一个很大胆又让人很印象深刻的实验,他说:

“在这本书里,你会将被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

为强调其重要性,现在,我想请你做一件也许你从来都没有做过得事情: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将你读过的部分撕掉。

”啊。

的确是触动很大。

我想再没有哪个作者可以对读者说,把你读过的部分撕掉,甚至揉成团什么的。

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的想法是,我才不要撕掉,以后还要看呢。

(事实上我很多本书都从未看过第二遍)于是作者又在下面做出了揭示:

当被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人们会很快列出诸多理由,强调自己为何要保持原有的做法。

但是这才是改变的最大障碍。

克服着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

做之前没做过的事情,那些让你感觉不那么舒服但其实没什么害处的事情,比如——撕掉一本书。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匆忙中计划的上海之旅。

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匆忙的决定,改变了我很多东西。

之前一直仅仅限于计划,我找了很多不出行的理由:

天气太热、钱不够多、一个人不安全、父母会担心……于是总是将大好的光阴浪费在了无聊的消磨当中。

这次,由于同事也要去上海,可以同行,加上刚好抢到两张9号退出来的票。

一切既定。

然后我才认真地开始思考和规划出行要用的东西,要注意的事项,要去的景点等等。

虽然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仍是困难了些,但是我起码涉足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迈开步子的领域。

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啊。

  这本书几乎每一页的页眉上都有写着“正能量,从撕掉这一页开始”,书的内侧还印有可以沿着撕下的虚线。

诚然,我到这本书读完的时候,都没有能够大胆地这样做。

我的理由则是,我要把这本好书借给更多的人看。

  3.喜欢这本书的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是它里面介绍了很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其中不乏一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因为笑而高兴,还是因为高兴而笑”、“熟悉产生喜欢”、华生小阿尔伯特的恐惧实验、弗洛伊德对小汉斯的恐惧马的解释、行为塑造、过度理由效应等等大量的实验研究,而不是单纯地推理劝解,让你觉得比较真实可信,不是假大空的废话。

  4.这本书给人以积极鼓舞的地方还在于它让人们看到了某种“可能性”,行为可以改变情绪,快乐可以制造,吸引力可以提升。

他告诉我们,不是我们想太少,而是我们做太少。

不是我们知道了某个东西,我们行为上就一定会产生某种改变。

相反,我们行为上“表现”出什么样子,我们大脑的“观察者”就会做出相应合理的解释。

所以,想变成你想成为的人,只需要“表现”得就是那样的人。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操作指南,这本书里介绍了10个用身体改变头脑的快速方法:

  1)行动力:

拉我-推你。

把一个物品推远(表现得你不喜欢它)使你不喜欢这个东西,而将其拉向你(表现得好像你喜欢它一样)使你对其产生感情。

下一次当你碰到甜品或巧克力饼干时,仅仅将盘子推远就行了。

这会使你感觉到自己的欲望渐渐消失。

  2)节食:

使用非惯用手吃饭。

当你使用非惯用手吃饭时,你表现得仿佛自己正在做一个不同寻常的行为。

因此你会更加关注自己吃饭的动作,而不是什么都不想只是简单地吃饭。

如此,你就会吃得更少。

  3)意志力:

绷紧身体。

绷紧肌肉会增强你的意志力。

下一次当你需要戒烟或者拒绝一个奶油蛋糕时,握紧拳头、收缩肱二头肌,将拇指和食指并起来,或者在手中握紧一支笔。

  4)毅力:

坐直了,交叉双臂。

在一些实验中,实验人员将志愿者解决难题并记录他们坚持的时间,坐直了,双手交叠的人坚持时间比其他人长一倍。

确保你的电脑显示器略高于你的视线;当你遇到难题时,交叉双臂。

  5)自信心:

有力的动作。

为了增强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你应该做出强有力的动作。

如果你是坐着的,就往后倚,目视高处并将双手交叠放在脑后。

如果你是站着的,双脚在地面上放平、挺胸太够,双臂放在前方的桌子上。

  6)拖延症:

找一个起点。

如果你想克服拖延症,表现得好像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很感兴趣。

花一点时间开始做那件你一直在逃避的事情,然后你就会突然发下你很想完成这个任务。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这种感受,我想快点看完,然后写读后感)

  7)创造力:

打破传统思维。

如果你要想出新主意,那么你就要以新的方式行动起来。

花点时间在屋里来回走动,确保你的路线尽量曲折蜿蜒。

如果这还不能让你思如泉涌,那么就绘图、画画、做雕刻等,表现得仿佛你很有艺术气质。

(我一直相信我在绘画方面是有天赋的,买的数字油画,虽然只是涂色,但是过程能让我沉静下来,不那么浮躁了。

画出成果图后,也让我感觉很好。

  8)劝导:

让别人点头。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在听取讨论时上下点头(使他们表现得就像赞同这个观点一样),他们更有可能同意这个观点。

如果你想鼓励别人认同你的观点,就在聊天的时候轻轻点头,对方会重复你的动作,然后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就被你的想法吸引了

  9)谈判:

热茶和柔软的沙发。

当人们觉得自己和别人建立了联系时,他们会感到身体发热。

同样,给别人一杯热茶使他们暖和起来,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友好。

在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实验参与者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或者硬的椅子上,讨论一辆二手车的价格。

那些坐在椅子上的人出价更低而且不易变通。

(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多想跟校长说一声,请给我们咨询室安空调并且弄个柔软的沙发来吧)

  10)负罪感:

洗掉你的罪孽。

如果某件事令你产生罪恶感,洗洗手或者冲个澡吧。

在一些实验中,做出不道德行为后用消毒剂洗手的人比起其他人来感觉罪恶感小得多。

(对于这点我有一点疑惑,那些强迫洗手的患者,是不是就是过度运用了这一效应,有什么办法改善么?

  5、最后分享几句书里我很喜欢的话和方法:

  1)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已经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

  2)大踏步走的人比较快乐,而拖着脚走路的人容易情绪低落,负面能量增多。

  3)当人们做流畅运动时,他们会感到更快乐。

当人们做固定的直线运动时,他们会感到情绪低落。

  4)请笑起来吧,像不曾受过伤一样,只要嘴角轻轻上扬,体内瞬间就会充满正能量。

  5)运动能让人变得快乐,因为它能帮助人们释放一种能使人感觉良好的激素内啡肽。

(吼吼,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6)听音乐并没有让人们感到更快乐,但是唱歌能让人感到快乐得多。

(ktv走起,high起来。

  7)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这样才能有吸引美好事物的能量。

  8)与快速约会对象确定恋爱关系的概率是4%,通过相亲网站相识结婚的人,占总结婚人数的17%。

  9)所有情绪引发的身体感受都是一样的,所以同样强度的情绪能引发同样的身体表现。

  10)当一对情侣被分开,他们就越是生气,然后他们往往将自己沮丧的情绪错误地理解为爱的迹象。

  11)爱的正能量其实是可以制造产生的。

如果表现得彼此相爱,任何两个人都可能彼此产生爱意。

  12)厌倦是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它能影响人们的行为,继而产生源源不断的负能量。

所以情侣之间应尽量避免受到熟悉事物的诱惑。

相反,他们应该一起给生活找点乐子,添点刺激。

  13)你的存在是一个奇迹。

  14)大喊大叫并不能疏导情绪,相反会使人们变得更加愤怒。

情绪会回应你的所言所行,将越来越多的负面能量回送给你。

  15)祈祷具有能令人平静下来的力量。

  16)世间没有其他事比永远纠结于未完成之任务更令人感到疲倦。

  ……

  啊哟,好句子太多。

  “表现原理”是本书的核心,《遇见未知的自己》里面有一部分也提到了这个思想。

我觉得“表现”二字选用得尤其好,它不是“假装”,虽然它一开始多多少少有点假装的成分。

但是“假装”这个词让人从心底里就产生怀疑和不接纳的情绪,所以潜意识还是没办法和行动一致,而人最终又会忠于潜意识。

所以“表现”二字,其实是让你从内到外,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然后一切,焕然新生。

  世间万物,总会有正反两面。

容貌有美丑,美,让人赏心悦目;东西有好坏,好,让人得心应手;能量也有正负,负,让人情绪低落,但正,却让人斗志昂扬。

  在字典中“能量”的解释是:

人显示出来的活动能力。

读了《正能量》这本书,我有了对能量不同的理解。

通过一个个的心理实验,亲身感受,在实践中的出了‘新’知。

能量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能力,在我的理解中,能量是一种态度。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压力,挫折,羁绊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生活很难,他们会不定期,不定时的出现,让我们身心疲惫,喘不过气。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带着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可是一直积极努力的员工,多年来,得不到老板的器重;梦想拥有好生活的人,一直在生意上缕缕受伤;渴望一份好工作的人,一直寻寻觅觅,无所适从。

可是通过这本书,我也渐渐明白,想要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拥有——正能量!

  变得快乐——积聚正能量。

  即使你没有优越的嗓音,但你可以尽情的唱,让自己获得快乐;即使你没有优美的舞姿,你可以尽情的跳,让自己获得快乐;即使你没有聪慧的头脑,但你可以不停的练习,让自己获得快乐。

不要在乎他人的眼神,你就要活出自我。

别人嘲笑你跟他们不一样,但你可以嘲笑他们都一样。

所以,尽情的微笑吧!

骄傲的抬起头,快乐的做任何事,唱歌、跳舞、谈笑、学习……做一切你喜欢的事,不要在乎终点是否会是成功,只要你欣赏了沿途的美丽风景。

  对抗负面情绪——获得正能量。

  恐惧、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总会让我们感受到低落。

其实,没有过不去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被讽刺了怨恨放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

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不愉快的心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抗负面情绪。

首先,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列出目标,确立目标行为,然后制定计划,最后,经过不断的自我锻炼,一定会获得正能量!

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

笑一笑,真的没什么大不了。

  拥有意志力——充满正能量。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因为当兵的儿子意外受伤留下精神病后遗症。

她不愿给部队增负,坚持带儿子回家。

发病的儿子尿床摔碗,甚至打瞎她右眼,但她从没抱怨。

“妈妈”是儿子病后说得最清晰的词,也是她37年守候的回报。

她是85岁的湖北老人罗长姐,用不弃垒起母爱丰碑!

这一声“妈妈”,让她37年守候。

这37年的坚持,风风雨雨,这37年的意志力,是因为充满意志力。

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告诉自己:

再试一次!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的脆弱;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丧失;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心灵的死亡。

再坚持一下,以为要失去的,可能就在来的路上,在努力的下一秒。

所以,要坚持,拥有意志力。

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改变自己——运用正能量。

  有个感人的真实的故事。

“双腿截肢了,我依然能跳舞!

”这坚定的声音来自一位24岁的年妈妈,廖智。

XX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瞬间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选择了坚强面对:

她用残缺的肢体演绎力与美。

她又对着所有人说:

“我希望用我独特的生命去影响更多的生命,我相信这是上天让我活下来的目的!

”尽管她的肢体是残缺的,但是她用她那独特的生命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完美的舞蹈……所以,在面临任何困难时,都要学会改变态度,改变自己,正确的运用正能量。

  有时候,有些事情,你明知道做了也不会改变世界的动作,但你还会坚持去做,这股傻劲,叫做青春。

正值青春时期,我们要学会自信,变得积极向上。

我们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变得亲切、自信、勇敢,时刻充满正能量。

青春,需要大胆的,不屑一顾的去闯荡。

积极的态度,是我们向上的动力。

所以,让我们加油吧,拥有正能量,拥有那份勇敢的傻劲儿。

  范文一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