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896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教育部高校护理学专业教指委20100.docx

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

(初稿)

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o一o年一月

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并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素质要求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

(2)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热爱护理事业,具有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

(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4)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意识。

(5)有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观念。

(6)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

(7)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在执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8)具有创新和评判精神,具有循证实践、勇于修正自己或他人错误的态度,树立终生学习观念,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

(9)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初步的急重症的抢救配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3)具有与护理对象及其他卫生服务人员有效交流的能力。

(4)具有能够为护理对象提供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有正确地书写护理相关文件的能力。

(6)具有评判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8)具有独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9)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0)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3.知识要求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4)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及相关护理知识。

(5)熟悉传染病的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主干学科应该包括基础医学、护理学及人文社会科学。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应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及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通常包括:

计算机、外语、政治、哲学、法律、体育、军事理论等相关课程。

2.医学基础课程

医学基础课通常包括:

医学统计学/生物统计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

3.护理学专业课程

护理学专业课程通常包括:

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包含传染病护理学、神经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

4.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通常包括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社会医学等相关课程。

鼓励开设包括以上课程内容的创新性、整合性课程。

五、修业年限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的修业年限一般为四年,少数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调整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

根据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点授予医学或相应的学士学位。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医学基础课程中应包括一定量的实验学时,护理学专业课程中也应有一定量的见习时数。

应安排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

实习科目应当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社区护理等科室。

在学习期间,根据条件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专业基本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应配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规模须符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和目标定位,能够满足教学、科研、教学改革的需要。

生师比应不超过15:

lo需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且保证本专业主要课程的任课教师每门课程不少于2人。

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应以护理学专业为主,并具有护理临床实践经验,在教师队伍中保证有一定量的专职教师,且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30%,适当配备兼职教师。

专业教师应具有执业护士资格及教师资格,以保证临床教学需要。

建立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及专业培训和交流计划,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2.图书资料、教材:

公共图书馆中应有一定数量可供本专业使用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每年根据需要购置补充,以满足开展护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需要。

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使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有效地用于教学,使师生能够便利地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得信息,科学管理和开展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相应课程应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

3.实验室:

具有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如教室、多媒体设备、小组学习室、基础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临床示教室、临床模拟技能实验室及设备、教学考核设施等,以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并定期进行更新和添加,确保教学计划得以完成。

4.实习基地:

要有相对稳定的不少于1所符合教学医院标准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实习基地(包括校外),以满足实习需要。

在校学生与病床总数比应达到1:

lo学校设有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教学基地必须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临床教学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护理学专业临床技能考试的管理。

同时,应积极建立社区护理教学和实习基地,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卫生院等。

5.教学经费:

新开办的护理学专业,开办经费一般不低于500万元,并要有必要的固定资金投入,且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有可靠的经费筹措渠道。

教学经费投入应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并根据需要相应增加。

每年的生均教学经费不低于200元/人。

附录A(讨论稿)

《护理学基础》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工作方法、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2)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

(3)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2.基本教学内容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学主要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理论、护理程序、护患沟通以及帮助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维持患者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提供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所采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3.知识点

(1)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2)护理学主要的相关理论与专业理论

(3)护理程序

(4)护患关系与沟通

(5)医院环境

(6)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7)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8)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9)患者清洁卫生的需要

(10)冷、热疗法

(11)给药

(12)静脉输液与输血

(13)饮食与营养

(14)排泄活动的观察与护理

(15)一般急救技术

(16)各种标本的采集

(17)临终患者的护理

(18)医疗文件

4.参考学时最低学时:

144学时(72学时讲授+72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180学时(90学时讲授+90学时见习)

《健康评估》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运用相应的评估技巧与方法对护理对象进行主、客观资料的收集。

(2)识别正常人的体征特点及常见异常改变。

(3)解释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评估要点,常见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4)按操作规程进行心电图检查。

(5)描述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及意义、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标本采

集要求及临床意义、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不同特点及受检者的护理。

(6)根据所收集的主、客观资料书写相应的护理记录。

2.基本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

交谈技巧与交谈内容;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正常人的特点及常见异常体征;实验室、心电图及X线等常用影像学检查的基本要求、临床应用与护理;护理记录书写。

除课堂讲授外,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练习,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评估技能等。

3.知识点

(1)交谈的基本原则、技巧及主要内容

(2)常见症状评估

(3)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常用评估项目的正常特点、常见异常体

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等

(4)心电图的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心肌梗死等的心电图诊断要点

(5)实验室常用检查项目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6)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的特点、临床应用与护理。

(7)护理记录的书写要点及原则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72学时(54学时授课+18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108学时(72学时授课+36学时见习)

《内科护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说明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处理原则。

(2)识别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主要并发症。

(3)解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抢救措施及常用仪器的使用要求。

(4)描述内科常用技术操作的步骤及配合要点。

(5)应用护理程序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6)为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2.基本教学内容

内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内科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

原则及整体护理,并通过教学实习使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知识点

(1)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4)血液及造血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5)内分泌与代谢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6)免疫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7)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8)理化因素所致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9)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10)常见传染病患者的护理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140学时(100学时授课+40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200学时(136学时授课+64学时见习)

《外科护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简要解释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列出有关的护理问题。

(2)识别外科疾患的特殊临床表现。

(3)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并满足患者基本需要。

(4)应用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

(5)为外科住院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2.基本教学内容

外科护理学主要介绍外科学基本理论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知识,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手术室、骨科、神经外科等各专科的护理。

3.知识点

(1)外科学基本理论

(2)普通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3)胸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4)骨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5)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6)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108学时(72学时讲授+36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168学时(108学时讲授+60学时见习)

《妇产科护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叙述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母体生理、心理变化特征,针对个案制定护理计划。

(2)识别高危孕产妇个案,并针对个案制定护理计划。

(3)解释妇科常见疾病患者的病因、发病机理、防治原则

(4)识别妇科常见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为其制定护理计划。

(5)为护理对象提供选择节育措施的指导。

2.基本教学内容

妇产科护理学包括孕产妇护理、妇科常见病妇女的护理及计划生育对象的护理三部分。

孕产妇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正常妊娠经过及其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和护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异常分娩、分娩期并发症及产褥期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妇科常见病妇女的护理主要包括妇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患者的护理。

计划生育对象的护理部分主要介绍常用的节育方法、原理及护理对象的护理。

3.知识点

(1)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2)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3)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4)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5)高危妊娠及监护

(6)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产妇的护理

(7)异常分娩患者的护理

(8)分娩期并发症患者的护理

(9)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护理

(10)月经失调患者的护理

(11)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12)会阴部手术患者的护理

(13)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护理

(14)计划生育对象的护理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63学时(45学时讲授+18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99学时(66学时讲授+33学时见习)

《儿科护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叙述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和任务。

(2)复述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程序。

(3)解释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识别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5)解释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

(6)制定儿科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计划。

2.基本教学内容

儿科护理学的主要内容有小儿年龄分期、生长发育、营养及喂养、住院儿童的护理及小儿护理记录书写;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小儿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护理。

3.知识点

(1)小儿生长与发育

(2)小儿营养与喂养

(3)住院儿童护理

(4)儿童保健

(5)新生儿及新生儿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

(6)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7)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8)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9)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0)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1)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2)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3)小儿急性传染病的护理

(14)小儿重症监护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58学时(40学时讲授+18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86学时(56学时讲授+30学时见习)

《精神科护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识别常见的精神症状。

(2)复述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

(3)应用护理程序为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

2.基本教学内容

精神科护理学主要介绍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常见的精神症状)、常见精神障碍疾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以及应用护理程序为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及家属提供护理。

3.知识点

(1)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学

(2)常见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的

护理要点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24h(20h理论讲授+4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42h(34h理论讲授+8学时见习)

《护理伦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描述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举例说明护士的道德权利及护士要履行的道德义务。

(3)列举患者的权利与义务。

(4)应用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分析护理实践中常见的伦理问题。

2.基本教学内容

护理伦理学主要介绍护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与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以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道德权利和义务。

3.知识点

(1)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

(2)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3)护理中的人际关系及道德规范

(4)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决策

(5)生命伦理学领域所面对的伦理问题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18学时

最高学时:

27学时

《护理心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描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

(2)描述常见的心身疾病及发病机制

(3)列举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

(4)解释心理护理的概念和程序

(5)应用基本心理评估方法

(6)列举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2.基本教学内容

护理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心理学相关内容、常见疾病患者心理以及护理人员职业心理三部分。

健康心理学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疾病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患者心理主要包括患者角色、一般心理、心理评估以及心理护理的主要内容;护理人员职业心理主要

包括护理人员的角色心理等内容。

3.知识点

(1)护理心理学的主要概念及研究方法

(2)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发展阶段

(3)心身疾病的概念与机制

(4)患者角色与常见心理反应

(5)常用的心理评估方法及工具

(6)心理护理的概念、目标、程序

(7)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18学时

最高学时:

27学时

《护理管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阐述护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职能

(2)按计划工作的程序提出解决护理管理实际问题的计划

(3)描述我国医院的组织结构特点

(4)解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

(5)结合案例分析常用的护理领导艺术

(6)举例说明控制职能在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2.基本教学内容

护理管理学主要包括护理管理的基本概念,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五项基本管理职能,以及常用的护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知识点

(1)管理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职能

(2)护理管理的相关概念

(3)护理管理的计划职能

(4)护理管理的组织职能

(5)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6)护理管理的领导职能

(7)护理管理的控制职能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27学时

最高学时:

36学时

《护理教育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分析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2)正确书写教学目标

(3)正确制定授课计划

(4)举例说明教育学原理在护理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5)在护理教学实践中应用常用的教学方法

2.基本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学主要介绍当前护理教育的发展和展望,常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过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技巧,临床教学组织及实施,教学评估和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3.知识点

(1)当前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2)教育学中常用的基本理论及概念。

(3)课程设置的原则及过程

(4)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5)临床教学组织及实施

(6)评估及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18学时

最高学时:

27学时

《护理研究》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描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2)根据护理专业实践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3)针对具体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按规范格式书写开题报告

(4)描述论文的基本写作格式

2.基本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护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内容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文献查询、研究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开题报告和论文书写、护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等。

3.知识点

(1)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常见的伦理问题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

(3)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方法

(4)研究设计的内容

(5)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

(6)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7)开题报告的撰写

(8)论文的书写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27学时

最高学时:

36学时

《社区护理学》

1.学习目标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将能够:

(1)复述社区护理的相关概念

(2)描述社区评估和家庭评估的主要内容

(3)为社区不同人群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2.基本教学内容

本课程围绕“促进和维护社区、家庭和人群健康”的社区护理工作目标,主要介绍社区护理的相关概念;社区评估;家庭评估;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等。

3.知识点

(1)社区护理的相关概念

(2)社区评估和家庭评估

(3)社区健康人群的保健与护理

(4)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管理

(5)社区健康教育技巧

4.参考学时:

最低学时:

22学时(18学时讲授+4学时见习)

最高学时:

45学时(27学时讲授+18学时见习)

附录B(讨论稿)

《内科护理学》

1.培养目标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结合临床实例解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及护理要点。

(2)正确完成常用的基础及专科护理操作技术。

(3)运用护理程序为所负责的病人提供整体护理。

2.基本内容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对所负责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1)呼吸科:

护理5〜8例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人;参与2〜3例呼吸衰竭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2)心内科:

护理5〜8例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病人;为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参与2〜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3)其他科室:

在完成上述科室的临床实习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科室进行临床实习。

3.条件要求

(1)有一定病床数及相应数量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项目,以保证实习的质量。

(2)有专人负责学生带教,期间安排一定量的教学查房或小讲课等,以培养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及教学能力。

4.参考学时(或周数):

8〜12周

《外科护理学》

1.培养目标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结合具体病例解释外科常见疾病的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2)识别外科常见疾病患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

(3)为外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4)执行外科常用护理技术。

2.基本内容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运用护理程序参与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整体护理。

(1)普通外科:

参与5〜8例普外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包括:

外科常见护理操作;术前常规准备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特殊准备方法;术后常规护理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手术室:

参与3〜5例手术中患者的护理,包括:

识别常用器械及使用的范围;掌握常用器械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准备无菌敷料、手术巾、手术单等物品;手术物品常用消毒方法;刷手护士及巡回护士工作。

(3)ICU:

参与1〜2例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包括:

ICU常用监护仪器的操作及维护;常用监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急救技术;ICU常用导管的护理。

(4)骨科(或泌尿外科、胸外科等):

参与1〜2例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包括:

专科常见护理操作;术前常规准备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特殊准备方法;术后常规护理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3.条件要求

承担教学的医院需设有普外科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或其他的专科病房,并有一定量病床数及相应数量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项目,以保证实习的质量。

4.参考学时(或周数):

8〜12周

《妇产科护理学》

1.培养目标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本阶段的生产实习后,学生将能够:

(1)为正常孕产妇提供整体护理。

(1)识别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完成相应的护理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