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91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doc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第一课时:

导读课

教学目标:

1、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扉页,交流收获。

2、通过交流,初步感知一些读书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五年级了,也学习过一些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回忆一下,拿到一本书我们先看什么呢?

(看封面、看封底、看扉页)教师板书

二、出示封面,激发猜读兴趣

常言道: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读书要先看书的封面。

书的封面是书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凝炼。

或许我们手中的书封面不一样,通过比较、交流,我们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

出示各种封面及问题:

①通过看封面,我们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②第一次看到这个封面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子,生活在老城里。

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很久以前了,好像还是冬天里,很多封面都是冬天的景色。

书应该是作者长大后写的回忆,因为是“旧事”。

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三、交流讨论,学习略读方法

高明的封面的设计是书的内容的概括延伸,让人一眼就爱上了他。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封底上还有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所见所感。

1、出示目录,概括主要内容

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一起打开扉页,看看目录上记载了什么?

这是《城南旧事》的目录,目录可以体现作者的思路,通过看目录可以了解所读之书的大概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还要学会看目录。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再参照老师给你出示的书的插图,说说这本书讲了什么。

师小结:

通过读封面、目录,我们对书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2、出示前言、后记

同学们如果留意一下,许多书还有前言和后记,通过前言和后记我们还可以知道作家看书和作者写书的一些感受,可以进一步增加我们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

师小结:

应该说,读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板书:

前言  后记  略读

四、介绍背景,激发阅读兴趣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本书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

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

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

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作品极其丰富。

著有散文集《窗》、《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等。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第二课时:

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方法,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

那么让我们一起齐读第6课《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

生齐读: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 

2、了解作者林海音。

3、请学生阅读《城南旧事》的简介。

4、师简介:

《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跟着小英子走进《城南旧事》,走进小英子的童年。

 2 

二、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

1、“《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

2、 《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

三、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我们看海去》

 一起学习《我们看海去》。

1、让生自由读。

2、问:

“你们读过这首诗后能猜出这个故事中讲的是什么内容吗?

” 

3、是啊,老师最初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是想着这个故事讲的肯定是英子和小伙伴一起去看海的故事,但作者给我讲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出示课件) 

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4、读完这个故事后,觉得这个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描写得非常好,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走进厚嘴唇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接下来老师引导同学们跳读,只读有关小英子和厚嘴唇谈话的场面。

5、出示问题,让生分析。

6、让学生们试写人物分析 

四、学习表现人物情感的片段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

我告诉爸,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谢词。

我问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

六年前他参加了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

“我怎么能够去?

” 

但是我说:

“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底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 爸爸说: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

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

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 

读后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父亲对英子的鼓励、教诲和关心) 五、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英子的善良) 惠安馆 

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过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

“疯子!

”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回头再张望一下,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膊制止我。

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

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人。

请读过书的同学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秀贞这个心爱的人再也没有回来,刚出生的女儿又被父母丢弃的女人,在别人眼里,她只是一个被远离的、被耻笑的、被议论的疯子,而在英子眼里呢?

不仅如此,她帮助妞和秀贞逃跑,他、蹲在草丛里和小偷坦诚聊天,约定一起去看海„„看出了什么?

六、学习表现社会生活 

宋妈这时也向惠安馆里看,正好疯子的妈妈抬起头来,她和宋妈两人同时说“吃了吗?

您!

”爸爸说北京人一天到晚闲着没有事,不管什么时候见面都要问吃了没有。

这时剃头挑子过来了,那两片铁夹子“唤头”弹得嗡嗡地响,也没人出来剃头。

打糖锣的也来了,他的挑子上有酸枣面儿,有印花人,有山楂片,还有珠串子,是我最喜欢的。

你读过后知道什么?

 七、学习精彩富有个性的语言 

红花的衫裤,一条像狗尾巴似的黄毛辫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想我招手呢!

(妞) 

语言稚嫩、活泼,充满童趣 

八、总结:

 读书就这样读 

1、了解丰富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4、品味作品中的语言 

九、总结阅读方法:

本书中还有《惠安馆》中的妞儿、秀贞,《兰姨娘》中的兰姨娘,《驴打滚儿》中的宋妈,还有整本书的主人公小英子,他们都是真实可感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书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去了解他们,去认识他们。

我们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可把这些描写摘抄下来,并附上自己的理解,综合在一起就是人物分析表了。

十、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城南旧事》,试着分析妞儿、秀贞、兰姨娘、宋妈、小英子的特点。

的社会生活 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第三课时:

交流分享课

教学目标:

通过畅谈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片段,探讨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英以其7——13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写的一篇中篇小说,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京的人、北京的景、北京的事。

二、感知小说内容 

谁来说说小说向我们讲述了哪些故事呢?

 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容?

在这五个故事的结尾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画面,那是一个怎样的情节呢?

对了是离别,甚至有与父亲的生死离别,可是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观察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用不那么悲伤的语调,很从容的将五个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在小说的封面就已经向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指名读 

1、确定赏析的线索

 突出“全书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这一节课我们就选择英子天真无邪目光中的“景物,人物”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去与英子一起分享童年!

2、赏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几乎随处可见,老师让同学们做笔记的时候,摘抄下相关的段落,并想想英子是怎样看待眼中的景物的。

同学们做好了吗?

老师就请一些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让我们共同分享你读书的成果。

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英子眼中的一幅幅童年风景画,很多童年的生活细节都被她写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

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似曾相识的场景和深深的回忆,把明媚的阳光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让人心生温暖。

即使是愁肠百结的分别,作者的笔下流露出的也不过是淡淡的忧伤。

3、赏析、感悟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英子,其实就是童年时代的林海英,她是让哪些人物与她一起来承担起童年的。

( 妞儿、秀珍、小偷、兰姨娘、宋妈、爸爸……) 

当我们读者《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些都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的哪个人物。

小说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

老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秀贞、小偷”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的深刻,成人、英子对他们的看法各不相同,从“秀贞、小偷”这两个人物形象中选择其中一个同桌讨论,谈谈小说中的“成人”和“英子”对他们的不同看法。

三、升华主题 

看来同学们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印象都非常深刻,和大家所说的 一样英子始终以一双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着周围的一切。

出示海报:

1982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同学们从这张海报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呢?

这张海报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地方在哪儿呢?

整个画面以眼睛为主,讲述的是她经历的事,讲述的是她看到的事,这本书的就是讲她眼中看到的事, 你看到的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神呢?

(平静、温馨、柔和、渴望、疑惑……) 

是啊!

透过这一双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英子的童年,从她的眼神中流落出的更多的是略带忧伤的童年,小偷的被抓、奶妈的离去、与父亲的阴阳相隔,望着他们的离去,英子伤心难过。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四、作业布置(写写自己的感受)

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小说,分享她纯真而又略带忧伤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回忆童年,以“与英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是……”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第四课时:

汇报总结课

教学目标:

回顾全书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全书。

重温经典片段,从细节感悟全书。

教学过程:

(一)链接课文,激情导入。

1、链接课文,激情导入:

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师简单介绍作者。

 师:

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朗读录音是我们本期的课文

 生: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师:

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生:

《城南旧事》

师: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城南夜》的音乐)

(二)了解故事梗概。

  1、师提问:

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

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

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

  2、全班交流。

  选择五个组,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故事名称

主要

人物

用简要的话写一写故事内容

惠安馆

英子、秀贞、妞儿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大学生回家后再也没有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我们看海去

英子、中年男子

英子又在新家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兰姨娘

英子、兰姨娘、德先叔叔、爸爸

一个很有个性的兰姨娘投奔了爸爸,住在了英子家。

英子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手巧且善良的兰姨娘。

可是英子不久发现爸爸喜欢上了兰姨娘并因此和妈妈生了嫌隙。

为了让妈妈开心,英子设计搓合了兰姨娘和同住在家里的德先叔。

不久德先叔与兰姨娘一起离开,爸爸若有所失。

驴打滚

英子、黄板牙(宋妈的丈夫、宋妈)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

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

英子、爸爸

英子参加了自己的小学毕业典礼,同时爸爸生了肺病,不久于这个人世。

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三)评故事中的人物。

  过渡:

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

  

(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

 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

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

“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她”指的是(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

快起!

“晚了!

”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起!

”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

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他”指的是(爸爸),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片段三:

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

  

(2)四人小组的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精彩片段,指名另一个四人小组的同学猜猜文字描写的哪个人物。

  师:

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余同学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

2、评一评:

师:

在大人的心目中秀贞是疯子,中年男子是小偷,而英子始终一双纯真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人,用一颗淳朴的心感知着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

在英子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

(1)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人说一说英子心目中或者自己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是什么样的人?

(2)全班交流。

抽一号组员代表小组汇报。

(四)品故事情节。

      

  1、交流读完本书后最难忘的画面、难忘的情节。

 过渡:

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谁来说说这部作品中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动的情节,并读一读相关的语段。

2、小组交流.

  

(1)组员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2)每组商量好汇报方式,全班交流。

(可以选择代表汇报,可以全组汇报。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音乐《送别》)

(五)结束

听着同学们深情的朗读,我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先生七十七岁时在聆听钢琴家林海为《城南旧事》所谱的一组乐曲后:

写下了一部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

(《城南夜》音乐响起,师生共同朗诵)

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

柳絮飞扬,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

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

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

静静地听,静静地听,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师:

同学们,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文字,走进了她纯真而又略带忧虑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